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唐朝武则天长安四年(704年),高适出生。唐朝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高适二十岁。于是年前后到长安,后客游梁宋,遂定居宋城(今河南商丘),躬耕取给。自此时起至开元十九年(731年),一直居宋中。唐朝开元十九...……更多
...诗圣”,还有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以及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其实写诗只是他们抒发情怀的手段而已,他们还是有着政治上的追求。不过,大多数人在政治上并不成功,只有一位成功的诗人,那么他是...……更多
高适:唐朝边塞诗人的荣耀与坎坷
高适,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他出生在渤海县,爷爷曾经做过安东都护,是威风凛凛的六大军区司令之一,管理高句丽的固有领土。但他出生时,家族已经没落,到了靠躬耕田垄过活的地步。然而高适不喜欢做这种事自力更生...……更多
...的情怀、建功立业的渴望。唐朝最著名的四大边塞诗人是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我们从他们的履历展开一幅边塞诗人的画卷。高适是边塞诗人中最坎坷的一位,他未能考取功名,50岁之前一直游历于天下以求取功名,其...……更多
...只是少数,大部分人只能在失败后另寻出路或韬光养晦。高适就属于后者。很多人都说,高适是唐朝诗人的榜样。这种说法没有错,只是这里的榜样并不是指文学艺术方面,而是指为官之道。高适的仕途之路可以说是那些难以拜...……更多
唐朝四大边塞诗人你最喜欢谁?他们的代表作有哪些?
...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到盛唐则全面成熟。其中以高适、王昌龄、岑参、王之涣四位善于边塞诗创作,作品较为出名,因此史学其并称为\"四大边塞诗人\"。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四大边塞诗人”的代表作有哪些,本...……更多
在壮美唐风中展现“诗意中国”——专访电影《长安三万里》创作团队
...作结束,共耗时3年多时间,整个创作可谓精雕细琢。“高适在片中有25个版本,李白有15个版本,片中最复杂的‘将进酒’片段,制作周期将近2年,整部电影从镜头、表演、特效制作乃至配音都经历了反复打磨。”宋依依说。作...……更多
李白与高适的关系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段重要传奇,二人的友谊和合作对于唐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通过分析二人的诗歌作品和历史资料,探讨李、高二人的人生轨迹和文学交集,以揭示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更多
王昌龄:边塞诗人陨落背后的悲剧与正义
...王昌龄的名声却意外地传遍了四方。他与孟浩然、李白、高适等文人雅士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的诗歌相互唱和,成为了千古佳话。然而,就在他59岁那年,决定返回老家的途中,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了。途经亳州,王昌...……更多
高适出身寒门命运多舛,却能逆袭人生功名双收
...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也是官做得最大,并被封为渤海侯的高适。高适,用我们今天的话说,那可是一位妥妥的励志人物啊。当年万里觅封侯。封侯,何其难也,无数名臣良将追求一生,却抱憾而去,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而高适...……更多
...不同以往主人公式的讲述方式,这部电影以大唐边塞诗人高适的视角,用旁观者力求客观的身份,追忆式地铺开他与李白跨越数十年的友谊与交往,为观众展现一个有血有肉、立体鲜活的文人形象。但是,电影想表现的绝非单单...……更多
非遗里的千年羌笛,何以频繁入诗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古意》),以及高适的“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戌楼间”(《塞上听吹笛》)均是以羌笛入诗,描绘戍边将士歌舞相和、征战沙场的典型代表。从现有统计数据看,唐以前的边塞诗不到...……更多
《长安三万里》很好看,但高适没救李白
...在安史之乱后数年。吐蕃大军入侵西南,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适交战不利,退守泸水关,长安岌岌可危。朝廷对按兵不动的高适起了戒心,派来监军太监询问。高适向对方讲述了自己与诗人李白数十年的交往,一幅描述大唐由盛转...……更多
