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安史之乱,为何哥舒翰带陇右、河西军队对决,打不过安禄山叛军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22 21:3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有一首很有名的唐诗,“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大唐名将哥舒翰,在跟吐蕃的作战中,可谓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屡破吐蕃。他也因此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和重用。

安史之乱,为何哥舒翰带陇右、河西军队对决,打不过安禄山叛军

打仗除了个人武勇之外,更要靠谋略和临阵指挥。哥舒翰能征善战,却败给了安禄山的叛军,主要就是因为他临阵指挥失误造成的。而哥舒翰指挥失常,应该跟多个原因有关。

首先,哥舒翰在安史之乱发生前,已经年老,又突然患病。

《旧唐书》记载,哥舒翰因为上了年纪,又沉迷酒色,在洗澡时,突然“风疾”发作,“绝倒良久乃苏”。哥舒翰晕倒良久才苏醒,很可能是中风了。因为年老、生病,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哥舒翰的作战指挥,导致他无法快速对战场形势,做出正确判断。

其次,哥舒翰是被逼出征,内斗严重,情绪复杂,进一步影响作战。

唐玄宗后期,朝内争斗越来越严重,哥舒翰也参与其中。

哥舒翰与安思顺有旧怨,就趁机伪造安禄山寄给安思顺的书信,将安思顺陷害致死。杨国忠见哥舒翰为了除掉异己不择手段,又手握重兵,也不免畏惧。他就在京师又招募了三千士兵,同时派亲信杜干运率军屯住霸上,提防哥舒翰造反。结果,杜干运又被哥舒翰找了个理由给杀了。

杜干运之死,彻底让杨国忠恐慌了,害怕哥舒翰挥兵京师,再杀了他。而哥舒翰做了这些事,也不自安,他也很清楚跟杨国忠闹翻的后果。

安史之乱,为何哥舒翰带陇右、河西军队对决,打不过安禄山叛军

安禄山派大将崔乾佑进攻潼关,故意示弱诱敌。哥舒翰,以及出征在外的郭子仪、李光弼都认为应该坚守不出。杨国忠则“屡奏使出兵”,唐玄宗在杨国忠的蛊惑下,数次派使者督促。

哥舒翰无奈之下,“恸哭出关”,心情很复杂。

再次,安禄山的军队也曾经是大唐正规军,而哥舒翰统领的则是杂牌军居多。

安禄山起兵前,任平卢、范阳、河东节度使,他的家底就是三镇原有的正规军。安禄山自己善战,又善于养兵,他的嫡系全是精骑锐卒,即郭子仪、李光弼在给唐玄宗上书中所说的“锐兵”。

崔乾佑率领的攻打潼关的大军中,还有大唐最精锐的部队,陌刀队,至少有五千人以上。

而哥舒翰虽有二十万之众,却是混杂的乌合之众。郭子仪、李光弼在给唐玄宗的上书中就说,“翰病且耄,贼素知之,诸军乌合不足战”。两人的意思很明显,又老又病的哥舒翰凭借二十万乌合之众,据守潼关,绰绰有余,但是,出战则很难取胜。

郭、李二人最后说,“若师出潼关,变生京师,天下怠矣。”果真一语中的,最终,哥舒翰战败,安禄山大军直逼长安,唐玄宗仓皇而逃。

最后,哥舒翰指挥不力,中计,几近全军覆没。

出潼关之后,有一条长七十余里的道路,南面依山,北濒黄河,道窄且险。

崔乾佑也是安禄山手下的得力干将,深谙兵法。他利用地势,提前在路旁的山上,安排了数千伏兵。然后,仅仅派少数士兵,作为诱饵,引诱哥舒翰。

安史之乱,为何哥舒翰带陇右、河西军队对决,打不过安禄山叛军

哥舒翰行动不便,“浮舟中流以观军,谓乾祐兵寡,易之,促士卒进”。哥舒翰督促大军冒进,正好中了崔乾佑的计策。哥舒翰的军队在险要的窄道上行进,很快就队列大乱,乱哄哄一团的往前走。

崔乾佑见状,命令埋伏的士兵攻击,“贼乘高颓石下击,杀士甚众”,先干掉了一批哥舒翰所带的军队。

此时,哥舒翰的主力还在,一边让三万士兵沿着河岸擂鼓助威,一边让精锐士卒在前,余下的十余万大军随后前进。

崔乾佑则继续指挥军队迷惑哥舒翰,他让十个人,五个人组成一队,一会前进,一会后退,显得乱起八遭,毫无阵列,战法。惹的哥舒翰和手下的将领对崔乾佑是一顿嘲笑。哥舒翰大意了,距离惨败也就不远了。

