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为何最终会被曹操杀害?
一提到孔融,便会想到他四岁让梨的历史故事;小时候的孔融聪明好学,长大后更是成为了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东汉末年,孔融被任命为北海国相,由于他的军事才能有限,最终导致北海被攻破,而后孔融便投靠了曹操;曹操以爱才而著称,因此重用了孔融。令人不解的是,一向爱才的曹操,为何最终却要杀害孔融呢……更多
篡位的权臣很多,为何只有司马家被诟病千年呢?
历史上有的权臣只贪图权力,而有些权臣的野心则会愈加膨胀,最终会取天子代之;这样的权臣不胜枚举,如西汉的王莽、东晋的刘裕、北周的杨坚、隋朝的李渊等。在这些权臣当中,唯有司马家的名声最差;篡位的权臣有很多,为何只有司马家族被诟病千年呢?其一,做事不留底线公元239年……更多
迁都北京,明成祖朱棣为何要这样做?
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明成祖朱棣命姚广孝规划筹建新的都城,于是北京城正式动工,耗时15载,才终于完成;公元1421年,朱棣决定迁都北京。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都;可朱棣抢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之后,便将都城迁往了北平,也就是自己的封地……更多
朱允炆登基后,为何要重用李景隆?
建文帝朱允炆在位仅仅四年,便被自己的叔叔燕王朱棣赶下了台;削藩失败,建文帝本人难辞其咎,但其根本原因在于他用错了人,以至于大好形势惨遭逆转。朱棣的靖难之役能够取得成功,罪魁祸首便是李景隆,如果朱允炆没有重用他,或许首都南京城不会轻易被攻破,不过这些都是后话;既然如此……更多
曾辱骂过曹操的陈琳,官渡大捷之后,曹操为何没有杀他?
陈琳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也是“建安七子”之一;早年曾在袁绍麾下效力,主要负责文书方面的工作,直到一篇檄文的出现,他才慢慢走进了大众视野。官渡大战前夕,陈琳奉袁绍之令,撰写一篇声讨曹操的檄文——《为袁绍檄豫州文》;在檄文当中,他大骂曹操及其祖上三代,后来袁绍兵败官渡……更多
大汉立国之初,刘邦为何要重启分封?
秦始皇嬴政一统天下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决定废除分封,实行郡县,将权力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从历史发展来看,集权比分封制更有优势,既然如此,汉高祖刘邦称帝后,为何要开历史倒车,重启分封制呢?其一,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秦一统六国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社会矛盾;由于嬴政态度强势……更多
南宋建立后,高宗赵构为何不支持岳飞北伐?
岳飞是南宋的抗金名将,他一生四次北伐,直到最后一次快要收复中原之时,被宋高宗赵构用“十二道令牌”召回,因此最终给了金兵喘息之机;站在赵构的角度来看,他本人似乎并不太支持岳飞北伐,这又是为什么呢?其一,怕岳飞功高震主岳飞平定寇乱,收复襄阳六郡,可谓是战功赫赫;宋朝一直以来都是重文轻武……更多
力挺北伐的宋孝宗赵昚,为何要提前退位呢?
宋孝宗赵昚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因为南宋开国之君赵构的独子赵旉早夭,没有后代的他只能在宗室里过继一个,也就是后来的南宋第二位皇帝——孝宗赵昚。宋孝宗登基之后,重用主战派,力挺北伐,收复故土,并为岳飞平反,是南宋难得的铁血官家;然而在位27年后,他便以“退休静养”为由……更多
大权在握的刘太后,为何至死都不敢称帝呢?
刘娥是宋真宗赵恒的第三任皇后,也是北宋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主;赵恒驾崩后,13岁的宋仁宗赵祯继位,由于皇帝过于年幼,刘太后开始垂帘听政,长达12年之久,直到病逝,宋仁宗才终于亲政。在垂帘听政期间,刘太后将真宗时期的宰相寇准排挤出政治中心,并穿龙袍,祭祀太庙,这些举动已经彰显出了她对权力的无限渴望……更多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后,为何不杀功臣?
历史上不杀功臣的帝王少之又少,如汉光武帝刘秀、宋太祖赵匡胤、唐太宗李世民等;有人肯定会说,李世民杀了两个开国功臣侯君集与张亮,实际情况是这二人谋反,因此怪不得他翻脸无情,总体而言,李世民没怎么杀过功臣。一般而言,帝王们卸磨杀驴很常见,如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等……更多
李治登基后,为何要让引武则天参政?
