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高适支持肃宗,李白支持永王最后结局如何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26 10:1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李白和高适都是我国盛唐时期的大诗人,但一场来自渔阳的叛乱不仅将大唐的盛世击得粉碎,还对许多大诗人的命运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关于公元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我们需要了解,它不仅是一场大唐平叛的战争,还将帝国内部的朝堂之争彻底暴露了出来。

1、政变起家的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并非庸主,其与李世民一样以政变起家。公元710年,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氏,拥立其父李旦为帝。这是李旦第二次当皇帝,李隆基被立为太子之后,而李旦的妹妹太平公主则执掌了朝政。

李旦试图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寻求平衡,但始终无法如愿。两年后,李旦禅位与李隆基。

公元713年,李隆基发动了“先天政变”,诛杀太平公主及其党羽。李旦曾为太平公主求情,但李隆基不为所动。同年,李隆基改元“开元”,大唐的开元盛世就此到来。

高适支持肃宗,李白支持永王最后结局如何

由此可知,李隆基并非简单的“太平天子”,其在即位前后经历过残酷的政治斗争。这一特点,在其后来一天之内诛杀三个儿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中同样可以显现出来,李隆基对皇位十分敏感。

2、权力煎熬中的太子李亨

太子李瑛被杀后,李隆基召宰相李林甫商议立储。由于寿王李瑁的生母武惠妃最受恩宠,李林甫便推荐了李瑁。可是,后来被立为太子的却是三子李亨,这一点也说明,李隆基一天杀三子绝非简单的受武惠妃的谗言,其在立太子之事上相当有主见。

这一年是公元738年,开元二十六年,距离安史之乱还有17年。帝制时代,太子最不好做,勤奋被认为觊觎皇位,懒惰又会被弹劾不适合做储君。李亨并非李林甫所想立的太子,之后便成为后来李亨在政坛最大的威胁。

在李林甫与太子李亨之间的争斗中,李隆基基本上不出面阻拦李林甫对李亨的攻击,体现了他不愿李亨羽翼过于丰满之意;同时李亨虽然在李林甫的攻击下两次婚变,大受刺激,但李隆基却并没有显出废立太子之意,体现的是他认为李亨的势力在可控范围之内。

李林甫死后,杨国忠成为宰相,依然与李亨明争暗斗。若非安史之乱爆发,李亨的太子能否熬成皇帝其实仍然是未知之数。

3、大诗人高适和李白

高适是一介书生,也是大唐安东都护高侃之孙,早年曾投入朔方节度使、幽州节度使的幕府之中,这为其成为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奠定了基础。

高适进士及第之后,投靠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担任掌书记,深受哥舒翰器重。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高适辅佐哥舒翰固守潼关。潼关失守后,高适又护送李隆基入川,擢升为谏议大夫。

所以,高适虽然是文人,但一生与军旅相伴。

高适支持肃宗,李白支持永王最后结局如何

李白,其家世不详,一说与大唐皇室同宗。但不管怎样,其少年天才则是肯定的,同时好剑术,喜游侠,二十四岁便开始了“仗剑走天涯”之路。

李白并非真的与世无争,那是仕途不顺的无奈。他也曾经做《明堂赋》,在东都洛阳进献李隆基,在这篇写尽大唐盛世的雄伟之作中,既体现了李白的政治理想,也说明李白也是有政治抱负之人。

可是,有政治抱负,不代表有政治眼光,与在诗坛的光芒万丈相比,李白的仕途坎坷也是不争的事实。

4、安史之乱中的玄宗与肃宗之争

潼关失守后,李隆基出奔四川,李亨北上灵武。

公元756年7月15日,李隆基在普安郡(剑州)发布了《幸普安郡制》,史称《命三王制》。在这篇诏书中,李隆基

以太子李亨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都统朔方、河东、河北、平卢等节度采访都大使;以永王李璘为山南东路及黔中、江南西路等节度采访都大使;以盛王李琦为广陵郡大都督,领江南东路及淮南、河南等节度采访都大使;以丰王李珙为武威郡大都督,领河西、陇西、安西、北庭等节度采访都大使。这是一个“四分天下”之局,标志着李隆基开始以皇子来代替边将领兵。但这一战略遭到了高适的反对,高适认为这是复“封建”,一旦诸王走出深宫,天下便有分裂的危险。

然而,就在李隆基颁布这道诏书的三天前,太子李亨已经在灵武即皇帝位,李隆基尚不知情。不过,我们依然可以从李隆基的《命三王制》中看出其对太子李亨的制衡。如果说此前李亨与李隆基之间尚是皇帝与太子之间的嫌隙,那么马嵬驿之变后李亨与李隆基的矛盾其实已经公开化了。毕竟,处死杨国忠尚可忍,但逼死杨贵妃后李隆基肯定很难释怀。

一个月后,也就是8月12日,李亨(唐肃宗)的使臣来到四川,李隆基才知道太子已然称帝。之后,李隆基承认了这一事实,也同意李亨用“制”的名义处理政事,但事后要向李隆基汇报;而李隆基称“上皇”,用“诰”的名义独立处理政事,事后也要向李亨通报。

