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读三国,世人都为关云长败走麦城而叹息。评说岳,豪杰尽为岳武穆兵退朱仙镇而痛惜。关将军和岳元帅都是天下人千秋敬仰的忠义英杰,而在历史长河当中,也有一些绝世名将,平生骁勇不逊于关将军,战略也不输于岳元帅,大半生从戎征战也几乎是百战百胜,威慑强寇,吓破敌胆,可最终结局却发生颠覆性的反转,让人大跌眼镜!

今天小编要讲的这位战神级的名将,一生堪称传奇,他四十三岁才从一个浪荡公子突变成“铠甲”之士,然而他却很快一战成名,一杆断枪破万敌,而后为皇帝带兵守边十五年之久,手握重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周边诸国之敌听闻他的大名,就要吓得倒退数百里之遥。皇帝对他的赏赐就像滚雪球一样源源不断。
就连诗仙李白都为他作诗吟唱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还有当时敌境的军民也一直传唱这样的歌谣:“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其人便是大唐帝国名将哥舒翰老将军,他本是西突厥汗国突骑施部落哥舒氏人,他的亲爷爷名叫哥舒沮,他的亲爸爸名叫哥舒道元,道元做过大唐帝国安西副都护大人,所以他家世居安西,也就是古西域龟兹国的地盘。
哥舒翰家非常富有,而他个人也是个非常风流倜傥,任侠好义的公子哥,喜欢对别人许下承诺,又爱纵酒交友。当他四十岁那年,父亲去世,他才来到京师长安客居了三年,由于当时的长安尉对他非常无礼,因此使得他非常愤慨,决定要闯出一番自己的事业也折服众心,于是仗剑前往河西之地。
四十多岁的哥舒翰一开始投奔在河西节度使王倕麾下,王倕要攻打新城,使哥舒翰来做经略使指挥这场战役,结果哥舒翰一战成名,三军无不震慑。后来唐玄宗李隆基最信任的节度使王忠嗣又提拔他做了后补衙将。

哥舒翰喜欢阅读关羽也喜爱的《左氏春秋传》,还有班固的《汉书》,他疏财仗义,凡是跟过他的士卒都愿意一直追随在他的左右。王忠嗣于是任命哥舒翰为大斗军指挥副使,并命他前往新城征讨吐蕃国,当时与哥舒翰同级的副将,见到他非常傲慢无礼,哥舒翰虎威震怒,直接将其鞭打至死,军中将士两腿无不战栗,没有人敢不服从他的命令了。
不久之后哥舒翰因战功和治军有方被晋升为左卫郎将,后来吐蕃强行侵入大唐边境,阿翰带兵在苦拔海大战蕃军,吐蕃大军三路自高山雪原而下,哥舒翰吓得只拿了半截断枪就首先冲上前去与蕃军先锋大战,结果他以一人之力大败吐蕃三大纵队,后来唐军支援跟上,吐蕃无不披靡逃窜,经此一战,哥舒翰的威名传遍了唐蕃及西域诸国。
唐玄宗天宝六年,皇帝亲自破格授予他右武卫员外将军,并命他代理陇西节度副使、都知关西兵马使、河源军指挥使等数职。后来吐蕃每年到了麦熟的季节,哥舒翰就率领部众进至吐蕃积石军辖地将蕃麦全部强行割取,并对着敌境大呼“这里是我们大唐帝国的吐蕃麦庄!”吐蕃大军没有一人敢追击和抗拒他的兵马。

后来哥舒翰派出自己的部将王难得、杨景晖等人带着精兵再次潜入积石军驻地,设伏以待。结果吐蕃五千精骑前来,哥舒翰从城中率骁骑勇士突然杀出,吐蕃军几乎全都被杀尽,剩下的一拨人马又遇到大唐伏兵,最后连一匹马都没有回到吐蕃。
哥舒翰又将自己有家奴训练成了一支精锐左军,这些士卒都只有十五六岁,却个个都是大力士,而哥舒翰本人枪法最为精妙,每次追击敌军,他总是大喝一声,敌人被他唬住,他就一枪挑杀一个,直穿其喉,然后举过头顶三五尺之高而坠地,无不死者,他身边的随从就下马将敌人斩首,收集回去堆积成京观,以论战功,久而久之全军将士都习以为常,跟随哥舒将军出将就像家常便饭一样,毫无畏惧艰险。
天宝六年冬天,唐玄宗在华清宫居住,当时王忠嗣被奸臣所弹劾,玄宗皇帝下诏命哥舒翰前来述职,君臣二人两谈甚欢,最后皇帝任命他为鸿胪卿,兼任西平郡守,又代理御史中丞之职,又替代王忠嗣成为了陇右节度使、陇右支度营田副大使,相当于做了陇右节度使了。