李治是唐朝的第三位帝王,也是历史上功绩很大但存在感极低的皇帝,因为在他之前,其父李世民的功绩太过耀眼,在他之后,他的皇后武则天更是做了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情——以女人的身份登上了帝位。外戚专权自古有之,为何唐高宗没有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反而还要让武则天参与政事呢……更多
“甘露之变”,为何会惨遭失败?
“安史之乱”之后,大唐王朝陷入了内忧外患之中,曾经繁荣昌盛的局面已荡然无存;其中宦官专权愈演愈烈,皇帝的废立都得由宦官决策。公元826年,年仅19岁的唐敬宗李湛驾崩,而后从李唐皇族所居住的十六宅中迎立了李昂为帝,史称“唐文宗”;他的哥哥李湛被宦官杀害,因而李昂十分痛恨这些手握大权的宦官集团……更多
因为枫露茶事件,被贾母撵出去的茜雪,冤枉吗?
枫露茶的事件,惹得贾宝玉大发雷霆,罕见的骂了跟在身边的丫鬟茜雪。在李嬷嬷又一次来怡红院闹腾的的是时候,指着袭人的鼻子骂道:“你也不必妆狐媚子哄我,打量上次为茶撵茜雪的事我不知道呢!明儿有了不是,我再来领。”从这里看,茜雪不仅被贾宝玉骂了一顿,还因为枫露茶的事情被撵了出去……更多
妓女云儿对贾宝玉的事情了如指掌,她是贾宝玉身边的谁?
在书中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中,出现了一个对怡红院了如指掌的人,那就是妓女云儿。当时蒋玉菡一口饮干了杯中酒,然后拿起一朵木樨来,念道:“花气袭人知昼暖”。薛蟠却又跳起来喧嚷道:“了不得,了不得,该罚,该罚!这席上并没有宝贝,你怎么说起宝贝来了……更多
如果司棋没有被撵走,贾迎春能不能活下来?
贾母病重的时候,一个跟着贾迎春嫁到孙家的婆子,回到贾府说是,孙绍祖又和贾迎春大闹了一场,贾迎春气的哭了一夜,痰堵住了,孙绍祖又不请大夫,眼看着就要不行了。这个婆子刚汇报完,外面就又有人来汇报:贾迎春死了。贾迎春不是好死,她在死之前受尽了孙绍祖的虐待。孙绍祖虽然没有对贾迎春动手……更多
薛宝钗和贾探春买的,不是豆芽是人心;司棋要的,不是蒸蛋是面子
王熙凤为了贾府的小姐们冬天不用空肚子跑出大观园吃饭,就在大观园里面设置了一个小食堂,专门供应大观园里面小姐丫鬟们的饭菜。人多的地方事儿就多,这个小小的食堂,还生出了很多风波。有柳五儿的玫瑰露和茯苓霜的事,有秦显家的接着食堂送礼又赔钱的事,还有司棋打砸小食堂的事情……更多
袭人要给贾宝玉当姨娘这件事,到底是谁传出去的?
袭人在贾宝玉挨打后,投靠王夫人,被王夫人暗戳戳的提拔了,直接从怡红院的掌事儿大丫鬟升级成了有实无名的姨娘,只等着贾宝玉大婚后被赐予名分。袭人成了贾宝玉的准姨娘这件事情,王夫人不想明说,但是早就在贾府传的沸沸扬扬了,不仅仅是晴雯等丫鬟知道,贾母知道,甚至被王夫人特意瞒着的贾政也都知道了……更多
贾琏喜欢的从来就不是尤二姐,而是和尤二姐在一起的感觉
尤二姐死后,贾琏搂尸大哭,直叫:“奶奶,你死得不明都是我坑了你。”贾蓉忙上来劝:“叔叔解着些儿,我这个姨娘自己没福。”说着,又南指大观园的界墙。贾琏会意,只悄悄跌脚说:“我忽略了,终究对出来,替你报仇!”“忽略”这两个字,不过是贾琏在贾蓉面前,为自己找的一个借口罢了……更多
贾宝玉和琪官互换汗巾子的事情,是蒋玉菡传出去的,和薛蟠无关
贾政暴打贾宝玉,看似有几件事情混在一起,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忠顺王府上门索要戏子琪官这件事情。忠顺王府为什么会跑到贾府来要人?怎么就知道贾宝玉和琪官关系亲密?怎么知道贾宝玉和琪官互换了汗巾子?跟着贾宝玉的小厮焙茗私心窥度,是薛蟠吃醋受人挑唆,讲出去的。这个说法并没有实据……更多
这个没名没姓的人,进了一趟贾府,差点害死了贾宝玉
贾政暴打贾宝玉的当天,连着发生了三件让贾政生气的事情。竟是那一件事情,让贾政下了狠手要打死贾宝玉?第一件,贾宝玉会见贾雨村当天,没有一点平时慷慨挥洒的谈吐,倒是畏畏缩缩的。第二件,忠顺王府的人上门来向贾宝玉索要琪官,也就是蒋玉菡的下落。第三件,贾环告诉贾政,贾宝玉逼死了金钏儿……更多
林黛玉的健康状况急转直下,转折点就在书中第四十九回
林黛玉的病情虽然是一直反反复复,身体一直时好时坏,但是无性命之忧。到了后半部分中,林黛玉的身体状况竟然突转直下,一日不如一日了。林黛玉的病情转折点在哪里?就在书中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中,薛宝琴进贾府之后。在薛宝琴来之前,林黛玉吃了丸药……更多
张飞被杀之后,为何赵云、魏延、诸葛亮纷纷对刘备号令不满?
