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黎安理,字履泰,号静圃,别号象山,晚自号非非子,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举人,先后任黎平府永从县训导,山东济南府长山县知县,世称长山公。一生家教谨严,培育了一大批人才,子孙中黎恂、黎恺、黎兆勋、黎兆祺、黎庶昌、黎汝谦、郑珍(外孙)、王青莲等数十人“多以文行知名”。近代外交家薛福成评价其为黎氏“为黔右族”奠定基础,近代书法家张裕钊评价其将黎氏推至“极至”。我省著名学者黄万机先生评价其于沙滩文化有“大辂椎轮之功”,《遵义市志》称其为“沙滩文化奠基人”。
黎庶昌整理刊刻、薛福成作书后的《长山公年谱》。
勤俭持家 严以修身
黎安理生于穷困之家,因父亲常年在外设馆授徒,母亲多居外家,幼时即承担各种家务。二十三岁时父亲去世,黎安理就独自承担起一家数十口生计,家中生老病死、婚丧嫁娶一应事务都仅凭一人。故而黎安理在设馆授徒之余,又兼“业医售药”,冬天散馆还得到遵义虾子、湄潭、绥阳等地贸易货物,《遵义府志·黎安理传》说他“医卜星相逐什一,无不业”。但即便如此,黎安理也常陷于窘迫之中。《长山公年谱》(后文简称《年谱》)记述,黎安理二十五岁时因“会期爽约”,被债主数人“齐至馆逼索”,气愤填膺,以致吐血患上痨病。其两次入京会试,至京时盘缠都几乎用尽,只能“售医以度日”,四处借贷乃得还。
生活窘迫、处境艰难,黎安理却没有放松修身与学业。《年谱》记述,黎安理常“昼樵薪夜读书”,遇不能至馆课读,则白天构思腹稿,晚上燃灯誊写,“至馆呈先君改正”。后来中了秀才,也常利用授徒之余,用心功课,燃膏继晷以读,“或至通宵达旦”,并向有名望的老师“请题目”“呈文就正”。
因此,黎安理七八岁时已熟读五经等蒙学内容,十岁掌握四书要旨典故,而且“作文成篇”,“晌午领题,午刻即成卷”。后来十七岁就考中秀才,二十九岁已中得举人。
坚守孝悌 讲求仁义
黎安理一生备历险艰,幼年多受灾病,几次“幸得不死”;稍长又遭继祖母虐待,“每日未尝获一饱”,常“忍饥不敢言”。但黎安理始终坚守孝悌、讲求仁义。
对父母秉持“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坚守“父母在,不远游”,四十一岁时母亲年老衰暮,“不敢远离,故馆近地”,以便定期省视。对祖父母侍奉守丧、亲力亲为,祖父去世“亲自易箦”(换竹席),买棺、入殓、埋葬等“皆自经营”;对继祖母“一饮一食皆余奉养”,侍奉近五十年,寿至九十余。
对幼弟则督促功课、耐心教导。对不求上进的三弟黎上理,既督促功课,又宽容其叛逆行径,帮助其抚养幼子。对友人真诚相待,尽心竭力。对族人则尽心帮忙,郑珍《外祖静圃黎府君家传》说他“族若戚,咸厚资之”。因“至孝大节”,《清史稿》将其列入“孝义传”。
重视教育 培养后学
黎安理生于耕读之家,先人传《周易》,祖父和父亲也都重视教育,故而家学甚严。《年谱》记述,黎安理父亲在其四岁时就将他携至馆旁听,五岁时就“以竹简书《论语》数行授余记诵”,七八岁就用自编教材教授五经、《小学》。
黎安理重视子侄儿孙后辈的教育。对两个儿子黎恂、黎恺在学业上严格督促,《续遵义府志》记述“(安理)年四十余,惟授徒自给,故督恂甚严”。《遵义府志》中也记述黎安理送十六岁的长子黎恂入府学拜谒先师一事。更为重要的是,黎安理重视言传身教,在各种事务中去磨炼他们。《年谱》记述,黎安理五十五岁时家人与族人纠纷,长子“率数人欲与争斗”,他一边阻止,一边“以理谕之”。后来黎恂、黎恺也都不负厚爱,长子三十岁中进士,次子也考中举人。
