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刘伯温对儿子交代了四件遗愿,每件事在他死后都得到了应验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1-05 10:03:00 来源:戏说三国

刘伯温辅佐朱元璋长达半生,让朱元璋得以称帝并平定天下,刘伯温的支持不可或缺。后世常将两人比作刘备与诸葛亮。然而,即便立下了丰功伟业,依然无法改变帝王的猜忌心理。

根据刘伯温的智谋,他在临终前为了刘家未来嘱咐了儿子四件事,令人意外的是,这四件事情最终都应验了。

刘伯温对儿子交代了四件遗愿,每件事在他死后都得到了应验

一、交代四件事

众所周知,刘伯温与胡惟庸一直存在矛盾。然而,当刘伯温生病时,朱元璋却派胡惟庸带着御医前去为刘伯温医治,当时只是一个轻微的风寒。

然而,自从服用了胡惟庸带来的御医所开的药后,刘伯温的病不仅未见好转,反而加重了。刘伯温甚至感到五脏六腑像是紧紧揪在一起,疼痛难忍。人们的第一反应自然是药方有问题,更何况两人之间的关系本就不睦。

刘伯温对儿子交代了四件遗愿,每件事在他死后都得到了应验

随着身体状况日益恶化,几天后,刘伯温带病进宫面见朱元璋,间接提到自己服用了胡惟庸带来的医生开的药后,身体反而更加虚弱。然而,朱元璋对此毫无反应,仅仅叮嘱刘伯温不要过于忧虑,劝他好好休养。

刘伯温对儿子交代了四件遗愿,每件事在他死后都得到了应验

面对朱元璋的冷漠,刘伯温这个聪明人早已洞察其中的含义。他意识到朱元璋或许根本没有期望自己能恢复健康。毕竟,自己伴随朱元璋走过了大半生,回想自己为其尽心尽力、谋划周全,心中难免感到一丝寒意。

刘伯温对儿子交代了四件遗愿,每件事在他死后都得到了应验

回到家后,刘伯温愈发感到忧郁,加之药物的影响,他的病情日益严重,甚至连下床行走都变得困难。这次进宫,刘伯温深刻理解了朱元璋的用意,既然终究都免不了一死,他决定停止服药,静静地在家中等待死亡的降临。

刘伯温对儿子交代了四件遗愿,每件事在他死后都得到了应验

当然还需要妥善处理自己的后事。可以说,朱元璋之所以对刘伯温心存忌惮,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刘伯温过于聪明,这种人才让帝王难以放心。凭借刘伯温的智慧,他必然会尽力保护自己的家族。

因此,第一件事情便是关乎自己家族的。众所周知,刘伯温当年受到朱元璋重用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擅长占卜之术,运用得当便能迅速上位;如果使用不当,那将是灭顶之灾。

刘伯温对儿子交代了四件遗愿,每件事在他死后都得到了应验

他告诫长子刘琏,在自己去世后,一定要立即将所有关于这类的书籍交给朱元璋,不能有任何耽搁。同时,刘家所有子弟不得学习相关知识。刘伯温深知朱元璋的性格,清楚他必然不会放过这些书籍。

第二件事是对两个儿子在为官之道上的劝诫,毕竟他们如今已入朝为官,他希望儿子们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辙。他告诫儿子们在为官时要兼顾宽容与严厉,掌握好分寸。

刘伯温对儿子交代了四件遗愿,每件事在他死后都得到了应验

第三件事是他的一个遗愿。刘伯温之所以没有像张良那样选择隐退,是因为他心中依然怀有雄心壮志,渴望实现自己的理想。然而,由于胡惟庸的存在,他明白目前无法向朱元璋表达自己的忠诚。可以说,刘伯温对局势的判断相当精准,甚至连胡惟庸必定会倒台的事情都早已预见。

刘伯温对儿子交代了四件遗愿,每件事在他死后都得到了应验

他嘱咐儿子,在胡惟庸倒台后,若朱元璋提到他时,就把这一份奏折呈上去。

最后一件事是对刘家后代的嘱托,那就是要具备真正的才干和学识,才能在朝廷立足,避开朝堂上的纷争,毕竟参与派系斗争的人鲜有善终。

刘伯温对儿子交代了四件遗愿,每件事在他死后都得到了应验

此时的刘伯温已经是力竭言尽,所说的这些话也耗尽了他的精力。在同年四月中旬,刘伯温因病去世。尽管胡惟庸是造成刘伯温逝世的主要责任人,但若没有朱元璋的默许,这一切也不可能发生。

