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刘伯温死后他的儿子是什么结局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26 14:4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杨守陈在《重锓诚意伯文集序》中评价刘伯温:“汉以降,佐命元勋多崛起草莽甲兵间,谙文墨者殊鲜,子房之策不见辞章,玄龄之文仅办符檄,未见树开国之勋业而兼传世之文章如公者,公可谓千古之人豪矣。”

刘伯温死后他的儿子是什么结局

刘基,字伯温,是青田县人,后人普遍叫他刘伯温,他是明朝初年的一位著名的文臣谋士,同时也是朱元璋帐下最著名的一位高人,他自幼便聪慧过人,长大后更是懂得天文地理以及周易八卦,并且他还善于揣摩人的内心,且性情耿直,嫉恶如仇。

身为一代奇人,刘伯温在民间的名声,丝毫不亚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众所周知诸葛亮在世人的心目中简直是被神化了,由此也足以见得刘伯温的厉害之处。而不仅是在百姓们的心中,刘伯温的名声很大,在朱元璋的心中,刘伯温的地位也是很高的,早年朱元璋对刘伯温从不直呼其名,而是尊称他为先生,并且朱元璋也曾将其比作张良,可以说朱元璋最后能够夺得天下,有着刘伯温的很大功劳。

然而像这样的一位奇人,最后却不得善终。

离奇去世,世人猜测是怀璧其罪

在朱元璋身边辅佐他多年,身为谋士的刘伯温也深知朱元璋的性格,相信多余的朱元璋在取得了皇位之后,他的敌人便换成了当初辅佐自己的一众开国功臣,而刘伯温便是其中首当其冲的。

身为朱元璋身边最为聪明的谋士,他了解朱元璋阵营中的优势以及弱点,因此若是他有其他的捕捉目标的话,便会成为朱元璋最大的敌人,因此刘伯温的生命安全是岌岌可危的,但是毕竟刘伯温的功劳都摆在那里,并且他也没有什么过错,因此朱元璋想要将它除掉的话,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而在刘伯温前面,有不少的开国功臣因为一些事情而被朱元璋赶尽杀绝,特别是在朱元璋立自己的儿子朱允炆为太子之后,他担心这些能力出众的开国功臣会影响自己儿子的皇位,因此,对于功臣的打压便愈发频繁了。因此刘伯温也意识到,自己若是在掌握着权利的话,那么很可能就逃不过朱元璋的毒手了,为此他便向朱元璋请求辞官回家,对此朱元璋痛快应允。

归乡后的刘伯温为了完全的从政治斗争中脱身,他终日只品酒下棋,半句都不谈自己的功劳,完完全全的过普通平淡的生活,不再过问政治上的事情,但是就算这样,朱元璋也没打算放过他,一直都派人暗中监视他。

到了洪武八年正月下旬的时候,已经65岁了的刘伯温因染上风寒而卧病在床,而在监视他的朱元璋很快便得知了这件事情,当即派了当时的丞相胡惟庸带着太医前去慰问,并给他抓药医治,就这样看来的话,朱元璋还是对这位开国功臣很用心的。然而,从后面发生的事情来看,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在吃了太医开的药之后,刘伯温不仅没有任何的好转,甚至还病情一天一天的加重。感到事情不对劲的刘伯温便抱病去拜访了朱元璋,并将自己服药之后病情不见好转反而加重的事情告诉了他,然后对此朱元璋却说,既然生病了就好好的休养,不要想太多的事情,刘伯温又回到了自己原来居住的地方,并且在没过多久后便去世了。

虽然并不是他一就一定能够把一个生病的人挽救回来,但是刘伯温去世这件事情貌似没有那么简单。

实际上早在刘伯温还没有辞官回家之前,朱元璋曾问过他推选谁为丞相的人选,而当时刘伯温因为反对胡惟庸接任丞相,而让胡惟庸记恨在心,最后还是由于李善长的举荐,胡惟庸才当上了丞相,而此时的刘伯温已经在老家颐养天年了,此时让原本怨恨刘伯温的胡惟庸来看望他,其中的含义难免引人猜想,而刘伯温在看病之后的状况,似乎也证实了这件事是朱元璋在暗中安排,后人普遍认为是朱元璋杀了刘伯温。

而刘伯温被杀之后,朱棣为何又要杀了刘伯温儿子呢?

儿子辅佐朱元璋之子,有能力却不受重用

刘伯温生前一共育有两个儿子,分别是刘琏与刘璟。实际上当时朱元璋对于刘伯温,回去颐养天年这件事还是保留有猜忌的,除了暗中派人监视他之外,还将他的一个儿子留在朝中,作为人质一般的存在,他就是刘琏。

而在刘伯温去世之后,刘琏也得到了一定的升迁,这可能也是朱元璋的补偿方式吧,可惜的是,胡惟庸并不打算放过他,后来刘琏还是被胡惟庸逼得跳井身亡了。

在刘琏去世之后,刘伯温便只剩下刘璟这根独苗了。这两个兄弟中,明显是刘璟比较争气,在父亲的影响下,他自幼便聪慧好学,少年时便因才华横溢而声名远播,到了20岁的时候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并且性格也更自己的父亲相近。

在刘琏去世之后,朱元璋对于刘伯温的贡献的奖赏,便反映在刘璟的身上,从表面上来看,朱元璋对刘璟确实算得上很好,不仅是经常召见,而且还亲近如对待家人。

在晚年的时候,朱元璋曾想赐予刘璟爵位,但是刘璟却认为爵位应该是赐给自己的大哥刘琏,虽然说刘琏已经去世了,也应该赐给刘琏的孩子,从这件事情也可以看出刘璟的深明大义之处。

