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历史上最后1位丞相,胡惟庸真的谋反了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12 19:35: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历史上最后1位丞相,胡惟庸真的谋反了吗

胡惟庸作为中国封建史上最后一位丞相,

他真的谋反了吗?

还是朱元璋为了巩固皇权找个借口除掉了他?

刘伯温真的是胡惟庸毒死的吗?毒杀当朝大臣,他为什么能置身事外?

登上权力巅峰的胡惟庸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灭亡的?

他的死因一直扑朔迷离,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历史上最后1位丞相,胡惟庸真的谋反了吗

胡惟庸与李善长

苦心经营得上位

明朝选拔人才采用的是举荐制,也就是身在高位的大臣们向皇帝举荐,这样导致了很多弊病发生。

本来洪武三年朱元璋采用了科举制,他发现选出来的人才大多都是没有大才的人,于是洪武六年废除了科举制,又采用了举荐制。

老朱一直都没搞明白,科举并不是为了选拔人才,而是为了牢笼志士,把那些文化人都集在一起,关在功名利䘵的牢笼之中,今后天下闹事的人就少了,国家才能长久,造反这件事,都是由读书人牵头或者辅佐的,那些大字不识几个的人,就算造反也不可能成功。

公元1355年,朱元璋刚刚起兵不久,胡惟庸就来投奔朱元璋,当时朱元璋手下良臣猛将如云,诸如徐达、刘伯温等人都有经天纬地之才,胡惟庸长相并不出众,能力这玩意儿是需要实践证明的,初来乍到的胡惟庸并没有引起朱元璋的注意,没有得到重用。

胡惟庸想当官的心越来越强烈,开始曲线救国,他发现李善长十分有能力,是朱元璋身边的红人,而且还是自己的老乡,于是便开始走关系,讨好李善长,每次到李善长家里拜访都是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腋下夹瓶二锅头。

洪武6年,朱元璋废除了科举制,采取了举荐制选拔人才,李善长因为朱元璋的猜忌而被迫辞官回乡,临走时把自己的小弟胡惟庸推荐给朱元璋入朝为官,直接就是右丞相,这起步有点高。

已经辞官归乡的李善长做了人生中最错的一件事,此时的他就应该不问世事,隐居山林,没想到他还想回到朝堂,为了巩固与胡惟庸的关系,李善长还与胡惟庸联姻,开始讨好胡惟庸,真是三十年河东,如此拉扯不清,使得日后遭到了灭顶之灾。

1370年,随着杨宪被诛杀,高层位置出现了真空,胡惟庸逐渐走进了朱元璋的视野,老朱认为他很有才能,而且为人小心谨慎,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不像杨宪一样放肆,到处招摇,于是提拔胡惟庸为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

苦心经营多年的胡惟庸终于走上了权力的巅峰。

历史上最后1位丞相,胡惟庸真的谋反了吗

病中的刘伯温被毒死

在权力面前堕落

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在权力面前没有几人能做到淡定从容,走上权力巅峰的胡惟庸逐渐迷失了自己,他知道自己的地位来之不易,当上左丞相之后便开始大权独揽,各地官员呈送给朱元璋的奏折,胡惟庸必须先看一遍,并不是他要替朱元璋处理事情,而是他要过滤掉那些弹劾他的奏折,只要是和自己政见不一的,他都扣下来不呈给朱元璋。

丞相为百官之首,坐得位置久了,胡惟庸的胆子越来越大,他开始擅自任命官员,很多人为了谋求高官厚䘵,开始走后门,给他送来了大量的金很珠宝,而胡惟庸从来都不拒绝,送什么都照单全收。

此时的胡惟庸,可以用走火入魔来形容,只因徐达在朱元璋面前说了他的坏话,他就敢向这个和朱元璋同生共死的人下手,他用钱收买徐达的家将,想要谋杀他。

这时候,一个世纪谜题出现了:

