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开元盛世是唐朝历史上的第二个盛世,这既离不开宰相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等人的经天纬地之才,也离不开众多将领保境守边的功劳。及至天宝时期,唐玄宗改变被动防御的策略,开始对外扩张疆土,唐朝因此又涌现出了很多名将,这些名将与开元时期的名将相比,具有更强的进攻性,他们给唐朝带来了赫赫战功,也带来了很多危机,促成了唐朝由盛而衰。
自武则天时代以来,唐朝的边患有三:一为北方的突厥,二为东北的奚、契丹,三为西方的吐蕃,开元时期的战争因此围绕这三个边患展开,而开元时期的名将也多出现在这三个战场上。
薛讷
薛讷是薛仁贵的儿子,他自武则天时代以来,便镇守幽州和并州,在和奚、契丹、突厥战斗时累建军功,是员战斗经验丰富的宿将。饶是如此,薛讷也在开元二年因大意轻敌,惨遭失败。
开元二年夏天,已经六十多岁的薛讷主动请求率军讨伐奚、契丹。而将军杜宾客认为士兵们在盛暑时节携带武器和粮食深入敌境,不利于战斗,因此建议薛讷慎重行事,宰相姚崇亦同意杜宾客的观点,然而薛讷自恃经验丰富,对反对意见毫无在乎。此时的唐玄宗刚即位,也急于建功树威,便同意了薛讷的计划,派薛讷领兵讨伐契丹。当唐朝的士兵们冒着酷暑抵达滦河后,以逸待劳的奚人和契丹人大败没有斗志的唐军,唐军几乎全军覆没,薛讷、杜宾客等将领狼狈逃回唐朝。唐玄宗得知薛讷战败后,勃然大怒,但他没有严惩薛讷,而是处死了薛讷的副将崔宣道、李思敬等八人,唯独赦免了杜宾客。薛讷虽然没有受到严惩,但却被唐玄宗削去了所有官爵,瞬间成了一个平民百姓。
一个月后,吐蕃出兵十万大举进犯唐朝的陇右地区,掠夺大量牧马而去。唐玄宗当即任命薛讷为大将,让薛讷立功赎罪。薛讷不负所望,在武阶驿和吐蕃人遭遇后,与副将王晙夹攻吐蕃人,大获全胜。随后,薛讷乘胜追击吐蕃人,又在长城堡击败吐蕃人,杀获万人,不仅虏获了吐蕃人的大量战马和牛羊,还夺回了吐蕃人之前掠走的所有牧马。经此一役,薛讷狠狠教训了吐蕃一顿,打击了吐蕃嚣张的气焰。
战后,薛讷恢复爵位,继续为官,镇守边疆,在开元八年离世,享年七十多岁。
郭知运
郭知运是瓜州常乐人,因为生活在边地,年轻时就骁勇善战,后来官至伊州刺史兼伊吾军使,成为北庭都护郭虔瓘的部将。开元二年春天,郭知运配合郭虔瓘大败突厥,斩杀突厥可汗的儿子同俄特勒。秋天,郭知运和陇右群牧使王晙又配合薛讷大败吐蕃。战后,唐玄宗提拔郭知运为陇右节度使。
开元四年,突厥降户阿悉烂、聂跌思太等率众反叛,生擒单于副都护张知运。突厥降户抵达绥州界后,郭知运受命领朔方军讨伐突厥降户,在黑山呼延谷大败突厥降户,成功解救张知运。开元六年,郭知运率军讨伐吐蕃,趁吐蕃人没有防备,在九曲取得大捷。开元九年,郭知运再次和朔方总管王晙合作,平定了六州胡康待宾的叛乱。
郭知运和吐蕃、突厥频繁作战,战功累累,威震边陲,在开元九年十月去世。
王君毚
王君毚是瓜州常乐人,和郭知运是同乡,也以骁勇善战闻名于世。王君毚从军后,担任郭知运的部将,是郭知运屡建军功的得力帮手。开元九年,郭知运死后,唐玄宗提拔王君毚为河西、陇右节度使。
开元十五年,吐蕃大将悉诺逻大举进犯唐朝,纵火焚烧甘州后撤军。王君毚没有和悉诺逻硬碰硬,而是派军队绕到吐蕃人的后方,纵火焚烧野草,让吐蕃人的战马在撤退途中再也没有野草可吃。当悉诺逻撤回到大非川后,正准备息甲牧马,却不料野草都已经被烧光,战马因此饿死过半。随后,悉诺逻从大非川仓皇撤军,而王君毚对悉诺逻紧追不舍,最终在青海之西俘获悉诺逻的所有辎重和没有来得及撤退的吐蕃人。几个月后,悉诺逻出兵报复王君毚,攻陷王君毚的家乡瓜州,生擒王君毚的父亲,挟持王君毚的父亲进攻凉州,王君毚出于孝心,没有出城应战,只好登城哭泣。
