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他是太史公《史记》中不是帝王,却被写进本纪的人物。一生经历了70余战,几乎碾压汉高祖刘邦。有人说他有勇无谋,殊不知他是兵形势家的代表性人物,他虽然兵败垓下乌江自刎,却赢得了历史的认可,有着“羽之神勇,千...……更多
聊聊项羽在楚汉争霸中为何会失败
...可悲可叹,项羽成于暴政,也毁于暴政。这让我不禁想起太史公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更多
陈涉:历史上揭竿而起的第一人
...》。按照《史记》的体例,本纪传帝王,世家传诸侯。在太史公的心目中,陈涉虽然不如刘邦、项羽一样为一世帝王,但他的功业当列诸侯。陈涉本是阳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他何以能在乱世中崛起,又何以在纷争中殒身?他是...……更多
《史记》中的吕后:权力的女性象征与历史记录的独特视角
在太史公司马迁的著作《史记》里,天子或者正统王朝的历史,是被记载入《本纪》中的,而诸侯则是记在《世家》部分里面。不过,在《史记》的《本纪》部分中,却存在两大让人感到费解之处:那就是项羽和吕后都不是天...……更多
韩信之死背后的主谋到底是谁
...得志张狂的本性! 如果说樊哙没受刘邦的指示,估计连太史公都不信,所以,司马迁又记下了韩信更张狂的一面。《史记·淮阴侯列传》: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於君何如?”信...……更多
为何秦始皇的身世有争议
...方树敌,污蔑诋毁 从《史记·吕不韦列传》便可看出,太史公生活的汉武帝时期,有关于秦始皇身世的传言已经流传得十分广泛。那么,从嬴政出生的战国末期开始,到《史记》成书的汉朝初期结束,谁有动机、有能力、有兴...……更多
项羽并没有称帝,司马迁将项羽列在帝王之列的“本纪”,主要有四方面原因。其一,项羽是事实上的天下之主。项羽破釜沉舟,击破秦军主力后,当时参加援赵的各路诸侯,都尊奉项羽为联军统帅,项羽实际上已经成了诸侯...……更多
彭城之战时虞姬曾被刘邦凌辱吗
...因为当事人虞姬脸皮薄,项羽爱面子,刘邦打死不承认,太史公不好记录,而不为后人所知。下面有几个证据可以说明虞姬曾被刘邦糟蹋。1、项羽为何会丢下大部队,领着3万骑兵心急火燎就往彭城跑,如果他还有理智就不会打...……更多
固陵之战,刘邦言而无信,撕掉和约追击项羽,西楚惨败,被围垓下
...书》)。其次,司马迁对刘邦的评价极高。他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这么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易俗。”又在《秦楚之际月表》直呼刘邦是“大圣”。太史公对刘邦评...……更多
巨鹿之战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景仰。明朝学者茅坤认为巨鹿之战是“项羽最得意之战,太史公最得意之文。”在一幅著名的对联(作者待考,一说胡寄垣,一说金正希,一说蒲松龄),将项羽的破釜沉舟与勾践的卧薪尝胆并列,称:“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更多
韩信:被低估的楚汉第一勇将
...之类和韩信相提并论,韩信之武勇可见之一斑。实际上,太史公在《淮阴侯列传》中也说明过韩信的武勇。成语“胯下之辱”就是其中之一。那个“屠中少年”是怎么对韩信说的?他说:“若虽长大,好带刀剑”。啥意思啊,说...……更多
司马迁为何会把韩信放在列传中呢
...,三国是群雄的舞台,而汉初是韩信的战场,面对强大的项羽,韩信在不被人看好的情况下,硬生生逼着项羽自刎于亥下,结束了楚汉相争,帮助刘邦建立强大的汉朝,可就是这样的韩信,却在《史记》当中,被同为汉初三杰的...……更多
刘邦与陈平:智谋与成功的关键
...前178年,即汉孝文帝二年,丞相陈平去世,谥号为献侯。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有记述:“陈丞相平少时,本好黄帝、老子之术。常出奇计,救纷纠之难,陈平振国家之患。及吕后时,事多故矣,然平竟自脱,定宗庙,以荣名...……更多
张良智破分封计:揭示六国王孙复国背后的真相
