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唐朝最具雄才大略的4位皇帝中,李隆基垫底
第四位、李隆基(712年—756年在位)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最难评价的皇帝,在位前期励精图治、英明神武、雄才大略(开疆拓土),开创了唐朝也是历史上最辉煌的开元盛世。但是,李隆基在位后期,逐渐奢靡无度,疏于朝政...……更多
大非川之战:薛仁贵败北,伦钦陵扬威
...战将,他击败薛仁贵,全歼十万唐军,让唐朝畏惧30年。唐玄宗登基之后,为了能够更好地管理国家,就把唐朝划分为了九个战区以及一个军事指挥区。这其中一共有几十万的战士,还有几万匹的战马。唐玄宗格外注重吐蕃,而...……更多
李世民为何能灭亡东 突厥?原因很简单
...朝可谓是四夷来服,八方来朝,然而我们不得不说,后来唐玄宗继位之后,开始将大量权力交给地方上的节度使,导致节度使拥兵自重。最终爆发了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鼎盛走向衰败,唐朝中晚期,一直都受制于节度使的威胁...……更多
薛仁贵的真实历史与小说中的形象塑造
...的一次失败是青海大非川之战。咸亨元年(670年)四月,吐蕃攻陷西域十八州,占领龟兹、于阗、焉耆和疏勒四镇。薛仁贵奉命前去征讨,与他同行的还有郭待封等将军。郭待封的职位原本与薛仁贵平等,但这次却当了他的手下...……更多
小勃律之战,高仙芝是如何加冕“山地之王”的?
发生在唐玄宗天宝六载(747年)的远征小勃律之战,至今依然存在谜团。人们实在无法理解,这支2万人的大军,是如何翻越帕米尔高原,在兴都库什雪山、激流中跋涉800里?又是如何在生理极限状态下爆发出超强的战斗力?有...……更多
历史上薛仁贵西征的大非川之战,最终是以惨败收场
薛仁贵征西,指的是大唐对吐蕃的“大非川之战”。提到薛仁贵,大多数人的印象,就是那个一袭白袍、神勇无比的英武将军,确实,不管是在演义中还是在正史上,薛仁贵的战绩,的确能担得起“神勇”这一美誉。大败九姓...……更多
中国历史上的一支神秘大军,坚守边疆数十年,城破后全部战死
...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安史之乱是中华文明前所未有的一次巨大浩劫,这场历时八年,席卷半壁江山的战火不仅成为唐朝的转折点,更是整个中华文明由开放转...……更多
聊聊唐军最荣光的时刻
...,占据河湟之地的吐谷浑王慕容伏允拒绝朝贡大唐,并与吐蕃帝国勾结,直接威胁大唐的西部安全,李世民遂以李靖挂帅出征,并以悍将侯君集、李道宗从征,唐军大破吐谷浑主力,攻入吐谷浑王城,慕容伏允自缢而死,唐军擒...……更多
唐朝将军被俘,吐蕃王只因多看了他一眼,就伏地大哭是为何?
...胜利。周围的吐蕃、突厥等皆臣服在强大的唐朝之下,但是其中的...……更多
薛仁贵:从农民到将军的逆袭之路
...年间,大唐雄师威震四方,降高丽、定天山、灭铁勒、战吐蕃……这是铁血与征服的时代,这是属于薛仁贵的时代。公元661年,和大唐关系不错的回纥首领去世了,新首领则与大唐为敌。唐高宗李治决心教训一下这个新首领,于...……更多
如果失去新疆那么将意味着什么,一起来看看
...匈奴右臂,”而唐朝是为了断突厥右臂,后来则是为了断吐蕃左臂。为实现这一战略目的,先决条件是统一西域。安西四镇的废置和吐蕃争夺四镇都是围绕这一目的进行的。唐高宗初年,面对西域突厥贵族的叛乱和吐蕃攻略西域...……更多
唐朝历经8年安史之乱,为什么还能“苦苦支撑”150年
...,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安史之乱”,已经七十岁高龄的唐玄宗没能安逸度过晚年,唐朝积累的矛盾瞬间爆发,国富民强的大唐王朝一落千丈,再也没有昔日的辉煌。经过长达八年的战争动乱,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终于结束。在...……更多
勇将王忠嗣的崛起与陨落:唐朝盛衰的见证
...的,这个导致大唐由盛转衰的叛乱,很多人更愿意理解为唐玄宗宠信安禄山的缘故。实际上,唐玄宗宠信归宠信,他如果能够同时不打压一个人,安禄山根本不足为虑。这个人是唐将王海宾的儿子王训,因王海宾在征战吐蕃中战...……更多
中国唯一延续了1200年的王朝,从战国到北宋
...然应允,在于阗设立都督府,从此,于阗与唐交好。到了唐玄宗时期,于阗国国王尉迟胜来到唐朝,请求与唐玄宗联姻,以表永世交好的决心,公元755年,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尉迟胜亲自带兵进入中原,帮助唐玄宗平定叛乱,...……更多
唐玄宗为什么收王忠嗣为义子?他为何能独掌四镇节度使?
