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原创《安史之乱》中,唐朝在潼关之战中为何会失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3-01 13:23:00 来源:精彩生活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叛将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这次旷日持久的战争,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自此后,唐朝就江河日下,由盛而衰了。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涉及很多方面。简而言之:

一、藩镇的崛起。为了加强中央对边疆的控制、巩固边防,唐玄宗于开元十年于边地设十个兵镇,由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各地节度使的权力不断扩大,不仅掌握军权,还把当地的民政,财赋等权力也牢牢掌握,很快便发展为强大的地方割据势力。更有甚者,如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权力不可谓不大。

原创《安史之乱》中,唐朝在潼关之战中为何会失守?

二、玄宗的怠政。曾经励精图治的玄宗,晚年耽于享乐,深居宫中,不理朝政,整日与贵妃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杨贵妃的兄弟姐妹,也都得到高官厚禄,竞相攀比珍馐豪宅。玄宗的奢侈腐.败,上层贵族的种种荒唐,不得不说是为日后安史之乱的爆发,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三、朝内奸邪独揽大权。玄宗后期摒弃贤才,任用小人,奸佞李林甫和杨国忠相继成为宰相,两人无甚才学,但却嫉贤妒能,任人唯亲,一心只想讨好玄宗,坐稳自己的位子。朝政在他们手中变得十分黑暗。

此时的唐朝,可谓是内外交困,“今非昔比”。在这种情况下,安禄山,史思明乘虚而入,就好比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对风雨飘摇的唐朝发动了致命一击。

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属下唐兵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共15万人,以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

河北都在安禄山统辖范围内,叛军所经过的州县,可谓是望风瓦解。叛军很快就控制了河北,尔后兵锋直指东都洛阳。唐王朝对此毫无准备,仓促应战,但草草招募的军队根本不是叛军的对手,洛阳很快失陷。

原创《安史之乱》中,唐朝在潼关之战中为何会失守?

唐玄宗在洛阳失守之后,听信谗言,杀大将封常清、高仙芝,起用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令其率军20万镇守潼关。潼关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哥舒翰进驻潼关后,立即加固城防,深沟高垒,闭关固守。叛军主力被阻于潼关数月,不能西进。当时,唐将李光弼,郭子仪先后率军由山西进入河北,并在河北.大破史思明部。河北各地也纷纷起兵响应,与唐军协同作战。这样安史“后院起火”,退路被断,叛军一片混乱,唐王朝形势大好。可次年六月,潼关失陷,使得战局形势急转直下。

潼关之战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来一一分析。

首先看看实力对比。

由于唐玄宗后期穷兵黩武,好大喜功,边阵的军事实力大为增强,精兵猛将大多集中于边境地区,为节度使所控制。当时全国的总兵力大约57万人,中央和内地仅仅控制8万人,而其他的49万全部被十镇节度使控制(包括地方的少量驻军)。

此时府兵制下的“内重外轻”已经完全被“内轻外重”的局面所取代。而安禄山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大北方重镇的节度使,自然有相当多的精兵,实力不可小觑。安禄山手下的士兵身经百战,有相当精锐的骑兵。安禄山还积极招募胡人,如同罗,奚,契丹族人。安禄山用自己的胡人身份对他们进行恩威利诱,建立了一支少数民族敢死队。

原创《安史之乱》中,唐朝在潼关之战中为何会失守?

安禄山又积极为叛乱做准备。他积极准备战马,军粮,武器,准备时间长达十余年之久,物资相当丰富,为作战积累了相当雄厚的物资保障。

再看看哥舒翰,就寒酸多了。

当时中原地区久无战事,且没有居安思危的长远打算,竟然到了下面这种境地:“兵起之后,列郡开甲仗库,器械朽坏,皆不可执,兵士皆持白棒。所谓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皆开门延敌,长史走匿,或被擒杀,或自缢路傍,而降者不可胜计。”可以说,唐朝是“人财两空”,既无士兵,又没物资。根本没做好作战的准备。

哥舒翰虽然有兵二十一万八千人,但是都是临时招募组成的乌合之众,没有士兵就拉老百姓,仓促训练,战斗力极差,在战场上必然是一触即溃。而且这支军队来源相当复杂,内部不团结也为日后的溃败埋下了伏笔。

第二,看战略战术问题。哥舒翰以他丰富的作战经验,确实知道打不过安禄山,所以他选择防守。但是唐玄宗和杨国忠对他手握重兵相当不放心,屡屡派宦官催促哥舒翰出战。“人谓诸将以潼关三百余里,利在守险,不利出攻。杨国忠以翰持兵未决,虑于己不利,欲其速战,数奏促之。”

