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台州日报
海鲜味虽美,要煮熟煮透吃
饮食不当易引发食物中毒
台传媒记者颜敏丹
对于海边人而言,海鲜是餐桌上一道不可少的菜。近年来,不少人开始青睐生食海鲜,在某外卖平台,记者看到,某涝汁海鲜商家月售1000份以上,某泰式生腌商家月售700份以上。
记者从各家医院了解到,每年因生吃海鲜,或吃不新鲜海鲜、隔夜海鲜引发的严重腹泻不少。近年来,被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隔夜菜、烧烤、糕点、即食食品特别是海产品,引起的食源性疾病逐渐增多。
吃了隔夜螃蟹,差点被“放倒”
前不久,椒江70来岁的王先生在菜场买了几斤白蟹,当晚将没吃完的熟螃蟹放入冰箱。第二天中午,他拿出熟螃蟹简单加热后吃了一只,下午便开始腹痛、腹泻、呕吐。到了晚上症状加重,出现发热、浑身发冷,但他认为体内毒素排出去了就没事。直到第二天下午,实在坚持不住,被家属送到台州市中医院,门诊医师蔡鹏涛立即让其住院。
入院后,医生予以血培养、大便培养检查,同时予以抗感染、大量补液处理,但王先生之后仍没有小便、频繁腹泻,且出现了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神志淡漠等感染性休克的表现,病情危重。
该院消化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喻春红查体后充分了解王先生病史,考虑患者进食隔夜海鲜后出现沙门氏菌感染,调整了治疗方案。第二天血培养证实是沙门氏菌导致严重肠道感染,继发败血症,此后,患者在医护人员积极救治下病情逐渐好转,康复出院。
医生表示,每年的5至10月是沙门氏菌感染的高发季节,大部分人在进食受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后,根据摄入的细菌量的多少,会在6至72小时内出现恶心、发烧、腹痛、腹泻及呕吐等食物中毒症状,婴儿、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能因沙门氏菌进入血液而出现严重且危及生命的菌血症,少数还会并发脑膜炎或骨髓炎。
吃海鲜不当,会导致严重肠道感染
“夏秋季都是腹泻的高发季,每年这个时期遇到因吃海鲜不当引发腹泻的患者较多,生吃海鲜,或吃不新鲜海鲜、隔夜的海鲜都会导致肠道感染。”喻春红表示,感染性腹泻中的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比较多见,而且危害性也较大。
记者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从我市监测情况来看,海产品中常见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等易引发食物中毒,是引起我国食源性疾病事件最多的致病菌之一。
沙门氏菌会在人畜的肠道中繁殖生长,它在20℃以上即能大量繁殖,但对热抵抗力不强,到达60℃后,15分钟即可杀死。它主要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即肠道中的沙门氏菌从粪便中排出,然后通过直接或间接污染水源和食物,又被人或其它动物再次摄入,病原体又经粪便再次被排出,如此连续循环传播。
在日常生活中,蛋、家禽和肉类及其制品、生乳等产品是沙门氏菌致病的主要传播媒介。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性细菌,天然存在于海水、沿海环境、海底沉积物和鱼贝类等海产品中,生命力顽强,在抹布和砧板上能生存1个月以上。它主要污染的食品是海产品,包括多种海洋鱼类、虾、蟹、贝类等,特别是牡蛎、毛蚶、蛏子等滤食性贝壳类,更容易在体内富集这种细菌。
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平均潜伏期为15小时,最短1小时,最长4天。表现为呕吐、头痛、腹泻和低热等急性胃肠炎症状,剧烈腹痛、脐部阵发性绞痛为主要特点,腹泻多呈水样便,病程常为2至3天,恢复较快。尽管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胃肠炎通常为自限性的,但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可能因抢救不及时而导致死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31 06: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