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何当年高适,混的比李白和杜甫要好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19 15:5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01

公元742年,大约44岁的李白、42岁的高适,以及33岁的杜甫,在河南商丘相遇,当时这个地方叫宋州,因此这次的“文坛盛会”也被称为“宋中之游”。

当时名头最响的是李白,因为当年李白不光诗名已经传遍大唐,人家还在大唐皇帝李隆基的跟前任过闲职,其次是已经以边塞诗露头的高适,最后才是小谜地杜甫。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三位诗人正式见面之前,高适和杜甫已经算是熟人。

公元740年,家里不差钱,还不用为生计发愁的杜甫,因为当时对待科举不认真,结果落地,杜甫的落地之后,就前往自己父亲任职的兖州散心。

与此同时,科举同样不顺的高适,也正在齐鲁大地上找机会,于是两个未来很伟大的诗人,就在山东偶遇了。

02

在李白、高适、杜甫三人中,高适的个人情况,和杜甫最为相近。

高适出身于一个官宦世家,他的先祖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的渤海太守高洪,他的先祖中还出过建立起北齐王朝的高洋。

离高适比较近的高侃,是高适的祖父,这个老爷子曾经生擒过突厥的一个可汗,最后因为功勋卓著,曾在死后被允许陪葬唐高宗李治。

高适的父亲虽然官职不高,但是人家也是在体制内拿稳定工资的主,但不幸的是,高适的父亲去世的比较早。

在古代,如果你不是嫡长子,那么你父亲去世的比较早的话,你的生活很快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常见的就是从生活无忧的小康,到不自己动手就要饿肚子的赤贫。

杜甫基本也是这个情况,早期家里不差他那份福利,可是等到亲爹一死,就只能拼了命的往体制里挤了。

03

李白的情况,和高适和杜甫不太一样。

虽然至今也没人真正弄清楚李白的身世,但目前能明确的是,李白出身于一个商人之家。

而根据当时的唐律,三代亲属中有商人的,原则上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于是李白的出身就决定了两件事:

第一,李白原则上上没有办法通过正常科举进入体制,但是当年文人已经坚信“学而优则仕”,所以李白当时是想尽了一切办法往体制里面挤;

第二,李白的父亲是个商人,他的祖父应该也不会是体制内的人,因此李白在成长的过程中,应该很缺乏从政经验的学习。

这一条看似没什么,但其实很重要,一个三代务农的家庭,突然考进了体制,他就是再聪明,但是体制内的一些隐性规则早晚会让他栽跟头,或者直接限制了他的眼界,从而影响了他的进步,当然这里面还有关系之类的影响,那就更是多不胜数了。

04

看到这里可能会想,人家李白当年那可是李隆基面前的红人,人家不在体制之内,是因为人家主动辞官不做,人家可是一代诗仙。

的确,李白第一次进入体制以后,可能的确是自己主动辞职不干的。

但要注意的是,他辞职的原因,不是因为自己的工作太简单,因此他瞧不上,所以辞职走人的,而是他唐明皇的眼里,只能干好自己的那份闲差,所以李隆基就没有给他调岗,而李白又自认为自己很有本事,于是才愤然辞职。

李白辞职之后,干什么去了呢?是不是就此就彻底下决心当隐士去了呢/

答案其实是否定的,他的后半生几乎都在为生计奔波,再次进入体制也是他的第一选择,为此他甚至跑去了有不臣之心的永王麾下谋职,结果,最后死的时候是一穷二白。

05

按理说,杜甫的父亲曾在体制内任职,而他父亲去世时,他又已经成年,他应该在体制内的某些方面,要强于李白,但是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杜甫的后半生基本上和李白也差不太多,都是满世界的找饭辙,也很像真正的进入体制内谋份体面的差事。

公元757年,杜甫历尽千辛万苦,投奔到了李亨的麾下,当时李亨已经成了唐肃宗。

因为朝廷初建需要用人,杜甫也的确有一定的才华,因此李亨就给了他一个机会,但是杜甫没珍惜,他在没有弄明白领导的喜恶之前,就得罪了领导,结果被贬,后期也失去了被提拔的机会,杜甫在离仕途越来越远的时候,却离贫寒但有纸面担当的诗圣越来越近了。

06

那么身世和杜甫相仿,诗词上的造诣不如李白的高适,最后怎么样了呢?

