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贵港日报
药物治疗是中医治疗疾病最常用的一种手段,掌握用药护理方法,可以使中药更好发挥疗效,提高治疗效果。
一、中药汤剂煎煮法
汤剂是目前中药临床常用的剂型,正确的煎煮方法是确保疗效的关键。
1. 煎药器具。煎药器具以带盖的砂锅、瓷罐为佳,可用搪瓷类、不锈钢、瓦罐、玻璃器皿。煎药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
2. 药物浸泡。煎药前药物宜用冷水浸泡,一般浸泡30—60分钟为宜,煎药前不可用水洗药。
3. 煎药用水。煎药用水多用饮用水,忌用开水煎药。加水要适量,第一煎加水超过药面3—5cm为宜,第二次加水超过药面2—3cm为宜,水应一次加足,不宜中途加水,不能把药煎干后加水重煎。
4. 煎煮火候。火候以先武火后文火为原则,煎药开始用武火,至水沸后用文火保持微沸状态。解表类、清热类及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滋补类药物宜文火久煎。
5. 煎药时间。
(1)一般药物第一煎20—30 分钟,第二煎15—20 分钟。
(2)解表药物第一煎10—15 分钟,第二煎10 分钟。
(3)滋补药物第一煎30—60 分钟,第二煎30分钟。
(4)有毒药物第一煎60—90 分钟,第二煎60分钟。
6. 特殊中药煎煮方法和煎煮时间根据医嘱及药师要求进行。
7. 煎煮次数:一般采用两煎法。
二、中药的给药途径
传统的中药给药途径主要是内服和外用两种,如口服的有汤剂、散剂、膏剂、丸剂等;外用的有膏剂、熏剂、栓剂、药条、锭剂等。
三、中药的给药时间
给药时间应与人体内部活动的节律相一致,即阳药用于阳长时,阴药用于阴长时,升药用于升时,降药用于降时。根据不同的治疗目的和药物的作用及脏腑的四时特点,选择符合生命节律的给药时间,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补阳升散的药物,一般应于阳旺气升时服用;补阴沉降的药物,一般应于阴旺气降时服用。给药时间可划分为两个时区,清晨至午前,阳旺气升时,服用扶阳益气、温中散寒、行气活血、消肿散结等药物;午后至子夜前,气降阴旺时,服用滋阴补血、收敛固涩、重镇安神、定惊息风、清热解毒等药物。
中药的给药时间规则:驱虫药、攻下药、峻下逐水药宜清晨空腹服用。消导药、对胃有刺激的药宜饭后服。滋补药、健胃药、制酸药宜饭前服用。安神药、润肠通便药宜睡前服用。平喘药、截疟药应在发作前2小时服用。口含药应不拘时间多次频服。止泻药应及时给予、按时再服、泻止停药。涩精止遗药应早、晚各服一次。调经药要根据证候,于经前和经期服用不同药物。一般经前宜疏肝理气,经期宜理气活血止痛。急性病、热性病、儿童应及时、多次给药,可2小时一次,必要时采用频服法,使药力持续。
四、中药给药方法
丸、片、胶囊、滴丸等用白开水送服,祛寒药用姜汤送服,祛风湿药用黄酒送服。膏、散、丹、细丸及某些贵重细料药物,可用白开水或汤药冲服或含服。番泻叶、联大海等容易出味的药,用沸水浸泡后代茶饮。呕吐病人服药前先服少量姜汁,或可嚼少量生姜片、陈皮,汤药应浓煎,少量多次服用。
婴幼儿、危重病人,将药调化后喂服。神志不清、昏迷、张口困难、口腔疾病等不能进食者可用鼻饲法给药。作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药物,宜先服少量,逐渐增加,有效则止,慎勿过量。
五、中药服药温度
中药服药分为温服、热服和凉服。将煎好的汤剂放温后服用,或将中成药用温开水或温的酒、药汁等液体送服的方法称为温服。一般中药多采用温服。如汤剂放凉后应先加热煮沸,再放温服用,不应只加热不凉就服用。
将煎好的汤剂趁热服下或将中成药用热开水送服的方法称为热服。一般理气、活血、化瘀、解表、补益剂均应热服。
将煎好的汤剂放凉后服用或将中成药用凉开水送服的方法称为凉服。一般止血、收敛、清热、解毒、祛暑剂均应凉服。
六、中药服药剂量
中药汤剂一般每日1剂,分2—3次服用,间隔4—6小时为宜;小儿适当增加次数;病缓者每日早、晚各服一次;病急者每隔4小时服一次;呕吐病人少量多次服;咽喉肿痛者频频含服;发汗、泻下、催吐服药剂量不必拘泥,中病即止。中成药根据剂型及要求给予相应剂量。小儿根据要求和年龄酌情减量。
(贵港市中医医院 农钧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3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