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从不内耗的人,都有3个共同的特点,对心态很好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4-11-28 22:17:00 来源:缘之心

生活里,有些人心事很重,想得太,太累。而有些人则身轻如燕,心很大。

心大的人,普遍过得更轻松,让人羡慕。

其实,一个人心事重、想得,是可以改掉的。用这3种方式,可以减少内耗。

从不内耗的人,都有3个共同的特点,对心态很好

01 接触社会,接触不同的人

每个人在工作的过程里,都会成熟起来,会见识,经历。

而一个人,见识的人了,自然不会觉得事事奇怪。

自然心就会大很。

比方说,很人从学校出去后,进入社会工作几年,换上几个工作单位,就会成熟许。

这是因为经历的事情了,见过的奇葩也了,心里承受力自然增强了。

相反,如果一个人的生活圈子,十分狭窄,只接触那么几个人。

那么长期下来,他的思维方式还是老样子,很少增加新的见识经历。

可能内心,也不容易拓展起来。更不容易成熟起来。

从不内耗的人,都有3个共同的特点,对心态很好

02 掌握心理学常识

现实里,一个人想要减少内耗,其实,就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而很思维方式的改进,可以从心理学里得到借鉴。

比如说,心理学里有一些认知疗法,告诉我们:看待一件事的时候,事情是怎样,那就是怎样,而不是自己加揣测。

有些朋友,只看事情本身不算。他还要自己发散想象,去想象别人的用心歹毒,但其实这些想象,都是缺乏客观依据的,反而消耗自己。

而这种想象,让他十分煎熬,造成很的内耗。

心理学上,还教导人们去脱敏。也就是,去面对一些不习惯的事情,比如面试、公开演讲。

次数了,我们就习惯了,自然就没有内耗了。

这一点也很重要。

从不内耗的人,都有3个共同的特点,对心态很好

03 提升自尊自信

现实里,如果你是一个经常内耗的人,那么,你应该埋头打造自己的实力,参与竞争,赢得自信。

竞争之后,你可以不断改进。而竞争了,你胜利了,自然会增强你的自信。哪来那么内耗呢?

