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朱元璋处死了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却给明朝种下了恶果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02 12:07:00 来源:戏说三国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颠扑不破的至理名言——“距离产生美”。

无论是朋友还是同事,哪怕是相濡以沫的夫妻,只有相互之间保持了一定的距离,才会彼此欣赏,才能长久的和谐相处。

而如果反其道而行之,他们则会像“亲密无间”的刺猬一样,互相伤害。

这条道理,用在古代的君臣关系上,往往也能屡试不爽。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中,与皇帝关系最为亲近的大臣,往往是丞相。

朱元璋处死了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却给明朝种下了恶果

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百官之首,丞相充当着皇帝代言人的角色,为皇权的实施保驾护航。

然而,自秦始皇设立丞相以后,一千多年来,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几乎永无休止,直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大手一挥,不仅将“末代丞相”胡惟庸处决,还把“丞相”一职彻底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在反思明朝历史时,曾经说过:“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朱元璋)罢丞相始也。”

在黄宗羲的眼里,朱元璋废除丞相显然是给明朝之朝政开了一个恶头,种下了一个恶果。那么,“丞相”为何成为明朝初年的高危职业,朱元璋又为何要废除丞相呢?

事情还要从朱元璋与刘伯温的一段对话说起。

朱元璋处死了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却给明朝种下了恶果

明初首任丞相李善长被罢相后,朱元璋找到了刘伯温,询问下任丞相人选。

朱元璋问:“杨宪如何?”

刘基答道:“杨宪无为相的肚量。”

朱元璋又问:“那汪广洋呢?”

刘基说:“汪广洋还不如杨宪。”

朱元璋又提名胡惟庸,没想到刘基更是极力反对,还将胡惟庸比作是“小牛”,不能“拉大车”。

其实,此三人都已是朱元璋心目中合适的丞相后备人选了,而刘基看不上他们,恰恰是在打朱元璋的脸。

于是,心中恼怒的朱元璋说出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这丞相之位,恐怕只有先生坐得。”

刘伯温虽然对朱元璋道出了推心置腹的逆耳忠言,但这不仅让皇帝不快,还直接得罪了胡惟庸等淮西勋贵,这也为其最后的悲惨结局埋下了祸根。

其实,朱元璋一开始尚未考虑“丞相”的存废问题,他思考的是:谁才是大明丞相的最佳人选。

朱元璋处死了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却给明朝种下了恶果

不过,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刘伯温真的是一语成谶:杨宪、汪广洋、胡惟庸后来皆在丞相任上获罪,而其中最倒霉的恰恰是被刘伯温讥讽为“小牛”的胡惟庸,他不但丢了相位,还落得了一个身首异处、夷灭三族的悲惨下场。

胡惟庸是安徽定远人,与李善长是老乡,同为淮西勋贵的代表人物。

洪武六年,胡惟庸与汪广洋一起出任右丞相。后来,汪广洋获罪,而胡惟庸则被提拔为左相,一人独大。

因为胡惟庸为人圆滑、处事干练,所以颇讨朱元璋的欢心,而他也因此愈加骄横跋扈。

淮西勋贵是朱元璋夺取天下过程中最为倚重的一支力量,而其中的翘楚胡惟庸又独揽相权。

所以,对于胡惟庸的胡作非为,许多人是敢怒而不敢言。大将军徐达出于义愤,向朱元璋告发其不轨行径,甚至都被胡所设计陷害。

公元1380年,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下旨处死了他的宰相胡惟庸,从此结束了我国宰相辅佐皇帝的历史。

胡惟庸被处死的原因,史书给出的原因是“谋危社稷”,通俗的来说也就是图谋造反。

对于胡惟庸这个名字,估计就是喜欢历史的朋友,也未必对他熟悉,因为在朱元璋创业的时候,武有徐达、常遇春,文有刘伯温、李善长,似乎根本就没有胡惟庸这么一号人,那么他又是怎么当上的宰相一职呢?

