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什么明朝有成祖皇帝,却没有太宗皇帝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04 14:24: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庙号是中国古代君主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在庙号之中,太宗庙号是“宗”字庙号之中的极品,一般多为王朝二代皇帝庙号。

当然也不是所有二代皇帝都可以得到太宗庙号,整体来说,有作为的二代皇帝多为太宗,没有太大作为的二代皇帝则多是没有庙号,只能得到一个“惠”字谥号,被称之为惠帝。

同时还要注意一下,二代皇帝不只是包括王朝第二位皇帝,还包括开国皇帝的子嗣,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一开始并没有继位,等到后来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才成为皇帝,诸如汉文帝刘恒和明成祖朱棣等等。

一般来说,几乎每个王朝都有太宗皇帝。诸如汉太宗刘恒、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光义、元太宗窝阔台、清太宗皇太极等等,除了宋太宗赵光义,都是雄才大略之主。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发现,为什么明朝有成祖皇帝,却没有太宗皇帝呢?

其实明朝是有太宗皇帝的,或者说明朝的太宗就是明成祖朱棣,因为明成祖朱棣最初的庙号就是太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驾崩,死后上庙号太宗,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114年以后,在嘉靖十七年(1538年)明世宗嘉靖帝改先祖朱棣的太宗庙号为成祖,并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因此被称呼了114年的明太宗朱棣,从此成为了明成祖朱棣,不过如果朱棣泉下有知,怕是棺材板都盖不住,会大骂嘉靖帝是不孝子孙。

看似朱棣从“宗”升级成为“祖”是一件好事,但从两方面来说,朱棣是宁愿当太宗,也不愿意当成祖。

一方面来说,朱棣是通过造反登基为帝,并不是正规程序继位,这可谓是他挥之不去的痛。

所以为了显示自己的“合法性”,朱棣不只是篡改史料,加上父亲明太祖朱元璋很欣赏自己,想传位于自己的记载。

更是在史书上抹掉建文帝朱允炆在位的4年,将其父朱元璋在位的31年,加上朱允炆在位的4年,合成了洪武35年。

因此在明朝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朱允炆被称之为“革除君”,他在位的4年,也被称之为“革除时代”。

直到近200年以后的明神宗万历帝时代,朱允炆还有他的年号建文,才被万历帝承认,但也仅仅是被承认。

等到明朝灭亡以后,南明的第一位皇帝弘光帝才追封朱允炆为“惠宗”庙号,并上谥号“让皇帝”。

朱棣在位时期的大手笔也是颇多,是迁都北京、五征蒙古、收复安南、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置哈密卫、西南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使得明朝的疆域,在他在位时期达到巅峰,并且还修成了《永乐大典》。

他之所以大手笔这么多,固然是因为他雄才大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是造反当的皇帝,因此想拼命证明自己,证明自己是一个有大作为的皇帝。

所以对于二代皇帝的标配太宗庙号,朱棣是梦寐以求,因为太宗庙号,不只是可以肯定他的作为,更是可以证明他的得位之正,是具有“合法性”,意思他不是乱臣贼子。

而嘉靖帝将朱棣升级为“祖”,说好听点是认为他有着开基之主一般的功劳,说不好听了,就是变相骂朱棣是乱臣贼子,意思他是重新打了天下,开了天下,这无异于是将朱棣架在了火上烤。

另一方面来说,成祖虽然是“祖”字庙号,但颇有些不伦不类的意思,比不上含金量最高的太祖庙号,也是不如高祖和世祖庙号,可以说是嘉靖帝“创造”出的一个“祖”字庙号。

相对来说,成祖这个庙号的含金量,甚至还不如太宗这个庙号。

所以综合来说,朱棣肯定愿意当明太宗,而不是明成祖,太宗这个庙号含金量更高,而且对他来说是最合适也是最重要的,而让他称祖,固然是夸赞他的功劳,但同时也是变相骂他乱臣贼子。

朱棣一辈子南征北战,拼命证明自己,有个重要原因就是想要证明自己远远比侄子建文帝朱允炆强,甚至比死去的大哥朱标更适合当皇帝,就是想要世人只记得自己的丰功伟绩,而不是只记得他是造反成为皇帝的,他是乱臣贼子。

结果嘉靖帝这么一操作,等于他的努力证明自我,还有努力装饰的“合法性”,几乎是毁于一旦,所以朱棣若是泉下有知,肯定是暴跳如雷火冒三丈。

最后再说说嘉靖帝为何要改朱棣的庙号呢?