于是,大唐形成了两个权力中心,成都的唐玄宗和灵武的唐肃宗。

5、永王之乱和两位大诗人的结局

李隆基所封的三王之中,盛王李琦和丰王李珙并未赴任,但永王李璘是真的赴任了,并逐步形成了一个以其为核心的江陵(荆州)政治集团,其背后便是唐玄宗。

这说明李隆基并未放弃权力,其承认李亨不过是为了平叛的大局,同时也说明其晚年并未糊涂。

高适,便在此时被李隆基派往江陵,辅佐永王李璘。但高适后来还是离开了永王,并投入了唐肃宗李亨的帐下。

比较肃宗李亨和永王李璘,肃宗的优势是已然称帝,同时拥有当时大唐最有实力的军事集团(安史乱前,东北的范阳和西北的朔方便一直是大唐最强大的军事力量);而永王的优势则是拥有天下财赋重地,但弱点便是江淮军力不强。

据《资治通鉴》记载:

璘(永王)领四道节度使,镇江陵······,上(肃宗)召高适与之谋,适陈江东利害,且言璘必败之状。

也就是说,肃宗召高适,高适分析之后认为永王必败,这应当就是高适为何离开永王的原因。之后,高适被肃宗任命为淮南节度使,前往江淮平叛。

高适支持肃宗,李白支持永王最后结局如何

与高适不同,李白积极的参与了永王李璘的江陵集团,并写下了许多有关永王的诗歌,比如《永王东巡歌》:

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雁鹜池。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雷鼓嘈嘈喧武昌,云旗猎猎过寻阳。秋毫不犯三吴悦,春日遥看五色光。龙蟠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古丘。春风试暖昭阳殿,明月还过鳷鹊楼。二帝巡游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

李白为永王出征河南,平定中原而摇旗呐喊,但永王最终还是失败了。由于主将季广琛的反水,永王之乱被唐肃宗迅速平定,从此唐玄宗李隆基再无与肃宗李亨对抗的资本。随后,李隆基在长江一线的势力被清除,全部换成了肃宗的人马。

而李白,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与仕途再无瓜葛。

高适,因讨伐永王李璘,平叛安史叛军、解救睢阳之围,最后以书生封侯——授渤海县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6 11: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制作成羹),欢庆佳节。崇仁坊高常侍府内,须发皆白的高适躺在卧榻上,已如落日余晖,只留晚照。他望着缥缈的苍穹,忽然吟诵道: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
2024-06-05 06:13:00
《长安三万里》很好看,但高适没救李白
...在安史之乱后数年。吐蕃大军入侵西南,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适交战不利,退守泸水关,长安岌岌可危。朝廷对按兵不动的高适起了戒心,派来监军太监询问。高适向对方讲述了自己与诗人李白数十年
2023-07-26 17:30:00
真实历史上永王李璘没有造反,他是李隆基和李亨争权的牺牲品
...基为太上皇。而李隆基则在南下至汉中后,不顾谏议大夫高适的劝阻,对儿子们进行了节度使的分封。其中李璘得到的任命尤其重要,他兼领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镇节度使,授江陵郡
2023-05-20 05:29:00
...之达者,唯适而已。01公元742年,大约44岁的李白、42岁的高适,以及33岁的杜甫,在河南商丘相遇,当时这个地方叫宋州,因此这次的“文坛盛会”也被称为“宋中之游”。当时名头
2023-07-19 15:51:00
李隆基为了重夺权力,不惜让自己的儿子自相残杀
...方的所作所为后,着实被震惊了,派出了从李璘处归来的高适以及来瑱、韦陟赴安陆(今湖北)会盟,平叛敌军。高适在安史之乱前一直是哥舒翰的章书记,颇受重视。潼关兵败后,在玄宗身边呆了
2022-12-16 20:31:00
永王之乱:李白卷入政治漩涡的开始
...诰旨完全相悖的诏令,宣布永王东巡乃是叛逆行为,并以高适为淮南节度使,会同江东节度使韦陟、淮西节度使来瑱,会盟于安陆,誓师讨伐永王。这个命令,直接撕破了“巴蜀中央”与“灵武中央
2023-11-04 15:19:00
李白与高适,同为唐朝一代诗人,人生却有截然不同的结局
李白和高适都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生于公元701年,卒于公元762年,高适生于公元704年,卒于公元765年。他们的出生日期和去世日期几乎相同,经历的时代也几乎相同,尤其是他们都没
2023-10-19 16:22:00
李白是唐玄宗的供奉翰林,他为何罢官请职?
...在看似是御用文人,其实却成了李亨在李隆基身边最大的支持者。李亨作为太子,支持他的大臣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其一是隋唐延续下来的门阀贵族势力,如京兆韦氏、京兆杜氏等等。其二是开元
2023-05-13 10:02:00
唐朝安史之乱中诗人们的命运
...职方郎中等职。770年,岑参客死成都舍,享年56岁。四、高适高适,生于约704年。高适年轻的时候,屡试不第,颇为失意。749年,46岁的高适才被睢阳太守张九皋举荐中第,被任命
2023-10-10 07:4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