...王项羽,成为新的天下共主。对于郦食其的论点和论据,太史公记载得很详细:昔汤伐桀,封其后于杞。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陛下诚能复立六国后世,毕已受印,...……更多
项羽形象是怎么改变的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英雄,是楚汉之争中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他勇猛善战,显贵一时,在灭秦过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勋。项羽一生充满了传奇性色彩,从巨鹿之战中勇冠诸侯到建立西楚,再到分封诸侯,楚汉之争兵...……更多
韩信:军事天才的荣耀与悲剧
...,一代兵仙如此的落幕方式难免让人觉得叹息不已!正如太史公司马迁说的那段话,可谓评价十分到位:“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於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更多
辟谣历史上的假典故,与你知道的不一样
...进击40万秦军,还有他不敢的事?鸿门宴写的如此精彩,太史公先生难道身临其境?也许鸿门宴就是一场各路诸侯各带数十保镖,在一中立场地举行的一次聚餐而已,项羽根本没有机会杀刘邦。七、凿壁偷光匡衡小时家穷,既没...……更多
史学家司马迁把项羽这位失败的英雄的传记列入“本纪”,就足见作者不以成败论英雄,把他看得如同帝王一样。他赞扬项羽,但并不隐瞒其缺点;他批评项羽的缺点,但并不妨碍对项羽的敬仰。项羽是个悲剧人物,但因为武...……更多
议“单挑”在古代战争中的作用
...有些差别,但也算是武将间的对决吧。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也写到了单挑:“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更多
...游记〉序》有所谓“《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庄子》十之八九是寓言,《史记》中的一部分人物故事也恰恰就是寓言。在这里我们要思考、要体会的是它的说理是否深刻,而不必去穿凿它所使用的...……更多
司马迁为李陵辩护遭到宫刑,他冤不冤?
...见不平出嘴辩护派,这派人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的太史公司马迁。据司马迁后来写给好友任安的信中讲,他跟李陵并不熟,只是当年做郎官的时候,和当时身为建章宫监的李陵工作地点相近,有些许交往而已,其实并不像...……更多
浅析项羽被誉为亘古无二的原因
后世的文人却依旧把项羽看作一位值得歌颂赞美的对象。就连司马迁在《史记》中都把项羽列入了帝王本纪,可见在司马迁心里,项羽是具备成为一名帝王的实力和素质的。纵观项羽这一生,他出身名门,骁勇善战,不仅灭秦...……更多
重瞳:古代帝王与将领的神秘标志
...身负天命,例如蚩尤,面如牛首;孙权,碧眼紫髯等等。项羽是重瞳的典型代表,《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许多诗词将项羽的结局与他的重瞳联系在一起,如清钱谦益...……更多
王翦后代子孙建立了2个千年豪门士族
...知道明哲保身,苟且地存活下去不是忠君之举。暂且不谈太史公的评价是否合理,以当时王翦的功劳地位而言,继续留在朝堂之上的确不是明智之举,如果凭借皇帝之师的身份对秦始皇执政指手画脚,以秦始皇的脾性而言,不难...……更多
从《史记》看孔子的影响:司马迁的偶像与历史的见证
...认为,他所写的那个人物足以影响天下的命运。而孔子在太史公心中正是一个足以影响天下、足以改变中国历史的人物。所以如果大家读《史记》会发现,孔子这个人物在《史记》中简直就是神出鬼没,即便和孔子一点关系没有...……更多
聊聊秦始皇继承人之谜
...嗣君,直接斥责胡亥篡位即可,无须纠结当不当立。在《太史公自序》中,有这么一段话:“始皇既立,并兼六国,销锋铸鐻,维偃干革,尊号称帝,矜武任力,二世受运,子婴降虏,作始皇本纪第六。”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更多
...马迁提到的众多帝王中,汉文帝是他最为欣赏的皇帝,“太史公曰:孔子言‘必世然后仁。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诚哉是言! 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呜呼,...……更多
