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治病从“母病”上调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3-22 12:2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拂晓报

中医治病其实并不着重疾病本身,而是追根溯源,先从其“母病”治之。为何会这样,得先从中医“五行”相生及传变规律讲起。

正常情况下,五脏是相互滋生的关系。比如,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发挥。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脾主运化,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转输精微(营养物质)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金生水,即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肾主藏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水生木,即肾水滋肝木,肾藏精,肝藏血,肾精可化肝血,以助肝功能的正常发挥。如果出现子行太过或不足,就会出现“子病犯母”,也叫“子盗母气”,从子脏传及母脏。此时,治疗一定要先知“母病”,中医临床有“肝病先调肾,肾病先调肺,肺病先调脾,脾病先调心,心病先调肝”的说法。

肝病先调肾。当肾出现问题时,就会影响肝,表现为肝肾阴亏,出现目眩眼涩、视物不清、虚烦不眠、潮热盗汗、腰酸膝软、舌边红而少津等症状。病变属于虚证,虚则补其母,治疗应以滋补肾阴为主,兼以柔肝养血辅之。

肾病先调肺。当肺出现问题时,就会影响到肾,临床常见肺肾阴虚,表现为干咳咯血、喉中干燥、声音嘶哑、盗汗遗精、腰酸腿软、骨蒸潮热、舌红少津等。肺肾为“母子”,肺阴久亏,必致肾阴亦虚,虚则补其母,治宜补肺阴以滋肾。

肺病先调脾。当脾胃出了问题,会影响到肺,最常见的就是小朋友吃太多,脾胃运化不足,形成积食。积食化热,火热克金,伤及肺金,就会出现咳嗽、喉咙肿痛甚至发烧等病症,单纯的止咳、消炎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这时需要先消积食,让脾胃功能恢复正常,症状自会消除。

脾病先调心。当脾有问题时,就会影响到心及小肠。临床常见的小肠虚寒泄泻就是典型例子,表现为大便溏泄、小便不利、小腹隐痛、腹胀肠鸣、舌苔淡白等,属于脾土虚而导致小肠火衰,气化不利而泄泻。病变属于虚证,虚则补其母,治疗应当补小肠火以温脾土。

心病先调肝。当肝有问题时,就会影响到心。临床症状为善惊易恐、心悸不安、虚烦不得眠、多梦等。肝胆相连,肝血不足则胆虚,胆虚则善惊易恐;善惊易恐则导致心神不安,此为“木不生火”之象,故见心悸、失眠、多梦诸症;舌红少津、脉弦无力,为肝虚血少而心阴不足。病变属于虚证,虚则补其母,故应以“壮胆气、养肝血”治之,佐以宁心安神。