五月,唐玄宗接到叛将崔乾佑“兵不满四千,皆赢弱无备“的情报,就遣使令哥舒翰出兵收复陕洛。哥舒翰立即上书玄宗,认为:安禄山久习用兵,一定是用羸师弱卒来引诱,如若进兵,正好中计。况且叛军劳师远征,利在速战。官军凭借潼关天险抵挡他们,利在坚守。且叛军暴虐无道,很快就要发生内乱,那时再攻打他便可不战而擒。郭子仪、李光弼也认为潼关只宜坚守,不可轻出。但是,宰相杨国忠却怀疑哥舒翰意在谋己,便对唐玄宗说,哥舒翰按兵不动,会坐失良机。玄宗轻信谗言,便连续派遣中使催哥舒翰出战。

原创《安史之乱》中,唐朝在潼关之战中为何会失守?

哥舒翰被逼无奈,仓促出战,结果在河南灵宝被打的大败,潼关失守,他自己也当了俘虏。所以,唐玄宗和杨国忠的糊涂指挥,是导致哥舒翰失败的重要原因。

第三,是哥舒翰的个人问题。“初,瀚至潼关,风疾颇甚,军中之务不复躬亲,政事委行军田良邱。其将王思礼、李承光又争长不叶,全无斗志。”

哥舒翰到潼关之后,风疾颇甚,很多军中事务都不亲自管了,全部交给手下。他手下大将王思礼,李承光又互相争斗,军队根本没有斗志。

而正面作战时,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加速了唐军的溃败。

首先是计谋不灵。哥舒翰造了毡车,“以毡蒙其车,以马驾之,画以龙虎之状,五色相宣,复以金银饰其画兽之目及爪”,准备用车阵来冲击敌军。想法虽好,但计谋却早已被叛军侦知。“贼知其计,积薪刍于隘路,候毡车至,顺风纵火焚之,驾马奔骇,烧毡车及薪刍,烟焰昏黑,两军不相辨。”唐军荒唐到连有贼无贼都已分不清楚,在恐惧心理的支配下,“遂集弓弩并射之,贼军抽退,曰昳方觉无贼。”

原创《安史之乱》中,唐朝在潼关之战中为何会失守?

其次是布阵失误。上文说到,驻守潼关的唐军足有二十多万。哥舒翰没有把他们排兵布阵一番,而是如刘备“七百里连营”那般,将军队一字儿排开。“我众,从关门六七十里,路狭,北拒黄河,南抵石岸,排蹴前进不得。”这样唐军人数优势尽失,排成这个阵势,那肯定是要挨打的!“贼抽军从南山设疑,曳柴扬尘,以同罗习险之骑,直透黄河横截,我军败绩,沈河死者十有二三。”

最后是举动失措。唐军被叛军打败后,哥舒翰不想如何稳住军心,准备再战,而是听信左右之言,取船将败兵接回!“于时搬粮船在河北岸,左右言取船渡兵,遂将船百余只到河南岸,争渡者不可胜计,每满即沉,如是沉者数十渡。”

原创《安史之乱》中,唐朝在潼关之战中为何会失守?

剩下的军队自然也战意全无,如丧家犬一样急忙地逃跑,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余军散走,入南关。”惶急之下,事先挖好的壕沟没有在迎敌时排上用场,反而成了坑害自己人的利器。“先时于关门旁穿二道堑,阔二丈余。及师败之际,前后奔竞,人马枕藉入坑,须臾堑满,兵士践人马之上,方得入关。”

哥舒翰这一番举措,成功地将一场失败促成了一场溃败。他输掉的不仅仅是潼关,还有唐朝反攻的希望,以及他哥舒翰自己的老命。而且哥舒翰是被手下反叛的将领绑起来送给安禄山的,真窝囊!