郭解的传奇人生:从犯罪少年到侠义之士
...级,而非平民阶级。不过出于对历史的尊重和个人感情,太史公在七十篇列传中,加入了两篇以平民阶级为主人公的记载,分别是《刺客列传》和《游侠列传》,在如实记录史实的背后,更是潜藏着太史公借古喻今,抒发胸中情...……更多
汉朝的真汉子们都愿意跟谁去打仗
...》等等,都表现出对李广的正面态度。反观卫霍,甚至被太史公写进了《史记·佞幸列传》,真可谓天差地别。可是,将时间拉回到汉武帝年间,汉朝百姓又愿意跟着谁一起去打仗呢?一、骑射高超,战略不足李广的在中国武将...……更多
从《史记》中的史料来看看刘邦到底有多“坏”
...种战略层面的天分,比一战一城的得失胜败,更为稀少!太史公在《史记》中对刘邦的描述是相当正面的。没有刘邦开国之功,就没有“文景之治”,就没有汉武大帝!更无法实现由“汉朝”由地域符号、政治符号向文化符号的...……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建文四年,随着建文帝的不知所踪,标志着建文朝彻底统治结束。永乐第二年改年号为永乐元年,紧接着分封功臣。他没有把自个的妻子忘记到九霄云外
2024-06-29 20:04:00
1975年,考古专家在湖1北云梦睡虎地发现了一座秦朝古墓,墓主为秦代官吏“喜”。更大的惊喜是,在这一古墓之中,发现了1155枚秦代竹简
2024-06-29 20:01:00
洪武九年的时候,徐氏就被册封为燕王妃。一切都在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的去世而得到改变,年轻的建文皇帝继位。此人虽然性格仁厚
2024-06-29 20:04:00
早就杀青的电视剧江山纪还没有播出,让许多人激动的心开始心潮澎湃。去年的时候改叫山河明月,主要讲述的就是明成祖朱棣波澜壮阔的一生
2024-06-29 20:03:00
种植了之后,秦朝官府还要负责管理,不能松懈,在《秦律十八种·田律》中也有记载:雨为〈澍〉,及诱(秀)粟,辄以书言〈澍〉稼
2024-06-29 20:03:00
种:稻、麻亩用二斗大半斗,禾、麦亩一斗,黍、荅亩大半斗,叔(菽)亩半斗。利田畴(土地肥沃),其有不尽(到)此数者,可?(也)
2024-06-29 20:02:00
历史上对于朱棣皇后徐氏的名字存在争议,有人叫徐妙云,后来直接干脆称明成祖仁孝皇后徐氏。她的身份可不一般,父亲是明朝初年赫赫有名的开国第一名将徐达
2024-06-29 20:03:00
明史记载徐皇后跟朱棣虽然是指腹为婚,却并不是先结婚后恩爱。正式结婚前,朱棣跟徐皇后早就结伴了三年。彼此都认识了对方,都为双方的才能所敬仰
2024-06-29 20:04:00
众所周知,战争打的是后勤,虽然有所特例,但往往后勤优者更容易获胜。根据史书记载,一个秦军每月口粮大约40斤,如果以王翦攻楚60万人为例
2024-06-29 20:01:00
永乐五年七月初四的那一天,徐皇后去世。明太宗实录记载:“徐皇后病危的时候,朱棣前去探视。徐皇后嘱咐朱棣:”现如今天下太平
2024-06-29 20:05:00
史料记载:“上之为太子也,入侍太宗,见才人武氏而悦之。”他只想能有更多时间和武则天在一起,他当时并没有办法给武则天什么名分
2024-06-29 20:06:00
在这段时间,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李治发现了武则天的与众不同,她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深通权谋,是个标准的政客,在孤立无援的皇宫大内
2024-06-29 20:08:00
武则天是开国元勋武士彟的次女,十四岁的时候,因为出落得亭亭玉立,被李世民相中,就这么样进入了后宫。起初,武则天也有满腔的抱负
2024-06-29 20:05:00
恰巧李治想要废立皇后,而在其中,李治发现了武则天的政治才能,搞政治是需要天赋的。在李治、武则天的共同策划下,他们招揽自己的亲信
2024-06-29 20:07:00
哪怕权力落到武则天手中,等到百年之后,武则天也会将权力移交给李家。于是乎,李治心安了,他不再犹豫,而是将军国大事的裁决权交给了武则天
2024-06-29 2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