同时,学着自我尊重,不要太顾及别人的偏见、评价,减少内耗。

比如说,有的朋友,无论自己外貌有少缺点,都会很自信。他会找到自己的优点,认为自己仍然很棒,而不因为一个缺点,自我否定。

但是有的朋友,即便收入还可以,外貌也不丑,但是仍然内耗。因为他总是认为自己不行、不美,自我贬低。

或者因为他人的一句贬低,就失去信心。

这是因为,他长期缺乏自尊、自信,很容易被外界的不好评价,所带跑。

总而言之,人如果陷入内耗,会给已经疲累的生活,增加负担,这很不好。

想要心大一些,就要增加历练的机会,不要偏居一隅,待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

适当学习心理学常识,跟不同的人和事接触,参与竞争。这都能明显改善你的自尊。对你的生活有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28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三十岁以后,陷入“高内耗”,往往源于四个原因
...照顾家庭,各种繁杂知识蹂在一起,很容易出现高内耗。心理学上如此解释“高内耗”:它是一种情绪高度消化不良的反应。主要表现为各种情绪夹杂在一起,不断挣扎又找不到排泄口,于是陷入到
2023-05-13 10:45:00
对精神内耗说“不”
...就不是件坏事。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过度精神内耗?从心理学角度讲,一方面是针对问题的应对。遇到问题时,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考虑自己有什么优势和办法,先关注事情的解决而非情绪的变化。
2024-01-09 00:45:00
好的人生,从停止“精神内耗”开始
...汇叫做“精神内耗”,那么什么是“精神内耗”呢?群体心理学中有一个效应叫做“内耗效应”,它指的是人在自我控制过程中需要消耗心理资源,但因为对某些问题心生恐惧或者是对不确定性的恐
2023-03-13 22:16:00
崔永熙回应黑粉:接受谩骂,做好准备,从不内耗!心态太好了!
...何遗憾,他只会让自己变得更好,他不会因为糟糕表现而内耗,有这样的心态是好的。而且就标题来看,崔永熙写到:万事开头难,但我随时做好准备,下一次一定要抓住机会!该交学费得交,但对
2024-12-03 20:14:00
女人30岁后,停止内耗是实现幸福的关键
...这种情绪只会阻碍她的成长和幸福。于是她开始学习积极心理学,通过倾诉、运动和寻找乐趣等方式释放负能量。慢慢地,她的心情变得积极起来,事业和生活也逐渐有所改善。情感指导:无论遇到
2023-09-21 11:05:00
真正厉害的人,大都会停止这三种低级思维
...会发现,她拥有着传奇的一生。她是一名从业70年的资深心理学专家,一直到88岁前,每周坚持工作6天,90岁仍然未退休,每周工作4天。恒子奶奶一生都在为生活奔波,工作她并非热爱,
2024-05-31 09:41:00
2022结束了,你的精神内耗治好了吗?
...话说:“还没等别人动手,自己就把自己消耗尽了。”在心理学中,精神内耗的概念可以追溯为“反刍”(Rumination),指反复回味消极的负面想法,导致消极行为的现象。相比之下,
2022-12-27 00:33:00
人生路上,学会在精神内耗时,去补充精神
...跨越。精力在慢慢消耗,却又不懂得补充的人,便是精神内耗的人。精神内耗,在心理学中是指:“人在自我控制中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的时候,人就处于一种内耗的状态,长期内耗会让
2023-02-21 22:30:00
花镇为你解读亲密关系中“精神内耗”背后的真相
...会和隔阂,也伤害了我们自己。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帮助自己更全面和深入地理解“内耗”的来源,并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法。第一,每个人心理上都有三大基本需要:被需要感、被
2024-01-29 17:56: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孤灯下的永恒守望——诗人浪子文清的精神坐标
当城市霓虹以刺眼的光芒吞噬最后一缕星光,当数字化浪潮用虚拟的喧嚣模糊灵魂的轮廓,仍有这样一位诗人,以孤勇为盾,以笔墨为剑
2025-11-03 15:12:00
【视评】亲人追思会上,出格表演不合适
文字/ 金妮视频/陈久菊编辑 李海钦二审 伍少安三审 马刚
2025-11-03 18:36:00
男子称电动车被错骑儿子还被撵下车 当事人:借同事车取快递回去锁车时才发现骑错
大皖新闻讯 11月1日,在山西晋城高平市街头发生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男子高先生(化姓)从快递点取完快递回到路边,发现自己的电动车不见了
2025-11-03 12:06:00
寻子三十年 终于等到这一声“爸爸”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房舒)“你们辛苦了,找了我30年!”当电话那头传来这句问候时,60岁的梁三寿生再也忍不住泪水。这位父亲
2025-11-03 08:24:00
孝心暖乡邻:万家庄村“好媳妇”周娟用行动诠释超越血缘的亲情
鲁网10月31日讯在泰安市泰山区徐家楼街道万家庄村,提起周娟的名字,村民们无不交口称赞。作为儿媳,她以数年如一日的坚守
2025-11-01 09:20:00
外卖小哥“耳尖”识电诈 保住女子12万元孩子读书钱
南报网讯(通讯员秦公轩刘叙麟记者王茸)近日,一名外卖小哥在送餐途中,听到一名女子在打视频电话,对方疑似教她如何转账,热心的外卖小哥赶紧报了警
2025-11-01 09:44:00
【天眼快评】女儿为留学欲卖病父唯一住房,一纸判决见温度
10月29日,《南方都市报》报道了一则由广东珠海香洲法院审理的家庭纠纷案件。2008年,小美的父母购入一套房产,两年后登记在时年仅6岁的小美名下
2025-11-01 19:44:00
临沂三河口小学:读写分享润初心 文字力量伴成长
鲁网11月1日讯10月28日,临沂三河口小学读写团队的各位老师们齐聚一堂,将教学里的细碎故事、教育中的点滴思考,融进阅读的时光里
2025-11-01 20:41:00
“黄昏恋”她向他大额转账 这样的借款,可讨回吗?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张珺 通讯员 海法宣)“恋爱期间钱款来往需谨慎。”这话不只对年轻人适用。厦门中院近日二审判决的一起因“装修垫资”引发的老人恋爱金钱纠纷案
2025-10-31 08:16:00
每天3块钱买的保险,出事了到底管不管?丨“法式”生活
大河网讯(记者 宋向乐)每天接单前被扣3块钱,说是买了保险,真出事了,到底能不能赔?本期“法式”生活,我们通过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审判的一起保险纠纷案件
2025-10-31 11:02:00
珍爱网:原生家庭不是枷锁,爱也可以被重新定义
都说家是每个人的避风港,在最需要的时候总是能够给予温暖和爱,让我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可原生家庭的情况不同,对每个人的影响也不同
2025-10-29 14:31:00
东湖评论:别让“老漂族”的爱,漂在孤独里
桂香起,又重阳。这个承载着敬老与思念的节日,再次将“老漂族”的身影带到我们面前。他们离开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故土,跟随子女来到陌生的城市
2025-10-29 15:52:00
护理“小白”到养老“专家” 爱心女孩践诺“归巢反哺”
近日,2025 年第三次 “中国好人榜” 发布活动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举办,我省王志刚、李少全、张伟建、赵丹丹、赵君芳
2025-10-29 17:02:00
孩子满口“包的”?家长别慌! 老师支招:无需刻意禁止
大皖新闻讯 “包的”“因为我善”“我勒个豆”……中小学生张口就来的网络热梗,成了家长们的“理解难题”。有家长因听不懂而焦虑
2025-10-29 19:37:00
十五载相守 为爱续航
鲁网10月28日讯十五年前,泰安高新区北集坡街道魏家洪沟村的村民周仁华突发重病,医生给出的“植物状态”诊断,如晴天霹雳劈碎了这个普通家庭的安宁
2025-10-28 15: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