公元749年,高适凭借科举入仕,但是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最后也是和李白一样,愤然辞职出了体制。

公元755年,高适再次进入体制,他刚入职的官职,是李白和杜甫都曾干过的左拾遗,但是仅用时一年,他就火箭般的升迁到了淮南节度使。

从此以后,高适的官职虽然也偶有波动,但是在他去世时,他依然身居高位(刑部侍郎),在他去世后,他更是被追赠为礼部尚书。

那么当年在河南聚会的失意三人组,为何只有高适最后混的最好呢?

因为在高适二次进入体制的那一年,他向逃入蜀中的唐明皇提了一个建议,反对部分大臣提出的“诸王分镇”制度,当时李隆基没听进去,但是还是皇子的李亨听了进去,然后出手延揽了他。

后来李亨取自己的亲爹而代之,高适这个“潜邸之臣”自然也就跟着水涨船高了。

07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原来高适能比杜甫和李白混的好,是因为他继承了祖宗的见识,因此能在关键时刻看清局势,最终把宝押在正确的人身上。

如果我们详细了解唐朝的历史就会发现,在整个唐朝上百年的历史中,以诗词歌赋闻名后世的大诗人,在那个年代几乎没有几个能真正在仕途出头的,高适不过是个意外。

因此史料中才会有了文章开头的那句评语。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答案其实也很简单,唐朝的科举不过是虚有其名,真正能进入高层圈子的,其实还是世家大族的那些人,这种局面直到宋朝的时候才得以改观,而里面的具体原因,以前的文章里其实已经写过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9 18:45:3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高适:青年不得志,晚年人生开挂封侯
...世称为杜工部。第二年,就解除了了职务,归隐草堂了。高适、李白和杜甫的“失意之交”李白和杜甫的不得志,其实是唐朝很多诗人的缩影。真正说到大诗人得志显达者,其实唐朝只有一人,那就
2024-04-14 18:53:00
高适发迹后,对昔日好友李白、杜甫的态度为何截然不同?
高适,字达夫,生于704年,卒于765年,沧州渤海县人。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其祖上是著名的渤海高氏,虽然和唐朝的五姓七望有差距,但同样是常人不可企及的望族。南北朝时期,东魏的高欢
2023-03-01 21:08:00
聊聊高适对李白与杜甫的不同抉择
...颗。而在他们的人生旅途中,有这样一位共同的好友——高适。历史记载中,高适对李白见危不救,却给杜甫雪中送炭的行为,令人疑惑不解。这背后的原因,其实蕴含着深刻的人性考量和时代背景
2024-10-22 20:31:00
李白、杜甫、高适三人的友情后来如何了
李白、杜甫、高适同为盛唐大诗人,分别是诗仙、诗圣、边塞诗领军人物,三人在壮年之时共同游历梁宋,书生意气,指点天下,写下许多传世篇章。其后多年,安史之乱起,大唐风雨飘扬,三人的友情
2023-05-19 21:36:00
盛唐除李白杜甫高适还有哪些诗人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5、高适(公元704年~765年)高适是河北景县人,电影《长安三万里》中有高适,少年时期的高适家境贫寒,四处流浪,16岁到长安待
2024-07-20 15:42:00
《长安三万里》很好看,但高适没救李白
...在安史之乱后数年。吐蕃大军入侵西南,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适交战不利,退守泸水关,长安岌岌可危。朝廷对按兵不动的高适起了戒心,派来监军太监询问。高适向对方讲述了自己与诗人李白数十年
2023-07-26 17:30:00
...起,旅游了好几个月。他们是43岁的李白,差不多同岁的高适,和32岁的杜甫。在此之前,他们都曾在首都长安、东都洛阳客居多年,求见高官贵戚,试图谋取功名;都在经历了多次失败之后,
2023-07-13 21:18:00
二刷《长安三万里》后,留下的7个疑问
...的宝藏,简直“国漫之光”。 尤其是当孩子对我说出“高适和李白是不一样的好朋友”时,我真的觉得看得值。高适与李白,让孩子在动画中感受人生的苦辣无论是他们的人生,还是两个人的友
