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残暴的朱棣怎会有一个“文皇帝”的好谥号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07 10:3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永乐皇帝朱棣死在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简称文皇帝。

古代有一定身份的人,在死后的一段时间里才会议定谥号。诸侯死后,他的继承人和大臣们在一起商议谥号,叫做议谥。皇帝的谥号是在嗣位皇帝的参与下得到的;末代皇帝的谥号由下一王朝的帝王追赠,或者由遗民政权上谥。

残暴的朱棣怎会有一个“文皇帝”的好谥号

周公做谥法,每个天子死后,就根据他生前的行为,给他一个代名。周公旦和姜子牙有大功于周室,死后获谥,这是谥法之始。《周礼》说:“小丧赐谥。”小丧,死后一段时间。《逸周书·谥法解》:“谥者,行之迹也。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出于人。”郑玄注云:"谥者,行之迹也"。《五经通义》:“有德则谥善,无德则谥恶,故虽君臣可同。”

谥号的字数,从一个字开始,隋朝以前皇帝的谥号很短,如:刘恒,谥号“孝文皇帝”,庙号“太宗”,史称“汉文帝”而两个字已经是特殊功勋了,如:刘秀,谥号“光武皇帝”。唐朝以后,谥号字数没有限额,随意增加,越写越长,无边无沿。

谥号来自于谥法,谥法规定了若干个有固定涵义的字,大致分褒、贬和中性同情三类。朱棣的文皇帝,则属于表扬的序列。

朱棣出生在1360年,他出生的时候,朱元璋正在带兵打天下,等朱棣长到17岁,可以帮助父亲的时候,明朝已经建立好几年,没有他发挥空间了,所以朱棣没能在明朝开国过程中做出贡献。

而朱元璋长子朱标,经过十多年的雕琢,熟读经书,宅心仁厚,在朱元璋看来是最佳皇位继承人。

然而可惜的是,朱标天不假年,竟英年早逝。失去了继承人,铁石心肠的朱元璋竟号啕大哭。朱元璋之所以哭,除了发自天性的亲情以外,还有对帝国未来的担忧。没有合格的继承人,大明帝国还能走多远?

最终,朱元璋按照惯例,将朱标长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准备让他继承自己的皇位。对于朱元璋的决定,很多人都感到奇怪。作为一个绝对理性者,朱元璋为何会将天下交给一个稚子,为何不立一个靠谱的成年儿子为帝呢?

残暴的朱棣怎会有一个“文皇帝”的好谥号

首先,就让我们看看朱元璋的几个儿子吧。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其中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均为马皇后的儿子。可以说,这几个儿子,都是朱元璋的嫡子。按照立嫡以长的封建传统,次子朱樉理应排在继承皇位的第一顺位上。但朱元璋没有这样做。

秦王朱樉,此人22岁就藩陕西。到了当地,他不思治国理民,却专门祸国殃民。此人喜好美女,将大量良家女子掠至家中,日夜纵酒淫乐。除此以外,他还在民间掠夺幼童,将他们阉割入宫当宦官。

朱樉的丑事传到京城后,愤怒的朱元璋本想将其废掉。好在哥哥朱标不断在旁边劝解,才保住了朱樉的性命和王位。回到封地后,朱樉仍死性不改,每天以醇酒美人以自娱,最终在40岁时暴死。对于他的死,朱元璋反而有大快人心的感觉,他在诏书中写道:“尔以年长者首封于秦,在于永保禄位,藩屏帝室,夫何不良于德,竟殒厥身。”

即使在追封诏书中,朱元璋仍毫不留情,揭了这个逆子的短,还给了他“愍”的恶谥。虽然朱樉年长,但将天下交给他,无异于将百姓置于水火,因此朱元璋无论如何也不会将其立为太子。

晋王朱棡,此人军事才华出众,不下于燕王朱棣。但此人也是个不修德行,肆意妄为的主。史书中说,朱棡奸诈,“性骄,在国多不法”,当年一度有传言说他要造反。对于这样的逆子,朱元璋同样不会将皇位交给他。

燕王朱棣,相比于其他王子,没有丝毫的纨绔习气。就国后,朱棣同样遵纪守法,不轻易造次。就如《明史》所言:“燕王在国,抚众安静不扰,得军民心,众咸谓其有君人之度。”朱棣还多次出塞攻打蒙古,立下了不少战功。对于文武全才的朱棣,朱元璋是相当欣赏和喜爱的,甚至多次曾想将他立为太子。但是最后,朱元璋还是忍住了自己心中的冲动。