...打了一遍,一人撑起大唐万里边疆,立下赫赫战功。作为唐玄宗的干儿子,王忠嗣曾经被众星捧月,可几乎一之夜间就失宠,差点身首异处,最后在郁郁寡欢中英年早逝。王忠嗣的身后留下无数的叹息声,有人说,唐玄宗昏庸,...……更多
...、人事权、财政权尽在指掌的封疆大吏,并不是能单单用唐玄宗李隆基一个人的脑残失策、或者李林甫等大臣的私心误国就可解释的,是因为当时的国家军事情势必须设立。唐王朝全盘继承了“西魏—北周—隋”三代关陇帝国的...……更多
唐朝的外交重要部分使节制度,给唐朝带来了什么?
...记载,唐朝统治者对使节制度的建设是相当重视的。到了唐玄宗天宝元年,“以左仆射岑文本为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上柱国;以兵部尚书萧瑀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令;以兵部侍郎杨慎矜为兵部尚书;以右卫大将军郭元振为太...……更多
有关于边令诚的事迹是什么样的
...、封常清派军队入关中驻守,在潼关抵挡安史军入关中,唐玄宗任命边令诚为监门将军至陕州监军,开唐代宦官监军之先,边令诚求高仙芝一再索贿而不成,进馋言于唐玄宗:“常清以贼摇众,而仙芝弃陜地数百里,又盗减军士...……更多
聊聊这支从未出战的唐朝远征军
...,让已经投靠李氏皇族的突厥人降而复叛。另一方面是因吐蕃帝国崛起,选择与阿拉伯人联手称霸西域,屡屡北上攻城略地。结果就是西域都护府不能同吐火罗接壤,甚至发展到无法与本土保持联系畅通。卑路斯也迫于形势恶化...……更多
...列。比如豆卢氏,李渊的女儿万春公主嫁给了豆卢怀让,唐玄宗的女儿卫国公主嫁给了豆卢建,唐睿宗最宠爱的贵妃就是豆卢氏,但豆卢家族跟五姓七望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再比如于谨的后人于琮,此人虽然还能凭借门荫入仕,...……更多
唐朝节度使制度的确立影响了藩镇
...的周边一般都分布多个强大外族,与唐廷多有战事发生。唐玄宗统治时期,唐王朝的经济和军事达到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但是在对外关系上,唐廷却与周边各族全面开战,处于完全“孤立”的地位。据统计,在开元、...……更多
...一城之利而让万千部下陷入不测,为此顶撞圣上,受到了唐玄宗的猜忌而蒙冤,最终被夺去兵权,郁郁而终。这位名将就是王忠嗣,其在职期间曾多次上书提醒玄宗小心安禄山,却不被理睬。如果这位大唐守护神仍在,安禄山必...……更多
安史之乱后唐朝对辽东的控制
...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这时某些人就要说了“唐玄宗时期唐朝将安东都护府治所迁到平州,所以开元时期唐朝就没有辽东了。然而根据《通典》记载:【天宝初东至安东都护府,西至安西都护府,南至日南郡,北至单...……更多
...芝被派往前线,最后遭到小人太监边令诚的挑拨离间,被唐玄宗一刀砍了。 第六位是李光弼。李光弼,契丹人,安史之乱主要平定者。尤其是取得太原之战的胜利,堪称安史之乱的转折点,为后来收复两京奠定了坚实基础。《...……更多
从汉武帝到左宗棠,历代王朝为何都要争夺西域?
...的势力由来已久,但南边又兴起了一个新的封建王朝——吐蕃。如果不在西域建立强有力的政权,唐王朝是无法保证西域乃至关陇地区的安全的。西域古城复原 唐太宗贞观年间,西域高昌国叛乱,唐太宗派侯君集率军平乱。在...……更多
大唐王朝的鼎盛,离不开对战马的重视
...时期,对吐蕃发动了战争,因此战马的数量大大减少。到唐玄宗李隆基初期已经下降到了24万匹。李隆基登基后,对马匹是非常重视的,对于一个封建王朝来说,战马的数量只能多不能少。李隆基亲信王毛仲掌管内外闲厩,此人...……更多
...安的最后一道屏障又被叛军攻破。面对咄咄逼人的叛军,唐玄宗李隆基被迫带着杨贵妃、杨国忠,以及部分皇族重臣,狼狈逃亡四川,开始了著名的“天子九迁”的第一迁。都说唐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最强盛的阶段,唐玄宗又...……更多
安史之乱后,河州地的命运何去何从?