刘关张三位兄弟的成就与失败都与义气密切相关。自从关羽和张飞在桃园结义后,他们便开始追随刘备,屡次获得显赫的战功,成为刘备最为信赖的左右手和亲密的兄弟。他们三人誓言共同生死,三国时期无人不知晓他们的威名。在征战期间,刘备招募了许多勇猛的将领,其中以赵云、魏延和诸葛亮为最……更多
AI版《诗话池州》第三集:想象了千年的杏花村,我为你复原了
大皖新闻讯 今天的AI版“诗话池州”又是一次视觉盛宴,大皖新闻将带您去看史上久负盛名的村落:杏花村,用皮影戏画面带您体验渡口文化,并重现岳飞将军的英姿与才情。杜牧在池州任刺史两整年,踏遍池州的山山水水。一首脍炙人口的《清明》,吟出了江南清明的诗酒花语,也吟出了一个闻名千古的杏花村……更多
琴声,如何画?
《深堂琴趣图》琴声是很特别的存在。前不久,听了一场古琴音乐会,刘楚华和苏思棣两位先生演奏。该怎么形容好呢?甚至不想去辨听他们弹的是什么曲子,只是看他们端坐在琴前,便觉陶然。不同于其他乐器,弹琴者几乎静如木雕,听者与弹者相对默然,在凝视与谛听里,心神交映。宋徽宗赵佶有一张《听琴图》……更多
今年秋天,我和夫人来到诸葛亮故居——湖北襄阳古隆中。在景区内见到一块近二米高的石碑,镌刻着“诸葛亮躬耕于南阳郡邓县之隆中,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北周(557—581)省邓县,此后隆中遂属襄阳”的文字。碑为谭其骧一九九〇年三月题。谭其骧是浙江大学的教授,为什么要将他的题字立在古隆中……更多
文化中国行|晚清外交官黎庶昌
黎庶昌,贵州“沙滩文化”代表人物之一。如今在遵义新州镇沙滩村,其故居仍然保存。光绪七年到十六年黎庶昌两度以钦差大臣身份出使日本的经历,使得这座宅子也称“钦使第”。倚山而建的三进院落,如今已是黎庶昌及沙滩文化的纪念馆。 但日本并非黎庶昌“走向世界”的第一站,在此之前……更多
深入生活,对于广大文艺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作家徐光耀接受记者采访时,寄语年轻作家必须要投入到生活中去,才能写出震撼人心的作品。文艺创作绝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需要坚实的生活积累。正如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所言:“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在不同历史时期……更多
西汉时讲究土族门第,许多门系往往连成一个小乡或县
西汉时讲究土族门第,许多门系往往连成一个小乡或者县,《诗经》用的是“鲁、孟、南史、北史”,就这样,这些门系让许多后代完成了一整个封建体系,他们继承了哪些传统?继承了一个什么样的体系?跟农业有什么关系?关于古代汉族的土著血统传承,一直是解释历史时最让人头疼的问题……更多
美国女子创造了母亲节,火了之后想要废除,却被老板送进了疗养院
随着微信的发展,猛然觉得过母亲节的人是越来越多了。朋友圈里花式过节、百般晒照,感觉自己要不给母亲过这个节真是有愧又有罪!的确,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世界上最爱自己的人恐怕就是母亲了,有一个专门的节日来感恩和陪伴母亲真的也挺好的。特别是对于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女人来说……更多
《从腊尔山走向松山》序 | 为了历史的追忆,为了明天的荣光
五年前的夏季,我利用暑假从北京回到贵阳。期间,见到了神交已久而未曾谋面的曾达敏世兄。家父欧百川和达敏世兄的父亲曾元三世叔相交数十年,既有同乡谊、战友情,因元三世叔早年曾投于家父门下受教,两位老人更兼有师生情谊。交谈中达敏世兄提到,正在着手编著以家父传奇故事为主线……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