朱元璋是个明白人,他吸取其他朝代混乱或灭亡,特别是唐朝玄武门之变的经验教训,早早立了长子朱标为太子,并把其他儿子全都分封为王,干出京城就藩,目的就是让他们彻底死心。

朱棣到北京就藩后,经常和蒙古打仗锻炼身体,成绩不错,在军队中积累了人望,跟其他兄弟相比军事才能是最强的,但相比李世民在唐朝开国过程中的贡献,朱棣就差太多了。

李世民出生于598年,少年时就跟着李渊南征北战,李渊晋阳起兵时,李世民20岁,心智体力完全成熟,和李建成、李元吉哥几个一起辅佐父亲,并肩奋战,立下不少战功。李世民的军事才能在李渊的几个儿子中当属第一,这是毫无悬念的。

残暴的朱棣怎会有一个“文皇帝”的好谥号

破薛举薛仁杲,败宋金刚、刘武周,巩固唐朝后方,虎牢关一战,歼灭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窦建德这两个最大的敌人,后又重创窦建德余部刘黑闼和山东的徐圆朗。

这些都是李世民实打实的功绩,为唐朝统一华北立下社稷第一功,因此被封为秦王、天策上将,其时已经是仅次于皇帝李渊、太子李建成的第三号人物。

626年,李世民29岁,秦王府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明着看是长安城内仅次于皇帝、太子府的第三大权力中心,实际上李世民的实力已在皇帝和太子之上。

由于长期带兵打仗,李世民在军中威望极高,心腹众多,而李渊、李建成因为亲自带兵打仗少,已经失去了对军队的绝对控制权,而军队是政,变成功能与否的最关键因素。

李渊、李建成还有一处败着,他们已经觉察到李世民势力的膨胀,李建成甚至已经想要除掉李世民,却迟迟没有动手,也没有迅速把他赶出京城,就让他呆在身边,才给了李世民冒险的机会,使得李世民可以在短时间内除掉对手,掌控局面。

李渊、李建成、李世民能力都不差,但李世民更占据优势,他的威望、能力、权谋比父亲和长兄都要强,又掌握着主力部队,住在京城,所以他敢冒险一搏,成功性很大。

朱元璋有一个聪明之处,他不但把其他儿子赶到外地做藩王,还严格限制他们的兵力,并且禁止藩王进京,这相当于把藩王给阉割了,基本杜绝了藩王造反成功的可能性。

即便朱元璋不停地杀功臣,但后来朱棣造反还是遇到了很大困难,甚至可以说是九死一生,光是靖难之役和朱允炆就足足打了3年。若是换成朱元璋在世,朱棣连造反的想法都不敢有。

如果李渊当初学朱元璋这一招,恐怕李世民也不能如此轻松夺取皇位。

1398年6月24日,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十日,73岁的朱元璋病逝于应天。十六日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次年改元建文。并开始削藩。

这位年轻的皇帝刚一上任便出手不凡,一口气削夺了五个藩王,叔叔们处死的处死,流放的流放,一时间人心惶惶。燕王朱棣虽未被削,但他心里明白,下一个目标就是自己,皇帝已经在他的周围布满了眼线,自己的封地北平也被重兵包围,形势岌岌可危。

面对危境,朱棣没有坐以待毙。他想出了一个绝招:装疯。

于是六月的一天,京城突然传来了爆炸性消息:燕王朱棣疯了!在大街上,人们看到,朱棣披头散发,奔跑发狂,大喊大叫。有时他在街头抢夺别人的食物,狼吞虎咽;有时又昏昏沉沉地躺在街边的沟渠之中。他成天胡言乱语,经常头一歪就躺倒在地,又蹬又踢,好几天都不起来。

朱允炆听说后,就派人去探视。当时正值盛夏时节,烈日炎炎,酷热难耐,但见燕王府内摆着一座火炉,烈焰熊熊,朱棣坐在旁边,身穿羊羔皮袄,还冻得瑟瑟发抖,连声呼冷。来人与他交谈时,朱棣更是满口胡言,不知所云。

朱允炆听了汇报后,竟然也相信了朱棣的鬼把戏。

朱棣在装疯的同时,亲自培养了一批死士。他在燕王府挖了一个地道,通往后苑,在后苑修筑了很大的地下室,偷偷地打造兵器。为了防止被别人发现,他在王宫外建造了高大的围墙,围墙下面埋着缸瓮,以防声音传到外面。还养了许多鸭鹅,日夕鸣叫,叽叽呱呱,声流如潮。鸭鹅的叫声掩饰了打造兵器和操练的声音。

五个月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一切准备妥当,朱棣以于北平(今北京)八百骑兵举事,公然造反,发动“靖难”,直趋皇位。