对外孙郑珍疼爱有加,常携至身边教导。据《郑子尹年谱》,嘉庆十八年(1813年),黎安理任长山县令,即让郑父携八岁的郑珍到山东长山县署。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黎安理归田,十二岁的郑珍“常往修谒”。两年后,黎安理呼女“来依而居”,郑家举家迁居乐安里斤竹溪畔尧湾,自此郑珍问字请业更方便。时黎安理虽已近七十,对郑珍的持册问字,“不以为苦,力疾为指说”。后来,郑珍在《检外祖黎静圃安理府君文稿敢成》一诗中追忆,“当时我童幼,顽状顽难似,先生抚而笑,孺子盍楚捶”,“持册前问字,先生不挥去,曰居待吾起,力疾为指说”。外祖黎安理的疼爱教导、耳提面命言犹在耳。
对弟子则循循善诱、因材施教。黎安理一生办馆授徒近四十年,生源不断,进学者无数,弟子中王青莲曾官至山东布政使。因而《遵义府志·黎安理传》评价他“善诱教弟子,至钝者,亦有成就去”。
正因家教家风谨严,黎安理后来为官刚正不阿、清正廉洁,每到一地都勤政为民。任永从训导,到职即考察风土民情,三年中尽心整修县学;任长山县知县,于战乱中护民“以无惊扰”,拒绝贿赂,平反冤假错案,故而《清史稿·黎安理传》评其“有治绩”。
张裕钊表,黎庶昌书并篆额的《清故赠奉政大夫黎府君墓表》。
也正因黎氏家教家风如此,其孙黎庶昌才直言不讳——“有若吾祖之德,泯不昭于记载,谁谓世有醇懿卓绝若是者乎!”于是请张裕钊撰《墓表》,又请薛福成为《长山公年谱》作书后,两位大才也欣然应允,同表其高德懿行。
>>>>>>>>>>
相关链接
读方志 行贵州 | “广济”古桥 曾经的交通要道
读方志 行贵州 | 从贵州“惜字塔”说起
读方志 行贵州|贵州“飞地”趣话
读方志 行贵州|贵州第一位状元曹维城文武兼备笑傲江湖
读方志 行贵州 | 相宝留云
读方志 行贵州 │ 魁胆村:“杉君子”的奇幻漂流
读方志 行贵州|从江高增侗寨“吃新节”吃的啥?
读方志 行贵州|黔东南白酸的悠远历史
读方志 行贵州 | “牛瘪”和白酸一样,古已有之
读方志 行贵州 | 安龙招堤,你知道它的由来吗?
读书志 行贵州 | 夜郎坝1300年坐不更名的历史密码
读方志 行贵州|梁启超的贵州朋友圈
读方志 行贵州|为什么郑珍和莫友芝不愿意承担《贵阳府志》的编撰
读方志 行贵州 | 贵州第一座铁索桥——盘江铁索桥
读方志 行贵州|贵阳有座甲秀楼,半截插在云里头
读方志 行贵州|湄潭茶语
读方志 行贵州 | 顺着《遵义府志》的线头,牵出许多惺惺相惜又一脉相承的人和事
读方志 行贵州 │《黎氏家谱》,让家谱从私家谱牒变成折射明清黔北社会的历史文献
读方志 行贵州|贵阳交际处的前世今生
读方志 行贵州|旧时餐饮广告中的贵阳美食渊源
读方志 行贵州 │ 把沙滩村作为“方志之旅”首站,至少就没输在起跑线上
读方志 行贵州|在志书与现实的遥相呼应中,体会一方土地的生生不息
读方志 行贵州|“桥梁博物馆”里的古代桥梁
策划/黄蔚 舒畅
学术支持/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文/张文建
视觉/赵怡
编辑/舒畅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7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