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自毁长城
安禄山从长安返回范阳,回到自己的地盘,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这次冒险进京太值得了,赚了官职、马匹还有老皇帝的信任,现在他可以安心准备造反了。
大唐王朝上下似乎一切如常。
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长安、洛阳街市依然繁华热闹。
玄宗和杨贵妃过着幸福的小日子,不久前群臣给玄宗上了尊号: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证道孝德皇帝。
十镇节度使镇守着帝国的四方。南诏那边打了败仗,不过东北有好消息。天宝十三载(754年),夏,安禄山大败奚,俘虏奚王李日越。
天宝十四载(755年),夏,安禄山上表朝廷,称再次大破奚和契丹。
百官正常上班,而且尽量吸取京兆尹李岘和侍御史、武部员外郎颜真卿不依附杨国忠,被贬出朝廷的教训。
不寻常的只有李唐王朝最信任的封疆大吏安禄山,越来越多人发现他的异常。
颜真卿被贬到平原郡(今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他察觉了安禄山谋反的动态,借平原郡暴雨申请整修老旧的城墙。修城墙的同时颜真卿带人深挖沟渠,整修战备,储备粮食,招募壮丁,防范安禄山。鼎鼎大名的书法家,名士风流,天天带着文人雅士泛舟游玩,饮酒赋诗,麻痹安禄山。
不管这位太守是尽忠职守,还是玩忽职守,皇帝都不知道。颜真卿的动作却没有逃过安禄山的眼线,但安禄山觉得颜真卿是个书生,不足为虑。安禄山命副将何千年进京,提出以番将三十二人替代汉将,杨国忠和韦见素两位宰相都向玄宗极言进谏,说安禄山谋反行迹已经败露,他如果不想反,怎么会提出用胡人代替汉人为将。
玄宗居然因此“不悦”,再次满足了安禄山的要求。
杨国忠和韦见素只好又想别的办法,提出召安禄山人朝为相,让贾循为范阳节度使,吕知诲为平卢节度使,杨光翔为河东节度使,用三位汉人将领分别管理三大藩镇。
玄宗听从了两位宰相的意思,草拟诏书,却又留中不发,他派宦官辅璆琳带着珍稀水果去赏赐安禄山,观察安禄山是不是真的想谋反。安禄山大表忠心,又送了丰厚的贿赂给辅璆琳。
辅璆琳回京后对玄宗说:“安禄山竭忠奉国,无有二心。”
玄宗对两位宰相说:“安禄山,朕对他推心置腹以待之,必无异志。东北还要靠他保卫,朕为他作保,你们都不要再为此事忧心了。”
杨国忠在皇帝那儿进谏的路走不通了,只好自己另想他法,他让京兆尹搜查安禄山在京城的府邸,逮捕安禄山门客李超等人,送到御史台狱中秘密杀掉。
杨国忠转变了策略,他开始想方设法激怒安禄山,让他早点造反,证明自己的推断,取信于皇帝。
安禄山之子安庆宗尚准备迎娶李唐宗室女荣义郡主,正住在京师中,他把长安的情形密报给安禄山,安禄山恐惧不安,加快了谋反的脚步。
天宝十四载(755年),六月,玄宗召安禄山入京,观看安庆宗与荣义郡主成婚之礼,安禄山说自己生病了没法进京。
七月,安禄山上表说要献马三千匹,每匹配两个人,并派番将二十二人护送马匹进京。这无异于一支骑兵要来长安。
河南尹达奚珣觉得此事非同寻常,上书朝廷,提议让安禄山冬季再献马匹,并且由国家的有关管理人员去接收马匹,不用安禄山派军士护送。
看到达奚珣的奏章,玄宗也察觉出一丝不寻常的气氛。恰逢宦官辅璆琳受贿之事暴露,他感觉到应该派人再到安禄山那看看情况。玄宗借别的事将辅璆琳捕杀,派宦官冯神威到范阳宣旨。
旨意说:马等冬天再献吧!朕在华清宫给你单独挖了个池子,你十月份到华清宫来陪朕一起泡温泉。
旨意婉言拒绝了安禄山现在献马的要求,又要把他调回长安,以做试探。
使者宣旨时,安禄山坐在自己的胡床上,只稍稍起身,也不下拜,他淡淡地问:“陛下还好吧?”然后又说:“马不献也罢,十月份咱们京师见吧!”