刘伯温对儿子交代了四件遗愿,每件事在他死后都得到了应验

二、一一应验

在刘伯温刚去世不久,朱元璋便派人前往刘府,正值丧期未满。刘伯温所交代的首要事项随即应验。朱元璋此次派人前来,正是为了获取刘伯温留下的关于占卜的书籍。此时,刘琏回忆起父亲生前的叮嘱,巧妙地平息了朱元璋的怀疑。

刘伯温对儿子交代了四件遗愿,每件事在他死后都得到了应验

刘琏表示:父亲生前曾提到要将这些书籍献给陛下,只因丧期未满所以尚未能交付。接着,刘琏强调整个刘家都铭记刘伯温的教导,没有任何人去学习书中的内容。

尽管没有说出任何恭维之词,朱元璋依然心情愉悦地赐予刘琏许多珍品。朱元璋最为忌惮的就是在刘伯温之后,出现像他一样能够洞察占卜之术的人,如今整个刘家都未有涉及,这让朱元璋非常满意。

刘伯温对儿子交代了四件遗愿,每件事在他死后都得到了应验

刘伯温的幼子始终铭记父亲的教诲,清正廉洁,以此获得了朱元璋的高度赞赏。不久之后,胡惟庸果然下台,正如刘伯温当年所预测的那样,胡惟庸在丞相之位上注定难以长久。

胡惟庸去世后,朱元璋不禁回忆起当年的刘伯温,曾多次在刘伯温的幼子刘璟面前赞美刘伯温。从此,刘伯温的第三个遗言也得以应验。

刘伯温对儿子交代了四件遗愿,每件事在他死后都得到了应验

尽管刘伯温的长子因胡惟庸的陷害而去世,他的次子因刚正不阿在朱棣靖难后遭到处置,但此后刘家的后代仍凭借自身才能重新入朝为官。三、悲剧人生

导致刘伯温悲剧人生的因素众多,首先可以从他个人角度来看。他对朝廷和官场的阴暗面缺乏深入认识,对朝堂上的阴谋诡计依然抱有天真的想法。

刘伯温对儿子交代了四件遗愿,每件事在他死后都得到了应验

出身于社会底层的朱元璋难以与像刘伯温这样的知识分子产生共鸣。他对文人身上的高洁气质既不理解也不欣赏。正如朱元璋早期召见刘伯温时,并没有迅速表示投靠,而是故意摆出架子,试图让朱元璋感受到他的“价值”。

刘伯温对儿子交代了四件遗愿,每件事在他死后都得到了应验

对于朱元璋而言,这完全是两回事,他显然不会像刘备那样三度拜访刘伯温。尽管如此,刘伯温加入朱元璋的阵营后,便全心全意地为他出谋划策。这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刘伯温的天真。

刘伯温对儿子交代了四件遗愿,每件事在他死后都得到了应验

你作为半路加入者,自然无法与朱元璋的同乡淮西集团成员相提并论。朱元璋在起义以及夺取天下的过程中,正是依赖于淮西集团的支持,前线有徐达、蓝玉等人倾力相助,后方则有以李善长为首的文官团队为他提供谋略。

刘伯温对儿子交代了四件遗愿,每件事在他死后都得到了应验

刘伯温作为半路插足的人,虽然能够获得朱元璋的重用和尊重,甚至达到高位,但他始终无法赢得朱元璋的完全信任。简而言之,他并非朱元璋心目中理想的亲信。

遗憾的是,刘伯温始终认为自己是朱元璋的亲信,因此在朱元璋面前毫无顾忌,直言不讳。正是因为他的坦率,为他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当年,淮西的众人都与朱元璋生死与共,徐达便曾经救过朱元璋的性命。