其后,王君毚利用职务之便报复了回纥、契苾、思结、浑四部落的都督对自己没有发迹时的轻视,他诬陷四部落的都督暗中谋反,唐玄宗亦信以为真,于是流放了四部落的都督。这令四部落民众对王君毚怀恨在心,不久,王君毚率军到肃州袭击吐蕃派往突厥的使者,当他返回到甘州时,早已埋伏好的四部落民众把王君毚团团围住,王君毚寡不敌众,最终力战而死。
张守珪
张守珪是陕州河北人,起初担任北庭都护郭虔瓘的部将,屡立战功。开元十五年,王君毚战死后,唐玄宗任命薛嵩为河西节度使,又提拔建康军使张守珪为瓜州刺史。正当张守珪率众修筑州城,加固城防时,吐蕃人大举来犯,张守珪虽然士兵不多,却镇定自若,在城头和部将置酒作乐,使用疑兵计让吐蕃人不敢轻易进攻自己。当吐蕃人撤退后,张守珪顺势出兵追击,不仅击退了吐蕃人,还保住了瓜州。其后,张守珪悉心经营瓜州,使瓜州的局势由乱到治,摆脱了困境。
张守珪凭借自己的战功不断升迁,在开元二十一年再次临危受命,担任幽州节度使。此时,幽州节度使薛楚玉(薛讷的弟弟)刚被契丹首领屈剌与可突干击败,幽州兵的士气正处于低落状态。张守珪到任后,指挥幽州兵主动出击,屡次取得胜利,逐渐扭转了危局。屈剌与可突干连吃败仗,知道张守珪不好惹,便采用诈降计,勾结突厥,企图扭转战局,但张守珪不是那么好骗的将领,他利用契丹人的内部矛盾,指使契丹别帅李过折斩杀屈剌与可突干,一举解决了长期威胁幽州的边患。
开元二十六年,张守珪的部将假造张守珪的命令和唐玄宗的命令,迫使平卢军使乌知义进攻奚人,乌知义先胜后败,而张守珪故意隐瞒败绩,谎报战功。当唐玄宗派牛仙童调查这件事时,张守珪贿赂牛仙童,归罪于部将,摆平了这场风波。但是转过年来,事情败露,张守珪被贬为了括州刺史。张守珪到任后,郁闷不已,疽发背而死。
张守珪有一位部将名叫安禄山。安禄山在天宝年间兼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在范阳发动叛乱,使唐朝从此由盛转衰。安禄山和史思明齐名,以唐朝叛徒的身份遗臭万年。
王忠嗣
王忠嗣的父亲是王海宾,开元二年,王海宾跟随薛讷讨伐吐蕃,战死在长城堡。时年九岁的王忠嗣被唐玄宗养在宫中,成了唐玄宗的义子。王忠嗣长大后,骁勇善战,屡败吐蕃,凭借自己的军功步步高升,在开元二十九年担任朔方节度使。
天宝初年,强大的后突厥汗国走向崩溃瓦解,王忠嗣趁机出师北伐突厥,多次取得胜利,加速了后突厥汗国的灭亡。新兴的回纥汗国和唐朝交好,唐朝的北境从此再也没有边患,唐玄宗于是把对外政策由被动防御改为积极进攻,对吐蕃发动了攻势。唐玄宗对王忠嗣充满了信任,天宝五年,唐玄宗让王忠嗣兼任河西、陇右、河东三镇节度使,王忠嗣由此成为唐玄宗时代第一位一身掌管四镇的节度使。此后,王忠嗣和吐蕃频繁交战,在青海、积石大败吐蕃人,又在墨离大败吐谷浑人,威震边陲。
王忠嗣位高权重,战功卓著,不禁居功自傲起来,这便引起了唐玄宗对他的猜忌。天宝六年,唐玄宗解除了王忠嗣朔方、河东两镇节度使的职务,只保留他河西、陇右节度使的职务。同年,唐玄宗派王忠嗣进攻吐蕃的石堡城,石堡城易守难攻,王忠嗣拒绝接受命令,这更激起了唐玄宗对王忠嗣的不满。唐玄宗见王忠嗣不愿配合,只好派将军董延光进攻石堡城,让王忠嗣协助董延光作战,但王忠嗣一意孤行,也不愿配合董延光。董延光进攻石堡城失败后,便归罪于王忠嗣。随后,李林甫诬陷王忠嗣勾结太子李亨(后来的唐肃宗)谋反,唐玄宗以此为由,把王忠嗣召回长安,解除了王忠嗣的兵权,贬王忠嗣为地方官。天宝八年,王忠嗣在不断地打压中抑郁而终,暴毙而亡,享年四十五年。
王忠嗣有一位部将名叫李光弼。安史之乱爆发后,李光弼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为平定叛乱立下大功,曾官至天下兵马副元帅,和郭子仪齐名,以唐朝中兴功臣的身份流芳百世。
哥舒翰
哥舒翰是突骑施舒部的后裔,世居安西,其父亲哥舒道元官至安西副都护。王忠嗣成为河西、陇右节度使后,提拔哥舒翰为大斗军副使。哥舒翰武艺超群,作战勇猛,喜欢冲锋在前,曾在苦拔海、积石大败吐蕃人,建立殊功。
