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沈阳晚报
刘洪林
东北的乡下人,过去都有猫冬的习惯。我从小就不太喜欢冬天,夜里北风吹,白天嘎巴冷。天太冷可以猫在屋里不出门,肚子饿了不吃点东西,躺在炕上啥都不干也难受。我家没有多少粮食,偶尔能吃点炒玉米,我就能高兴大半天。我吃得最多的零食就是黏豆包,是用黏高粱磨成面做成的小饽饽,又黑又没有多少营养。
孩子们放寒假也猫冬。几个小伙伴猫在屋里打扑克,一玩就是大半天。我们男孩子更愿意在屋地上弹玻璃球。弹玻璃球是个很有趣的游戏,既需要技巧,更需要体力,玩的时间长了,肚子就会饿得咕咕叫,伙伴们就会各自回家去找东西吃。我肚子饿的时候,妹妹也玩饿了,我就到外面的缸里掏出两个黏豆包,埋进火盆的灰火里面烤热了,再扒出来一人一个吃下去,垫补垫补就能挺到吃晚饭。
有一回我们玩饿了,我又拿出两个黏豆包埋进火盆里,烤热了还没等扒出来,就听到有人在屋外高喊:“大叔大婶帮帮忙吧,给口吃的吧!”这是乞讨人常用的口头语。那年月经常有人走村串寨来乞讨,有时是一个人,有时是两个人,有时是男人,有时是女人。
我听到喊声,从米袋里捧起一捧高粱米送出来,那个男人打开褡裢口,我把高粱米放进去,他竟然又对我说:“小兄弟,我早晨没吃饭,家里有干粮的话,能不能给我一口吃。”他是个大男人,管我这么小的小孩叫小兄弟,显然是谦虚。我家里没有干粮,只有火盆里烤着两个黏豆包,我赶忙对他说:“你等着,我去给你取个东西吃。”我回屋从火盆里扒出一个黏豆包,边走边拍着上面的火灰,妹妹急忙问我:“哥,你咋不在屋里吃?”我指着屋外乞讨的人说:“那人早晨没吃饭,我把黏豆包给他吃。”那人从我手里接过黏豆包,用嘴吹了吹上面的火灰,咬一口吃下去才说:“谢谢你了。”
还没等他吃完,妹妹就从屋里走出来,手里捧着她的黏豆包说:“哥,我这个也给他。”那人连忙接过黏豆包,并没有接着吃下去,而是赶忙揣进衣兜里,又给我们深深地鞠个躬,转身就往院外面走去。我看见他走出院子,从兜里掏出那个热乎乎的黏豆包,递给站在院外面一直等着他的一个女人……
挨饿的滋味很不好受。
我那天没有吃到黏豆包,肚子居然没有饿,一直等到吃晚饭,肚子也不太饿。
乞讨和挨饿的年代早就过去了。我前些日子在电话里跟老家的妹妹聊起黏豆包的事情,她说村里有三十多年没有来过乞讨的人了,乡亲们也不种黏高粱了,都改用大黄米面做黏豆包,又好吃又有营养。她还答应我说:“你们今年回来过年吧,我用大黄米面给你们蒸一锅黏豆包,保你还能吃出当年的味道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2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