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唐太宗和魏征,一直被看做是历代贤君直臣的楷模。魏征活着的时候,唐太宗把他当作“镜子”,主动结成亲家;魏征去世的时候,唐太宗“废朝五日”,亲笔撰写碑文。然而魏征尸骨未寒,唐太宗就出人意料地变了卦,不但下旨...……更多
李世民还有另一个“魏征”,你知道他是谁吗
...个年纪,将年仅十一岁的徐惠召入宫为妃呢? 别误会。唐太宗则没有这个习惯。他之所以将徐慧召进宫,就是看中了她的才华。徐徽四岁就能背《论语》,八岁就能写出工整的诗词。焕生长得异常美丽,出身官宦家庭。她的才...……更多
纵观历史,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宰相魏征可以称得上千古第一谏臣,他任官期间敢于直言不讳地向李世民纳谏,为人刚正不阿,素有美名。唐太宗李世民视他为“可以正衣冠的镜子”,在魏征去世后曾痛哭流涕,亲自刻写碑文...……更多
魏征的进谏艺术:他是如何巧妙地说服皇帝的
...被皇帝采纳。他就是被称为一代名相的魏征。魏征一生向唐太宗(李世民)进谏多达200多次(据说是264次,未考证),居然全部被皇帝李世民采纳。魏征能够让自己的谏言全部被皇帝采纳,堪称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创造了奇迹...……更多
魏征为何敢对唐太宗出言不逊?因为他知道唐太宗的为人
贞观之治,我们都知道,是唐太宗与群臣共同努力的结果,而魏征就是群臣的代表人物。而魏征经常对唐太宗出言不逊,却还能得到重用并以直谏敢谏著称于世。那为什么魏征敢如此呢?他的底气又在哪里?下面小编就来为大...……更多
从直言进谏到沽名钓誉,揭秘魏征的真实面目
魏征:直言纳谏还是沽名钓誉?魏征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创下“贞观之治”,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唐太宗李世民也因虚心纳谏而被后人称赞为“一代明君”。魏征从来不会因为李世民是皇帝而说出阿谀奉承的话,据...……更多
浅析魏征被李世民砸了墓碑的背后原因
...种复杂关系,唐朝时期也有一对君臣的关系比较复杂,即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当然,魏征不是张居正,李世民也不是万历皇帝,李世民是一名意志坚定的政治家,他会控制局势的发展而不会被朝臣所控制。说起来,魏征生前死...……更多
李世民身体强壮,为何会吃神药而死?与魏征有关
...人中,竟然就有两个死于丹药。秦始皇政51岁死于丹药,唐太宗李世民一样死于丹药,汉武帝虽然长寿,却也有嗑药的习惯。如果说秦始皇死于丹药还比较可以理解,那时候基本没人相信无神论,可是李世民从小就是相信人定胜...……更多
为何在魏征死后不久,李世民将他墓碑推倒
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是中国封建史上有名的明君贤臣,二人在君臣共事的17年里(公元626-643年),开创了大唐贞观之治的盛世,塑造了唐太宗纳谏任贤的明君形象,也成就了魏征直言不讳、尽忠直谏的一代名相。但鲜为人知...……更多
魏征死时唐太宗失声痛哭,两人的君臣关系古往今来无人能比
唐太宗和魏征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君臣关系的楷模。魏征以直言敢谏,不怕得罪龙颜著称,唐太宗善于接受大臣们的意见,深谙“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之道。魏征死后,唐太宗失声痛哭,两人的君臣关系可以说是古往今来无...……更多
魏征后代家道中落,唐宪宗当即下旨由朝廷接济他的生活
贞观十七年,唐庭重臣魏征卧病在床,恐不久于人世,唐太宗李世民闻讯后,当即从宫中赶往魏征的府邸前去探视。魏征见太宗皇帝亲临府中探视自己,十分感动,拖着病体,穿戴朝服,向李世民行礼,李世民见状,悲从心来...……更多
介绍唐朝二十四功臣画像创作始末
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李世民登上了皇帝宝座。他励精图治,虚心纳谏,对跟随他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和出谋划策的功臣元勋念念不忘。毕竟对他来说,皇帝的宝座来得太不容易了。公元643年3月23日,为了褒彰功臣,唐太宗李...……更多
李治为何把亲妹妹以皇后礼下葬,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
...,这个谜团被解开了。01备受宠爱的新城公主新城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她自幼便十分讨李世民的喜爱。当时朝廷政治事务繁杂,李世民常常因朝廷上的事物苦恼,而这时小小的新城公主便时常陪伴在父亲的身边,用她的...……更多