之后把冯神威安排到馆舍之中,不再理睬,过了好多天,才把冯神威打发回京,也没有上谢恩的表彰。
冯神威见能回到京城了,一路跑回朝廷,见到玄宗哭着说:“奴才差点见不到大家(皇帝)了!”
面对冯神威的哭诉,玄宗什么也没做。
八月。
长安,玄宗下旨免除百姓今载的租庸。
范阳,安禄山频频犒赏士卒,秣马厉兵。
十一月九日,范阳。
安禄山集合麾下所有部队,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共十五万大军,对外号称二十万正式起兵。
十日,安禄山以奉皇帝密旨入朝讨伐杨国忠为口号,率军南下,当日俘虏北京(今山西省太原市)副留守杨光翔。
安禄山所向无敌,快速推进。
大唐无力抵抗,节节败退。十一日,消息传入长安,玄宗正在华清宫中,他宁愿相信这是憎恶安禄山的人在造谣生事,也不敢想“禄儿”真的会谋反。
十五日,安禄山起兵的第七天,玄宗终于不得不正视问题。安禄山真的反了!他召集宰相商讨,面对国家急难,位列三公,百官之首的杨国忠竟然“扬扬有得色”。
他那张脸仿佛在说:看吧!我说的没错吧?我早就说过安禄山会反。
将国家至高的行政权柄交到这样一个人手中,当时玄宗已经昏聩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杨国忠马上就拿出了意见,他说:“现在造反的只是安禄山一个人,将士们并不想反,不过十天,他的脑袋就会被献到陛下面前。”
玄宗觉得杨国忠分析得有道理。
《资治通鉴》中描写了当时大臣的反应:相顾失色。
大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简直是痴人说梦!
这话宰相敢说?这话皇帝也敢信?
对战况盲目乐观的,不止玄宗和杨国忠二人。
十六日,面对玄宗对战局的询问,循例入朝觐见的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夸下海口:“现在太平日久,突然发生战争,大家害怕,才会望风而逃。臣愿前往东都洛阳,开府库,募骁勇,北渡黄河,几日内定取逆胡之首献于陛下。”纵横西域的名将封常清有自负的资本。当时,朝廷上下虽然不认同杨国忠说的几天就平息叛乱,持速胜论观点的人却不在少数。武则天当年平定徐敬业叛乱也没用多长时间,有成功的例子在前面,大家都觉得这次也能很快平息叛乱。
如果武则天能从乾陵爬出来,一定会告诉这些孩子,不一样,大家清醒一点!
徐敬业叛乱是一群失意青年,临时拼凑出十余万兵马,准备了十几天就扯旗子造反,除了骆宾王的檄文写得好,没什么像样的东西。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武则天还派出了李孝逸、魏元忠和黑齿常之两个梯队去平叛,仅李孝逸、魏元忠就带着三十万大军。
现在武则天的好孙儿李隆基同学又有什么,又能给封常清什么呢?
玄宗任命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这都是安禄山的职位,得自己打败安禄山才能拿到。
国家一个兵也没给他,封常清还得自己募兵,他在洛阳招募到六万人。
十九日,安禄山攻陷博陵(今河北省定州市)。
二十一日,玄宗终于磨磨蹭蹭地从骊山回到长安,回到长安做的第一件事是杀掉安禄山长子安庆宗,赐死荣义郡主,六月份才成亲的郡主,无辜受累,丢了性命。
回宫后,玄宗开始调兵遣将,部署防御。
长安以东,设置三道防线。
第一道,以卫尉卿张介然为河南节度使,领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等十三郡,率军一万坚守陈留。
第二道,以封常清率新募军士六万,驻守洛阳。
第三道,以玄宗第六子荣王李琬为挂名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负责实际指挥作战,率飞骑(禁军)、彍骑(禁军),新招募的士兵、边兵在京师者共五万人,从长安出发,统诸军东出平叛,据守陕郡(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另遣宦官边令诚监军,屯于陕郡。
长安以北,安排三员大将,层层守卫,协同防御。
以金吾将军程千里为潞州(今山西省长治市)长史。
以右羽林大将军王承业为太原尹。
以朔方右厢兵马使、九原太守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朔方治所在灵州。长安城中,玄宗拿出内府钱帛,在京师用十天共募兵十一万,称天武军,拱卫京师。
看起来是不是很像回事?
