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安禄山15万军队轻松攻克长安 大唐王朝为何不堪一击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11 14:14: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755年11月,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从范阳起兵,打着奉旨讨伐杨国忠的旗号,起兵反叛唐朝。

安禄山有多少兵力?15万。当时唐朝有多少兵力?50—60万。然而,就在这种实力悬殊的情况下,安禄山军队一路南下,势如破竹,打得唐朝军队节节败退。仅仅一个月,安禄山军队就攻破了大唐王朝第二大城市、东都洛阳。第二年年初,大唐王朝都城长安的最后一道屏障又被叛军攻破。

面对咄咄逼人的叛军,唐玄宗李隆基被迫带着杨贵妃、杨国忠,以及部分皇族重臣,狼狈逃亡四川,开始了著名的“天子九迁”的第一迁。

都说唐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最强盛的阶段,唐玄宗又一手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为何在安禄山区区15万人马面前,大唐王朝显得如此不堪一击?

安逸日子过得太久了!人们摇头叹息。

用《旧唐书》的话说,就是:“天下承平日久,人不知战,闻其兵起,朝廷震惊。”我们知道,唐朝自618年立国,到755年已经有137个年头了。除了唐朝初期几年,李渊、李世民父子南征北战,扫荡了王世充、窦建德等割据势力,其余130余年,国内基本没有什么战事,只有边境断断续续地进行着规模不大的对外战争。

百年无战事,这就意味着“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这就意味着老一辈的虎狼之将早已去世,新一代的年轻将领基本没有实战经验;这就意味着除了边防军外,从中央到地方的部队军纪涣散、腐朽不堪。

755年底,叛军攻打洛阳时,守城士兵看到城下漫山遍野的叛军,浑身直打哆嗦,甚至有胆小的士兵吓得失足从城墙上掉了下来。

与之相比,安禄山的军队一直镇守于北方边境地带,与突厥、契丹经常交战,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同时,安禄山蓄谋已久,准备充分,进展神速,每天能够推进60里。再加上安禄山治军严肃,军队战斗力很高,“禄山令严肃,得士死力,无不一当百,遇之必败。”这样一来,唐朝军队根本就不禁打。

756年5月,南阳节度鲁炅率领10余万人,在枌河跟叛军作战,战斗的结果是:唐朝军队全军覆没,鲁炅只身逃脱,好不容易从枪林弹雨中捡回来一条命;

756年6月,刚刚被启用的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哥舒翰率领8万人出潼关抵御叛军。哥舒翰多年参与对吐蕃、突厥的作战,屡有胜果。但是,哥舒翰依然被叛军上了一课,全军覆灭,哥舒翰本人被活捉……

国内的常规军队不禁打,边防军队去了哪里?

有唐一代,始终面临着来自吐蕃、契丹、突厥、奚族的威胁,因此在边境地带驻扎了不少边防军队。统领这些边防军队的就是节度使。安禄山本身就是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唐朝一共有10个节度使,统领了近50万大军。安禄山带走了15万,剩余差不多35万为什么不回来勤王?

推荐阅读:薛仁贵的老婆是谁真的跟电视剧的一样吗

一方面,这35万人镇守在漫长的边境线上,看起来多,实际上每个点上也分不了多少。如果将他们全部撤回勤王,外族军队趁虚而入怎么办?实际上,“安史之乱”发生后,朝廷曾经将对付吐蕃的军队抽调回去平叛,吐蕃军队趁虚而入,占领了陇右、河西大片地区。

另一方面,在交通、通讯极度不发达的唐朝,就算边防军收到勤王的命令,日夜兼程赶回中原,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几千里路程,难道说到就到了?并没有这么简单。

安史之乱发生之际,老将郭子仪正在老家为母亲守孝。朝廷将他“夺情”启用,任命他为朔方节度使,率领镇守朔方的边防军讨伐杀安禄山叛军。郭子仪治军有方,边防军训练有素,但他们与叛军接触时,也已经是756年的事情了。那时候,唐玄宗都已经逃往四川了,长安也落到叛军手中了。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唐玄宗李隆基不是这样的硬气天子。