现在有一种流行说法认为嘉靖帝是想让生父兴献王被追封为皇帝,并且称宗以后,神主再进入太庙,但因为太庙已满,论血缘疏远的话,得将明太宗朱棣请出去,但朱棣功劳太大,嘉靖帝不敢动,所以将他升级为祖,就不用请出去了,然后顺延下去将明仁宗朱高炽请出太庙,再将父亲兴献王神主入太庙。

其实并不是这么回事,因为早在嘉靖帝大伯明孝宗时期,因为太庙已满,父亲明宪宗死后,就遇到了升祔太庙无位置的尴尬,就讨论过太庙改制的方法。

当时一派认为应该放弃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同堂异室之制”,恢复天子七庙古制,以朱元璋居中,将追尊的四代祖先都迁出太庙。

另一派以礼部尚书周洪谟为首,认为保持旧制就好,以德祖为始祖,只需迁出懿祖即可。同时考虑到明太宗朱棣的功绩,确定朱棣应是“百世不迁”的。

明孝宗最终选择原样不动的建议,然后祧出世系最远的懿祖,为明宪宗神主升祔太庙腾出了位置,之后以此类推迁出世系较远的祖先神主。

同时也确定了朱棣身为太宗不会被迁出太庙。

所以嘉靖帝改朱棣庙号为成祖,并不是为了给父亲进太庙腾位置。

当然嘉靖帝为朱棣改庙号也是为了方便父亲神主更容易进入太庙,因为他捆绑推销了父亲。

在上谕礼部修改朱棣的太宗庙号时,嘉靖帝先是说道:“朕为我国家之兴始,皇祖高皇帝也。中定艰难,则我皇祖文皇帝也。二圣同创大业,功德并焉,宜称祖号”。

铺垫完以后,嘉靖帝马上话锋一转:“我皇考献皇帝躬备大德,是以延及朕身,入嗣祖位,宜荐宗称。矧今大享已成,议奉皇孝配将”。

是先改了朱棣的庙号和谥号,再为父亲兴献帝上庙号和谥号,要求“同日异时行礼”。

嘉靖帝这么一操作,本就因为“大礼议”事件被嘉靖帝收拾的灰头土脸的百官,更是没有勇气反对,因为嘉靖帝的父亲神主进太庙,与朱棣改庙号是一起进行的,嘉靖帝将两者捆绑在一起,反对嘉靖帝父亲进太庙,就意味着也是反对朱棣的功绩,进而是否定朱棣这一系的皇帝,这谁敢反对呢?

所以不论是愿意还是不愿意,百官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嘉靖帝是得愿以偿将父亲神主迁入太庙,提高了父亲的地位,也是提高了自己的地位。

嘉靖帝的用意亦有朱棣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位小宗入大宗的皇帝,而他也是小宗入大宗,抬高朱棣位置,其实也有抬高自己的用意。