做完这些,玄宗在长安每天坐等前线捷报。
十二月初二,安禄山率叛军自灵昌(今河南省延津县古黄河渡口)渡过黄河,灵昌郡(今河南省滑县)失守。
初五,陈留失守。第一道防线被突破。
初七,玄宗声称要御驾亲征,命朔方、河西、陇右三镇留下必要的守城力量,由节度使率三镇主力,往长安集结勤王,限二十天内抵达。
初八,荥阳(今河南省郑州市)失守。
之后的战况,《资治通鉴》中是这样记载的:封常清所募兵皆白徒,未更训练,屯武牢(即虎牢关)以拒贼;贼以铁骑蹂之,官军大败。常清收馀众,战于葵园,又败;战上东门内,又败。丁酉,禄山陷东京,贼鼓噪自四门入,纵兵杀掠。常清战于都亭驿,又败;退守宣仁门,又败;乃自苑西坏墙西走。
封常清临时招募的士兵,未经训练,正面与久经沙场的安禄山贼军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封常清五战五败。
十二日,洛阳沦陷。第二道防线被突破。
封常清只好投奔陕郡的高仙芝,二人经过商议后决定放弃无险可守的陕郡,保存有生力量,退守没有兵马的潼关,据险关坚守。
第三道防线后移。高、封二人刚带兵进入潼关,整修好防御工事,安禄山的兵马就到了关下。
如果高、封二人未能准确判断,及时反应,陕郡守不住会丢掉,正面抵抗的最后一支军队会被歼灭,潼关会失守,安禄山将会过潼关直赴长安,后果难以想象。
潼关,是挡在京城长安前的最后屏障,潼关如果失守,帝国门户大开,则长安危矣,大唐危矣。
玄宗却亲手毁掉了自己面前的最后一道防线。
战败后,封常清三次派人奉表入京,玄宗都拒绝接见,奏表也被弃于一旁。封常清生长在边关,长年在外征战,对中原情况并不了解,才会夸下海口。现在经过累日血战,他对形势有了清醒的判断。
朝廷现在以市井之徒对职业军人;以未经训练的新兵对久战之虎狼之师;以朽坏军械对精良战备;以恐惧之心对极盛兵锋。
他清醒了!但是皇帝、宰相、群臣还没清醒。这会对后面的战局产生非常不利,甚至有致命的影响。必须让皇帝清楚这一点,为了挽救战局,他必须将新拟定的应对方略呈给皇帝。
封常清想的是我一身死不足惜,但要在死之前为国家做最后的贡献。他决定回长安,亲自到皇帝面前痛陈利害。
封常清走到渭南,皇帝敕书下达,玄宗削夺封常清官爵,令其回到高仙芝军中,以白衣效命,封常清只好返回潼关。
封常清回长安没回成,监军边令诚可是顺利回去了。
宦官监军,是玄宗研制出的新花样。在唐玄宗以前,监军一职历来由朝廷大臣担任。《资治通鉴》称边令诚索不成,恨在心,所以构陷封常清、高仙芝。
玄宗无法接受安禄山反叛,无法接受平叛失利的现实,他已经丧失了思考能力,只想发泄怒火,想找人为他的失误埋单,掩饰自己的过错。
他把一肚子火发在高仙芝、封常清身上,下令:就地斩首!
十八日,潼关。
封常清拿出早已写好的遗表,遗表中他请皇帝吸取自己轻敌的教训,希望朝廷早日平定叛军。封常清死前没有为自己和家人留下只言片语,只留下了这封满怀拳拳报国之心的遗表,现在读来仍令人潸然泪下。
封常清引颈就戮。高仙芝随后被一百名陌刀手押赴刑场。他见昔日同袍已经变成冰冷的尸体,只得一张草席草草地铺于身下。
刑场周围当时围着那些新招募来的兵士,他们看着刑场内的两位将军,一位已经从容赴死,另一位被绑于刑台之上。姿容俊美的帝国将军长身玉立,风吹鬓发,天地为之怆然。
高仙芝忍下悲痛问边令诚:“我遇敌而退,理应以死谢罪,但上有天,下有地,说我克扣粮饷,实在是太冤枉了。”
高仙芝又转向将士们,大喊:“将士们,我在京师招募你们,当时虽得了一些军费,但是买基本的装备都不够用。我是希望带领你们杀贼报国,再从朝廷取得赏赐,可是朝廷现在说我盗用军粮,你们都是我的将士,如果我真的克扣了各位的粮饷,请喊有罪。如果你们认为我没有盗用,就请为我喊一声冤枉吧!”