区县观察丨从《长安三万里》与奉节“双向奔赴” 看背后的“诗”想
...间”的诗意美景,感知“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人生豪迈。高适眼中的奉节青枫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在唐朝诗人眼中,奉节的夔门、白帝城是绕不过的“诗和远方”,《长安三万里》的男主角高适,也曾借这座江城之...……更多
高适支持肃宗,李白支持永王最后结局如何
李白和高适都是我国盛唐时期的大诗人,但一场来自渔阳的叛乱不仅将大唐的盛世击得粉碎,还对许多大诗人的命运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关于公元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我们需要了解,它不仅是一场大唐平叛的战争,还将帝国...……更多
奔流而来的时光与诗情:电影《长安三万里》研讨会在宁举行
...视点、时间和空间上,《长安三万里》一言以蔽之,就是高适之传,及其口述的李白和眼中的盛世长安。”省影协副主席、南京艺术学院影视学院院长陈捷分析说,该片不从宏大历史入手,而从人物入手,并且是一般人不太熟悉...……更多
岑参一生经历了什么样的颠沛流离
岑参,唐代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趣历史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们或许不是很熟悉岑参这个名字,但是这句诗我们却是深深印在脑海里的。著...……更多
高适:从落魄诗人到名将,不屈不挠的人生
...龄并没有必然联系,它更多地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和热情。高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百无一用的前半生,几度落榜高适所生活的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无可辩驳的诗歌盛世。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李贺,都是横行一世的猛...……更多
高适:青年不得志,晚年人生开挂封侯
...世称为杜工部。第二年,就解除了了职务,归隐草堂了。高适、李白和杜甫的“失意之交”李白和杜甫的不得志,其实是唐朝很多诗人的缩影。真正说到大诗人得志显达者,其实唐朝只有一人,那就是高适。《旧唐书》这样说:...……更多
...《长安三万里》曝“望长安”版预告及海报,影片从老年高适的回忆切入,讲述他与李白之间数十载的动人情谊,和在那个璀璨的大唐盛世下,一群心怀壮志的大唐群星追逐人生理想的精彩故事。影片即将在7月8日全国上映,敬...……更多
近日热映的国产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以高适的一生为视角,串起李、高二人相识相交的故事。李白与高适这对挚友,在诗歌成就上,“谪仙人”李白的成就无人能够取代。但在人生态度上,高适更值得学习,清楚自己的目...……更多
唐朝诗人都希望用才华敲开官场进阶之门,只有高适如愿封侯
...诗坛佳话,史称“旗亭画壁”。唐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三人交情甚笃,但也互相不服气。有一日天气寒冷,下着小雪,三人相约一起去酒楼,赊酒小聚。忽然碰到有十几个梨园子弟上楼来,聚会宴饮。三人...……更多
...32岁的杜甫进士落第,游历到洛阳遇李白同游,后41岁的高适加入,三人结为挚友,同游梁宋,并在梁园古迹写诗纵酒,快意人生,也因此成就了有名的『梁园三剑客』。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更多
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传奇人生:诗名远扬遭嫉妒杀害,宰相为其复仇
...曾在朝廷担任校书郎、汜水县尉等小官,与李白、王维、高适等唐朝诗人相交甚厚,并以七言绝句笑傲整个唐朝诗坛,被称为“诗家夫子”、“七绝圣手”。王昌龄的仕途并不顺利,但好在他诗写得极好,粉丝极多,对他多有照...……更多
杜甫的困境与高适的富贵,同为诗人命运却大不同
...以说写了一辈子诗,受了一辈子穷。与杜甫同时代的诗人高适,一生经历却与杜甫形成鲜明对比。高适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虽不如杜甫,但他也是唐朝边塞诗的领军人物,他的《燕歌行》也是唐诗中的上乘之作,万口流传千年不绝...……更多
《长安三万里》票房突破15亿元,从中国传统文化汲取创作灵感