此人称自己只想做良臣不想做忠臣,因此得到皇帝的赏赐
...。如果一定要找一个共识最多、争议最少的,那恐怕就非唐太宗李世民莫属了。但是,即便李世民能当之无愧地获此殊荣,也并不表明他就是完美无瑕的。无论李世民如何天赋异禀、才智过人,他身上也难免会有一些人性的弱点...……更多
魏征:唐朝初期的政治家与文学巨匠
作为唐朝初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魏征在辅佐唐太宗李世民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以直言进谏、匡扶天下而著称,成为了历史上的一面“镜子”和一剂“良药”。一、出身背景与早年经历魏征(580年-64...……更多
李世民处理魏征、房玄龄谋反事件:超乎寻常的果断与深思熟虑
...实,则还被告者以公道并以构陷之罪惩处告密者。但是在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曾经有过两次状告谋反的案件,皇帝李世民知道后,没有按照正常的办案流程:调查、取证、开堂、审判,而是不经调查、不问黑白,直接将告密者当...……更多
长孙皇后与唐太宗:唐朝帝后共同书写‘贞观之治’
...这其中的大部分帝王也只是能够接受\"顺耳\"的忠言,而唐太宗李世民就不一样,他能够克服人性的弱点,虚心求谏,重视贤臣,从而实现了光耀史册的\"贞观之治\"。细说起来,千古明君李世民大治天下的功绩中,长孙皇后的从...……更多
初唐布衣宰相不学魏征,死前做了件让李世民无比欣慰的事
...七年,一代名臣魏征病重,药石无医,眼看着就要病死。唐太宗李世民很伤心,在去看望魏征时,当着他的面把自己和长孙皇后所生的嫡女衡山郡公主指婚给魏家长子魏叔玉。魏征死后,李世民命皇太子为他举哀,命百官送灵柩...……更多
唐高宗为什么用皇后礼仪下葬妹妹
...生平经历,揭开背后隐藏的传奇故事。公元634年,这年是唐太宗登基的第8年,新城公主降生在唐朝都城长安。唐太宗一生共有14个儿子、21个女儿,其中长孙皇后生育三子四女,新城公主是长孙皇后所生的最小女儿。多年来,唐...……更多
如何评价唐太宗李世民?他杀兄弟夺位可耻吗?
优秀的帝王,不是说他私德有多好,而是要看他是否为老百姓创造一个太平盛世。老百姓最怕的是什么?那就是战争,因为战争可以摧毁老百姓若干年积累下来的财富、幸福以及稳定。毫不夸张的可以说,李世民就是这么一位...……更多
魏征:从道士到唐朝名相的传奇人生
...面,魏征主张明正法典、严宽得当,明确反对徇私枉法。唐太宗悉数采纳了魏征的主张,采取了一系列开明公正的教化措施,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发展农桑。3年之后,唐朝就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繁荣盛况。 敢言“做良臣不...……更多
...勃的大唐贞观年间,诞生了一大批名臣宰相,与开明君主唐太宗李世民一起,谱起一曲“贞观之治”的长歌。魏征,杜如晦,王珪,他们用铮铮铁骨撑起了初唐耀眼的朝阳。这些人不仅才华横溢,且性格迥异,能人自有怪癖,古...……更多
魏征的祸患预言到底有多准
...,也让唐高李渊不得不采取权宜之计——向突厥称臣。当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民生、积累国力之后,立即发兵攻打突厥,展现大唐帝国圣神不可侵犯的天威。唐太宗招降10万多胡人,魏征大呼:必成祸患!多...……更多
聊一聊衡山郡公主的故事
...县等作为封号,也就是前缀的意思。可是,在唐朝时期,唐太宗依然有一个女儿名叫“衡山郡公主”。李世民不惜违背礼仪制度,也要封自己的女儿这一称号,可见他对这个女儿的疼爱之情。俗话说得好:“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更多
唐朝名相魏征在天庭是武曲星,在地府是判官,这些身份是怎么来的
...。公元627年,李世民登上帝位后,任命魏征为尚书左丞。唐太宗李世民有志建立盛世,多次于卧榻召见魏征询问得失,魏征直言不讳,前后上谏两百多事,唐太宗李世民全然接纳。因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更多
唐高宗为何将亲妹以皇后礼入葬
...城公主的几次婚姻说起。新城公主,出生于公元634年,乃唐太宗最幼女,母亲乃文德皇后长孙氏,中年得女的唐太宗自然是无比欣喜,初封她为衡山郡公主。《唐六典》上书:“凡名山、大川及畿内县皆不得以封。”意思是,唐...……更多
长孙皇后:唐太宗背后的女人,武则天唯一无法超越的女人
...两个人,一个是李世民,另一个就是李世民的长孙皇后。唐太宗李世民,千古一帝,雄才伟略,十六岁便横刀立马、名扬天下。运筹帷幄,玄武政变,开创大唐盛世,造就华夏民族璀璨历史。他薄情、亦多情。上苑桃花朝日明,...……更多
唐朝两位伟大君主李世民与李隆基,为何晚年表现大不同?