...步伐,唐代宗宝应元年后,河湟地区被吐蕃占领,一直到唐玄宗大中五年张义潮遣其兄张义泽带十一州图籍献唐,这才基本结束了吐蕃王朝对河湟地区的统治,在这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河州一直在吐蕃的统治之下。 一、政...……更多
他被誉为“斗将军”,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统帅之一
薛仁贵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军事将领,他是唐玄宗时期的人物,被誉为“斗将军”,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统帅之一。他的生平传奇充满了传奇色彩,充分展示了他的勇气、领袖才能以及对国家、家族的忠诚。薛仁贵的早...……更多
唐高宗和武则天都奈何不了的吐蕃猛将,却惨死在自己人手中
...和中叶,亚洲大陆上同时崛起了三股强大的势力:唐朝、吐蕃和阿拉伯帝国。而在东亚,最耀眼的毫无疑问是大唐帝国。它在上升期的扩张势头过于迅猛,拿下了此前中原王朝从未拿下的漠北高原,兵锋直指中亚咸海,所向披靡...……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三国演义》一直吹嘘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好处,让大家忘了其实最早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董卓,紧接着就是李傕郭汜二人,而这三个人都没有落得好下场
2024-06-28 17:05:00
马超身为西凉难得的青年才俊,自然有数不清的女子想要嫁给马超。而马超也是在年轻时,便娶了自己的正妻,杨氏。而杨氏婚后,便与马超生育一子
2024-06-28 17:05:00
而在三个儿子之中,长子与庶子皆是死于敌人之手,唯有幼子马承平安长大。而马超的后人却不仅仅是指这三个儿子,还有他的女儿——马氏
2024-06-28 17:06:00
李渊把一个太子之位扔给了李建成,但是你没有明确说明这个太子之位给她,他就是你的法定继承人,或者说你以后的继承就是它了。你应该把这个东西当面锣对面鼓的跟自己的儿子跟所有人都讲清楚
2024-06-28 17:06:00
所以对于自己的孩子可以寄打又骂,哪怕自己的孩子出去以上饭钱,这种事情很正常,你就是替我干这种事儿的,要是自己的孩子犯了错
2024-06-28 17:07:00
汉高祖刘邦认为秦朝之所以二世而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分封同姓子弟为诸侯王。因此他在定鼎天下后采取了分封制,即将国家的边远地区分封给刘氏诸侯王(消灭异姓王之后)
2024-06-28 17:07:00
到了一千多年后的明代初期,大明第二任天子建文帝也面临着藩王尾大不掉的局面。可是建文帝没有学习汉武帝的成功经验,而是采用了汉景帝用拳头说话的方式
2024-06-28 17:08:00
当年刘备带着几十万的百姓一起逃亡。可是甘夫人和刘备的儿子刘禅却被冲散了。赵子龙作为刘备的贴身保镖,却跑过去救他的儿子。这就是不称职啊
2024-06-28 17:09:00
这是大家所熟知的三国故事。我们先来看看刘备摔阿斗的前因后果:首先赵云是刘备手下的一员猛将,他被称为三国第一儒将,可见无论是在武力方面还是头脑方面
2024-06-28 17:10:00
后来刘备有了阿斗,不但开始疏远刘封,还防备刘封对阿斗不利,这也是后来有人认为关羽失荆州之前刘封不肯出兵救助的理由:关羽明显是阿斗刘禅的最大支持者
2024-06-28 17:11:00
正史互相冲突,导致建文帝的下落之谜,成为了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各地甚至是不是便会冒出一些建文帝曾出没的“痕迹”,不过正是由于各种错综复杂的信息太多
2024-06-28 17:12:00
至于郑和下西洋是不是为了寻访朱允炆,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但胡濙却是史料中明确记载的,担负寻访朱允炆下落的官员。而正是由于朱棣的命令
2024-06-28 17:13:00
唐朝有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忧国忧民,心系家国,他感慨生民,为无数普通人留下历史的注脚。就如BBC关于杜甫的纪录片中诠释的那样
2024-06-28 17:13:00
杜甫出生于河南巩县,名门之后,官宦世家。他恪守着积代相传的“奉儒守宦”的信念,他文采飞扬,雄心壮志,一心希冀“致君尧舜上
2024-06-28 17:14:00
由此,我们读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昔盛今衰,读到“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隐隐忧伤,读到“日长唯鸟雀
2024-06-28 17: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