三军将士齐声高喊:“冤枉!”声震天地。
高仙芝从容赴死。
高仙芝、封常清所想不过以身报国,所愿乃是天下长安。如此忠臣,枉死于宦官刀下,关山为之鸣咽,飞鸟为之哀鸣。
皇帝玄宗,自毁长城。皇帝与武将再难建立信任,宦官干政的祸端也由此而起。
潼关已无守将,帝都长安岌岌可危。哥舒断刀
天宝十五载(756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国号大燕。这段时间安禄山忙着在洛阳准备登基,才给了唐朝喘息之机,而大唐却利用这个时机杀了自己的元帅和大将。
高仙芝、封常清枉死,玄宗的气出了,潼关不能没人镇守,皇帝派出新的统帅——哥舒翰。
哥舒翰,西突厥哥舒部人,母亲是于阗王女,父亲是唐朝大将哥舒道元,曾任安西副都护。哥舒翰家境优渥,为人倜傥任侠,四十岁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进京寻求发展。因受长安尉嘲讽羞辱,怒而从军。
哥舒翰从小受过良好的军事、文化教育,将门出虎子,从军后的哥舒翰勇冠三军:新城一役,令三军震慑;积石山一战,吐蕃五千骑兵无一生还;石堡城之战大破吐蕃,天下闻名;击吐蕃,拔洪济、大漠门等城,悉收九曲部落。
在李白眼中哥舒翰足以碾压卫青、白起,“丈夫立身有如此,一呼三军皆披靡。卫青谩作大将军,白起真成一竖子”。
杜甫称赞哥舒翰“先锋百战在,略地两隅空”。
西北地区流传着一首名为《哥舒歌》的民谣: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哥舒翰在当时称得上是全民偶像,战神一样的人物。
安禄山对哥舒翰也很敬重,曾想和哥舒翰处好关系。在安禄山看来,他的母亲是突厥人,父亲是胡人,哥舒翰的父亲是突厥人,二人的父亲都是胡人,出身差不多,可以做朋友。
没想到哥舒翰讽刺安禄山是野狐狸,他说:“谚语有云,野狐狸对着洞嗥叫,不祥!”
安禄山气得大骂:“你这个突厥狗,怎么敢这样说话?”
哥舒翰很看不上安禄山溜须拍马的样子,老上司王忠嗣又常说安禄山必反。哥舒翰和安禄山成了死对头,连带也看不上安禄山的族兄安思顺。
玄宗最喜欢搞平衡,杨国忠又夙兴夜寐想尽办法要对付安禄山。镇守东北的安禄山封了很多官,为了节制安禄山,西北的哥舒翰头上也有一大串官职、爵位。《旧唐书·哥舒翰传》记载:天宝六载,擢授右武卫员外将军,充陇西节度副使、都知关西兵马使、河源军使。八载··拜特进、鸿胪员外卿,与一子五品官,赐物千匹、庄宅各一所,加摄御史大夫。十一载,加开府仪同三司。十二载,进封凉国公,食实封三百户,加河西节度使,寻封西平郡王。十三载,拜太子太保,更加实封三百户,又兼御史大夫。
哥舒翰的使者入朝奏事,常骑着白骆驼。从大漠孤烟的边关出发,经过“闾阎相望,桑麻翳野”的西域,日行五百里来到繁华长安,一路驼铃阵阵,恰似一幅雄浑粗犷的盛世画卷。
让西平郡王去收拾东平郡王,原本再合适不过。可是潇洒的白发老将军,因为“好饮酒,颇恣声色”,在一次沐浴时不幸中风,只好入京养老。封常清、高仙芝被杀,王忠嗣早已去世,将星逐个陨落,玄宗无人可用,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这位“废疾于家”的偏瘫老人身上。
哥舒翰再三推辞不过,只好挂帅出征。
哥舒翰出任兵马副元帅。大唐在潼关集结河陇、朔方兵和契(铁勒部落)、吐谷浑以及高仙芝旧部组成的勤王之师二十万。
天宝十五载(756年)正月十一日,哥舒翰击退安庆绪的进攻。
潼关北临黄河,南接秦岭,易守难攻,哥舒翰率二十万大军据天险固守;以颜真卿、颜杲卿为代表的地方官员在安禄山后方组织人民抗击伪燕叛军;郭子仪、李光弼带兵进入河北地区收复失地,兵锋直指安禄山老巢范安禄山进不能进,退无处退,已陷于泥潭之中。
唐军只要守住潼关,战局必将扭转,但大唐君臣再次自毁长城。