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一级主任医师 王世彪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2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医看色辨病
...旁、颧骨下发青:可能有肠道病变。鼻翼旁、颧骨下分属小肠和大肠,若此处发青,表明寒滞肠道,表现为腹泻,腹中冷痛,得温则减;或肠道气滞,腹胀走窜不定,打嗝,大便秘结。若此处见白斑
2024-05-31 10:13:00
脾胃功能不好,就会导致气血不足,身体逐渐衰弱
...食物进入胃部,通过胃的研磨和消化,变成的营养物质被小肠吸收,然后输送到全身各处。这个过程,需要脾胃的密切配合,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气血的生成。脾胃健康,气血就会充
2023-11-05 16:12:00
...具有理下焦之气的白芷、香附,能够帮助肾、膀胱、大小肠等“下焦”部位加强代谢,避免代谢不完全而产生“痰湿”;最后一味黄芪,可为人体“提气”,在滋阴的同时起到补气的作用。补气血的
2022-12-16 13:50
走进《养生堂》的特邀专家东城中医医院内科魏爱青主任:疑难胃病要治 更要养
...消。胃病“虚”和“实”的区别据魏爱青介绍,患胃病的虚证患者常见的表现是食欲减弱,吃一点就胃胀,饥饿时会感到腹痛、心慌、乏力、恶心加重,排便无力多不成形。这类人因长期脾胃功能受
2024-05-31 11:52:00
脾胃差如何去提升,跟着调理好后提升不止一个档次
...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吸收营养。当食物被胃分解并转移到小肠时,小肠会释放消化酶和胰岛素来帮助吸收营养物质。在小肠壁上有许多细小的绒毛状结构,称为肠绒毛,起到增加表面积并促进养分吸
2023-10-08 15:34:00
问止中医 | 医案:慢性鼻炎,常年鼻塞、流鼻涕
...藏管理的区域是少腹部分,也就是小腹的地方,小腹里是小肠的位置,正常人小肠很热,因为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的热度向下导入小肠中,背后又是命门之火的地方,所以下焦会很热,因为有这个热
2023-11-01 12:04:00
看手辨“四虚证”
本文转自:太原晚报看手辨“四虚证”景尚 中医对虚证进行了总结,可以简单分为血虚、气虚、阴虚、阳虚四个类型。“四虚证”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主要症状可以通过“手”表现出来。◆血虚——
2023-11-13 07:46:00
八大处中西医结合医院刘国香主任详谈穴位埋线调理脾胃
...脾胃不和、口干口渴、口苦口臭、腹部胀满、气血亏虚、小肠消化不良等脾胃问题适合穴位埋线治疗。脾的运化功能差所导致的水肿、湿邪内生、便秘、大便不成形、四肢冷痛、颈项肩背酸痛等问题
2024-06-14 17:02:00
裤子提到肚脐影响脾胃?医生:别让肚子受凉!
...。所谓的对脾胃有影响,实际上是说裤子提得太高会影响小肠或大肠对食物的运转过程,不利于消化。小肠与大肠之间有一个逐渐过渡的食物运转过程,这一过程不应被外界束缚,如果裤子勒得太紧
2023-09-23 00:10: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江西南丰:中药材种植忙
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西频道药农抢抓晴好天气,种植中药材土木香。谢东摄人民网南丰4月1日电 4月1日,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桑田镇桑田村中药材种植基地
2025-04-02 11:40:00
北京东城开展清明节令食品安全监督检查
清明节临近,4月1日,北京市东城区市场监管局对销售青团等节令食品的经营主体开展执法检查,重点检查进货查验、索证索票、标签标识、保存期限以及明码标价等内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董芳忠摄
2025-04-02 11:49:00
宣城市宣州区:创新“揭榜挂帅”制度 激活粮食单产提升新动能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为深入贯彻落实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工作部署,宣城市宣州区以科技创新破题
2025-04-02 11:50:00
长期高血糖,伤血管!3个动作,自测血管健康!
糖尿病被称为“甜蜜的杀手”,但真正致命的往往是其引发的并发症——从心脑血管疾病到糖尿病足,70%的糖尿病并发症与血管损伤直接相关
2025-04-02 12:00:00
厦大附属中山医院“失眠麻醉治疗门诊”开诊
戒停安眠药 一针重启睡眠“开关”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失眠麻醉治疗门诊”开诊东南网4月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少蓉 通讯员 张舒姗)你是否因入睡困难而痛苦
2025-04-02 12:04:00
升温季生殖感染高发,山东东方男科医院专家支招科学防护
随着春意渐浓,气温回升,多地迎来潮湿闷热的天气。近期因生殖系统感染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多,较冬季增长约30%,其中包皮炎、尿道炎
2025-04-02 12:19:00
静脉采血后出现血肿、淤青?如何正确护理→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静脉采血是常见的医疗检查手段,用于诊断疾病或评估健康状况。虽然采血过程简单,但采血后的护理同样重要
2025-04-02 13:00:00
北京正中堂中医医院任加峰主任:破解过敏性关节痛的“筋结密码”,四步调出健康筋骨
春夏交替,花粉纷飞;秋冬寒湿,关节隐痛。如何从根源上缓解疼痛,重建关节健康屏障?国家级非遗壮医经筋疗法给出了独特答案。北京正中堂中医医院任加峰主任
2025-04-02 13:41:00
【中科御方】薏米祛湿,搭配什么更有效?
在日常生活中,湿气重是很多人面临的困扰,而薏米作为一种常见的祛湿食材,深受大家喜爱。那么,薏米搭配什么祛湿会更有效呢?中科御方中医医学研究院为大家揭晓答案
2025-04-02 13:50:00
【中科御方】不同茶叶功效不同,你喝对了吗?
在日常生活中,茶叶是很多人喜爱的饮品。但你知道吗,不同的茶叶有着不同的功效,选对适合自己的茶,才能喝得健康又舒心。中科御方中医医学研究院的研究就揭示了茶叶背后的奥秘
2025-04-02 13:51:00
【中科御方】绿豆汤,夏日清热解毒的佳品!
夏日骄阳似火,酷热难耐,人们总是在寻找各种消暑的方法。而绿豆汤,无疑是夏日里清热解毒的绝佳饮品,从古至今一直备受青睐。绿豆富含蛋白质
2025-04-02 13:52:00
【中科御方】中药熬得越久越好?其实不然!
大家都知道,中药在治病养生方面有着独特的功效。很多人熬中药时,觉得熬得越久药效越好,事实真是这样吗?从专业角度来讲,不同的中药有不同的特性
2025-04-02 13:54:00
月经推迟的原因有哪些?可能与这6个因素有关!
月经推迟的原因有哪些?可能与这6个因素有关!月经推迟的原因有哪些?正常女性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天,提前或延后7天左右属于正常范围
2025-04-02 14:00:00
子宫内膜薄对怀孕影响大吗?低于这个标准你的生育力就堪忧了!
其实子宫内膜的厚度在整个月经周期内是不断变化的,月经期只有1-4mm,卵泡期则可达到4-8mm,而在分泌期可达到7-14mm
2025-04-02 14:03:00
北京正中堂中医医院张志勇主任:“心病”还须“心药”医
缺血性心肌病是现代医学定义的心脏疾病,主要表现为心肌供血不足导致的心功能减退,常伴随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中医虽无此病名
2025-04-02 14: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