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本期聚焦:中医药防治“多囊”
“多囊”女孩遇上中医 变美了
山西中医药大学 宗惠
编者按:调查显示,每10位中国女性就有1位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简称“多囊”),而且年轻女性多发。“多囊”作为一种内分泌疾病,其典型临床症状,如痤疮、多毛、肥胖、不孕、月经不调等让年轻女孩们遭遇“美丽”危机的同时,也从多方面影响着她们的健康。那么“多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疾病?中医如何认识“多囊”?又有哪些好的治疗方法呢?本期我们邀请山西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宗惠为大家详细解答。
1 一个让女生变丑的疾病
当我第一眼看到身高160cm、体重73kg的晓雯时,凭着妇科医生的直觉,我就几乎判断出了她得了什么病。我和晓雯交谈,想通过了解她的生活习惯来印证我的诊断。
晓雯说,她从小就是个蛋糕的狂热爱好者,学校周围哪家店的蛋糕好吃她最清楚,所以到初中时她就吃成了一个胖墩儿。上高中后,她发现自己不光脸上总起痘痘,身上汗毛也变得粗重,最后连裙子也不敢穿了。说到这儿,晓雯难过地低下了头。除了外表的变化,晓雯还发现自己的月经越来越不规律,常常推迟十天半个月才来。种种的变化让晓雯变得焦虑不安、敏感自卑,也越来越不合群,心里的压抑感又让她想用甜食带来的满足感来弥补。就这样,晓雯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中无法自拔,体重也越来越无法控制......
刚开始晓雯以为让自己变丑陋的原因只是贪吃,最后才发现原来自己是生病了。到现在晓雯已经和这个疾病相伴一年多了,在这一年多中她经历了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折磨。而事实上现在还有很多年轻女孩和晓雯一样在忍受这个疾病的困扰,这就是“多囊”。
“多囊”是一种常见的女性内分泌疾病,在我国育龄期女性中患病率达到5.6%,高发年龄段为20~35岁,临床上以雄激素过高、持续无排卵、卵巢多囊改变为特征,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和肥胖。“多囊”病因不明,目前研究认为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的,很多患者都像晓雯一样,因为生活方式不健康、体重超标,引起内分泌紊乱,并从初高中开始就出现相应的症状。如果母亲有“多囊”病史,或父亲有秃顶病史,或有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等家族史,“多囊”的风险也会明显增加。
“多囊”的典型表现为月经稀发甚至闭经,部分患者会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淋漓不尽。近一半的“多囊”患者都有肥胖问题。晓雯的体重指数已经达到了28.5,远远超过了正常体重指数18.5~23.9的范围,在爱美的年纪这可是“难以承受之重”。而晓雯此起彼伏的痤疮、粗重的体毛是高雄激素血症引起的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高雄激素性脱发。晓雯妈妈还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晓雯脖子后面总是黑黑的,洗也洗不干净。其实这是“多囊”的表现之一,是高胰岛素血症引起的黑棘皮症。
“多囊”患者临床表现各异,确诊需要在月经不调的必备条件上,兼具高雄激素血症或超声下卵巢多囊样改变这二者其中之一。青春期女孩子本身就容易出现月经不调和长痘痘,所以诊断时则须格外谨慎,需要三个条件都具备,并且排除其他高雄激素病因。
2 “多囊”不只影响生育
“多囊”易导致不孕
“多囊”患者的垂体会分泌过量的促黄体激素,这种激素能够刺激卵巢分泌过量的雄激素,雄激素会抑制卵泡的发育,所以患者卵巢里有很多不能发育长大的小卵泡,这也是“多囊”病名的由来。没有卵泡成熟和排出就会导致不孕症,“多囊”引起的不孕在排卵障碍性不孕中占到了80%。像晓雯这样的女孩子如果不经过规范的治疗,到了婚育年龄大多都会出现不孕的问题。不过多数患者通过调月经和促排卵的治疗,最终是可以成功受孕的。
远期存在代谢异常、焦虑抑郁等风险
除了生育功能障碍外,“多囊”患者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代谢异常,“多囊”和抑郁焦虑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多囊”患者中有一半会出现胰岛素抵抗,以致出现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其中10%的患者还可能发生2型糖尿病。约70%的“多囊”患者存在脂代谢异常,常表现为“坏”胆固醇(如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升高。“多囊”患者30岁以后高血压的发病率也开始增加。晓雯的化验结果也显示她已经出现了高胰岛素血症和糖耐量异常。
“多囊”患者长期不排卵或排卵稀发,在雌激素长期作用而没有孕激素拮抗的情况下,子宫内膜发生增生继而癌变的风险也会增高。而体重指数超过30本身就是子宫内膜癌发病的独立风险因素。