胡惟庸与刘伯温势同水火,他们都是身居高位,有利益冲突。

有一天刘伯温患病,朱元璋命胡惟庸前去探望,没想到刘伯温吃了胡惟庸给的药直接吭屁了。

按道理刘伯温是不可能吃胡惟庸带去的药,刘伯温曾经说过:“君若有命,臣不敢辞",他没有抗命就说明一定是朱元璋赐的,或者是胡惟庸使用了毒药假传朱元璋的口谕,命刘伯温服用,从刘伯温死后朱元璋的反应来看,他也是希望刘伯温消失的,而胡惟庸刚好做了刽子手,他顺水推舟揭过此事。

你们认为刘伯温是朱元璋赐药毒死的?还是胡惟庸公报私仇假传圣旨命其服毒的?

历史上最后1位丞相,胡惟庸真的谋反了吗

“胡惟庸案”受牵连的大臣

跳得越高,跌得越惨

站在峰顶俯瞰苍生,胡惟庸竟然失去了以前的敬畏之心,此时的他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面对站在自己头顶的那个人,他的心里开始有了其它的想法。

他明白,想要降低朱元璋对自己的影响力,自己要有一些帮手,单打独斗行不通,他千方百计地拉拢因犯法受朱元璋遣责的吉安候陆仲亨、平凉候费聚,这些在外人马成为他的外部势力。然后他又拉拢朝中的御史大夫涂节、陈宁等人,开始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小团体。

这一切,对权力有着绝对控制欲的老朱看在眼里,他以一只破碗开局,赢得今天的局面,任何人想打皇位的主意,都得被他打入十八层地狱。朱元璋心中一直有一个疙瘩,他认为元朝之所以这么快灭亡,与宰相专权是分不开的,因此,他决心废除宰相制度,大权归于皇帝。

老朱揉了揉发红的眼睛,一夜没睡的他开始准备除掉胡惟庸,让侍卫们注意着胡惟庸的动向,有什么不对情况立马禀报,他现在需要的,是找一个借口,除掉胡惟庸。

此时,胡惟庸那坑爹的儿子出场了,在路上骑着高头大马横冲直闯和一架马车硬拼,直接挂机了,胡惟庸大怒,命人杀死了马夫。

这件事放在平时根本不算什么,但此时朱元璋想除掉他,那他就罪无可恕了,如此草菅人命,枉顾法纪。朱元璋非常地愤怒,他把胡惟庸抓了起来,查出了他私结朋党之事,1390年以谋反罪处死了胡惟庸,他也成了明朝处死的那么多人中,最惨的几个,不仅被凌尽,还全家处死,受他牵连的人前前后后一共有30000多人。

杀得整个朝堂战战兢兢,朱元璋借此机会废除了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宰相制度,从此以后,朝廷的事务由六部负责,最后都由皇帝决定,朱元璋把权力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里。

历史上最后1位丞相,胡惟庸真的谋反了吗

朱元璋与胡惟庸

是罪有应得?还是莫须有?

胡惟庸的死是罪有应得的?

还是朱元璋找了一个借口杀了他,目的只是想巩固皇权,废除分权的宰相制?

我个人认为,更倾向于后者,朱元璋为了皇权集中找的一个借口,的确,胡惟庸确实有罪,但是还没到牵连30000多人陪葬的地步。

为了巩固皇权,朱元璋可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力,他把奴隶制社会的活葬在明朝复活了,在古代只要生过孩子的妃子都不在殡葬之列,可朱元璋将自己的所有妃子都拿去陪葬。