突然当了这么大的官,他却依旧还要为自己的伯乐上司王忠嗣说好话求情,唐玄宗见此天威震怒,认为哥舒翰不识好歹,起身就要走入后宫,不再理睬他,而哥舒翰却一直跪走到玄宗面前,不停要叩头,言词极慷慨,声泪俱下,甚至以性命保证王忠嗣是个良将忠臣,玄宗这才被感动,于是宽宥了王忠嗣,只是将他贬为了汉阳太守,而整个朝廷都被哥舒翰的忠义所震动,天下人无不称颂他的为人。
第二年,哥舒翰又在青海湖边设立了大唐神威军营寨,吐蕃大军来攻,唐军将其一举歼之。接着哥舒翰又在青海湖中的龙驹岛上筑起一座小城堡,当时有人在湖中见到了白龙,哥舒翰就将此城命名为应龙城,吐蕃见唐军水陆并用,吓得再也不敢造近青海湖来袭扰唐境了。
吐蕃只好坚守最为坚固的石堡城来对抗唐军,并以此为据点继续侵犯唐境,由于这个城关路远极险,唐军损失惨重,却久久不能攻取。到了天宝八年,唐玄宗天威震怒,命朔方、河东两大节度使派出汉蕃诸路兵马十万交给哥舒翰统管,由他一并指挥,一定要攻下吐蕃雪域高原第一关石堡城。

哥舒翰一阵冷笑,带着自己麾下高秀岩、张守瑜两员大将,和本部精兵,只经历了一拨猛攻,不到十天就拔取了这座被天下人称之为千难万难攻下的险关。唐玄宗得到捷报之后,高兴坏了,立马为他论功,直接封他为特进大臣(这一般只有大唐开国二十四功臣才享有的殊荣)、鸿胪员外卿,又直接将他的一个儿子晋升为五品官,又赐御用绸缎一千匹,豪华庄宅两座,又加授他为御史大夫。到天宝十一年,又加授哥舒翰开府仪同三司,相当于准三公之位了。
而哥舒翰却素来与镇守河北、辽东的唐玄宗爱将安禄山(安波注之兄安延偃养子)、安思顺(右羽林军大将安波注之子)二人不和,皇帝每次宴会都想让他们和解,然后结拜为兄弟。这一年冬天,安禄山、安思顺、哥舒翰一同来朝,唐玄宗立马派内侍大人高力士及宫中的中贵人们,于京师东附马崔惠童池亭设宴招待这三位边关大将。
哥舒翰的亲妈妈尉迟氏夫人,本是西域于阗族人,安禄山和安思顺也非常厌恶哥舒翰,安禄山又常捉弄哥舒翰,这时他就突然对哥舒翰说道:“孤的亲爸爸是胡人,亲妈妈是突厥人,哥舒公你的亲爸爸恰好相反,他是突厥人,而你的亲妈妈却又是胡人,以此看来,孤与公是同类同族呀,为什么不相亲相爱呢?”

哥舒翰冷笑着答道:“古人有云,野狐向着自己的洞窟惨叫,这是不祥之兆,原因就是野狐这种动物善忘本也!我哪里敢尽心与这种动物交往呢?”这明摆着就是讥讽安禄山是野狐狸,于是他就大怒骂道:“突厥老儿安敢如此!”眼看二人就要施展绝世武艺大战一场,这时高力士赶紧对哥舒翰使了个眼色,哥舒翰立马停止了对安禄山的敌对状态。
天宝十二年,哥舒翰进封为了大唐凉国公,实封食邑三百户,加授河西节度正使,不久又晋升为了西平郡王。当时丞相大人杨国忠与安禄山有仇隙,并频繁向唐玄宗上奏他要造反的消息,因此就拿着厚赏与哥舒翰结交为好友。天宝十三年,哥舒翰被晋升为太子太保,又增加了三百户食邑,又兼任了御史大夫一职。
哥舒翰又嗜好饮酒,而且贪恋声色,他前往土门军营寨,还为自己布置了专门的浴池,可就因为这样,竟在高原患了风疾(中风),后来晕倒在地许久才苏醒过来,因此就回到京师养病,从此荒废了武功呆在家中。