从1399年至1403年,这场“靖难”战争持续了将近四年,战争的双方共投入兵力达几百万之多,主要战场在南北两京及河北、安徽、江苏、山东等地。

起初,军事形势对于朱棣来说是异常险恶的。朱允炆已经派遣了心腹大臣、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掌握了北平的军政大权,后又以备边为名,釜底抽薪,命都督宋忠率兵三万及燕府护卫精锐,屯兵开平。同时命都督耿瓛练兵于山海关,徐凯练兵于临清,约燕府长史葛诚及护卫指挥卢振为内应,形成了对燕王进行内外钳制与包围的态势。在内外受限的不利情况下,朱棣主动出击,以攻为守,积极防御,以粉碎建文军队的包围,迅速地建立起牢固的防御体系。

残暴的朱棣怎会有一个“文皇帝”的好谥号

在擒杀了张昺和谢贵后,北平的建文力量群龙无首,燕军神速地攻占了北平九门。不过三天,北平易帜,城中大定。在随后的十七天,燕王战冀州,拔居庸关,破怀来,降通州、遵化、密云、永平,战略防御体系得以初步建立,在东部地区设置了难以逾越的屏障,可以牵制和阻扼在辽东建文军队。

在打败朱允炆的耿炳文、李景隆两路大军后,粉碎了建文军队的军事包围,但战争也很快地进入了相持阶段,转眼就是两年多的时间。

朱棣为了突破僵持,从朱允炆的官宦那里获得了京师空虚的情报,决定不以攻城夺地为目的,避险就夷,挥师南下,锐意前进,以求临江决战。

一场灵璧大捷打通了燕军走向胜利的道路,避开了有敌人重兵把守的凤阳和淮安,选择敌人的薄弱环节,循扬州,下镇江,次龙潭,兵临南京城下。

建文四年(1402)六月十四日,谷王橞、李景隆打开金川门迎接燕王,南京更换了新主人。

靖难之变,朱棣夺回了本该属于他的皇位,其起兵的理由及过程无可厚非,但史书记下了其残暴的历史。

燕王愤甚,燕京以南,所过为墟,屠戮无遗”——《南宫县志,兵事篇》

孟村赵河《张氏族谱》中有一段记载云:“大明燕王,扫灭北直,志不遗类。渤海人民,为之一空。”

值得一提的是,河北一带的民众很多人家谱上有山西洪桐大槐树的传说,记载他们是于明初从山西迁入河北。而这次人口迁移,就是朱棣为了填补河北地区因为屠杀造成的人口真空。可想而知,朱明政权屠杀百姓的残暴和血腥,即便后来入关的清军,也是望尘莫及。

朱棣登基后,开始心理变态虐杀建文旧臣,《明史列传》一共收载有31个建文旧臣被冤杀、灭族。如兵部尚书铁铉凌迟、妻女充当官妓;如大学士方孝孺、御史景清被凌迟、诛十族;如齐泰、黄子澄被凌迟、灭族,妻女充当官妓;如吏部侍郎练子宁被凌迟、灭族等等。

据说,朱棣死后,为他殉葬的活人达到了46人的规模,包括了16妃、30宫女。

残暴的朱棣怎会有一个“文皇帝”的好谥号

如此残暴之人,为何会有一个“文皇帝”的谥号?

朱棣在1402年篡夺了他的侄儿对明王朝的统治权,恐怕全国人民,尤其是知识分子不服,为了笼络他们,便在1403年(永乐元年)开始了《永乐大典》的纂修工作。由于他想广泛的进行笼络知识分子并夸耀文治,所以他对于这一纂修的内容,企图越丰富越好,卷帙的数目越能超越前人越好。

1403年七月十九日开始了这部大类书的纂修工作,1404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成书,赐名《文献大成》。但朱棣不满意,决定扩大重修。1408年十二月八日全书告成,定名为《永乐大典》。凡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目录六十卷,装订为一万一千九十五册。

朱棣要笼络知识分子,消灭反对他的思想意识,尽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可是他把纂修《永乐大典》做为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有他的思想历史根源的。他在1404年纂成《文献大成》之后,还要继续扩大重修,是想进一步贯彻他的这一政治意图。因此,又给这部大类书造成了进一步丰富它的内容的机会。

《永乐大典》是一部类书,在类书编纂史上,它把中国占类书的编纂形式发展成为百科全书的形式。它是一部内容特别丰富的大类书,构成为十五世纪初年的一个藏书库,成为后来辑佚工作的资料渊海。