其实,在唐玄宗在位前期,颇有英明神武之相。他不但长得帅气,办事也干净利落、杀伐决断,不在当年的唐太宗李世民之下。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就是这样来的。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大,唐玄宗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他先后宠幸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重用对唐朝毫无忠诚度的安禄山镇守边境,最终酿成“安史之乱”的祸事,白白葬送了大唐盛世。

唐朝名将辈出,唐玄宗朝就有好几位,如王忠嗣、高仙芝、封常清等,都是久经沙场的百战之将,却先后被唐玄宗亲手扼杀。

当安禄山从范阳起兵后,唐玄宗惊慌失措,从战略到战术上都表现得极为幼稚。

以潼关之战为例。

756年夏天,安禄山叛军进攻潼关。此前,守将哥舒翰在潼关经营多年,将潼关防备得固若金汤,在叛军潮水一样的攻势面前屹立如山。由于叛军东进被张巡阻于雍丘(今河南杞县),南下又被鲁炅阻于南阳(今河南邓州),安禄山军队陷于腹背受敌的尴尬局面。安禄山一度想放弃洛阳、撤回范阳老巢。

就在这时候,唐玄宗在杨国忠的煽风点火下,竟然要求哥舒翰离开潼关与叛军决战。哥舒翰多次劝说,唐玄宗一律不听,反而一再催促哥舒翰出关迎敌。哥舒翰无可奈何。高仙芝、封常清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啊。于是,当年6月的一天,哥舒翰“恸哭出关”,结果全军覆灭。

