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说到贵阳的东大门,就不得不说到龙里;说到龙里,就不得不说到龙里广济桥。龙里“负山阻溪,为入省咽喉”,一直是贵州的战略要镇,而广济桥作为联通湘黔、湘桂的重要节点,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明嘉靖《贵州通志》记载“广济桥”,称其贯通黔湘、两广,为贵阳往滇、蜀之交通要道和必经之地。
龙里县广济桥。莫开荣摄
明朝时期,贵州东接湖南,北临重庆,西濒四川、云南,南靠广西,为中原和两湖地区通往西南地区以及中南半岛的重要通道,其境内的湘黔、湘桂驿道是行政管理及战略补给的重要通道。位于省会贵阳东面、龙里境内的打草河,因河宽水急,成为驿道上一道难以跨越的关卡。
打草河古名源溪,发源于龙里猴子沟内国翁峡谷中的望天洞,出洞后经中下国翁、岔河、荒田、河里头等地,奔流20公里后,在董夏桥下游约数百米处与支流莲花河汇合。随后一路浩浩荡荡,奔泻而下,成为龙里西面隔山划界之河流,龙里民众称为打草河。
治理后的董下桥一带风景。宋瀚洋摄
打草河沿岸风光旖旎秀美,林木蓊郁,但河中怪石林立,且“厥流奔急,非揭励可涉”。群众只能在河上借助石墩架设木桥、木杠勉强通行,如遇雨季或山洪暴发,轻则折杠飘木,重则桥毁民溺,两岸居民只能望河哀叹,期盼有朝一时能降服激流,将两岸变为宜居宜行的鱼米之地。
治理后的打草河两岸宋瀚洋摄
为保障驿道通行,便利境内民众管理和贸易货殖,明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秋,龙里卫指挥使储斌倡议募捐建桥,并命令住持僧昌明四处奔走化缘,倡议一出,得到四方乡绅、百姓、往来商贾、达官贵人的纷纷响应,随即就筹足了资金。历经半年,于第二年春(公元1446年)建成一座跨越打草河、四梁五孔的石桥。因该桥为举众人之力修建而成,所以取名“广济桥”。并请贵州儒学教授王训作《广济桥记》碑,立于桥头。
广济桥桥面莫开荣摄
广济桥建成后,往来客商不断,货物运输不绝,龙里逐渐成为黔桂、黔湘驿道上的重要集镇,是湖南、两广经贵州往滇、蜀咽喉。广济桥也成为贵州有历史记录的第7座桥梁,它比贵定盘江瓮城桥(建成于明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早47年,比福泉葛镜桥(建成于明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还早142年。2019年,广济桥被黔南州确定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广济桥文保碑 莫开荣摄
广济桥建成至今,历经500余年沧桑巨变,经受无数次洪水冲击,依然坚固如初,史料中从未有过坍塌或重修的记载,足见其设计之科学,构造之牢固。尤其是其“冶铁弥缝”的技术运用,更是贵州桥梁建造史上的难得的实物教材。
关于广济桥的“冶铁弥缝”,龙里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打草河下游有座三孔石桥播箕桥,是座雌桥,和位于上游的雄桥广济桥是一对情侣。每当朗月当空、夜深人静的时候,广济桥就会偷跑到下游与播箕桥相会。当地群众这个时候想要过河,往往见不到广济桥的踪影。久而久之,这事越传越神,人们说广济桥成精了。后来神仙张三丰路过这里,听说了这件事,为了不让广济桥擅离职守,就让人们打了铁锁,分别锁住广济桥和播箕桥的脚,并将铁水灌入广济桥的四肢关节,定住其桥身,让它老老实实呆在原地服务过桥百姓。实际上,这不过是百姓对冶铁弥缝技术和天气变化没有科学认识而想象的离奇故事罢了。
抗日战争后期,湘黔公路上战略物资运输量骤增,广济桥上每日需要通过数十吨的载重军用卡车。1944年,为缓解广济桥的通行压力,在广济桥下游百米处修了一座水泥石墩、钢架木面双孔桥,桥面狭窄,仅容一辆车单向行驶,取名“大南桥”,作为广济桥的备用桥使用。
龙里解放后,桥梁专家对广济桥进行全面鉴定,认为其结构坚固,可以放心继续使用。1968年,广济桥经过增设人行道、铺设沥青路面、水泥勾缝等修葺后焕然一新,双向车辆对开、人车各行其道,畅通无阻。1981年,在广济桥下游近百米处,又修了一座高大、宽广的钢混梁桥(又称水桥),履行210国道的通行职责。出于对桥的保护,广济桥退出了主干道序列,成为一座仅供人行走的饱含龙里人民记忆及情感的古石桥。
虽然广济桥退出了主干道序列,但它并不孤单,在它的上游不远处,有1958年修建的黔桂铁路大桥和1973年修建的湘黔铁路大桥,在它的下游不远处,有川流不息的水桥。
打草河上的四座桥(从上到下依次为湘黔铁路大桥、黔桂铁路大桥、广济 桥、水桥) 宋瀚洋摄
如今,广济桥和它“桥伴”们,并列横跨于打草河上,一起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记述和见证着龙里的社会变迁和腾飞跨越。
>>>>>>>>>>
相关链接
读方志 行贵州 | 从贵州“惜字塔”说起
读方志 行贵州|贵州“飞地”趣话
读方志 行贵州|贵州第一位状元曹维城文武兼备笑傲江湖
读方志 行贵州 | 相宝留云
读方志 行贵州 │ 魁胆村:“杉君子”的奇幻漂流
读方志 行贵州|从江高增侗寨“吃新节”吃的啥?
读方志 行贵州|黔东南白酸的悠远历史
读方志 行贵州 | “牛瘪”和白酸一样,古已有之
读方志 行贵州 | 安龙招堤,你知道它的由来吗?
读书志 行贵州 | 夜郎坝1300年坐不更名的历史密码
读方志 行贵州|梁启超的贵州朋友圈
读方志 行贵州|为什么郑珍和莫友芝不愿意承担《贵阳府志》的编撰
读方志 行贵州 | 贵州第一座铁索桥——盘江铁索桥
读方志 行贵州|贵阳有座甲秀楼,半截插在云里头
读方志 行贵州|湄潭茶语
读方志 行贵州 | 顺着《遵义府志》的线头,牵出许多惺惺相惜又一脉相承的人和事
读方志 行贵州 │《黎氏家谱》,让家谱从私家谱牒变成折射明清黔北社会的历史文献
读方志 行贵州|贵阳交际处的前世今生
读方志 行贵州|旧时餐饮广告中的贵阳美食渊源
读方志 行贵州 │ 把沙滩村作为“方志之旅”首站,至少就没输在起跑线上
读方志 行贵州|在志书与现实的遥相呼应中,体会一方土地的生生不息
读方志 行贵州|“桥梁博物馆”里的古代桥梁
策划/黄蔚 舒畅
学术支持/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文/莫开荣
视觉/赵怡
编辑/舒畅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6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