刘伯温对儿子交代了四件遗愿,每件事在他死后都得到了应验

因此,朱元璋对淮西集团会展现出适度的宽容,而刘伯温却未能享受类似的待遇。当刘伯温稍有不慎得罪朱元璋时,朱元璋处理此事时绝不会留情。

刘伯温对儿子交代了四件遗愿,每件事在他死后都得到了应验

刘伯温的一生经过了许多算计,但他始终未能够彻底揣测朱元璋的内心。或许在刘伯温心中,他不愿意相信朱元璋会如此冷酷无情,最终导致了他郁郁而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05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刘伯温死前送给朱元璋一筐鱼,17年后老朱为何后悔
刘伯温临终之前送给朱元璋一筐鱼,这让朱元璋疑惑不解,直到17年后老朱才后悔不已。军事刘伯温究竟有多神?朱元璋到底明白了什么?在刘伯温晚年时,他生了一场重病,正好朝中生变,刘伯温怕
2024-06-13 09:40:00
刘伯温临死前为何让儿子给朱元璋送一筐鱼和一本书
朱元璋能够建立大明当上皇帝,除了要感谢他的好义父郭子兴外,还要特别感谢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刘伯温,如果没有刘伯温的辅佐,老朱能否实现人生逆袭,还真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朱元璋本人也
2023-11-02 19:46:00
刘伯温临死前留下了哪11字遗言
...子刘链和他的父亲刘伯温也有一拼,精通天文谋略,得到朱元璋赏识,还任命他当江西参政。毕竟他父亲的厉害,有目共睹,假以时日,相信刘链即使不能超过他的父亲,也可以与他的父亲比肩,但
2023-07-21 17:01:00
刘伯温死后留给朱元璋最后的忠告,朱元璋十七年后顿悟,悔不当初
洪武八年,跟随朱元璋多年、为大明朝立下过汗马功劳的老臣刘伯温缠绵病榻,不久后便与世长辞。临死前,他唤来几个儿子,给他们留下了两条遗志。一是要求自己刘家的后人皆不许修习帝王之术,二
2024-02-27 22:42:00
刘伯温死后他的儿子是什么结局
...刘伯温,他是明朝初年的一位著名的文臣谋士,同时也是朱元璋帐下最著名的一位高人,他自幼便聪慧过人,长大后更是懂得天文地理以及周易八卦,并且他还善于揣摩人的内心,且性情耿直,嫉恶
2024-06-26 14:46:00
刘伯温为何没能安排好两个儿子的命运
...仗、治国理政都是拿手好戏。没有他的“时务十八策”,朱元璋成不了大气候;没有他的“天命所在”论,朱元璋萌生不了帝王心;没有他的“陈氏灭,张氏势孤”,朱元璋平定不了江南;没有他的
2023-11-02 20:10:00
为什么刘伯温会送朱元璋一筐鱼呢
...帮刘备打下了三分之一的江山;而刘伯温仅用十几年就帮朱元璋统一了天下。由于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这种直接对比并没有太多的说服力,但却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人们对刘伯温的喜爱。除了上知天
2023-05-08 16:01:00
朱元璋杀刘伯温是功高震主,朱棣杀刘伯温的儿子是为何?
...又才华横溢,被时人比作蜀汉时期的诸葛武侯。在他投入朱元璋麾下之后,又常被朱元璋称为“吾之子房也”,与张良作比。刘基可比诸葛亮和张良,可见其才能非比寻常。但刘伯温绝不是我们印象
2022-12-13 16:32:00
刘伯温:辅佐朱元璋的智者与不幸的结局
...程之中,都少不了优秀的谋士与骁勇善战的将领,这对于朱元璋来说亦是如此。说起明朝的建立,那么就不得不提及当时的功臣刘伯温,他是辅佐朱元璋成为皇帝的重要功臣。刘伯温是一个十分有才
2023-09-06 00:0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
温州永嘉:千年诗画焕新彩,谢灵运后裔何以诗意栖居?
提到中国的山水诗,便绕不开一个名字——谢灵运。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调任至永嘉担任太守,他遍历诸县,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山水诗篇
2025-10-15 15:53:00
“感知幸福中国行”吉林主题参访活动第五天,走进集安触摸千年历史脉络,品味边城烟火气息
10月15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 “感知幸福中国行” 吉林主题参访活动步入第五天。来自境内外的30余位媒体记者与网红大V组成的参访团走进集安
2025-10-15 21:39:00
庐江惊现三座东汉古墓!系农田改造时发现,出土铜镜光可照人
大皖新闻讯 古墓墓室顶部严丝合缝,墓砖一头宽一头窄,且带有弧度,体现了古人技艺的高超。连日来,在庐江县移湖街道八里社区陈老屋村民组的一处高坡上
2025-10-15 00:26:00
以笔为缰,挥毫间见民族风骨——《战马》佳作赏析
“没想到能在长春看到徐老的作品,太惊喜了!”在长春美术馆,一位观众发出由衷感叹。“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
2025-10-14 20:30:00
西安一市民赴广西捐赠抗战文物 “这是日寇侵华的铁证”
“这枚纪念章既是战利品,也是日寇侵华的铁证,通过它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创造未来!”最近,为帮助讲好“飞虎队”故事
2025-10-14 20:45:00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
学府东街站位于小店区东中环路与龙保街、学府东街的交叉口之间,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该站工程名为学府街东口站,公示名为龙堡站
2025-10-13 20:17:00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