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唐朝哥舒翰手握20万兵马镇守潼关,为什么还是被安禄山攻破?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17 17:47:00 来源:戏说三国

公元755年最后的一个月,繁盛的大唐歌舞升平,一片盛世景象,然而,谁也没想到的是,刚刚被唐玄宗赐婚给儿子的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造反了!

夭寿了!,安禄山的叛军从范阳出发,仅仅过去了一个多月,大唐帝国潼关以东的北方大地,几乎半数沦陷,帝国的“北京”太原”,“东京”洛阳先后落入了叛军之中。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大唐出兵平叛的两位宿将封常清跟高仙芝,接连吃败仗,最终两位名将死在了玄宗的怒火之中。

眼看叛军一路势如破竹,打到了潼关边上,只要潼关失守,那么玄宗只有跑路的份,伟大的帝国自此堕入黑暗,唐玄宗的威望也会一落千丈。

唐朝哥舒翰手握20万兵马镇守潼关,为什么还是被安禄山攻破?

潼关大战之前的天下形势

此刻此刻,为了坚守潼关,玄宗唯一能够想到的统帅人选,只剩下老将哥舒翰。哥舒翰临危受命,集结二十万大军云集潼关,但是,距离那场决定性的大战打响,还有半年时间。

在这半年时间里,哥舒翰基本坚守不动,潼关的二十多万大军就那样静静地瓜胺住着局势的发展,似乎想要等到叛军的攻势由盛转衰。

此时已经自称大燕皇帝的安禄山坐镇洛阳,指挥着军队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出击,以期最大限度地扩大战果,但各个方向上的进展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挫败。

北方,史思明屡吃败仗,因为大唐的两位太守——颜真卿和颜杲卿在叛军主力南下之后,迅速开辟敌后战场,收复了大片失地,后来又得到了唐西北边防军统帅郭子仪、李光弼的援助,让叛军更是顾此失彼。郭、李联军在渔阳、洛阳之间同史思明较量,于嘉山一战中大获全胜,砍下了四万颗叛军的脑袋,史思明本人从马上跌落,披头散发,光着脚丫逃回了大营,逃到博陵后,李光弼又迅速率大军将其紧紧包围。

唐朝哥舒翰手握20万兵马镇守潼关,为什么还是被安禄山攻破?

西面,安禄山本想亲率主力直捣潼关,但因为河北战事吃紧,只好撤回洛阳做总调度,西线战事只要交给崔乾祐去打理。崔乾祐到了潼关面前,却驻足不前,因为镇守潼关的哥舒翰面对叛军,只有一个应对方式,那就是:守!

面对天下第一雄关,唐军死守不出,崔乾祐也没有丝毫办法呀。

南面战场,叛军更是遭遇了生死狙击。

如果有哪一场城池保卫战称得上惊天地泣鬼神的话啊,那么只有睢阳。

在那里,张巡与许远两个从前只是小人物的义士,与叛军展开了惨烈无比的攻防大战。通过两人之力,叛军始终没有办法突破江淮防线,达到他们占据整个南方的目的,而富裕的江南地区也因此得以始终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并能够将赋税财物集中起来,源源不断地供应给朝廷,帮助朝廷完成最后的平叛大业。

总体而言,天下局势对于叛军来说是相当的不利,他们虽然占据了东都洛阳,但在继续扩大战果的战斗中,除了东面的碧波大海,其他三个方向都遇到了不小的麻烦,而且老巢范阳随时有可能被官军颠覆的危险。

唐朝哥舒翰手握20万兵马镇守潼关,为什么还是被安禄山攻破?

对于唐帝国而言,此时正处于子叛乱以来最好打的局面,只要决策上不失误,坚守潼关,那么消灭叛军的时间就会大大缩短,绝对不会拖了八年之久,而唐帝国也不会引起由盛转衰,最后闹成个藩镇割据的局面。

然而,就在安禄山寝食难安,一筹莫展的时候,长安的一个惊人消息传来,令叛军在沮丧之中瞬间狂喜!

