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唐朝武则天长安四年(704年),高适出生。唐朝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高适二十岁。于是年前后到长安,后客游梁宋,遂定居宋城(今河南商丘),躬耕取给。自此时起至开元十九年(731年),一直居宋中。唐朝开元十九...……更多
...诗圣”,还有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以及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其实写诗只是他们抒发情怀的手段而已,他们还是有着政治上的追求。不过,大多数人在政治上并不成功,只有一位成功的诗人,那么他是...……更多
高适:唐朝边塞诗人的荣耀与坎坷
高适,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他出生在渤海县,爷爷曾经做过安东都护,是威风凛凛的六大军区司令之一,管理高句丽的固有领土。但他出生时,家族已经没落,到了靠躬耕田垄过活的地步。然而高适不喜欢做这种事自力更生...……更多
唐朝四大边塞诗人你最喜欢谁?他们的代表作有哪些?
...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到盛唐则全面成熟。其中以高适、王昌龄、岑参、王之涣四位善于边塞诗创作,作品较为出名,因此史学其并称为\"四大边塞诗人\"。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四大边塞诗人”的代表作有哪些,本...……更多
李白与高适的关系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段重要传奇,二人的友谊和合作对于唐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通过分析二人的诗歌作品和历史资料,探讨李、高二人的人生轨迹和文学交集,以揭示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更多
王昌龄:边塞诗人陨落背后的悲剧与正义
...王昌龄的名声却意外地传遍了四方。他与孟浩然、李白、高适等文人雅士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的诗歌相互唱和,成为了千古佳话。然而,就在他59岁那年,决定返回老家的途中,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了。途经亳州,王昌...……更多
高适支持肃宗,李白支持永王最后结局如何
李白和高适都是我国盛唐时期的大诗人,但一场来自渔阳的叛乱不仅将大唐的盛世击得粉碎,还对许多大诗人的命运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关于公元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我们需要了解,它不仅是一场大唐平叛的战争,还将帝国...……更多
高适:从落魄诗人到名将,不屈不挠的人生
...龄并没有必然联系,它更多地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和热情。高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百无一用的前半生,几度落榜高适所生活的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无可辩驳的诗歌盛世。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李贺,都是横行一世的猛...……更多
高适:青年不得志,晚年人生开挂封侯
...世称为杜工部。第二年,就解除了了职务,归隐草堂了。高适、李白和杜甫的“失意之交”李白和杜甫的不得志,其实是唐朝很多诗人的缩影。真正说到大诗人得志显达者,其实唐朝只有一人,那就是高适。《旧唐书》这样说:...……更多
唐朝诗人都希望用才华敲开官场进阶之门,只有高适如愿封侯
...诗坛佳话,史称“旗亭画壁”。唐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三人交情甚笃,但也互相不服气。有一日天气寒冷,下着小雪,三人相约一起去酒楼,赊酒小聚。忽然碰到有十几个梨园子弟上楼来,聚会宴饮。三人...……更多
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传奇人生:诗名远扬遭嫉妒杀害,宰相为其复仇
...曾在朝廷担任校书郎、汜水县尉等小官,与李白、王维、高适等唐朝诗人相交甚厚,并以七言绝句笑傲整个唐朝诗坛,被称为“诗家夫子”、“七绝圣手”。王昌龄的仕途并不顺利,但好在他诗写得极好,粉丝极多,对他多有照...……更多
盛唐诗人王昌龄:七绝圣手的边塞情怀与壮志凌云
...圣”杜甫最为大家所推崇。不过除此之外,也有很多驰骋诗坛的大诗人,岁不及“李杜”耀眼,但自成一派,每每读到他们的诗作也是让人不由击节叫好。今天笔者要为大家分享的这首诗来自于被称为“七绝圣手”的王昌龄,王...……更多
...65)。时杜甫居成都草堂。《唐书》载,广德元年(763),高适被召还京都为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永泰元年正月去世,诗写对故友的深情悼念。 ……更多
