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刘伯温临死前给朱元璋送了筐死鱼,是什么用意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0-17 12:5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我国实现阶层跨越的第一人。从一个贫困潦倒的放牛郎到统治天下的开国皇帝,他通过了自身的努力,完成了其人生的巨大转折。他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但从一个草根逆袭为一代帝王,朱元璋心中的底气始终不足。

在成为帝王后,在日常生活中,他宵衣旰食,没日没夜地批奏折,勤于症事。在面对那些昔日一起与他一起,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兄弟,朱元璋颇有功高盖主的危险,时刻警惕着他们。认为他们可以帮助自己成为皇帝,也同样也可以把自己从帝位上拉下来。

刘伯温临死前给朱元璋送了筐死鱼,是什么用意

一、朱元璋宴请群臣

朱元璋宴请群臣,与他坐在一起的都是一帮赫赫有名的大臣,面对桌上的李善长、徐达、刘伯温、汤和等人。朱元璋,虽然心有忧虑,但还是表现出了一个帝王的修养,等菜上齐后,招呼侍女为众臣斟酒。

酒满菜齐后,桌上无一人动筷,朱元璋心下不满的道:“大家为什么还不动筷,是要朕亲自给你们夹菜吗?”作为文臣之首的李善长,连忙起身作揖解释:“皇上不动筷,臣等不能先行动筷”。

朱元璋听后,露出了笑意,招手让李善长坐下,拿起酒杯敬桌上的大臣们“朕的江山都是靠众爱卿拼命打来的,朕先敬你们一杯,大家今天就开怀畅饮,共续往日兄弟情”,说完后,桌上的李善长,刘伯温等人,纷纷起身一饮而尽,宴席上宾主尽欢,其乐融融。

刘伯温临死前给朱元璋送了筐死鱼,是什么用意

二、朱元璋为大臣分鱼

在宴席进行到高潮之际,朱元璋招来了亲近秘书高启,对他说:“朕今日,要为众爱卿分鱼,顺便考一下你领会圣意的能力”。随后朱元璋便把鱼眼夹到了李善长的碗中,众人惊愕,这难道是说丞相李善长“有眼无珠”?

正当大家,心思迥异时,高启充分发挥了其秘书的作用,不慌不忙地用一句:“皇上这是表示,对李丞相高看一眼”,缓解了眼前的尴尬局势。随后朱元璋夹起鱼尾放进徐达碗中,高启用:“尾以重任”这一词,再一次令徐达心花怒放。

刘伯温临死前给朱元璋送了筐死鱼,是什么用意

随后朱元璋又分别的鱼翅、腮鱼肉夹给了胡惟庸与汤和,这二人也分别得到了展翅高飞与推心置腹的夸赞,令人尴尬的是,等到刘伯温的时候,桌上的这盘鱼,只剩下了一副骨架。

当朱元璋笑着把鱼骨架夹到刘伯温的碗中时,桌上的气氛又再一次陷入了低迷。之前的大臣得到的鱼,至少可以下口,这个鱼骨架着实令人尴尬。朱元璋是在讽刺刘伯温徒有其表,空有架子,并无真才实学吗?

刘伯温临死前给朱元璋送了筐死鱼,是什么用意

正当大家各有猜测时,刘伯温的脸色也变得极其的不自然,一时不知该作何言。朱元璋察觉到后,笑着问博学多才的高启:“高启,这个要怎么说?”高启亦不负众望,反应极快地对着刘伯温竖起了大拇指,说道:“刘大人,皇上这是夸您是朝廷的中流砥柱。”此话一出,瞬间缓解了宴席中,不自然的氛围。

刘伯温临死前给朱元璋送了筐死鱼,是什么用意

宴席随后结束,然而这场分鱼的故事,远远还没结束,宴席中的大部分臣子,不管是“高看一眼”还是“中流砥柱”,都没有得到好的下场。

三、刘伯温之死

在这场宴席中分得骨架的刘伯温,是位深谙人心的谋虑家,早就看出皇帝朱元璋的心思。曾经大家是战场上出生入死的兄弟,而如今皇帝为刀俎,众臣为鱼肉。

作为大明王朝中的中流砥柱,刘伯温曾经为朱元璋献上《时务十八策》,助他平定治理天下。如今天下已平,他也深知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为了保全自己与族人的安全,他向朱元璋请辞隐退,朱元璋也欣然应允,放下了心中一块大石。

刘伯温临死前给朱元璋送了筐死鱼,是什么用意

然而事与愿违,刘伯温退隐后。民间流传出他的众多神奇传说,迫不得已,刘伯温回到了朝堂之中,以身明志。随后刘伯温身染疾病,朱元璋让太医为他治病,然而照吃药的刘伯温,病情不仅没有起色,反而越来越重。

在病重后,刘伯温亲自去河中钓了一筐鱼,然后烧掉了其所有的著作,只留下了《时务十八策》,交代家里把这两样东西送去给朱元璋,交代完后事不久,刘伯温便去世了。

刘伯温临死前给朱元璋送了筐死鱼,是什么用意

四、送鱼的缘由

朱元璋收到这一筐鱼后,陷入了深思,经过几番思索,他明白了刘伯温的传达给自己的想法。原来刘伯温早就明白了自己对这帮老臣们的忧心,这一筐鱼既是,刘伯温希望自己顾念旧情,在他死后,不要殃及池鱼,保全其家人。