《永乐大典》是一部巨大的百科全书,它在促使字典和类书的编纂形成过渡为具有完整性的百科全书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7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弃美词充斥谥号,还将其长度推上新的高度17~25字。例如朱元璋的“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和弘历的“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
2024-04-27 09:59:00
庙号之别:高祖与太祖的差异在哪里?
...。赵匡胤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开创了新的历史篇章。朱元璋则从贫苦的百姓中崛起,建立了明朝的天下。他们都是国家的奠基者,对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以开创之功,把握时代机遇,在烽
2023-12-09 06:25:00
...己的“合法性”,朱棣不只是篡改史料,加上父亲明太祖朱元璋很欣赏自己,想传位于自己的记载。 更是在史书上抹掉建文帝朱允炆在位的4年,将其父朱元璋在位的31年,加上朱允炆在位的
2023-05-04 14:24:00
朱标后代中唯一有爵位、有谥号的瓯宁哀简王朱允熙
...加上这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山河月明》里的那位明太祖朱元璋的“嫡长孙”朱雄英。其实,朱标的儿子远不止这三个!除了长子朱雄英、次子朱允炆、三子朱允熥之外,朱还有两个儿子,分别叫做
2023-01-12 19:18:00
介绍古代皇帝的多种称呼
...多种称呼我国古代的皇帝,一个人就有好几个称呼,比如朱元璋,可以称他为“洪武皇帝”,也可以称他为“明太祖”。洪武,是他在位时的年号,太祖是他的庙号。再比如爱新觉罗.玄烨,可以称
2023-01-09 14:23:00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贤后排名
...近百年。第二位:大明孝慈高皇后——马氏与残忍弑杀的朱元璋相比,马皇后可谓是一个活菩萨。与朱元璋共患难的马皇后了解天下百姓的疾苦以及朱元璋的脾气,为了教导宫中官员和亲眷,让他们
2023-11-18 10:16:00
马背上的帝王:中国历史上五位最能征善战的皇帝
第五位:明成祖朱棣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1370年十岁的朱棣被封为燕王。说白了燕就是北京那一带,是明朝的边关地区。而燕王的所在地就是之前的元大都,也就
2024-03-31 13:30:00
...翻太祖钦定的正牌皇帝。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改年号为建文。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二月,朱允炆追尊其父懿文皇太子朱标为孝康皇帝,
2024-05-29 06:03:00
朱标病逝后,朱元璋为何不传位给朱棣
...的朋友都知道,明朝时一个铁骨铮铮的王朝,自开国皇帝朱元璋和建文帝之后,其历代皇帝都奉行一个政策:“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大名开国皇帝朱元璋,究其一生可谓是一个传奇。他原本
2024-07-07 19:4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
巷遇②|遵义这条宝藏老街穿越百年
开头的话:每一座城市,都有它闻名的地标;但真正的生活,却藏在弯弯的巷弄里。这里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触手可及的温暖与烟火
2025-09-18 16:17:00
书桌抽屉里,一直放着爷爷留下的一块旧怀表。表壳斑驳,指针早已停摆,背面刻着模糊的“1945.9.2”,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
2025-09-18 16:47:00
大皖新闻讯 9月17日上午,《包拯:儒家文化的风范》新书发布会在安徽大学磬苑校区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参会,围绕该书的学术与文化价值展开研讨
2025-09-18 18:29: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郑州最早“一环”,承载3600年城市史
大河网讯 郑州市区“一环”内,3600年前曾经崛起了一座商代都城。郑州商代都城是商王朝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都城,它奠定了后世中国古代都城的基本规制
2025-09-18 19:36:00
值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之际,“反人类暴行——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展”,9月18日在山西博物院青铜分馆开展,展出包含遗址
2025-09-18 21:50:00
9月17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绛县横水西周墓地M1006发掘资料,该墓年代为西周中期偏晚阶段,从随葬器物判断,墓主应是一代倗国国君
2025-09-18 22:22:00
“九一八事变后,外公童长荣担任东满特委书记,带领军民开辟了10余块抗日游击根据地,组建了4支反日游击队,还积极筹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
2025-09-18 23:23:00
“‘英雄’曾是家人口中的回忆。今天,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看到这么多史料和展品,我又重新感受了‘英雄’二字的重量:那是对国家生死与共的牵挂
2025-09-18 23:23:00
《义勇军进行曲》:从东北抗日烽火中诞生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走进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一座“国歌墙”巍然屹立它长8米
2025-09-18 23:56:00
9月18日,防空警报划过城市天际,电影《731》在全国影院同步上映。影院之内,几乎座无虚席。许多观众掩面而泣,神情凝重
2025-09-19 04: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