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刘伯温和他的儿子刘璟是不是被朱元璋杀死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20 15:4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从史书文字上的记载来看,朱元璋并没有杀刘伯温。害死刘伯温,及其长子刘琏的直接凶手是时任丞相胡惟庸。但是,如果没有朱元璋的纵容,胡惟庸是不敢这么胆大妄为的。所以,刘伯温、刘琏之死,朱元璋是有责任的。

刘伯温和他的儿子刘璟是不是被朱元璋杀死的

刘伯温的次子刘璟,也不能说是被朱棣杀害的,应该说是靖难之役后,刘璟为了坚持自己的信念,甘愿以死守节,才在狱中自缢身亡。

朱元璋故意纵容胡惟庸杀害刘伯温

朱元璋是一个非常缺乏安全感,而且多疑的人。他只相信自己,希望所有的事情都掌控在自己手中。因此,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是朱元璋必然要做的事情。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的多疑,迫使朱元璋不再信任刘伯温。

刘伯温在明朝的统一战争中,神机妙算,运筹帷幄,朱元璋看到的事情刘伯温能看到,朱元璋看不到的,刘伯温也能预料到。这让朱元璋在刘伯温面前非常缺乏安全感,他根本无法掌控刘伯温,按照朱的性格,必然会打压和排挤刘伯温。

这一点,即使是放到现代生活中,也是大忌。把领导的一切东西都给看透了,把领导搞成了透明人,领导会很不安。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处在领导的位置,身边有这么一个人,你的一切都不出他的预料,也会觉得这是很恐怖的一件事。

刘伯温除了料事如神之外,做事还比较讲求实效,换个说法就是有点腹黑。刘伯温说话也是直来直往,不会隐藏自己,用比较委婉,或者启示的方式去谏言。

在对待朱元璋名义上的主子小明王韩林儿的问题上,朱元璋每年还要做做表面文章,对着个空椅子拜一拜,表示尊奉。而刘伯温却从来不拜,还振振有词:“牧竖耳,奉之何为!”意思就是,一个牧童而已,尊奉他做什么。这话伤人的,朱元璋也曾做过放牛娃,时不时想起来,这都是一根刺。

等韩林儿被元军围困了,朱元璋作为名义上的臣子要去救援。刘伯温又说:“汉(陈友谅)、吴(张士诚)伺隙,未可动也。”不让朱元璋去救。这一件事,让朱元璋觉得刘伯温根本就不将儒家的君臣、信义放在心上,这对于朱元璋而言,太恐怖了。

刘伯温和他的儿子刘璟是不是被朱元璋杀死的

朱元璋又向来是坚持防患于未然的,哪怕是帮朱元璋干了脏活,反倒更容易引起朱元璋的猜忌。朱元璋会认为此人以后也可以对他干出同样的事情。这是朱元璋最大的弱点。不管怎么做,都要死,比如廖永忠淹死韩林儿,涂节举报胡惟庸,最后廖永忠和涂节都被处死了。做朱元璋的臣子,的确很累。

在朱元璋这里,没有人不可以死。那么,刘伯温的结局也就可以预料到了。

朱元璋开始是搞平衡,让淮西的李善长、胡惟庸,跟浙东的刘基、杨宪相互斗争,再加上一个中间派汪广洋,用来进行监视。但是随着斗争的深入,朱元璋觉得对立的两派都有可能架空他,都不能留。而中间派干脆是个甩手不干活的,看到的所有事情都不向他报告。这让朱元璋非常生气,开始着手废除丞相之职。

朱元璋要废丞相,那丞相就要犯错,最好用的手段就是“捧杀”。因此,他先纵容杨宪弹劾了汪广洋,然后提拔杨宪做了左丞相。之后,又很自然的听信了李善长的弹劾,杀了杨宪。再后来,又开始宠信和纵容胡惟庸。

按照《明史》的记载,胡惟庸多次让人构陷刘伯温,迫使刘伯温返回并滞留京师。原本丞相位空了很久,朱元璋却故意任命胡惟庸为丞相,继续给刘伯温施压。刘伯温忧愤交加病倒,朱元璋又故意让胡惟庸派医生去给刘伯温看病。