经过几番思索后,朱元璋领会到了这个带筐鱼的第二层含义,刘伯温之所以,连筐一起送来,是暗示如今天下太平,皇帝一统四海,众大臣就像是在筐中的鱼,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只求安稳着活着,没有必要赶尽杀绝。

刘伯温临死前给朱元璋送了筐死鱼,是什么用意

朱元璋面对这一筐鱼与《时务十八策》,总觉得自己还有什么东西没有领悟到,但几经思索,也毫无头绪后,朱元璋也渐渐地不放在心上,一心治理这来之不易的江山。

当朱元璋洞察到刘伯温送这一筐鱼的第三个缘由后,已经是17年后了,此时他已至暮年,又经受了变法人送黑发人的伤心事,送走了自己的太子朱标。在太子死后,他册立长孙朱允炆为太子,面对分封多年的众皇子,他才领会到刘伯温当年那筐鱼的深意。

刘伯温临死前给朱元璋送了筐死鱼,是什么用意

刘伯温把这筐鱼比作朱元璋的众多皇子,暗示提醒他不可学刘邦的分封,把诸皇子放到不同的封地上,应将众皇子圈养在京城,因为假如下一任继承人没有强悍的武力,极有可能无法稳坐帝位,最后为争夺权力,手足相残,造成天下大乱。

五、总结

可惜的是,朱元璋并未能早点领悟到刘伯温这一重要遗言,等他反应过来时,为时已晚。燕王朱棣手握兵权,分封在燕地,如今新晋太子朱允炆,年幼少不更事,毫无兵权。

刘伯温临死前给朱元璋送了筐死鱼,是什么用意

如若朱标继位,凭借其的声望,朱棣或许不会与这个大哥相争。可是面对这个实力与辈分都不如自己的侄子朱允炆,朱棣势必与他一争高下,反叛争权,朱元璋最不愿看到的手足相残还是发生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17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朱元璋请大臣吃饭,刘伯温为何说皇上要大开杀戒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传奇皇帝,他出身贫苦农民之家,当过放牛娃、做过和尚、当过乞丐,从底层社会一直做到一国国君,完成了逆袭之路。这些逆袭磨砺了他的意志和不屈精神,在军事上,朱元璋
2023-07-26 09:45:00
刘伯温死前送给朱元璋一筐鱼,17年后老朱为何后悔
刘伯温临终之前送给朱元璋一筐鱼,这让朱元璋疑惑不解,直到17年后老朱才后悔不已。军事刘伯温究竟有多神?朱元璋到底明白了什么?在刘伯温晚年时,他生了一场重病,正好朝中生变,刘伯温怕
2024-06-13 09:40:00
徐达的忠诚与智慧
...帝多无情,尽管从小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也能痛下杀手。朱元璋小时候的梦想就是能成为孩子堆里的老大,他与徐达是发小,关系一直很好。因为家里贫困,他俩和其他家的孩子们只好为地主家放牛
2023-12-14 17:25:00
朱元璋请功臣吃饭,为什么只上四个菜
朱元璋登基之后却也做了很多让人感到不齿的事情,例如屠杀曾经和他一起带兵打仗的功臣,可谓狡兔死走狗烹。其中一位很关键的人物就是刘伯温,此人非常聪明,早年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朱元璋
2024-06-24 15:49:00
古代的“七星灯”可以续命,是真的吗?
...是刘基。刘基是明朝叱咤风云的人物,他非常厉害,深得朱元璋的信任,很多军国大事都是刘基策划的,他博闻强记,精通学术知识,国家财政税收都是刘基定制的。刘基精通奇门遁甲,不仅朱元璋
2023-04-22 09:45:00
...古代历史上,出身低微但能够逆袭成为皇帝的人不多,而朱元璋就是其中的一位。虽然历史上也有其他有能力的皇帝,但他们往往是在军师、将领的帮助下,才成功登上了皇位。朱元璋的幸运之处在
2023-04-21 13:40:00
刘伯温对儿子交代了四件遗愿,每件事在他死后都得到了应验
刘伯温辅佐朱元璋长达半生,让朱元璋得以称帝并平定天下,刘伯温的支持不可或缺。后世常将两人比作刘备与诸葛亮。然而,即便立下了丰功伟业,依然无法改变帝王的猜忌心理。根据刘伯温的智谋,
2024-11-05 10:03:00
朱元璋有心要杀刘伯温,刘伯温是如何保住一命的
前言作为明朝的开国之主,朱元璋是一个执政手段残忍,行事果决的君主。他为了巩固自己皇权,晚年时连自己的多位老臣也要清洗。而刘伯温就是其中一位遭到朱元璋猜忌的大臣,也是为数不多敢与朱
2024-01-12 10:59:00
朱元璋刁难大臣,大臣是如何保命的
首先我们还是来了解一下朱元璋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人物,朱元璋在历史上作为一个皇帝被太多的人所熟知了,历史上有关朱元璋的记载多的都数不过来了,有很多途径了解关于朱元璋的事情,朱元璋小
2023-08-04 21:3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