政治斗争下的决策失误

承担进攻潼关的叛军主将崔乾祐是一名优秀的军事将领,但再优秀的将领,面对潼关之险,也毫无办法,对付关门自守,根本就没有下嘴的地方。

那么,想要攻克这座雄关,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诱使唐军出来打野战!而恰好,这个时候,帝国的决策帮了崔乾祐这个大忙。

按道理来说,哥舒翰也是一个成名多年的宿将,深知平叛的大战略,就是据守潼关,保护好长安这个政治中心,让中央政府得以从容布置反击策略,那么关外的叛军必将入秋后的蚂蚱,在四面唐军的包夹下,无论怎么折腾,都蹦跶不料多久,此时的天下局势,用李白的两句诗可以概括:“函关壮帝居,国命悬哥舒。”

唐朝哥舒翰手握20万兵马镇守潼关,为什么还是被安禄山攻破?

哥舒翰确实贯彻了这一战略目的,但问题是,哥舒翰有个问题,那就是他不是一个心胸广阔的人。他一个中风的半残废重掌兵权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使了个栽赃的手法,将平日于他素有矛盾的安禄山堂兄弟安思顺陷害而死。

安思顺可是个大功臣啊,早在安禄山叛乱之前就不断给玄宗打报告说安禄山不老实,早晚会反,现在安禄山真的反了,但因为他有忠告在线,所以依然受到朝廷的礼遇。

安思顺死了就死了,但他的死却让另外一个人触动很大,这个人就是素来跟哥舒翰矛盾重重的一代奸相杨国忠。

更让杨国忠不安的是,此时从潼关传来消息,潼关的军队并不想先对付叛军,而是很可能对他下手,那些“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家伙们,曾经也确实围在主帅哥舒翰周围,密谋商量先干掉杨国忠。

杨国忠的人品太差了,几乎大唐军方都对他恨之入骨,此时安禄山造反,恰好给了大唐军人们除掉杨国忠的充足理由,即正是杨国忠担任宰相以来,祸国殃民不说,还导致了安禄山造反,而且人家安禄山造反,也旗帜鲜明地打出了口号:他们叛乱打得原因仅仅是皇帝身边有小人,他们起兵的目的就是除掉那个小人,而那个小人就是杨国忠。

唐朝哥舒翰手握20万兵马镇守潼关,为什么还是被安禄山攻破?

哥舒翰并没有答应手下们所谋划的以三十名骑兵组成的刺杀小队秘密回到长安干掉杨国忠,但是,这个如此冒险的计划,却走漏了风声,传到了杨国忠耳中。

杨国忠虽然没有什么本事,但自保却是会的,于是,他立刻亲手组建了自己的亲兵队伍,万一事情有变,好歹有个依靠,他将训练的这支亲卫队的人物交给了亲信杜乾运。

哥舒翰虽然动不了宰相,但是除掉一个宰相喽啰却是没有问题的,于是他派人给皇帝上了一道请示,表示如今人手紧缺,应当将杜乾运手中的军队统一划入潼关守卫军的指挥之下,唐玄宗自然立刻同意了,把杜乾运派去潼关。

然而,杜乾运到了潼关,立刻就被哥舒翰给斩了!

唐帝国的命运,在这一场将相之间的明争暗斗中,正朝着黑暗的方向又前进了一步!

而在这黑暗的悬崖边上,一分对唐帝国十分重要的情报,放在唐玄宗案前:

一直赖在潼关不走的叛军其实只有一些老弱残兵在四处晃荡,而且只有四千人。

这绝壁是一个十分坑爹的情报,因为掌握这个情报的人,根本没有搞清楚,这是崔乾祐布下的一颗巨大烟幕弹。

唐玄宗看完这个情报,其实心里也希望哥舒翰立即带兵出关与敌军决战,毕竟东都洛阳已经陷落超过半年了。

哥舒翰心理门清:这种局势怎么看都像个陷阱,安禄山怎么可能派弱兵来潼关面前晃荡,于是他连续上书与皇帝商议等等再说。

河北的李光弼、郭子仪听闻唐玄宗催促哥舒翰出兵的消息,也是坐立不安,他们火速修书警告:千万不能够出关作战啊,潼关大军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把潼关给守好了,等他们四处出击,直抵安禄山的大本营,抓来贼军家人作人质招降,贼军将不战自溃。

这个时候就是我们奸相杨国忠出马的时候了,潼关只要大军在一天,那么军事就要高于政治,那些个天天密谋要干掉他的将领们,让他寝食难安,为了自保,他觉得必须抓住这个机会,让唐玄宗相信,此刻出兵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于是在杨国忠的一顿操作下,(包括动用了杨贵妃吹枕头风的一切可能手段),玄宗相信了!于是,唐玄宗命令哥舒翰出关作战!