2023-07-30 12:12:00
《长安三万里》高适压根就没搭救过李白
...三个名字其实是同一个人,他片中那个大敌当前前来审查高适的朝廷命官。按《长安三万里》里的说法,程公公是来调查高适有无对李白徇私舞弊,是否包庇了他。如果是,那么朝廷将饶不了高适。
2023-07-27 16:5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今天19时,“河北五超”揭幕战正式开始,在文化市集上,赵子龙震撼登场,为“河北五超”加油。
2025-08-10 19:39:00
湖湘与皖江对话,共商长江大文旅
大皖新闻讯 8月9日下午,一场题为《嘉道湖湘近世派崛起与江南地区》的学术座谈会,在湖南金鹰影视城举办。此次活动,湖湘与皖江对话
2025-08-10 11:52:00
杭州日报讯 8月7日,“雅谊铁笔·楚天舒——中流印社社员作品展”在中国印学博物馆开幕。展览由西泠印社、湖北省文联指导,中流印社主办
2025-08-10 07:09:00
杭州日报讯 八十年岁月长河奔涌,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凝重历史坐标下,“风韵钱塘——钱塘四友书画展”于8月8日在钱塘书画研究社展厅启幕
2025-08-10 07:09:00
8月9日,由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浙江省文史研究馆作为指导单位,浙江美术馆主办的“百年定庵——纪念沈定庵诞辰100周年书法作品展”在浙江美术馆4
2025-08-09 08:08:00
“鹏举,我赵玖来晚了!”一段时间以来,不断有网文《绍宋》的粉丝来到杭州祭拜岳飞墓,告慰这位蒙冤而死的名将。说到杭州人对历史的遗憾
2025-08-09 08:09:00
这部被称为“历史文天花板”的小说,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呢?在岳王庙,作者榴弹怕水接受了都市快报采访。问:从《覆汉》到《绍宋》再到正在连载的《黜龙》
2025-08-09 08:09:00
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为宋代儒客文人智慧精华,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8月9日9:30,长春市图书馆“城市热读”公益讲座
2025-08-09 10:02:00
图集|2025“泉城行”训练营学子们漫游“天下第一泉”
8月8日傍晚,“泉城行”训练营的学子们漫游趵突泉,在“天下第一泉”的波光亭影间,邂逅济南最灵动的美。
2025-08-09 11:14:00
请查收福建博物院文物版消气操,看着看着你就笑啦,跟“老祖宗”一起与烦恼拜拜吧~
2025-08-09 11:15:00
何以中国·和合共生丨倾听那年热血忠言 扫码阅读手机版
何以中国·和合共生 梁启超:家国铸魂 家风传世在天津,很容易就可以去先贤家里“串个门”。漫步在河北区民族路上,两栋白色小楼外观虽不惊艳
2025-08-10 01:26:00
抗战中的太原:舍身护村的阎有来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阎有来烈士的家乡娄烦县范家村。(图片由作者提供) 在娄烦县汾河水库上游的石峡沟中,有一处著名的自然景观——“石峡温泉”
2025-08-08 08:10:00
连环画·我家住过八路军⑤|家家都是堡垒户
策划:刘成群监制:张文君 梁海涛统筹:张洪杰 杨佳薇审核:陈红梅 侯艳宁插画:赵燕杰 张培培 宋瑶
2025-08-08 08:27:00
“续元金方”的兴起地 · 心意行药号
心意行药号始于清朝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清代医药大师李长灵创立。一百多年来,历经四代传承,以药酒技艺著称于世,是我国中医药领域的一块金字招牌
2025-08-08 10:18:00
山河铭记|桐城发现新四军伏击战关键电报,实证歼灭意大利人史实
大皖新闻讯 近日,桐城市委史志室发现一则新四军在桐城歼灭意大利人的电报,该电报对发生在桐城的范家岗伏击战有详细地描述
2025-08-08 15: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