天宝六年,唐玄宗剥夺王忠嗣的军权后,任命哥舒翰被为陇右节度使。天宝七年,哥舒翰在青海筑神威军和应龙城,使吐蕃人从此不敢再靠近青海。天宝八年,哥舒翰率领十万大军围攻石堡城,一举获得胜利,完成了王忠嗣不愿接受的任务。此后,哥舒翰的地位步步高升,天宝十二年,哥舒翰又攻占吐蕃的洪济、大漠门等城,尽收九曲部落,再次立下大功。但是哥舒翰嗜酒好色,因此中风得病,天宝十四年,哥舒翰被剥夺军权,赋闲长安。
安史之乱爆发后,封常清和高仙芝接连被安禄山击败,唐玄宗随即任命正在养病的哥舒翰为大将,统兵二十万防守潼关。天宝十五年,哥舒翰和安禄山对峙半年后,唐玄宗催促哥舒翰出战,哥舒翰因大意轻敌,误中埋伏,被叛军击败,哥舒翰自己也被部将生擒,献给了安禄山。哥舒翰被安禄山俘虏后,投敌变节,为安禄山招降李光弼等,李光弼等不为所动,纷纷回信谴责哥舒翰。安禄山见哥舒翰对自己没多大用处,于是杀死了哥舒翰。
高仙芝
高仙芝是高句丽人,长相英俊,弓马娴熟,在开元末期被安西节度使夫蒙灵察提拔重用,担任安西副都护。
天宝六年,唐玄宗派高仙芝率领一万军队讨伐归附吐蕃的小勃律国。高仙芝深入敌境,先占领吐蕃的连云堡,后攻破小勃律国,俘虏小勃律国王和吐蕃公主,取得大胜。其后,高仙芝凭此大功取代夫蒙灵察,成为安西节度使。天宝九年,高仙芝又远征石国,他佯装和石国和谈,而后出兵袭击石国,一举取得胜利,俘虏石国国王,大掠石国而归。高仙芝的行为令侥幸逃脱的石国王子满怀怨恨,石国王子向西域诸国散步高仙芝的恶行,激起了西域诸国的不满,西域诸国于是向大食(阿拉伯帝国)求援。天宝十年,高仙芝率军讨伐西域诸国,在怛罗斯和大食的军队遭遇,唐朝的军队和和大食的军队激战三天,不分胜负,但却遭到了葛罗禄人的背叛,高仙芝被前后夹击,最终不敌,于是战败。
其后,唐玄宗任命高仙芝代替安思顺为河西节度使,而安思顺不愿离开河西,唐玄宗于是又任命高仙芝为右羽林大将军,把高仙芝留在了长安。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派高仙芝率军防守陕郡。封常清在河南战败后,退回陕郡,和高仙芝合兵一处,放弃陕郡,退守潼关。唐玄宗闻败大怒,随即派宦官到潼关把高仙芝和封常清全部处死。
封常清
封常清是蒲州猗氏人,他三十多岁才从军,成为安西节度使夫蒙灵察的部将。封常清相貌丑陋,身材瘦小,一脚残疾,在军中并不受待见。封常清为了得到高仙芝的赏识,费劲了心思,最终,封常清靠着自己的才能得到高仙芝的重用。
天宝六年,封常清跟随高仙芝平定小勃律国。高仙芝成为安西节度使后,提拔封常清为节度判官,封常清由此成为高仙芝的心腹。封常清执法严格,当高仙芝乳母的儿子郑德诠触犯军法,冒犯上司封常清后,封常清毫不留情,以军法处置郑德诠,打死了郑德诠。天宝十年,高仙芝赋闲长安后,封常清继续留在安西,并在天宝十一年成为安西节度使。天宝十二年,封常清远征大勃律国,在菩萨劳城取得大胜,一举降服大勃律国,立下大功。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封常清入朝,正巧安禄山发动叛变,唐玄宗问计于封常清,封常清于是主动前往河南募兵,以平定安禄山的叛变。封常清抵达洛阳后,只用半个多月的时间便招募到六万大军,但这些士兵都没有上过战场,不是安禄山的对手。一个月后,安禄山进入河南,击败封常清的乌合之众,一举攻占洛阳。随后,封常清退回陕郡,和高仙芝合兵一处后,又退回潼关,惹怒了唐玄宗。最终,高仙芝和封常清,这对老搭档,一起命丧黄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8 10: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