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一到换季就畏寒怕冷,这在中医里该怎么解释呢?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10-18 10:24:00 来源:康之道

“一到换季就畏寒怕冷,这在中医里该怎么解释呢?”

畏寒怕冷的中医辨证施治,多考虑是阳虚引起的,也可能与气血不足、肾阳虚、风寒感冒、脾胃虚寒等原因有关,可以根据不同的原因选择针对性的治疗。

一到换季就畏寒怕冷,这在中医里该怎么解释呢?

1、阳虚

阳虚是指人体阳气不足,使温煦功能减弱,出现一系列寒证,患者可能会出现四肢不温、畏寒怕冷、身体乏力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艾灸的方式进行缓解。

2、气血不足

如果患者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可能会导致脾胃功能受到损伤,从而导致气血不足,常见的症状有精神萎靡、畏寒怕冷、头晕耳鸣等。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人参养荣丸、十全大补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可以适当吃红枣、阿胶等食物,也有利于改善症状。

3、肾阳虚

肾阳虚是指肾脏阳气不足,可能与久病伤肾、素体阳虚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腰膝酸软、精神萎靡、畏寒怕冷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右归丸、龟鹿二仙膏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也可以通过针灸、拔罐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

4、风寒感冒

如果患者不注意自身保暖,可能会导致身体受到寒气侵袭,从而出现怕冷、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感冒灵胶囊、风寒感冒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泡脚,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5、脾胃虚寒

脾胃虚寒主要是由于饮食不当、过度劳累等因素引起的,患者一般会出现畏寒怕冷、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针灸、拔罐等方式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附子理中丸、温胃舒颗粒等中成药进行调理。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对因治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8 15: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心绞痛的中医辨证治疗
韦嘉旺 防城港市中医医院心绞痛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的胸部不适,通常表现为胸闷、胸痛或压迫感,有时还会向左臂、颈部、下颌、背部或上腹部放射。心绞痛常见于冠心病患者,其主要
2023-10-20 23:46:00
威海市中医院脾胃病科:中医辨证施治,让便秘患者重获新生
近日,六十多岁的刘女士在走出威海市中医院脾胃病科病房时,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她感激地对主治医师林婧婧说:“中医治便秘,不仅治标也治本。林大夫不仅治好了我的便秘,我的整个身体状态
2024-11-23 11:59:00
便秘十余载,来主任:补气血、调脾胃、疏肠道,排便变通畅
...她还伴有精神紧张、月经色黑且量少等症状,希望能通过中医药治疗来改善情况。接诊后,我首先安抚患者情绪,告知她不必过度紧张。为了排除盆腔炎可能导致的肠粘连,我们进行了腹部CT和内
2024-05-09 10:28:00
慢性胃炎缠身,中医帮你治疗
李云霞 广灵县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胃病是现代人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而慢性胃炎更是困扰许多人的常见疾病。然而,除了西药治疗外,中医在治疗慢性胃炎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疗效。本
2023-11-04 04:58:00
中医内科如何理解脾胃湿热证?
本文转自:海南特区报脾胃湿热证是中医内科常见的一种证型,其主要特征是脾胃失调,体内湿气积聚,导致身体出现湿热症状。在中医理论中,湿热是一种病邪,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如疮疡、痢疾、黄
2024-04-15 00:18:00
北京正中堂中医医院特聘专家程发峰|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调理之道
程发峰 副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员。出身四代中医世家,先后师从于刘清泉和王庆国教授,全国名中医王庆国教授入室弟子。燕京刘氏伤寒学派主要成员,全国名中医王庆国
2024-05-27 14:20:00
北京正中堂中医医院程发峰主任|中医如何调理功能性消化不良
程发峰 副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员。出身四代中医世家,先后师从于刘清泉和王庆国教授,全国名中医王庆国教授入室弟子。燕京刘氏伤寒学派主要成员,全国名中医王庆国
2024-05-23 10:52:00
东城中医医院针灸科张超阳:中医整体调理脾胃功能
张超阳,医学硕士,东城中医医院针灸科医师,出诊时间为周二晚上,周三上午,周六上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世界医学气功学会理事。师从针灸名师魏玉龙教授,跟随推拿专家姚斌彬副教授、男
2024-06-03 13:40:00
胃脘痛(慢性胃炎)的中医针灸治疗
中医理论认为胃脘痛的发生与脾胃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其病因包括外感寒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过度等。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人体往往会出现胃气失和,气机阻滞,甚至引发多处疼痛。针
2024-07-26 08:41: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