刘璟爱好谈论兵事,而事实上,他在这方面也确实很有才能,这就是所谓的虎父无犬子吧,在叶丁香叛乱之时,在他的决策之下取得了战争的最终胜利,后来朱元璋听闻了经过后也对他多加称赞。

而当燕王朱棣起兵发动了靖难之役的时候,当时朱允炆已经上位,而刘璟则坚定地站在朝廷方面,并随军作战。当时的军队在面对经验丰富的朱棣时多次战败,为此刘璟献上了十六策想助朱允炆反败为胜,但是却没有得到重用,他于是便弃官回家了。

后来的事情我们也知道了,朱棣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登基为帝,而朱允炆则下落不明生死不知。

朱棣重视刘璟,刘璟因性格而被杀

在朱棣继承大统之后,对于刘璟的能力很肯定,便想请他来为自己做事,在朱允炆时期刘璟没有得到重用,而知人善用的朱棣想要重用他,于是便宣他入朝,然而忠于建文帝的刘璟却对此不予理睬,为了不去面见朱棣,刘璟声称自己生病不能进京。

实际上,刘璟与朱棣之间曾有过摩擦。在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刘璟曾与他下棋,棋力更胜一筹的刘璟连败朱棣,这让朱棣很没有面子,而在朱棣提出要刘璟让他一下的时候,固执的刘璟却坚持不让,因此朱棣也对他有些不满?

然而,在朱棣称帝之后,他却愿意不计前嫌重用他,这也足以见得刘璟的才能出众。不过对于刘璟不给面子接受官职,朱棣也渐渐没有了耐心,派人强行将他从家中带回了朝廷。而当刘璟一见到朱棣之后,说的第一句话就让朱棣非常的愤怒。当时的朱棣已经是皇帝了,但是,刘璟却不称他为皇上,而是像以前一样将它称为殿下,言下之意就是不承认他的皇位。

众所周知,从侄子手中夺下了皇位的朱棣,最怕的就是别人质疑他的皇位的不正当,因此当刘璟说出了这句话之后,不免让朱棣非常的生气。

在面对朱棣时,刘璟表现得没有丝毫的害怕,他不仅叫朱棣为殿下,甚至还说他。篡位这件事情,即便是经过了百年之后,也不会改变的。话说到这里,朱棣终于也忍无可忍将他投入了狱中,我被投入了狱中的刘璟,最终选择了绝食自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6 19: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刘伯温:辅佐朱元璋的智者与不幸的结局
...程之中,都少不了优秀的谋士与骁勇善战的将领,这对于朱元璋来说亦是如此。说起明朝的建立,那么就不得不提及当时的功臣刘伯温,他是辅佐朱元璋成为皇帝的重要功臣。刘伯温是一个十分有才
2023-09-06 00:08:00
刘伯温曾预言“刘家第9代必出奇才”,百年后预言成真,奇才是谁
...为“神童”,在明朝开国时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朱元璋对他赞不绝口,此人便是刘伯温。才华横溢的他最终没能得到一个好下场,临死之前,他将儿子叫来床前,对他语重心长地说道:“刘
2022-12-18 20:57
刘伯温临死前留下何遗言
中国历史上历经数百位帝王,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略显特殊,他是名副其实的“草根皇帝”,白手起家建立起大明王朝。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在此期间无数能臣武将不断涌现而出,
2023-07-25 20:53:00
刘伯温对儿子交代了四件遗愿,每件事在他死后都得到了应验
刘伯温辅佐朱元璋长达半生,让朱元璋得以称帝并平定天下,刘伯温的支持不可或缺。后世常将两人比作刘备与诸葛亮。然而,即便立下了丰功伟业,依然无法改变帝王的猜忌心理。根据刘伯温的智谋,
2024-11-05 10:03:00
刘伯温的儿子是什么结局,为何没跟有权势的家族联姻?
刘伯温被朱元璋称之为:吾之子房。可见刘伯温在大明朝开国的作用有多大,他和张良一样,最初都没有投靠明主。张良早先跟着韩王成,后来才投奔了刘邦,而刘伯温早先跟着元朝混,他是元朝的进士
2023-07-13 14:02:00
刘伯温和他的儿子刘璟是不是被朱元璋杀死的
从史书文字上的记载来看,朱元璋并没有杀刘伯温。害死刘伯温,及其长子刘琏的直接凶手是时任丞相胡惟庸。但是,如果没有朱元璋的纵容,胡惟庸是不敢这么胆大妄为的。所以,刘伯温、刘琏之死,
2024-06-20 15:41:00
刘伯温为何没能安排好两个儿子的命运
...仗、治国理政都是拿手好戏。没有他的“时务十八策”,朱元璋成不了大气候;没有他的“天命所在”论,朱元璋萌生不了帝王心;没有他的“陈氏灭,张氏势孤”,朱元璋平定不了江南;没有他的
2023-11-02 20:10:00
为什么刘伯温会送朱元璋一筐鱼呢
...帮刘备打下了三分之一的江山;而刘伯温仅用十几年就帮朱元璋统一了天下。由于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这种直接对比并没有太多的说服力,但却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人们对刘伯温的喜爱。除了上知天
2023-05-08 16:01:00
刘伯温:神机妙算背后的悲剧人生
...的形象犹如一颗耀眼的星辰,其卓越的才华和领导能力为朱元璋的帝国建立和巩固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这位天文地理学家、明初三大诗人之首,以及军事家的身份,让他成为明朝开国功臣中的佼
2024-05-05 20:2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