潼关失陷之后,安禄山军队长驱直入,直逼长安,形势危急。河北郡县也被史思明重新占据,郭子仪李光弼等人收兵退入井陉,全国战局迅速恶化。在这之后,就是玄宗幸蜀,马嵬之变。唐王朝经过十余年的斗争,终于结束了安史之乱。可唐朝自此之后也是山河飘落,摇摇欲坠,不复当年之盛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01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安史之乱中镇守潼关的为何是哥舒翰
安史之乱是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背叛唐朝的战争,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安禄山攻打潼关的时候,哥舒翰已经年迈(虽然无法
2023-06-05 11:24:00
一次粉碎安史之乱的绝佳机会,为何被唐玄宗葬送了
...分析和假设,都会被“历史没有如果”而全部否定掉。“安史之乱”不光在唐朝,而且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都是一个大事件。本文选取这段事件的一个短暂的过程,冒天下之大不韪,做些情况分析
2024-05-15 16:31:00
安史之乱唐军折损哥舒翰等三员名将,完全是唐玄宗瞎指挥
...,壮烈牺牲,而河南尹达奚玽贪生怕死,投降了安禄山。安史之乱 洛阳会战失败后,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和高仙芝只好率领军队退守潼关。潼关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只要封常清、高仙芝采取得当
2023-02-23 16:15:00
为何安禄山死后,安史之乱还打了6年才平息呢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而这一场叛乱的主角自然是挑起战火的安禄山,安禄山是一个非常狡猾的人,他通过各种讨好的手段获得唐玄宗的信任,在经过漫长的准备之后,最终发动了叛乱
2024-05-08 19:36:00
安史之乱,为何哥舒翰带陇右、河西军队对决,打不过安禄山叛军
...哥舒翰指挥失常,应该跟多个原因有关。首先,哥舒翰在安史之乱发生前,已经年老,又突然患病。《旧唐书》记载,哥舒翰因为上了年纪,又沉迷酒色,在洗澡时,突然“风疾”发作,“绝倒良久
2024-06-22 21:39:00
为何说哥舒翰是安史之乱中唐军最大败笔
...朝拿出来杀手锏安西铁军和河西军以及郭子仪的朔方军,安史之乱直接从顶峰滑落,一路溃败直至唐肃宗任用宦官监军,不设前线最高指挥官等骚操作,才使安史叛军再次翻盘。史书把这一场败仗的
2024-05-27 09:50:00
唐朝是怎么平定安史之乱的
...甘愿认杨贵妃为母亲,杨贵妃收安禄山为义子。其实造成安史之乱很致命一点就是将帅久任,不按时换防,意思就是将帅都要隔一段时间调换位置,这样不至于下属和上级由于长时间熟悉,而形成一
2023-06-24 21:50:00
为何说唐玄宗一个荒谬的命令,导致安史之乱持续了7年多
...这个“盛唐气象”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突然爆发的“安史之乱”,持续了七年多的时间,近乎要掉唐朝半条命。毋庸置疑,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战乱之后,盛唐消失了,取而代之
2024-05-20 14:11:00
介绍安史之乱的过程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事件,其影响深远,对于唐朝乃至中国历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将详细介绍安史之乱的过程。一、背景唐朝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是当时世界
2024-02-17 17:1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济源三章:黄河岸边的千年治水史诗
大河网讯 王屋山下,济水源头的济渎庙内,一棵千年古柏的枝叶轻拂着红墙。龙池中,珍珠般的水泡从池底不断涌起,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这里曾是济水的源头
2025-09-21 18:55: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全球习练者近4亿人 太极拳在此发源
大河网讯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提到太极拳,不得不去其发源地——焦作温县陈家沟转一转。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陈家沟景区
2025-09-21 07:37:00
大河网讯 9月20日上午,“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焦作武陟嘉应观,探访这座有“黄河故宫”之称的清代治黄文化建筑群
2025-09-21 07:37:00
电影《731》热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南京,日军当年也有一支“731部队”南报网讯(记者杜莹)电影《731》正在热映,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
2025-09-20 09:53:00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城市知识竞猜服务类节目《欢乐大猜想》约您畅游河北邯郸
千年古都,孕育出无数的成语典故,现代新城,绽放出摄人的夺目光彩,“活楼”、“吊庙”,诉说着华夏起源,贴崖石窟,讲述着文化底蕴
2025-09-20 11:08:00
书法爱好者郭书雷:巧构“合体字”,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在多数人眼中,汉字是方方正正的符号。而在书法爱好者郭书雷的手中,汉字却成了可以巧妙拼插的“艺术积木”
2025-09-20 16:21: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李策:烟盒纸上写下赤诚宣言
“我们现在只是暂时的分离。”在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上百件展品中,有一张香烟盒纸引人驻足。香烟盒纸平整铺开,面积仅10余平方厘米
2025-09-20 23:34: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伊水畔的龙门石窟 藏着不朽文化印记
大河网讯 站在伊水之滨远眺,东山与西山隔河对峙,天然造就“伊阙”胜景,而嵌入两岸崖壁的石窟群,正是这座跨越千年的佛教艺术宝库
2025-09-21 00:27:00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