这还要从胡惟庸的出身说起,胡惟庸的老家是当时的濠州。熟悉明朝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朱元璋的老家正是濠州,除了朱元璋和胡惟庸之外,濠州还出了一个名人,他的名字叫李善长,而李善长正是大明的第一任丞相。

朱元璋处死了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却给明朝种下了恶果

如果大家再细心地捋一下人物关系,还会发现,胡惟庸不光和李善长同是濠州老乡,人家还同是濠州定远人,而且后来胡惟庸还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李善长的侄子,也就是说,胡惟庸和李善长既是老乡,又是革命初期就在一起的革命战友,还有姻亲关系。

在古代这三条你只要沾上一条,你俩就属于命运共同体,你要是三条都沾上,你说他们的关系该有多好吧。

有人看到这里可能会问,濠州是朱元璋的龙兴之地,这里还有不少名人,比如明朝的开国第一功臣徐达等人,你怎么不提呢?

之所以不提徐达等人,主要因为胡惟庸和李善长是文官,而徐达等人是武将,文臣和武将过分亲密是一种忌讳,后面咱们还会专门聊这一点。

朱元璋处死了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却给明朝种下了恶果

除了胡惟庸和李善长的羁绊,以及他是朱元璋的老乡,且投奔革命较早以外,胡惟庸早年的经历比较乏善可陈。因为朱元璋前面有李善长这个大谋主,后面又有刘伯温这个明朝的“诸葛亮”,所以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前,他手下的文官没啥露脸的机会。

就连曾经个朱元璋提出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高人,估计现在知道他名字的人也没多少,要知道这个形同路人甲的人,可是曾被朱元璋评价为“谋略无双“、”文章第一”、就连本朝的太祖也曾经点名表扬,可就是这么个大牛,在当时也是“黯淡无光”,更何况是胡惟庸这种二流文官。

那么胡惟庸前期没什么耀眼的成绩,后期为何能异军突起呢?

这里面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胡惟庸虽然工作能力有限,但是手腕却非一般人能比,而且还非常有野心。他和朱元璋身边的其他人不同,他早年就曾在元朝的体制内混饭吃,后来他看苗头不对才投奔的老乡朱元璋。

到了朱元璋麾下之后,他一开始并没有获得重用,因为他一不能上场大战,二没有决胜千里之才,所以他也“低调”了一段时间。但是他有野心,也早就学会了钻营,所以他在一番研究之后,走上了“乡党路线”,主动地和李善长搭上了线。

一些记载中显示,朱元璋前脚把大明集团公司成立起来,胡惟庸后脚就给李善长送去了三百两黄金,然后胡惟庸就从湖广佥事变成了太常少卿,从地方调到了中央。深谙官场三味的胡惟庸,应该是早就知道"越接近心脏的部位,越能得到血液"。

现实生活中其实也是这样,大家都懂得自然都懂,不懂得赶紧研究下,别光知道抱怨干的多涨的少。

事实证明,胡惟庸这一步走得非常对,李善长因为“无宰相才”,很快就被朱元璋嫌弃,于是朱元璋就希望重新选一个宰相出来。而当时朱元璋计划中的人选有三个,分别是山西的杨宪、江苏的汪广洋、以及老乡胡惟庸。

当年朱元璋曾就这个问题,咨询过“浙东党”的带头大哥刘伯温,刘伯温一看这些人的籍贯,于是很诚恳地说,这三人虽然有才,但是都不是丞相的最佳选择。朱元璋一看再问下去,容易给自己添堵,所以就不再聊了。

后来李善长退居二线以后,徐达这个名义上的丞相,又要去北京陪自己的女婿朱棣,所以朱元璋就把胡惟庸和汪广洋给提拔了起来。胡惟庸是上一任宰相的嫡系,又是人家“淮西党”的中坚,因此在这个位置上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而且胡惟庸对朱元璋不光“忠心耿耿”,还经常会以一定形式表达出来。

而汪广洋虽然被朱元璋比作张良、诸葛亮,但是你毕竟不是“自己人”,处处受到掣肘不说,还容易多做多错,所以最后就开始上班摸鱼,最后为朱元璋所不喜。汪广洋本以为自己低调一点,还能多活几天,却没想到,在后来胡惟庸毒杀刘伯温时受到牵连,最终没能善终。

有人看到这可能会问,刘伯温当年事成之后,不是选择归隐山林了吗,为什么胡惟庸还要害他呢?