起因是安禄山的族兄安思顺,安思顺因为提前举报安禄山要谋反,所以没有被安禄山牵连,当时在长安任户部尚书。因与他素有嫌隙,哥舒翰让人伪造一封安禄山写给安思顺的书信,诬陷安思顺通敌,玄宗明知这是哥舒翰公报私仇,还是处死了安思顺和他的弟弟太仆卿安元贞,家属流放岭南。
杨国忠身为首席宰相都没能救下安思顺,他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肋。元帅荣王李琬去世后,哥舒翰又称为皇太子先锋兵马元帅,太子素来不喜欢杨国忠,如果太子和哥舒翰联合起来,杨国忠的处境会更加不妙。
当时军中越来越多的人反对杨国忠,哥舒翰手下将领王思礼提出要带三十名骑兵把杨国忠劫持到潼关杀掉,哥舒翰以此举形同谋反予以拒绝。
得到消息的杨国忠快吓死了,万一哪天哥舒翰想动手,自己小命就得玩完。杨国忠觉得和安禄山相比,哥舒翰对他的威胁更大。
杨国忠为了保命,以防备不测的名义,向皇帝申请从皇宫各部门挑选三千人加以训练,又在哥舒翰身后陈兵一万,以杜乾运为首领。
谁料哥舒翰把杜乾运骗到潼关,咔嚓,就给杀了,然后一封奏疏上去,轻松拿下这一万人的兵权。杨国忠只好静待时机,另想办法。
而被阻隔在潼关城下半年之久的安禄山却深感不能再等下去了。他和范阳的联系已经被切断,如果不能攻破潼关,再被郭子仪、李光弼端了老窝范阳,从后面包抄过来,自己就要被包饺子了。
安禄山改变策略,把精兵藏在山上以逸待劳,让崔乾佑带几千老弱残兵诱惑唐军攻打,这种伎俩自然骗不过哥舒翰,却足以让玄宗落入中。
哥舒翰、郭子仪、李光弼都曾上疏朝廷,指出应固守潼关,不可轻出。但玄宗只想速胜,这半年来他十分焦虑,快点取胜才能及时挽救自己的一世英名。他没想清楚这是平叛战争,不是宫廷政,变。
宫廷政,变带着禁军,从玄武门进去,把几个带头的和几十个党羽砍砍剁剁,一夕之间,天就变了。打仗可能是这位太平天子的知识盲区。
杨国忠一直在等待的机会出现了,他置国家安危于不顾,极力撺掇玄宗责成哥舒翰出战。
将相失和,“好在”皇帝和宰相是一条心哪。一封封催哥舒翰出战的诏令被送到潼关,送诏令的使者项背相望。
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初四,哥舒翰恸哭一场,引军出关。
四天后,灵宝(今河南省灵宝市)西原。
黄河南岸,王思礼率五万人为前锋,庞忠等人率十万主力紧随其后,哥舒翰自己率三万人渡过黄河,以为策应。
崔乾佑利用老弱残兵将唐军前锋部队引入崤山的一条隘道中,等他们进入包围圈,滚木礌石如雨点般砸向唐军的士兵,受地形所限,唐军无法反击,成了活靶子。
唐军推出毡车开路,崔乾佑又让士兵推出数十辆装满干草的车,堵住道路后点燃车上的干草,滚滚浓烟中唐军不辨敌我以至自相残杀。崔乾佑趁机绕到唐军后面,截断王思礼后路,五万前锋全部惨死。
唐军主力部队见此情形四散奔逃,黄河北岸的三万人也开始逃命,哥舒翰带着剩下的人一路狂奔回潼关。
原来为了坚守潼关,哥舒翰命人在关前挖了三条壕沟,每条二丈宽,一丈深。奔逃回来的士兵慌不择路,跌入战壕,竟把三条壕沟填平,后面的人踩着前面士兵的尸体逃入潼关。
十八万大军出关,只回来八千人。
六月初九,潼关失守。
长安,再无屏障。
哥舒翰退到关西驿站后,张贴告示召集溃散的余部,希望能重新组织兵力,夺回潼关。这时他虽然经历惨败,但还有一口气在。部将火拔归仁把哥舒翰绑在马上时,中风的老将军曾试图用马鞭自杀,没能成功。等哥舒翰被劫持到洛阳后,他彻底折了心气,向安禄山下跪称臣,说自己愚昧,肉眼不识陛下。“谨嘱关防将,慎勿学哥舒。”(唐·杜甫《潼关吏》)
哥舒翰的心气折了。
大唐的战神没了。
帝国的都城,帝国的臣民,帝国的天子将何去何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9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