人生如梦三万里
...当朝“明星”一一再次浮现。电影用喜剧的方式展现出了高适、李白、杜甫的不同人生,看完让人感慨万千,浮想联翩,甚至悲从中来。人生不到三万天,梦想总是相差三万里。高适、李白、杜甫三人都有凌云之志,豪情满怀,...……更多
王昌龄:七绝圣手的边塞情怀与贬谪之路
...,我们在同一月下,又何曾分处两地?王昌龄的诗有别于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爽洒脱,抑或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淡淡愁绪,同样深情,却不诉离伤。唐朝的历史,一半在史书中...……更多
本文转自:衡水日报权威史书《旧唐书》和高适三位亲属墓碑证据确凿毫无疑义高适是景县人的历史事实不容置疑邓文华国风动漫《长安三万里》的热播,让观众梦回“大唐群星闪耀时”。影片中,一众诗坛“顶流”陆续登场...……更多
唐朝诗人在正史中没有记载,写的六首诗全是千古名篇
...里有个“旗亭画壁”的故事,讲的就是王之涣与王昌龄、高适三人,一起到酒楼里听曲,顺便斗诗的故事。最后,王之涣正是凭这首《凉州词二首·其一》一举胜出。这首诗的特点在于,音节高亢响亮,行文极富浪漫想象力。首...……更多
...代,孕育了无数杰出的文学巨匠。在这些璀璨的星辰中,高适以其独特的文学成就和政治生涯,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名字。但你知道吗?他还有一个别称——“高三十五”,这究竟是怎么来的呢?家族排行与社会地位在唐代,...……更多
李白、杜甫、高适三人的友情后来如何了
李白、杜甫、高适同为盛唐大诗人,分别是诗仙、诗圣、边塞诗领军人物,三人在壮年之时共同游历梁宋,书生意气,指点天下,写下许多传世篇章。其后多年,安史之乱起,大唐风雨飘扬,三人的友情随着王朝的命运一同进...……更多
王昌龄: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一代边塞诗宗的人生传奇
...晓涕泪横流,恳求饶恕,声称家中尚有老母需要照顾。但高适已向张镐透露了闾丘晓杀害王昌龄之事。面对闾丘晓的假慈悲,张镐反问:“王昌龄的亲人,你打算如何赡养?”随后,闾丘晓被施以极刑,以告慰王昌龄的英灵。纵...……更多
阿来:文学的生命与时代息息相关
...阿来以安史之乱前后两段时期为线,讲述岑参与同时代的高适、杜甫、王维等诗人的“同题联动”。阿来坦言,文学的生命,除了修辞的富丽堂皇、工整之外,还与内容、时代、社会、现实,尤其是真正具有人生感慨的这种东西...……更多
晚唐五代时期湘楚诗歌的崛起与影响
...诗歌的崛起。这一时期湘楚诗人的作品,尽管在晚唐五代诗坛上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对湘楚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湘楚诗人们在晚唐五代时期主要受到晚唐诗坛的影响,而湘楚诗歌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呼应了晚...……更多
军功显赫的唐代诗人高适,代表作对生命、自然和情感的深度思考
高适,唐代诗人,因军功而被封为安陆县开国子爵。他出身于豪门,但因家道中落,经常为生计所困。他曾经担任过梁州刺史的幕僚,也曾随唐肃宗征伐吐蕃。他的诗歌以写实和感慨著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困境和人民的...……更多
三线建设者的深情颂歌
...用业余时间笔耕不辍,完成多部主题长诗的创作,在贵州诗坛掀起一股长诗的强劲东风。他的诗作视野宏大、富有激情,将小我与大我相融合,将时代的变迁、贵州大地的发展变化与个人的独特生活经验和情感相结合,具有震撼...……更多
一代传奇骆宾王,作讨武曌檄后为何下落不明
在初唐高宗年间,有一位寒门子弟被列为诗坛四杰之一,他就是骆宾王,也是四杰里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都是知名度最高的一位。按理说这么一位人物应当留下详细的史料,但事实恰恰相反,除了生平...……更多
张籍:唐代诗坛巨擘,热心助人的文化使者
...”,与王建并称“张王”,他受到白居易的推崇,尊他为诗坛巨擘。(一)热心助人的诗坛高手张籍是贞元十五年(799年)进士,不过当的都是太常寺太祝、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一些闲散官职。如太常寺太祝,太...……更多
揭秘初唐四杰的生平及代表作
...年),唐代诗人,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他的诗歌以边塞征战为主题,展现了雄健有力的气势和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他的诗歌风格明快有力,语言简练生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杨炯的代表作是《从军行》。这首...……更多
江苏著名诗人丁芒逝世,享年99岁
...浅予配图,诗人雁冀认为这是丁芒真正的成名作,为其在诗坛中的地位做下了奠基。此后丁芒转入交通部澄西船厂任宣传科长,之后又调入江苏人民出版社工作定居南京,直至1978年离休。1942年起丁芒开始发表作品,笔耕不辍,2...……更多
盛唐诗人李白、王维同年出生,为何老死不相往来?