有关刘伯温的事情很复杂,咱们今天就不展开了,有机会再细说,不过大家今天只要思考一个问题就好?

一个能把朱元璋辅佐上位的谋士,一个“浙东党”文人集团的带头大哥,你说你归隐山林,你就真能归隐山林吗?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活人才有无数种可能。

刘伯温是在当隐士之后被折腾回来的,这个幕后的主使应该是朱元璋,但是把刘伯温给折腾死的却是胡惟庸,那么胡惟庸在这件事中,是屠户还是屠户手里的刀呢?

在记载中,胡惟庸不仅毒杀了刘伯温,还曾想谋害徐达。据史书记载,徐达因为看不惯胡惟庸的嚣张跋扈,曾向朱元璋打过胡惟庸的小报告。胡惟庸为了报复徐达,曾想通过买通徐达的门卫,构陷徐达,但是最后没有得逞。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都会有一个感觉,胡惟庸是不是飘了,你连大明的第一功臣都想构陷,人家和朱元璋的关系,可比你和李善长还亲。如果史书的记载是真的,那么胡惟庸岂止是飘了,他简直就是疯了,因为他一个靠着朱元璋才当上宰相的人,竟然想谋反。

你是不知道大明的藩王手里有兵,还是不知道很多藩王的老丈人都是统兵大将,还是认为朱元璋年事已高,威望已经不再......凡是长点脑子的人,都不会对一个王朝的建立者产生想法,因为人家当时的威望可以说是如日中天,身边跟随的也都是老部下。

除非你是这个王朝建立者的亲儿子,否则你根本没有那个可能,但是史书中的胡惟庸还是动了这个心思。然后他毫无意外地被朱元璋找了个借口就给杀了,此后因为他的原因,朱元璋又折腾了差不多10年,最终株连的人数竟然有30000人!

胡惟庸明知不可为之,这是因为他脑子不够用吗?朱元璋眼里从不揉沙子,李善长才能不够,被他撵下台,汪广洋想韬光养晦被他撵下台,你一个之前毫无威望的胡惟庸,朱元璋凭什么要用你。

是不是正是因为你没有威望,但是又很有野心,所以可以借着你这把刀,干点自己不方便干的坏事呢,这样我就能在达到目的的同时,还能置身事外。

朱元璋处死了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却给明朝种下了恶果

如此种种,更让胡惟庸恣意妄为,其最嚣张时,内外奏章都可以先行查阅,凡是对其不利的他都可以先行扣下。

然而,朱元璋是何许人也?对于胡惟庸这些功臣阶层的腐化堕落,他早已是心知肚明。但是,他还要等待一个机会,在充分掌握胡惟庸的不法证据后,不仅要将其绳之以法,还要顺便对诞生了一千多年的“丞相”砍上重重的一刀。

为此,朱元璋精选了一千多名良家子弟,充实到自己亲自指挥的精英护卫队——仪鸾司中。他们除了负责皇帝的安全保卫工作,还肩负着一项重要使命,那就是暗中收集胡惟庸的犯罪证据。

终于,在洪武十二年的一天,胡惟庸的儿子驾车出游,结果因车速太快,坠下马车身亡。胡惟庸大怒,立即处死了驾车的车夫。

朱元璋得知后,让胡惟庸偿命。胡惟庸百般请求,请求用金帛来补偿车夫家人,但朱元璋就是不许。

朱元璋处死了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却给明朝种下了恶果

无奈之下,胡惟庸便与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人密谋起事。这年九月,占城国前来朝贡,而朱元璋很晚才得到消息。于是他以此为借口,下令彻查胡惟庸,而不久涂节又告发了其谋反之事。