明朝那些开国功臣哪个不是如履薄冰地活着,即使这样还是一不小心就丢了小命,徐达、李善长最后都难免被赐死。

1392年,明朝功臣们的末日来临,朱标吭屁了,看着年幼的朱允炆,为了皇位今后不被其它人夺去,大明朝永远姓朱,朱元璋向那些明朝的功臣、能臣们举起了屠刀。

以“胡党”和“蓝玉案”为借口,对文臣武将进行了大扫除,只要是他认为能威胁到朱允炆皇位的,宁可错杀,他都不放过。

蓝玉案杀了15000多人,加上胡惟案一共杀了差不多50000人,朝中大臣,外地守将,除了那几个藩王儿子,基本都被他杀光了。

朱元璋是一个对权力有绝对控制欲的人,从他的一系列操作可以看出,他杀胡惟庸,只不过是想为集中权力清除障碍而已。至于谋不谋反,那都是不重要的。

历史上最后1位丞相,胡惟庸真的谋反了吗

历史上最后一位宰相胡惟庸

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明朝一共五个丞相,胡惟庸刚好出现在朱元璋想要废除宰相制的节点上,做了那个倒霉蛋而已,没有胡惟庸,也会有李惟庸、王惟庸的出现,所以重要的不是胡惟庸,而是朱元璋想要改革内政,集中皇权。

关于胡惟庸的死,你有什么看法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2 23: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聊聊明朝开国第一大案——胡惟庸案
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为名,诛杀宰相胡惟庸,废除了延续上千年的宰相制度。并且以此为起点,掀起了规模宏大的胡惟庸案。前后三万余人受到牵连,就连开国功臣之首李善长也未能幸免。
2024-03-15 19:18:00
...大多数都会浮现出一副运筹帷幄、仙气飘飘的形象。这位朱元璋军中的第一军师,凭借着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能耐,谈笑间就让敌军灰飞烟灭。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明朝建立以后,在所有
2024-05-28 06:09:00
明初党争:淮西与浙东的权力斗争
...主。而浙东派官员,则是以刘伯温和宋濂等文人为主。从朱元璋登基开始,双方就开始围绕着朝堂话语权,长期进行斗争。而这场斗争,一直持续了十多年的时间。期间更是引发了几次著名大案,让
2023-09-18 20:19:00
明初有5位丞相,朱元璋灭掉了其中4位,为什么呢?
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大明帝国之后,确立了五位宰相,这五位分别是徐达、李善长、杨宪、汪广洋和胡惟庸。然而,令人震惊的是,在这五位重臣中,有四位被朱元璋杀了。朱元璋为何对宰相持有这样的
2023-09-26 15:12:00
朱元璋为何只封第一谋士刘伯温为伯爵
朱元璋常常对手下的大臣们说这样的一句话:“刘伯温就是朕身边的张子房啊”,虽然老朱口口声声的以张子房比喻刘伯温,但在老朱的心底对这个第一谋士是怀疑大于信任。出身淮右布衣的老朱并不是
2023-04-23 16:27:00
真实历史上,刘伯温与朱元璋相识并没有传言那么神奇
...帝的权力一直是封建皇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刘伯温他们之间就有很多的故事,传闻老朱在刚开始放牛的时候,刘伯温早就注意到了他,并通过老朱的长相判断他将成为皇帝,那
2023-04-24 19:24:00
朱元璋处死了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却给明朝种下了恶果
...来,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几乎永无休止,直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大手一挥,不仅将“末代丞相”胡惟庸处决,还把“丞相”一职彻底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在反思明朝历史时,
2023-01-02 12:07:00
为何朱元璋没有封刘伯温为丞相
...人常将其比作三国的诸葛亮。元末天下大乱,群雄四起,朱元璋闻刘伯温之威名,厚礼相聘请其出山辅佐,刘伯温感其真心而效力于朱元璋,朱元璋在刘伯温的辅佐下,陆续消灭群雄:张士诚、陈友
2023-02-23 14:46:00
刘伯温死前吃一口烧饼,这是为何
...的走向给描绘的清清楚楚,为何取名为烧饼歌?这就要从朱元璋和刘伯温的一次谈话说起:1、故意刁难刘伯温的老朱话说这一日,已经是皇帝的朱元璋召刘伯温上殿,要与他商议事情,在等待刘伯
2024-06-24 20:3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