胡惟庸与刘伯温之间的矛盾,朱元璋是很清楚的。朱元璋还让胡惟庸干这件事,意图很明显。胡惟庸也不是傻子,自然心领神会,向刘伯温下了毒。

刘伯温中毒后,腹中出现拳头大、石头般的异物,他跑进宫去跟朱元璋诉说。朱元璋原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也就是简单的安慰一下。朱元璋就等着刘伯温毒发去世了,彻底摆平了浙东派,淮西派的胡惟庸只会更加的肆无忌惮,他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刘伯温和他的儿子刘璟是不是被朱元璋杀死的

朱元璋还算是有点情义,刘伯温病情恶化,他便让刘伯温长子刘琏陪同,派人护送刘伯温返乡,让刘伯温在家乡去世。

刘伯温死了,在朱元璋的纵容下,胡惟庸又逼死了刘伯温的长子刘琏,迫使刘琏跳井自尽。

朱元璋为什么要这么做?

很简单,纵容么,胡惟庸的罪过越大,他以后杀胡惟庸,永久废除丞相位,就越有道理。而且胡惟庸的党羽越多,他就越有理由将其一网打尽。事实也是如此,等到时机成熟了,朱元璋就要开始收网了。

朱元璋借胡惟庸之子出车祸,胡惟庸怒杀马车夫一事,“命偿其死”,就是让胡惟庸以命抵命。这不是明着逼胡惟庸造反么。同时,朱元璋还放出风去,让人举报胡惟庸。胡惟庸的同党涂节见状,就举报了胡惟庸要谋反,以及毒杀刘伯温的事情。

胡惟庸案发,朱元璋顺利废除了丞相一职,还一举剿灭所有他认为不可靠的大臣。不能不说,朱元璋的确厉害呀。

朱棣并未杀害刘伯温次子刘璟

这件事情就相对比较简单了,事实清楚明确,没有那么多的遮掩。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不管怎么说都是谋反篡位。

刘伯温和他的儿子刘璟是不是被朱元璋杀死的

刘璟却是一直忠于朱元璋,以及朱元璋指定的接班人朱允炆的。所以,朱棣继位后,召见刘璟,刘璟却不肯定称朱棣为“皇上”,“陛下”,还是以“殿下”相称。

最主要的是,刘璟还对朱棣说:“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

刘璟要气节,朱棣作为皇上,也不能就这么把气给憋着,当什么都没发生吧。刘璟这是在挑衅朱棣继位的合法性,那朱棣至少要表示表示吧。朱棣下令将刘璟下狱,刘璟自己在狱中自缢身亡。这只能说是刘璟自己的选择。