崔乾佑将五千陌刀手埋伏在最后面,当哥舒翰已经有些懈怠的大军靠近后,“伏忽起薄战,皆奋死斗。”大唐陌刀的威力,众所周知了,战马都能轻松劈成两半,不要说人了。因为道路狭窄,五千陌刀手死战,挡住了哥舒翰的去路。

哥舒翰倒也不含糊,在马车上蒙毛毡,“画龙虎,饰金银爪目,将骇贼”,想吓退崔乾佑的士兵。结果,正好帮了崔乾佑的大忙。

安史之乱,为何哥舒翰带陇右、河西军队对决,打不过安禄山叛军

“贼负薪塞路,顺风火其车,熛焱炽突,腾烟如夜,士不复相辨,自相斗杀,尸血狼籍,久乃悟”,不能不说,崔乾佑的连环计厉害,再用火攻,导致哥舒翰大军混乱之中,自相残杀,死伤严重。

等大军明白过来了,开始溃散逃跑,跌入山谷、黄河者,又死了十分之一二。潼关前,为了防御敌军进攻,挖了三条壕沟,结果,挡住了撤退的道路。掉进沟中死者无数,沟被填平了,剩下的士兵才算过去。

崔乾佑又领军在后追杀,最后,哥舒翰带出去的二十万大军,仅有八千余残兵逃回了潼关。因为士兵不足,潼关很快陷落。

哥舒翰在逃跑途中,被手下绑架,送给了安禄山,被囚禁。后来,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杀死。安庆绪兵败,逃跑前,将哥舒翰杀害。最终,哥舒翰因为一场本来不该发生的兵败,送掉了性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2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为何说哥舒翰其实是败给了身后那群猪队友
哥舒翰败给了安禄山,其实并不是真的打不过安禄山,而是败给了当时复杂的时局,败给了君王的猜忌。准确来说,哥舒翰其实是败给了身后那群猪队友!这事,其实还得从头说起。唐朝初年,李渊从太
2023-05-04 14:01:00
被哥舒翰诬陷的安思顺,若当年与安禄山一起造反会怎样?
755年深受唐玄宗赏识的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反唐叛乱时,他的无血缘堂兄安思顺此时正在担任朔方节度使(安禄山母亲在安禄山小时候,再嫁给了安思顺的伯父安延偃)。作为安禄山的堂兄,安思
2023-05-13 20:29:00
为何说哥舒翰是安史之乱中唐军最大败笔
...,重新看到生的希望。5万将士死于伏击而非野战,可见安禄山早有准备,潼关以东崇山峻岭,即使东进安贼也可半路设伏,大军于狭隘山道行军无法展开,前后无法相互支援,前军的5万将士印证
2024-05-27 09:50:00
参与平定安史之乱的六大将领都是谁,结局如何?
...天宝十四年(755年),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属下唐兵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共15万人,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当
2023-02-03 20:28:00
...西的部队,也成为大唐战力最强的部队之一。公元755年,安禄山从范阳起兵反叛,唐玄宗惊恐不已,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自然也成了抵御叛军的中流砥柱。理论上讲,哥舒翰能力出众,他的部队战
2024-06-26 13:15:00
唐玄宗时期的八大名将,要么惨死要么晚景苍凉
...不怎样地,偏信李林甫、杨国忠等奸佞,宠幸杨玉环,被安禄山玩的团团转,白白断送了大唐盛世。唐玄宗朝名将很多,安史之乱前能抑制住安禄山的就不下四位,加上后来平定安史之乱的四位名将
2023-05-10 09:27:00
唐玄宗的名将每位都战功卓著,善终者却寥寥无几
...任后,郁闷不已,疽发背而死。 张守珪有一位部将名叫安禄山。安禄山在天宝年间兼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在范阳发动叛乱,使唐朝从此由盛转衰。安禄山和史思
2023-01-18 09:26:00
...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蕃将权力尾大不掉、玄宗过于宠信安禄山、杨国忠和安禄山互相猜疑致使安禄山不得不反等。但以唐朝经营百年的强大军事力量而言,一场叛乱为什么竟能持续八年之久?这其
2024-06-04 10:45:00
唐朝十大名将,你知道几位
...残了大勃律,威震西域。756年,封常清临时招募兵马,与安禄山交战失利,被唐玄宗处死。06、张守珪,唐朝名将,出身将门,足智多谋。张守珪的战斗生涯,在河西击败吐蕃。河西之战,张
2023-08-22 06:2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