朱元璋遂以“谋反罪”将胡惟庸处死,同时诛灭其三族。此后,他宣布从此撤销“丞相”之职,废除“中书省”,并要求子孙后代不得以任何借口重设“丞相”。此举直接解决了困扰历代王朝千年的皇权与相权之争问题。刘伯温是明太祖朱元璋最得力的谋臣,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用超群的谋略为朱元璋立下了赫赫战功。龙湾之战刘伯温以计诱敌深入,打的陈友谅狼狈不堪;鄱阳湖之战,刘伯温精准预料到陈友谅将会全力围攻朱元璋,巧施妙计让陈友谅再次大败而归,为建立明朝奠定了基础。

朱元璋处死了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却给明朝种下了恶果

大明王朝建立后,刘伯温也因战功赫赫被受封为诚意伯,然而关于刘伯温的死,历史专家至今众说纷纭。有人说是自杀,也有人说是他杀,其中流传最广的是他的死与当场宰相胡惟庸脱不了干系,是他把刘伯温给毒死的。

朱元璋处死了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却给明朝种下了恶果

胡惟庸为官一直不得志,机缘巧合之下被提拔,胡惟庸便得到了重用。刘伯温与他的矛盾之一,就是宰相任命的事情。洪武初年,朱元璋设立丞相,当朝宰相是太子太师李善长,朱元璋想换掉李善长,但是没有合适的人选,召刘伯温来询问此事。朱元璋先后说了杨宪、汪广洋、胡惟庸三人,刘伯温对他们三个一一评价后说都不合适,让朱元璋感觉到刘伯温有点居功自傲。没多久消息传入了胡惟庸的耳朵里。从此,胡惟庸与刘伯温的梁子就此结下了。

朱元璋处死了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却给明朝种下了恶果

刘伯温告老还乡后,胡惟庸并没有放过他,他绞尽脑汁想找一些罪名治理刘伯温。没多久,刘伯温的老家茗洋发生兵变,胡惟庸在朱元璋耳边说茗洋有王者之气,刘伯温在那里作威作福,百姓不堪压迫,因而造反,导致民变,朱元璋听到后是非不悦。刘伯温为了让朱元璋放心,再次来到京城,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

朱元璋处死了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却给明朝种下了恶果

洪武六年,胡惟庸被封为右丞相,便开始嚣张跋扈起来。洪武八年,刘伯温开始染病不起,胡惟庸带着御医给他治病,病不但没有好,反而更加严重了。刘伯温把这事婉转的告诉了朱元璋,朱元璋只说了一些安慰的话,另刘伯温很心寒。刘伯温知道朱元璋的目的,他在打压功臣,清洗对皇权构成威胁的功臣,胡惟庸只是他的一枚棋子而已,放任胡惟庸目的就是让他自我毁灭,更重要的是另有所图。他在生前给皇帝写了奏折,让儿子在看到胡惟庸倒台后,呈给皇帝。没多久刘伯温病死,胡惟庸得知后心花怒放。

朱元璋处死了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却给明朝种下了恶果

没多久,朱元璋的目的被刘伯温一一算出来,他对胡惟庸的放任确实是另有所图,目的是废黜千年来的丞相制度。丞相从秦朝开始设立,一直延续到明朝洪武年间,丞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所以大小事都要经过丞相,然后丞相禀报给皇帝,所以丞相的权力一度威胁着朱元璋的皇权。胡惟庸只不过是他清除丞相制度的一个棋子而已,只是当时欲望膨胀的胡惟庸不清楚而已。

朱元璋处死了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却给明朝种下了恶果

朱元璋等待时机已经成熟,决心除掉胡惟庸,抓了以胡惟庸为首的党羽三万人之众,权倾朝野的胡惟庸最终和丞相制度一起,湮灭在历史中,这成为了明朝开国以后第一大案“胡惟庸案”。胡惟庸死后,刘伯温之子刘链把奏折呈给朱元璋,朱元璋看到刘伯温的奏折感慨万千。十五年后,朱元璋赐刘伯温后人金书铁券,凭此可免一死,在嘉靖年间配享太庙。

不过,废掉了“丞相”这一职务,看似永久性的加强了皇权,但这并非一劳永逸。

此后,“丞相”一直“阴魂不散”,并于明朝中期,再次“借尸还魂”。

原来,朱元璋在废除丞相后,借此以将军国大事集于他一人之手。然而,繁重的日常政务,让这位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劳模”皇帝也不堪重负,更何况是他那些常常懒政怠政的子孙呢?

