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临终之时,刘伯温为何给儿子一本书要他立刻上交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25 10:2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你立刻把这本书上交朝廷,千万不要让子孙后代再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1375年三月,刘伯温病重,他自知来日不多,于是就把两个儿子叫来,把《天文书》交给长子刘琏,对他这样嘱咐说道。

从1360年起,刘伯温就开始辅佐朱元璋,为他的各方征战、朝政大事出谋划策。朱元璋平定天下、在南京即位以后,任命刘伯温为太史令,是专门负责天文历算的官员。

刘伯温从小就博览群书,诸子百家无一不通,他尤其喜好天文历法,十分精通这方面的学问,他也正是以这方面突出的才能辅佐朱元璋,对朱元璋取得天下贡献不小。

刘伯温刚开始跟随朱元璋的时候,朱元璋尊奉小明王韩林儿,每年岁首,朱元璋都会下令专门在中书省设下御座,带领文武官员一起行礼,表示对韩林儿的尊重。

临终之时,刘伯温为何给儿子一本书要他立刻上交

朱元璋带领大家一起跪拜的时候,唯独刘伯温一个人坚持站立不跪。刘伯温不仅不跪拜,反倒还冷冷地说道:“他只不过是个放牧的野小子,何必那么尊敬他呢!”

说完这些话后,刘伯温当即单独求见朱元璋,向朱元璋点明天命所在。

刘伯温所说的显然正是朱元璋所想的,于是朱元璋马上向刘伯温询问平定大计,刘伯温把自己的计策全盘托出,朱元璋马上全部采纳。

有刘伯温的良策,还有帐下徐达、常遇春等大将的英勇善战,朱元璋逐一扫平陈友谅、张士诚、韩林儿等人,于1368年在南京即位。

坐上宝座的朱元璋知道刘伯温劳苦功高,因此始终对他十分尊敬,平时称呼刘伯温时从来不直接称呼他的名字,而是尊敬地称呼他为“老先生”,夸奖他说道“吾子房也”,把刘伯温比作刘邦的谋士张良。

临终之时,刘伯温为何给儿子一本书要他立刻上交

从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到成为朱元璋朝的太史令,这几年时间应该是刘伯温和朱元璋相处最好的一段时间,因为此时的朱元璋迫切需要有刘伯温这样一位上知天下、下晓地理的高明之士的指导,需要有人告诉他如何实现自己的野心,成功坐上期待的宝座。

“共患难易,同富贵难”,“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些道理刘伯温大概也是明白的,但是富贵就在眼前,要想轻易舍弃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朱元璋即位后的前几年,刘伯温没能及时离去,反倒还卷入了和李善长、胡惟庸的争斗之中。

在李善长的排挤下,刘伯温以妻子去世为由,请求辞官归乡,很快就得到朱元璋的同意。----对于此时的朱元璋来讲,刘伯温的大智慧已经成为一种潜在的威胁,而不再是可靠的依赖。

临终之时,刘伯温为何给儿子一本书要他立刻上交

虽然即将离开京城,刘伯温却仍然惦记着朝中大事,临行时他向朱元璋上奏道:“凤阳虽然是帝乡,但并不适合建都;另外陛下要征讨王保保,万万不可低估他的实力!”

智慧忠诚如刘伯温,虽然自己处境堪忧,却仍然希望以“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中间明人事”的本领帮到朱元璋。

在刘伯温的劝说下,朱元璋没再坚持在故乡凤阳建都;在征讨王保保的战役中,明军果然失利,刘伯温再次言中。

大军失利,让朱元璋想起过去战争中刘伯温的料事如神,于是他亲自下诏,历数刘伯温过去的功绩,然后邀请刘伯温返回京城。

刘伯温回到京城,李善长已不再是他的劲敌,他的对手换成了胡惟庸,朱元璋当前十分宠信的丞相。

临终之时,刘伯温为何给儿子一本书要他立刻上交

胡惟庸记恨刘伯温,因为在他当丞相之前,朱元璋曾经就任他为相一事询问刘伯温,结果刘伯温表示,不应该任命胡惟庸为丞相,因为他会扰乱朝政,把事情全都搞糟。

那时的朱元璋显然不再对刘伯温言听计从,所以虽然刘伯温反对,但是他还是任用胡惟庸为丞相。

刘伯温回到京城,胡惟庸寻找着报复机会。

胡惟庸报复的第一招是诬陷:他诬陷刘伯温想占据有“王气”的地方为墓地,结果当地的百姓不同意出让,于是刘伯温利用权势驱逐百姓。

这件事如果是发生在别的大臣身上,朱元璋或许不会相信,因为并不是随便哪个大臣都能看出一个地方是否有“王气”。但是这事发生在刘伯温身上,朱元璋肯定会相信,因为刘伯温有这个本事。