...错综复杂的关系。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王昌龄、高适等诗歌大家、名家,他们之间有一见如故的豪爽,也有久别重逢的喜悦;有淡如水的点赞之交,也有坚如石的死生契阔;有贫贱时的携手同行,也有富贵后的相忘江湖...……更多
杜甫的坎坷仕途,他本能受重用却激怒唐肃宗
在盛唐的诗人之中,边塞诗人高适的仕途非常成功,官至节度使,还被封为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两人的诗很好,但仕途却非常不顺。李白生性放荡不羁,得罪了许多人,所以仕途坎坷。而...……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访古村·觅乡愁②|安顺本寨屯堡:藏在岁月里的大明遗风
开栏语在贵州这片神秘而多彩的土地上,隐藏着诸多宛如瑰宝般的古村落。它们历经岁月的沧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2024-05-29 21:37:00
在古代,太史是什么官职?为什么可以世袭?
从古至今,中华文化对历史非常重视。相传在夏朝,就已经有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官职。到了周朝,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国的对抗日趋激烈
2024-05-29 22:13:00
一个普通人记忆里的百年变迁 ∣ 自传体小说《难忘的记忆》出版
20世纪40年代,姜中毅出生在大方县一个美丽的民族山村。在迄今八十余年的人生历程中,他从崇山峻岭的山村,走向北京,又回归贵阳
2024-05-29 22:39:00
本文转自:台州日报徐 平 5月29日,天台县委召开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党课,告诫全体党员干部要正确认识“井水思维”和“洪水思维”
2024-05-30 00:29:00
本文转自:台州日报浙江省第二届群星扇面书法展暨纪念陶宗仪专题展览在路桥开展一方扇面,一段先贤往事台传媒记者吴世渊 5月28日
2024-05-30 00:31:00
本文转自:河池日报南丹讯 “在百度App输入‘南丹汽车总站’,能准确显示新搬迁汽车总站信息,极大方便了乘客出行。”近日
2024-05-30 00:53:00
本文转自:南通日报□白本近期,我于《上海日报》看到一篇有趣的短文《马二先生憔悴白门》。此文刊于1942年5月1日,作者署名“老子”
2024-05-30 01:09:00
梁实秋在雅舍
本文转自:人民政协报殷艳妮《&nbsp人民政协报 》 (&nbsp2024年05月30日 &nbsp第&
2024-05-30 01:37:00
本文转自:闽南日报本报讯(记者 王琳雅)近日,一则寻找烈士家属的消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方明伍,这位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英勇牺牲的烈士
2024-05-30 02:08:00
林则徐两过甘肃留诗书
本文转自:甘南日报【古韵甘肃】林则徐两过甘肃留诗书林则徐留存墨宝 武威市博物馆藏林则徐画像张克复林则徐(1785年—1850年)清福建侯官(今闽侯)人
2024-05-30 04:18:00
西汉第一位太后是吕后,第二位太后是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第三位太后就是窦太后,她是汉文帝的皇后,汉景帝的母亲,汉武帝的奶奶
2024-05-29 06:23:00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经写过一首诗,名字叫做《长恨歌》,诗中有那么句“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闺阁人未识。”描绘的便是杨家闺女倾国倾城
2024-05-29 06:13:00
“徐茂公”其实是来自于《隋唐演义》这部小说当中的名字,指的便是初唐时期的一位功勋之臣“徐世勣”,他的字为“懋功”,由于他为大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2024-05-29 06:32:00
诸葛亮是三国“三绝中的“智绝”,在整个三国历史中是智商前几的人物,有人说如果诸葛亮多活几年,那统一三国的就是蜀国了。可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2024-05-29 06:43:00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所作的一首诗,诗中用同根生的豆和豆萁来比喻同父异母的兄弟
2024-05-29 06: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