...和李隆基都堪称唐王朝伟大的君主,后者是前者的曾孙。唐太宗一朝有贞观之治,唐玄宗一朝有开元盛世。但若拿这两个皇帝做对比,李隆基还是不及他的太爷爷李世民,原因如下:第一,李隆基不知守成之难。李隆基不知守成...……更多
聊聊唐代关中十八陵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帝陵——昭陵
...光武帝刘秀原陵“高六丈”的规格来营建唐高祖的帝陵。唐太宗画像。图源:网络最终,李世民采用房玄龄的观点,“封土为陵”,在今陕西三原县的徐木塬营建唐高祖献陵,仅用5个月就完工。唐代帝陵分为“封(积)土为陵...……更多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为何尉迟恭排名在李靖李绩之前?
...谁的功劳最大?是尉迟恭吧,还有再跟您说件事,当时是唐太宗评定的24功臣,最重要的是当时李靖李绩秦琼等人都是没有表明立场帮助唐太宗的,唐太宗晚年经历了自己的儿子争斗夺储,勾起了他的回忆,所以才会来这一招,...……更多
2022-12-18 20:55李靖,功臣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聊聊杜老汉带回来一个风韵十足的妇人的故事
清朝年间,南方小镇上有一魁梧小子名叫杜虎,他是杜老汉收养的儿子。这杜老汉可是附近一带有名的老木匠,听说还会堪舆之术,人们把他传得神乎其神
2024-05-07 10:18:00
乾隆本可以让清朝有更广阔的版图,为何没成功
在清朝历史上,乾隆皇帝“武功”极盛,他进行了十次大规模的战争,有好大喜功之嫌,但确实为国家统一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尤其是平定准格尔
2024-05-07 10:19:00
一次难忘的采访,一次百年的追寻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从事媒体7年,我经历过很多次采访。2021年夏天的一次采访,我至今难忘。西湖会议是1922年夏中国共产党在杭州秘密召开的一次中央执行委员会特别会议
2024-05-07 10:20:00
历史上,三国时期的人口到底有多少呢
根据史料及相关数据,东汉末年鼎盛时期有人口6500多万,经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长年的混战,至280年西晋灭掉东吴统一全国
2024-05-07 10:26:00
介绍历史上四大阳谋的背景和概括
历史上的“四大阳谋”,是指诸葛亮的“草船借箭”,魏延的“空城计”,周瑜的“赤壁之战”以及太公望的“雪中送炭”。这些策略个个精妙绝伦
2024-05-07 10:27:00
袁崇焕这个\
他被极刑处死,肉被分了3543刀给众人食用,后墓葬被人世代守候"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在古代有很多贤人志士都是不畏惧生死的
2024-05-07 10:30:00
孝庄死后,为何不愿和皇太极同葬
在封建社会,每一位妃嫔去世后都以“能和皇帝同葬”为荣,那是对身份的肯定!但是在满清历史上却出现了一位不愿和皇帝同葬的妃子
2024-05-07 10:30:00
聊聊汉武帝对南方外邦的战争
引言:在西汉初年文景时期,朝廷与周边政权和好,维系了多年的稳定局面。然而,汉武帝刘彻上台后,南方藩邦因内部关系变化而陷入多事之秋
2024-05-07 10:33:00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叱咤风云的军事天才,他们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名垂青史。然而,这些人在朝堂之上却步履蹒跚
2024-05-07 10:35:00
残暴的朱棣怎会有一个“文皇帝”的好谥号
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永乐皇帝朱棣死在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2024-05-07 10:36:00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宋朝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人们常将其视为“弱国”,因为其重视文治而轻视武功,在面对外敌入侵时显得毫无还手之力
2024-05-07 10:36:00
袁世凯可谓民国时期众多军阀的鼻祖,正是他在清朝末年一手打造了赫赫有名的北洋新军,并以此为羽翼逼清帝溥仪退位,彻底终结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
2024-05-07 10:38:00
为何说诸葛瞻未能继承其父的智慧,却继承了忠诚和血性
蜀汉二代都不行,主要是因为忽视对二代的培养,他们更喜欢直接用新加入的人才,哪怕是诸葛亮关羽张飞的儿子也没父亲的风采,原因就是体量太小没有培养成本
2024-05-07 10:39:00
王凌为何被司马懿诛灭三族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大将军曹爽陪同魏国皇帝曹芳出城,祭拜魏明帝曹叡陵墓高平陵之际,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了大将军曹爽及其所有亲信
2024-05-07 10:46:00
若许褚没喝醉,能够在张飞手中坚持多久
许褚的人生最后一战,被张飞打成重伤,令无数人不服,因为当时的许褚已经喝醉了,战斗力不在巅峰!那么问题来了,要是许褚没喝醉
2024-05-07 10: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