胡惟庸把这件事禀告朱元璋之后,朱元璋虽然当时并没有降罪刘伯温,但毕竟还是有所触动,于是就削减了刘伯温的俸禄。

受到夺禄的惩处之后,刘伯温又是担忧,又是恐惧,一时不敢离开京城,结果很快就受到了胡惟庸的第二次报复。

临终之时,刘伯温为何给儿子一本书要他立刻上交

1375年正月,刘伯温感染风寒。此时刘伯温不过六十几岁,风寒也不是什么大病,如果及时用药、好好调养,还不至于致命。

但是,刘伯温得罪过胡惟庸,而胡惟庸很记仇。

听说刘伯温生病后,胡惟庸带着医生前来探望,然后为刘伯温开了药方,让他照方抓药服用。

有的史料上说,胡惟庸是接受朱元璋的旨意前来。不管胡惟庸是自行前来,还是遵从朱元璋的旨意前来,结果却是一样的:吃了医生开的药后,刘伯温腹胀如石,病情不但没有减轻,反倒更加沉重。

病情更加沉重的刘伯温明白,自己终归是遭了别人的毒手!什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什么王气、天命,这些本领可以让自己服务朝廷,却也可以成为别人忌惮与痛恨自己的理由。

刘伯温明白,为了保全子孙后代,自己的看家本领就不能再往下传承下去。于是,病情危重之时,他把《天文书》交给长子刘琏,嘱咐他说道:“你立刻把这本书上交朝廷,千万不要让子孙后代再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明史》的原文是:“亟上之,毋令后人习也。”

这是刘伯温对朝廷、对朱元璋的表态:我这一代不会觊觎什么王气,我的子孙后代没有这方面的本事,他们更不会有这方面的企图!请你放过他们……

做完这一切以后,不久刘伯温就溘然长逝,时年65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5 12: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刘伯温:能测国运兴衰,难测自己生死
能测国运兴衰,难测自己生死朱元璋登基之后,对于异姓功臣并不信任,为了维护大明江山的稳固,他在位期间,曾多次分封诸子为藩王,以成为互助之势,以此维持大明王朝不倒。但后来藩王们各拥重
2023-11-16 15:31:00
朱元璋问刘伯温:谁能做丞相?刘伯温是怎么回答的
...,你觉得怎么样?”1370年,大明丞相一职空缺,明太祖朱元璋于是召来刘伯温,问他让杨宪当丞相怎么样。杨宪和刘伯温的关系一向不错,虽然如此,刘伯温还是老老实实地回答道:“杨宪当
2023-04-21 10:32:00
刘伯温临终前让儿子烧掉的一本书是什么
明朝洪武八年,那个帮助朱元璋打下天下的刘伯温病逝在自己的家乡青田县。刘伯温膝下有二子,刘琏与刘仲景跪在刘伯温墓前放声痛哭。一时间刘家宅院一片凄凉哀鸣一片。只不过后面却被马蹄声打破
2023-08-10 21:41:00
朱元璋杀了刘伯温,为何朱棣要杀掉刘伯温的儿子?原因只有一个字
...说里,刘伯温常以神机妙算之“神算子”的形象示人。在朱元璋覆灭元朝、创立大明王朝之际,李善长于后方统筹调度,确保兵精粮足,堪称朱元璋之“萧何”;徐达作战用兵如雷霆之势,神鬼难测
2024-08-16 09:45:00
朱元璋处死了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却给明朝种下了恶果
...来,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几乎永无休止,直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大手一挥,不仅将“末代丞相”胡惟庸处决,还把“丞相”一职彻底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在反思明朝历史时,
2023-01-02 12:07:00
刘伯温和他的儿子刘璟是不是被朱元璋杀死的
从史书文字上的记载来看,朱元璋并没有杀刘伯温。害死刘伯温,及其长子刘琏的直接凶手是时任丞相胡惟庸。但是,如果没有朱元璋的纵容,胡惟庸是不敢这么胆大妄为的。所以,刘伯温、刘琏之死,
2024-06-20 15:41:00
刘伯温临终前告诉儿子:刘家9代之后必出奇才,百年后果真应验了
...现自己抱负的机会。与此同时,另一位历史风云人物——朱元璋,正在招揽天下英才。出身草根的朱元璋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他迫切需要像刘伯温这样有真才实学的谋士来辅佐自己成就大业。朱元璋
2024-08-11 20:09:00
刘伯温死后留给朱元璋最后的忠告,朱元璋十七年后顿悟,悔不当初
洪武八年,跟随朱元璋多年、为大明朝立下过汗马功劳的老臣刘伯温缠绵病榻,不久后便与世长辞。临死前,他唤来几个儿子,给他们留下了两条遗志。一是要求自己刘家的后人皆不许修习帝王之术,二
2024-02-27 22:42:00
刘伯温死后他的儿子是什么结局
...刘伯温,他是明朝初年的一位著名的文臣谋士,同时也是朱元璋帐下最著名的一位高人,他自幼便聪慧过人,长大后更是懂得天文地理以及周易八卦,并且他还善于揣摩人的内心,且性情耿直,嫉恶
2024-06-26 14:4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