于是,在明朝中期,那些权倾朝野的阁老、宦官,如严嵩、刘瑾等悉数粉墨登场、指点江山。

但是,这些阁老、宦官们,比之明初的丞相,早已是天壤之别,他们的力量,在皇权面前根本不堪一击。

而这恰恰不是什么好事。

当明朝的皇帝们再也不担心自己大权旁落以后,反而将他们的怠政发挥到了极致,这也让明朝后期奇葩皇帝辈出。

正如黄宗羲所言,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固然加强了皇权,却在日后让明朝的效能彻底跌入了深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2 13: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朝没能超过三百年,因为朱元璋做的一件事酿下恶果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农民出身,他为我们演绎了一段传奇般的历史,一个地位低下的农民逆袭成为万人之上的皇帝,这本身就值得我们敬佩。而且明朝还是个比较特殊的朝代,明王朝实现了汉人驱逐鞑
2023-04-29 10:24:00
朱元璋废除丞相一职,加强皇权只是部分原因,实际上另有深意
...相是泛指,各个朝代的称谓不一样。从秦朝的李斯到明朝朱元璋时期的胡惟庸之后,明清两代再无丞相。但也必须指出的是,明清两代的大学士就是实际上的丞相。在胡惟庸案之后,朱元璋废除了丞
2023-05-22 07:35:00
聊聊明初政治漩涡与权力斗争的见证
...党之狱,是明初四大案之一。这个案件的爆发,让明太祖朱元璋借机废除了中书省,将权力分散到六部分理,并设立了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的顾问。自此,明朝名义上再无丞相一职。而在永乐帝后,
2024-02-12 06:50:00
胡惟庸案:丞相权力的终结与明朝的权力斗争
公元1380年,朱元璋以谋不轨的罪名处死明朝丞相胡惟庸,并诛其十族(这里请注意,通常皇帝诛杀臣子往往是三族五族或九族,但明太祖朱元璋诛杀胡惟庸,是诛杀十族,这是因为朱元璋为胡惟庸
2023-09-24 19:53:00
为何朱元璋没有封刘伯温为丞相
...人常将其比作三国的诸葛亮。元末天下大乱,群雄四起,朱元璋闻刘伯温之威名,厚礼相聘请其出山辅佐,刘伯温感其真心而效力于朱元璋,朱元璋在刘伯温的辅佐下,陆续消灭群雄:张士诚、陈友
2023-02-23 14:46:00
为什么明朝太监的权势这么大?是吏治腐败还是皇帝纵容?
...谁给予了太监这么大的权利?一、一个人终究难抗历史在朱元璋击溃北元,建立明朝的时候,就已经立下规矩:宦官不得干政。这是因为朱元璋已经了解宦官干政的危险,从东汉末年的\"十常侍之
2023-02-08 20:27:00
丞相制度的兴衰:从春秋到明朝的权力演变
...皇权的争夺,造成了很多的争端。丞相制度在明朝初期被朱元璋废除,当时最后一任丞相胡惟庸的做法是真的太过分了,加上朱元璋想要加强皇权,所以直接废除了丞相制度,然后命令自己的后世子
2024-03-21 06:12:00
聊聊朱元璋的洪武新政,他发明的“梳洗之刑”有多恐怖?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在中国的历史上朱元璋是出身最为低微的一个皇帝,在明朝之前中国大多数朝代的开国皇帝或是豪族、宗室出身,或是手握兵权的武将出身,或是割
2023-05-16 18:39:00
胡惟庸之死:朱元璋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而不敢辞……张廷玉评价胡惟庸众所周知,在我国历史上朱元璋是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他建立大明朝后恢复社会经济,防御北方元朝与南方倭寇,让残破的中原大地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当然,洪武
2023-10-27 08:4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