已经有足够的科学证据表明,“多囊”患者是抑郁、焦虑的高风险人群,很多患者都会出现像晓雯那样的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变化。外貌“变丑”容易让患者自卑而减少社交和运动,月经紊乱及不孕也会给患者心理上带来很大的压力。
3 辨证施治、内外结合治“多囊”
“多囊”发病源于肾脾肝功能失调
古代中医医籍中并没有针对“多囊”的明确论述,但是根据临床表现,属于中医“月经后期”“闭经”“不孕症”“癥瘕”范畴。中医理论认为,“多囊”的发病与肾、脾、肝三脏功能失调关系密切。“经水出诸肾”,肾虚而精血匮乏,冲任血海空虚,或脾虚痰湿内生,痰湿阻滞冲任胞宫,导致月经稀少甚至停闭,以致不能摄精成孕。情志不畅,气郁化火,则可以引起痤疮、多毛等症状。所以临床上“多囊”病机多以肾虚、脾虚为本,痰浊、瘀血为标。
晓雯长期饮食不节,脾胃受到损伤,造成痰湿内生,日久蕴而化热,再加上肝郁化火,所以痰热症状比较明显,并且出现了痰火扰心的多梦、甚至常做噩梦的症状。
补肾健脾为本,理气化痰活血为标
中医辨治“多囊”以补肾健脾为本,理气化痰、疏肝泄火、活血化瘀调经为标,临证需要根据辨证灵活选方用药。比如治疗胖“多囊”,常用苍附导痰丸,苍附导痰丸由清代名医叶天士所创,由中医化痰名方二陈汤加减化裁,原方主治“形肥痰盛经闭”,可健运脾胃、理气化痰而调经,适用于形体肥胖、胸膈满闷的患者。傅山所创加味补中益气汤主治“肥胖不孕”,也可用于治疗胖“多囊”,尤其适用于肌肉松弛、神疲乏力的患者。
晓雯的证候是痰湿化热并夹杂肝火,因此选用黄连温胆汤加味进行治疗,疏肝健脾化痰、清热安神。而治疗瘦“多囊”患者,一般选择左归丸、养精种玉汤、右归丸等方。
中药治疗“多囊”会根据月经周期的不同调整用药,兼顾了女性生理特点,突出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治病求本,治疗方案个体化,因而显示出了较好的优势。
特色外治法有佳效
除了口服的中药,针灸以及其他中医外治法对“多囊”也有较好疗效。针对肥胖“多囊”患者,埋线治疗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通过辨证选穴,将可吸收蛋白线埋入穴位,常用腹部任脉上的穴位及下肢脾经、胃经的穴位,持续的穴位刺激可以调整患者的脏腑功能,补肾健脾,祛湿化痰,从而达到改善代谢和内分泌的目的。面部痤疮反复的患者,可以选择中药面膜外敷,雄性激素脱发的患者可选择中药煎汤洗头。针灸促排卵、穴位贴敷、耳穴等都可以和口服药物配合,以提高调经助孕的疗效。
4 改变生活方式,打败“多囊”
因为“多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疾病,病程可能持续多年,所以“多囊”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管理。无论什么类型的患者,最基本的治疗措施都是需要调整生活方式,而不是药物,概括来说,就是要做到“管住嘴、迈开腿、打开心”。
“管住嘴”主要是控制总能量摄入、坚持合理的膳食结构。适当减少碳水的摄入,多选择杂粮饭、粗粮面等低生糖指数食物,不吃猪油、牛油等动物油,炒菜尽量用植物油。蛋白质要占到15%~20%,吃肉以鱼类、海鲜和家禽等白肉为主,同时要摄入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
“迈开腿”指增加运动,尤其是胖“多囊”患者,目标是改善身体脂肪分布和减重。体重下降5%~10%可以明显改善生殖和代谢异常,有的患者不服用任何药物,仅通过减重就成功恢复正常排卵。建议每周累计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可以选择骑自行车、快步走、游泳、跳绳等。
“打开心”指的是心理上的调整。发现相关症状时要及时就诊,通过医生了解病情的真实情况,了解“多囊”的危害,接受专业的指导和治疗,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对于调整神经内分泌、巩固饮食及运动疗法的效果、防止体重反弹有重要作用。
因为对病因的认识不明确,西医只能解决“多囊”带来的各种问题。针对青春期患者,主要应用短效避孕药调整月经周期、降低雄激素水平、改善多毛、痤疮等症状;合并胰岛素抵抗的患者首选药物为二甲双胍;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重点在于促排卵助孕,如果药物促排效果不好,则需要借助辅助生殖技术;对于生育后患者,主要的任务为预防远期并发症的发生。但是西药一旦停用,很多症状都容易复发。
确诊之后,晓雯一边坚持服用中药、接受针灸埋线治疗,一边积极调整生活方式,3个月之后成功减重20斤,各种症状都有了明显的改善,月经也开始能够比较规律地来潮了。
当然,最让晓雯开心的是,她觉得自己越来越美了。
食疗小贴士
1. 陈皮10g,冬瓜皮10g,荷叶10g,冲水代茶饮,可利湿化痰,适用于脾虚痰湿证,表现为体形肥胖、咽中有痰、带下量多、舌体胖大。血压血脂偏高者,可加入山楂10g。
2. 枸杞子15g,熟地15g,女贞子15g,猪肉250g,适量食盐,加入1200ml清水炖汤,可滋肾养阴,适用于肾阴虚证,表现为形体偏瘦、毛发偏重、手足心热。
3. 马齿苋30g,薏苡仁30g,粳米75g,洗净后加水熬至米快熟时,加入适量红糖调服,可清利湿热,适用于湿蕴化热证,表现为面部或胸部痤疮、便秘、舌苔黄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30 12:45:2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