如果刘璟肯辅佐朱棣,朱棣必然会厚待刘璟。刘璟死后,有人向朱棣谏言连坐刘璟家人。但是朱棣因为刘伯温的缘故,不许。

相对而言,朱棣年少时,因为母亲及庶子身份的原因,心情上多有不快,但安全感上明显比朱元璋要好多了。因此,朱棣在处置大臣上,多是下狱、圈禁、贬官罢职,杀戮少了很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0 18:45:2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临终之时,刘伯温为何给儿子一本书要他立刻上交
...琏,对他这样嘱咐说道。从1360年起,刘伯温就开始辅佐朱元璋,为他的各方征战、朝政大事出谋划策。朱元璋平定天下、在南京即位以后,任命刘伯温为太史令,是专门负责天文历算的官员。
2023-04-25 10:29:00
朱元璋杀了刘伯温,为何朱棣要杀掉刘伯温的儿子?原因只有一个字
...说里,刘伯温常以神机妙算之“神算子”的形象示人。在朱元璋覆灭元朝、创立大明王朝之际,李善长于后方统筹调度,确保兵精粮足,堪称朱元璋之“萧何”;徐达作战用兵如雷霆之势,神鬼难测
2024-08-16 09:45:00
刘伯温死后他的儿子是什么结局
...刘伯温,他是明朝初年的一位著名的文臣谋士,同时也是朱元璋帐下最著名的一位高人,他自幼便聪慧过人,长大后更是懂得天文地理以及周易八卦,并且他还善于揣摩人的内心,且性情耿直,嫉恶
2024-06-26 14:46:00
刘伯温临终前让儿子烧掉的一本书是什么
明朝洪武八年,那个帮助朱元璋打下天下的刘伯温病逝在自己的家乡青田县。刘伯温膝下有二子,刘琏与刘仲景跪在刘伯温墓前放声痛哭。一时间刘家宅院一片凄凉哀鸣一片。只不过后面却被马蹄声打破
2023-08-10 21:41:00
朱元璋处死了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却给明朝种下了恶果
...来,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几乎永无休止,直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大手一挥,不仅将“末代丞相”胡惟庸处决,还把“丞相”一职彻底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在反思明朝历史时,
2023-01-02 12:07:00
刘伯温“神”到什么程度
在帮助朱元璋取得天下那长长的功臣名单里,最被后人熟知的人物可能就是刘伯温了,甚至是神一般的存在。刘伯温“神”到什么程度?《明史-刘基转》开篇就提及:基(刘伯温)博通经史,于书无不
2023-06-02 14:45:00
.../p>据悉,具有通天入地本领的刘伯温还挥着大宝剑,为朱元璋斩了几十条龙脉,并且用大铁链子把地下的龙全都锁了起来,最终帮忙朱元璋夺得了天下。所以,历朝历代都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2022-12-11 15:39
此人有大才,朱元璋却杀了他,导致大明的气运短了
朱元璋可以称得上是一代枭雄,出身草莽,甚至一度为了吃饱饭出家做了和尚,但却经过自己的努力成功翻身,建立了明朝。但是人不是完美的,总是会犯错,皇帝也不例外。而且治理国家可不比打仗容
2023-05-11 13:35:00
诸葛亮留下一个宝盒是什么,朱元璋看了都惊叹连连
...将宝盒带在身边,时不时地拿出来研究。后来刘伯温跟随朱元璋,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平定天下,建立的大明王朝。明朝建立后,他不求名利,刚正不阿,因此很快便受到胡惟庸等人的排挤,洪武四年
2023-04-26 10:0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沉肩挑山,砥砺攀登——记山东中烟滕州卷烟厂卷包车间“挑山工”於永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五岳之首,万千游客无不惊叹于泰山的雄奇俊秀,令人仰望。然而我,却折服于一群小人物
2025-09-04 10:1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
【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025-09-03 21:27:00
贵州八万多军民硬生生凿出来的“抗战生命线”:24道拐每一寸土地,都回荡着全民抗战、共赴国难的呐喊
80多年前,当警报的悲鸣第一次撕裂贵州高原湛蓝的天空,山河为之变色;晴隆二十四道拐上,不分昼夜轰鸣的引擎,是维系国脉的喘息
2025-09-03 21:59:00
《如寄》之力与美
张吉祥此题自觉有些怪——《如寄》那来的力?哪来的美?其力有二:一曰感染力。《如寄》一面世,即有学界耆宿如宋遂良、吕家乡等老一辈学者著文解读阐说
2025-09-03 22:14:00
一床如寄月斜风细:耿介耳的寄心与寻迹
李酉宏“一床如寄 月斜风细”,这八个字,是上世纪初被称作“江南三名士”之一高燮《点绛唇》中的两句,大意是指局促在狭小的床上
2025-09-03 22:15:00
这盛世如您所愿!老兵目光坚毅,向新型装备敬礼。
2025-09-03 14:32:00
李建礼: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刘斌)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这句诗,出自杜甫诗作《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好的书画作品,能够让观者心神为之一醉
2025-09-03 14:47:00
“我们只有反抗,只有斗争!”这是胶东特委书记理琪撰写的油印信件———《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中的名句。他以瘦弱之躯扛起胶东抗战大旗
2025-09-03 15:51:00
巾帼不让须眉的白衣战士张华英
张华英老人(左二)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肖水莲 烟台报道烽火岁月里,山东胶东大地遍布抗争印记。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潮水镇潮水一村
2025-09-03 16: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