同时也在表明自己也可以成为朱棣那样雄才大略的皇帝,有着一番大作为,结果却是,在位前二十年还说得过去,在位后二十年,直接是摆烂了,躲在后宫中沉溺于炼丹,是徒增笑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4 16: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唐宋元清都有太宗庙号,明朝为什么没有太宗庙号?
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的一种庙号,一般开国皇帝都是太祖或者高祖。第二代帝王的庙号多为“太宗”,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太宗的庙号很多,而且还都是一些有名的皇帝,包括汉太宗、唐太宗、宋太
2023-03-03 21:25:00
为何明朝皇帝中无人用“太宗”庙号
历史上还真有明太宗这个庙号,不过并不是朱允炆。建文帝是个可怜人,自从他爹去世后四叔朱棣便看他不顺眼,总觉得是他夺取了自己应有的储君之位。朱允炆登基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摆脱藩王拥
2024-04-19 15:47:00
朱棣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为何谥号是文,而不是武?
...下了五征蒙古的辉煌记载。朱棣在位22年,刚开始庙号为太宗,谥号为:“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嘉靖十七年九月,改庙号为成祖,改谥号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
2022-12-20 12:50:00
对古代皇帝称呼的区别,明朝是分界线
...断为前代皇帝追尊谥号,导致谥号不断变化和增加。如唐太宗李世民的谥号到唐朝结束时就是“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再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谥号长达二十五个字,全称是“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
2023-10-15 16:04:00
嘉靖为何会改朱棣庙号为成祖
...朱元璋,唐高祖李渊等。太祖之下的第一位皇帝庙号为“太宗”,如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光义。可是明朝的朱棣为何庙号是成祖呢?众所周知,朱元璋死后将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朱允炆一上
2023-06-01 22:11:00
从唐太宗李世民开始,太宗这个庙号,就成为大一统王朝第二任皇帝的标配。但是同样从李二开始,凡是庙号为太宗的,得位都有些不正。比如宋太宗赵光义,有谋害兄长的嫌疑。本文的主人公明太宗朱
2024-05-29 06:03:00
消失的明太宗:朱棣庙号原本为太宗,为何改为明成祖?
朱棣庙号之所以会从明太宗变成明成祖,其实是因为明世宗朱厚熜搞了一个大礼议事件的结果。在朱厚熜之前,朱棣的庙号其实还真的是明太宗。大家都知道,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朱棣同志,是通过靖难之
2023-04-29 09:53:00
八位太宗文皇帝,谁最有资格坐头把交椅
...,除了开国皇帝标配的太祖或者高祖外,仅次于祖的就是太宗这个庙号,而谥号方面则是“文”和“武”并列,一般开国皇帝配“武”的谥号,至于“文”则是王朝在有突出贡献的皇帝,一般是配太
2023-07-24 20:49:00
谁动了朱棣的庙号,为何要改为“明成祖”呢
...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取得很大成就,去世后庙号为“明太宗”。在朱棣去世后的前一百年,其庙号一直都是“明太宗”,可是到了后来却变成了“明成祖”,我们今天在研究明朝历史的时候,都经
2024-06-09 15:5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中的太原:作家胡正的抗日足迹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山西作家胡正(资料图片) 山药蛋派作家以赵树理为代表,还有被称为“西李马胡孙”的西戎、李束为
2025-08-22 08:06: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无数英勇的中华儿女投身抗战
2025-08-22 09:38:00
1965年上映的中国戏曲电影《节振国》,讲述了1938年开滦赵各庄煤矿工人纠察队队长节振国不畏强暴,率先带领工友们掀起五矿同盟大罢工的浪潮
2025-08-22 10:14:00
一份《救国时报》串联起万里之外的东北抗战记忆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众多泛黄资料和照片中间,一摞新书映入了中国吉林网记者的眼帘,这本书就是《远隔重洋的呐喊:〈救国时报〉东北抗战史料选编》
2025-08-22 13:06:00
在吉林这片土地上,藏着一群人的热血与不屈——东北抗联的故事,你必须知道!
听,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展厅里,吉林省博物院讲解科科长崔玉卓正在声情并茂地讲述着东北抗日联军的故事:“周保中这样表述这段艰苦的岁月:‘听不到党中央的声音
2025-08-22 13:07:00
海报图品 | 齐国那些不可错过的历史名场面
AI图生成:刘伯垚、孙莹长图设计:王岩文案:孙莹、田泽文
2025-08-22 17:41:00
从春秋首霸到稷下争鸣,齐地往事织就斑斓长卷
在齐鲁大地上,齐国的历史如一幅波澜壮阔的长卷,每一个事件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串联起从立国到兴衰的千年风云。自姜太公受封于齐奠定基业
2025-08-22 17:49:00
“石镌风华”太原纯阳宫藏历代墓志精粹展,8月22日在山西古建筑博物馆(纯阳宫)开展。作为山西首个以“墓志发展演变”为主题的展览
2025-08-22 20:30:00
首次公开亮相!限时展出!这两件青铜器到底有怎样的意义?
日前在榆树市发现了两件夫余国的青铜器——青铜鍑和青铜锸,8月22日起在新民大街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限定首展,首次公开亮相
2025-08-22 20:58:00
抗战中的太原:谷草藏英雄 谱写鱼水情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王立岗(右)回太原看望父老乡亲。(图片由王立岗儿子王洪提供)翻开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历史画卷,一个发生在太行山麓的动人故事跃然眼前
2025-08-21 07:20:00
我们的抗战|军民情深:一碗饺子的牵挂与八十年的守望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苗 郭辰昊 徐宁 于洋 王琳“我村人民年年莫忘,今天来送饺子给你们拜年。”在山东临沂朱村,每逢大年初一
2025-08-21 10:21:00
宋韵留香 四时风雅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 一缕青烟自香炉袅袅升起,茶汤在盏中泛起云纹……在历史的长河中,宋代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文化之昌盛
2025-08-21 10:47:00
丰乐剧场墙缝里藏了六把刀
如果你来到吉林省近现代史展,一定会被一楼一个展柜里保存非常完整的沙俄哥萨克军刀吸引,展柜里的军刀闪着寒光,刀上的花纹清晰可见
2025-08-21 10:55:00
【灵山夜话】张恨水笔下的上饶
张恨水(1895-1967),原名张心远,安徽潜山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通俗小说大家。他一生创作超千万字,既有《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风靡一时的言情小说
2025-08-21 1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