结局从哥舒翰出关的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了,崔乾祐的烟雾弹吸引着哥舒翰的大军进入伏击圈,二十万大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且崔承佑利用唐军猝然遇伏的间隙,派了一支精锐骑兵绕到官军背后,两面夹击之下,局面彻底时空,军士们丢盔弃甲逃窜山谷,或互相踩踏跌入河中淹死,二十万大军在惶恐之中彻底崩溃。

坚守半年的潼关就在这样的情形下被攻破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7 21:14: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安禄山范阳起兵叛乱,唐玄宗为何还诛杀封常清和高仙芝
自毁长城安禄山从长安返回范阳,回到自己的地盘,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这次冒险进京太值得了,赚了官职、马匹还有老皇帝的信任,现在他可以安心准备造反了。大唐王朝上下似乎一切如常。百姓日
2024-06-19 18:53:00
哥舒翰为什么要投降于安禄山
...,“灵宝之战”还是成为了哥舒翰的滑铁卢。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造反,渔阳鼓动,遍地狼烟,洛阳失陷,长安危在旦夕。哥舒翰临危受命,镇守潼关。这潼关是天险所在,又是长安的门户,
2022-12-30 12:08:00
哥舒翰在唐朝是什么样的存在
...于是封他为御史大夫。四,抵御叛军哥舒翰与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河西节度使安思顺不和,唐玄宗于是经常在三人之间做调解,让他们结为兄弟。天宝十一年(752年),哥舒翰、安禄山、安思顺
2023-06-09 11:30:00
哥舒翰击破吐蕃威震西陲,为何会被安禄山活捉?
...而,安史之乱爆发后,哥舒翰率领二十万大军,却败给了安禄山,还被生擒,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一、临危受命哥舒翰并非汉人,而是“突骑施首领哥舒部落之裔”,不过从他的祖父开始就为唐朝效
2022-12-28 22:34:00
一次粉碎安史之乱的绝佳机会,为何被唐玄宗葬送了
...将,他们原计划坚守洛阳,以守为攻慢慢消耗、直至挫败安禄山的锐气,伺机全歼叛军。但监军边令诚贪功心切,加之封、高二位将军拒绝了监军所要好处的贪婪举动,边令诚心怀不满,一再催促出
2024-05-15 16:31:00
潼关之战中,唐玄宗为什么要催促哥舒翰出战?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禄山在范阳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正式起兵反唐。短短一个月间,安禄山所率领叛军就以破竹之势席卷大江南
2023-06-11 11:16:00
一生鲜有败绩,最终却投敌乞活的一代名将是谁呢
...位了。 而哥舒翰却素来与镇守河北、辽东的唐玄宗爱将安禄山(安波注之兄安延偃养子)、安思顺(右羽林军大将安波注之子)二人不和,皇帝每次宴会都想让他们和解,然后结拜为兄弟。这一
2023-01-10 14:54:00
安禄山很不简单,从一介小兵,爬到了三镇节度使的封疆大吏,这是绝对的实力,绝非偶然。河北地处边境,常常要对外作战,敌人主要奚族、契丹为主,虽说唐军承平日久,但安禄山所部一直有仗可打
2024-06-26 13:16:00
安史之乱唐军折损哥舒翰等三员名将,完全是唐玄宗瞎指挥
...元755年12月16日),兼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在准备工作完成后于范阳起兵。安禄山发布假消息,声称拿到唐玄宗的密诏讨伐杨国忠。“清君侧”历来是叛乱之臣叛乱的借
2023-02-23 16:1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