...安三万里》。片中多次出现“十年”的意象,比如李白与高适的“十年之约”。戏内戏外,形成了有趣的映照。于洲对此感触颇深:“人生能有多少个十年?”在他看来,追光动画十年的努力是值得的:“很多事情有它的内在规...……更多
...65)。时杜甫居成都草堂。《唐书》载,广德元年(763),高适被召还京都为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永泰元年正月去世,诗写对故友的深情悼念。 ……更多
盛唐诗人王昌龄:七绝圣手的边塞情怀与壮志凌云
...圣”杜甫最为大家所推崇。不过除此之外,也有很多驰骋诗坛的大诗人,岁不及“李杜”耀眼,但自成一派,每每读到他们的诗作也是让人不由击节叫好。今天笔者要为大家分享的这首诗来自于被称为“七绝圣手”的王昌龄,王...……更多
暑期档黑马,满足了我对大唐盛世的幻想
...》将大唐画卷延伸到了祖国万里河山:西长安,南扬州,高适的商丘梁田,孟浩然的襄阳……它给长安城祛了魅,甚至差些给盛世王朝祛了魅。一切的起点,得从两个远居朝堂之外的穷小子讲起:江夏(今武昌一带)距黄鹤楼不...……更多
...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他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点评: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词中之龙”——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在方国珍和朱元璋对决以前,我觉得方国珍细心的分析了一下自个的战斗整体实力,那时候的朱元璋我觉得战斗能力很强,而方国珍和朱元璋对比并沒有多少的优点
2024-06-26 16:48:00
朱元璋尽管是农户出生,但整治國家的方式也有帝王之术把握的驾轻就熟,只有靠部队牟取天地的君王,常有1个特性,方式强大。朱元璋方式极为强大
2024-06-26 16:51:00
在之前人们國家的封建社会時期里,朱元璋那位草根皇上但是很少有的,在元末明初時期,因为國家太过腐烂了,因此就引来老百姓有许多的埋怨
2024-06-26 16:52:00
“名嘴”海瑞,一骂成名。好一派洋洋洒洒之言,把朕骂了个狗血淋头!我看罢此疏,暴跳如雷———他这是儿子在骂老子,还是老子在骂儿子?一派强词夺理
2024-06-26 16:53:00
崇祯初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战乱遍及全国。洪承畴在镇压农民起义的战争中,战功不断,曾经设计伏击李自成。李自成全军覆没,只率领十八个部下骑马逃走
2024-06-26 16:56:00
郑成功(1624-1662),明清之际收复台湾的名将。本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郑芝龙子。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号“国姓爷”
2024-06-26 16:57:00
郑成功收复台湾平定了三藩的叛乱,趁着告捷余威,康熙又把注意力转向台湾。台湾同中国大陆的渊源深厚而久远。在远古时代,台湾和大陆本来连在一起
2024-06-26 16:57:00
洪承畴(1593~1665),字彦演,号亨九。福建南安人。洪承畴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二十二日。斯时
2024-06-26 16:57:00
从16世纪开始,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殖民者相继来到东方,抢占殖民地,开始了对中国的掠夺和侵
2024-06-26 16:58:00
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在进攻宁远时受了重伤,回到沈阳就死了。其子四贝勒皇太极即位后金大汗,就是太宗。1627年,皇太极亲自率领人马
2024-06-26 17:01:00
当魏忠贤的阉党把明朝朝政闹得乌烟瘴气的时候,后金大汗努尔哈赤正不断在辽东进攻明军。萨尔浒大战以后,明王朝派了一位老将熊廷弼出关指挥辽东军事
2024-06-26 17:01:00
明朝是一个极度集权的朝代。朱元璋设计的帝国运行模式是一整套僵化的文官制度。这个制度中,文官和儒教处于主导地位,而武将则处于从属地位
2024-06-26 17:02:00
戚继光时代的明朝政府军,多年不事征战,加上待遇又低,武将看不到前途,士卒更看不到希望,空有一支二百万人左右的庞大军,队
2024-06-26 17:02:00
鸳鸯阵,中国古代阵法之一。火器广泛运用于战场后,武器的杀伤力和破坏力显著提高,大而密集的战斗队形难以适应作战需要。明代军事将领戚继光
2024-06-26 17:03:00
名人语录守不忘战,将之任也;训练有备,兵之事也。——《戚少保年谱耆编·练兵议》戚继光是明代著名的军事家和民族英雄。他不仅为保卫祖国海疆作出了杰出贡献
2024-06-26 17: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