后来,诗人杜甫在著名的《潼关吏》中感慨:“谨嘱关防将,慎勿学哥舒。”其实,这应该归罪于瞎指挥的唐玄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1 15: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安史之乱唐军折损哥舒翰等三员名将,完全是唐玄宗瞎指挥
...元755年12月16日),兼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在准备工作完成后于范阳起兵。安禄山发布假消息,声称拿到唐玄宗的密诏讨伐杨国忠。“清君侧”历来是叛乱之臣叛乱的借
2023-02-23 16:15:00
潼关之战中,唐玄宗为什么要催促哥舒翰出战?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禄山在范阳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正式起兵反唐。短短一个月间,安禄山所率领叛军就以破竹之势席卷大江南
2023-06-11 11:16:00
唐朝哥舒翰手握20万兵马镇守潼关,为什么还是被安禄山攻破?
...是,刚刚被唐玄宗赐婚给儿子的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造反了!夭寿了!,安禄山的叛军从范阳出发,仅仅过去了一个多月,大唐帝国潼关以东的北方大地,几乎半数沦陷,帝国的“北京”
2022-12-17 17:47:00
哥舒翰在唐朝是什么样的存在
...于是封他为御史大夫。四,抵御叛军哥舒翰与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河西节度使安思顺不和,唐玄宗于是经常在三人之间做调解,让他们结为兄弟。天宝十一年(752年),哥舒翰、安禄山、安思顺
2023-06-09 11:30:00
一次粉碎安史之乱的绝佳机会,为何被唐玄宗葬送了
...将,他们原计划坚守洛阳,以守为攻慢慢消耗、直至挫败安禄山的锐气,伺机全歼叛军。但监军边令诚贪功心切,加之封、高二位将军拒绝了监军所要好处的贪婪举动,边令诚心怀不满,一再催促出
2024-05-15 16:31:00
哥舒翰为什么会惨败给崔乾佑呢
...带着唐军主力遭到叛军打击几乎全军覆灭,这一仗成就了安禄山大将崔乾佑的不世之功,我们知道虽然唐军被迫离开了潼关,但是哥舒翰毕竟是久经沙场的名将,而比起来崔乾佑这个人来说完全看不
2023-02-17 14:45:00
潼关之战:唐朝的生死决战
...的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一场浩劫,唐朝边镇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蓄谋已久的一场的这场战争战争,不仅让唐朝内部发生战乱,其一系列多米诺骨牌效应对唐王朝带来的灾难也是致命的。内乱
2023-11-11 08:23:00
原创《安史之乱》中,唐朝在潼关之战中为何会失守?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叛将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这次旷日持久的战争,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自此后,唐朝就江河日下,由
2024-03-01 13:23:00
哥舒翰为什么要投降于安禄山
...,“灵宝之战”还是成为了哥舒翰的滑铁卢。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造反,渔阳鼓动,遍地狼烟,洛阳失陷,长安危在旦夕。哥舒翰临危受命,镇守潼关。这潼关是天险所在,又是长安的门户,
2022-12-30 12:0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老有福丨他的百年“青春之歌”:百岁陈世明的信仰与传奇
福州新闻网10月29日讯(记者 朱榕 文/摄)重阳节前,福州江南水都小学的学生们来到台江万颐养老院,探望101岁的陈世明
2025-10-29 15:14:00
每年农历九月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此时,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枫叶正红,形成了登高、赏秋、晒秋、赏菊、插茱萸等重阳节习俗
2025-10-29 16:57:00
寒葱岭,八十载枪声犹在耳——追寻陈翰章将军的东北抗战印记
翰章红军小学的操场上,一尊戴着红领巾的烈士雕塑静静矗立,目光如炬。这位被称为“书生战将”的烈士,就是东北抗日联军杰出将领陈翰章
2025-10-29 18:05:00
彩叶映长城 共绘秋景画
10月27日拍摄的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长城秋景。近日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长城进入最佳观赏期山间层林被秋意染透红橙黄绿的彩叶错落交织与蜿蜒伸展的古长城相互映衬色彩交织间尽显秋意
2025-10-29 08:10:00
《愤怒的天府》:中国历史版的“战争与和平”
在当代中国文坛,很少有一部作品能像宋小武的《愤怒的天府》那样,以如此磅礴的气势与思想深度,重构民族记忆的史诗线索。130万字的三卷本
2025-10-28 14:51: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嘉祥岳飞纪念馆楹联
(上联:赤胆忠心照汗青 下联:精忠报国千秋颂)(上联:教子育孙尽栋梁 下联:通义明道真贤母) (上联:上继祖德居县伴朝一代名吏 下联
2025-10-28 19:44:00
为何说殷商文化起源于商丘?这个展览带你追溯“殷商之源”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殷商文化起源于河南商丘,兴盛于河南安阳。从1936年河南省古迹研究会李景聃一行为寻找商文化的起源来到商丘考古调查以来
2025-10-28 13:01:00
东南网10月28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吴洪) 10月25日,是台湾光复纪念日。当日,东南卫视、海峡卫视播出4集纪录片《追光》
2025-10-28 10:18:00
鲁网10月27日讯(记者 赵洪斌 实习记者 李安琦)10月24日,德州天衢新区长河街道簸箕刘社区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化培训活动——“学四书五经
2025-10-27 17:00:00
【大风影像】黄河岸边谒祖祠——万荣后土祠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2025-10-27 17:39: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兖州区少陵公园楹联
(曲苑亭 上联:不大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 下联寻常人物能文能武能神仙)(莲香阁 上联:会松竹柳桐梅兰菊桂以为一体 下联:共冀青徐豫荆扬梁雍而称九州)(翰墨轩 上联
2025-10-27 11:45: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兖州青莲阁楹联缅怀诗仙李白,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鲁网10月27日讯在兖州青莲阁内,现存一副楹联:上联:乘兴偶凭栏,问泗水长流,何殊昔日下联:欲吟还搁笔,有先生在上,不敢题诗诗仙李白
2025-10-27 11:47:00
电影《澎湖海战》发布致敬曲《澎湖》 统一台湾 势不可挡 扫码阅读手机版
10月25日,在台湾光复 80 周年这一重要日子,为了纪念台湾脱离日本殖民统治、重新回归祖国怀抱,海战电影《澎湖海战》在相关单位指导协助下创作并发布致敬歌曲《澎湖》
2025-10-25 12:28:00
10月25日,正值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日,《我的国籍我的血》读书分享会在福建农林大学福州仓山校区举行。
2025-10-25 17:37:00
10月24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山西财经大学东山校区5座元代墓葬发掘资料。5座墓葬形制基本相同,还发现有火葬及迁葬合葬现象
2025-10-25 19: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