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读历史的朋友谁都会遇到那句非常决断的名言:"历史没有如果!”
这句话看似很有道理,不容置疑,因为就是那样发生了,无论如何再也倒不回去了。但这句话的副作用就是,对所有的历史事实只有接受,只能认可,所有人都只是纠结那些发生了的过程和细节,没有人敢于超越做些进一步的情况分析。这样,学历史的意义就只剩下了解、知道和复述了,但凡做一点分析和假设,都会被“历史没有如果”而全部否定掉。
“安史之乱”不光在唐朝,而且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都是一个大事件。本文选取这段事件的一个短暂的过程,冒天下之大不韪,做些情况分析和假设,看看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其实,有时候历史进程是很偶然的,任何阶段都不完全是水到渠成的必然趋势。
“安史之乱”的前因后果很复杂了,过程也很漫长,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反复无常的故事很多,我们不必再来赘述一次。本文只说“灵宝之战”,看看这场战争发生的多么偶然、失败得多么不值得、唐玄宗的江山丢的多么无奈?
《旧唐书》里描述的“灵宝之战”是这样的:公元755年12月(唐天宝十四年),唐玄宗在洛阳失守之后,气急败坏。他派往前线的监军是一名贪得无厌的宦官,叫边令诚,他回朝后对唐玄宗说,封常青、高仙芝二位将军贪生怕死,甚至与叛军串通一气,违背朝廷命令,战场上一败涂地,才丢失了洛阳。
其实,封常青、高仙芝是非常有作战经验大唐名将,他们原计划坚守洛阳,以守为攻慢慢消耗、直至挫败安禄山的锐气,伺机全歼叛军。但监军边令诚贪功心切,加之封、高二位将军拒绝了监军所要好处的贪婪举动,边令诚心怀不满,一再催促出战。结果唐军战败,东都洛阳落入叛军之手,封常青、高仙芝不得不退回潼关据守。
唐玄宗听信宦官谗言,一怒之下斩杀了大将封常青、高仙芝,急忙命在家养病的大唐战神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率军20万,镇守潼关。
据说,哥舒翰虽然战功赫赫,有常胜将军的威名,但此时年岁已高,一直卧病在床,所以并不大情愿接旨。但唐玄宗圣意已决,下令把哥舒翰抬到马上即可。
潼关地形险要,是长安城的东门户,易守难攻,自古以来属于咽喉要道。哥舒翰进驻潼关以后,立即加固城防,利用自然地形,开深沟、筑高垒,闭关坚守。天宝十五年正月,安禄山命其子安庆绪率兵进攻潼关的唐军,被哥舒翰打得落花流水。
从此,安禄山的军队被阻挡在潼关以外,长达半年动弹不得,进攻长安的计划眼看要破灭。
哥舒翰是突厥人的后裔,但他一生誓死效忠唐朝,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对大唐形势掌握的十分清楚。虽然他身居西安,但能准确把握战场的形势,对安禄山的意图和能耐更是了如指掌。他为这次镇守潼关制定的战略战术是:二十万大军坚守潼关,坚决消灭进犯之敌,利用黄河天堑固守长安东门户,不到万一,绝不主动出击。
从这一条看,哥舒翰不愧为大唐战神,实事求是地说,哥舒翰的策略是十分正确的。因为他了解安禄山只是个有匹夫之勇的莽夫,他不懂得为民安邦的道理。从范阳起兵,一路烧杀抢掠,已经到了民怨沸腾的地步,群众自发地组织起来,和唐军一起阻止安禄山西进,叛军慢慢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河西的叛军史思明,已经被郭子仪、李光弼率领的唐军围困在西线,要不了多日,史思明部将被消灭殆尽。到时候,唐军东西夹击,安禄山孤立无援,平息叛乱便易如反掌。
这便是哥舒翰镇守潼关的如意算盘,不得不说,这是一条妙计,照此执行大唐安危一定可保。
然而,如此缜密的计划,在唐玄宗眼里却是一无是处。宰相杨国忠向皇帝进言,哥舒翰是养寇自重,进驻潼关已经半年有余,却不发一兵,给了叛军喘息的机会,哥舒翰是否与叛军密谋,打朝廷的主意?
这时候,安禄山也向长安派出密探,放出风来,说在潼关以外的三门峡,安禄山的军队只是一些老弱病残,而且数量很小。
唐玄宗被这些假象蒙蔽,对杨国忠深信不疑。在哥舒翰镇守潼关的时候,杨国忠做贼心虚,他平时好弄权势,和这些大将关系不好,生怕哥舒翰杀个回马枪,像安禄山一样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对付自己。所以,他私下招募了三千精兵,进驻潼关,从后面堵住哥舒翰的退路。谁知,哥舒翰当机立断,斩杀了杨国忠派来的督军将领,把三千精兵分散补充到守城部队。杨国忠对此深恶痛绝,他极力劝谏皇上下令,要哥舒翰出战,只要哥舒翰的全部精力在战场上,那么,自己在后方就是安全的。
于是,要哥舒翰出城迎战、一举消灭叛军的朝令飞往前线。据记载,接到朝廷的命令之后,哥舒翰失声痛哭,流泪领兵出战。
恰好中计,叛军把精锐部队全部埋伏,只派出一小部疑兵作战,引唐军出动。哥舒翰的二十万唐军不明情况,深入敌后,在灵宝遭遇叛军围歼,几乎全军覆没,仅八千人逃回潼关。哥舒翰被手下降兵反控双手,送到叛军军营。
顷刻间,潼关失守,安禄山的叛军一路猛杀而来,唐玄宗惶恐不已,只得弃长安城向西逃亡。出长安不久,在马嵬坡,杨国忠被三军将士处死,在内外逼迫下唐玄宗下令赐死杨贵妃,自己也被逼退位,太子李亨即位,玄宗继续西逃至川蜀,唐王朝经历了一次近乎亡国的灭顶之灾。
假如唐玄宗稍微清醒一点,朝里反对杨国忠的声势再早来一点,或者哥舒翰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拒不出战,这一切都不会发生。唐朝还是那个唐朝,安禄山的叛军就会自然散去,朝廷也会少打几年战争,老百姓无辜死亡最少减少几十万人。
然而,就是人们常说的,“历史没有如果”,一切都在恶果产生以后,人们才会逐渐明白,哥舒翰不该输却输了,潼关本不该丢却丢了,长安不保社稷危在旦夕,这时候才狠心杀死杨国忠兄妹,唐玄宗明白的太晚了,本可以不费多大力气,巧妙粉碎安禄山反叛的机会,让自己的愚蠢和一意孤行葬送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5 17: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