后来安禄山强行起兵造反,唐玄宗手下的名将封常清、高仙芝(高句骊人)全都被安禄山打得惨败,玄宗皇帝这才想起把哥舒翰征召入宫,授予他皇太子麾下先锋兵马大元帅一职,又以田良丘为御史中丞,充当他的行军司马,又将王思礼、钳耳大福、李承光、苏法鼎、管崇嗣以及大唐蕃将蕃将火拔归仁、李武定、浑萼、契苾宁等人全都派给他做裨将,而河西、陇右、朔方及各地蕃兵与高仙芝残部共二十万人马全由他一人节制,并命他在潼关斩杀安禄山,绝对不可以让叛军西入关中。
玄宗皇帝登上勤政楼亲自为他壮行,满朝文武都在郊外为他饯行。天宝十年,唐玄宗又加授哥舒翰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哥舒翰来到潼关之后,诸将之中有人对他说道:“安禄山大军西来,是以诛杀杨国忠为名,元帅如果留下精兵三万在此守关,而亲率精锐回长安先行诛杀杨国忠,就等于像汉景帝时袁盎杀晁错而挫七国之乱一样,元帅以为如何呢?”哥舒翰也想这样做,可却一直不敢这样做。
可军中却有人将他的这个想法泄露给了杨国忠,杨国忠大为恐惧,于是上奏唐玄宗道:“兵法有云,安不忘危,如今潼关王师号称百万,而京师空虚又无殿后人马,万一哥舒翰兵败或叛变,京师还能安在否?陛下请选出健壮的太监小儿三千人在御苑之中进行武装集训,以防不测!”唐玄宗立马下诏按他的想法去做,并派剑南将军李福、刘光庭分别统领这支人马,这二人都是杨国忠的心腹。

接着他又奏请召募勇士一万人,屯兵于长安城外的灞上,并令其心腹杜乾运来统领。哥舒翰得到消息后,也认为杨国忠对他有所图,就上表奏请杜乾运的人马前来潼关助战,唐玄宗尚在依赖他拒敌,就由着他召杜乾运赶赴潼关与之议事,可杜乾运一到潼关就被哥舒翰给斩杀祭旗了。
然而杀完老杜,哥舒翰反而更加不安起来,加上他素有中风之疾,现在就更严重了,军中事务,他也没有办法全心全意亲自处理,都交给了行军司马田良丘来替他管事,可老田也不敢专断,做起事来犹犹豫豫,以致军中教令不一,各自为政,麾下大将王思礼、李承光又经常争强好胜,搞得全军毫无破敌之斗志。
起先,哥舒翰多次向唐玄宗上奏安禄山虽然窃取了河朔之地,但他不得人心,所以潼关重兵要坚守不出,等到河朔军民与他离心离德,大唐王师才可以将其一举歼灭之,这样也可以少折损兵力而擒杀贼寇矣!

这时安禄山麾下大将崔乾祐在陕郡偷偷埋伏了一支前锋精兵,可唐军的斥候却没有发现,并报告哥舒翰说“贼殊无备”,也就是说安禄山的大军没有什么特殊的防备。唐玄宗得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就命令哥舒翰赶紧出关与安禄山决战。
哥舒翰则上奏言道:“叛军既然举兵造反就必定有所战备,且安禄山用兵久矣,怎么可能没有特殊的战备呢?如今说他没有防备,这必定是阴谋诡计,叛军远来,就想赶紧速战解决掉我们,而我们大唐王师各路人马都守着自己的阵地,利在坚守,不利轻出决战,如果轻出潼关,就是中了安禄山的诡计,末将乞求再观望一下形势吧!”
杨国忠听说之后,更加惶恐,就多次请求皇帝催促哥舒翰出兵决战,李隆基久处太平,已经不习兵事,而长久以来又被杨国忠所迷惑,就派出多名太监相继前往军前督责,催促他出战。哥舒翰不得已,只好引师出关。

六月四日,唐军集结于灵宝县之西原。八日,唐军与安军大战,唐军一口气将安军逼到险峭的山崖边,并且北临黄河,一时间气势如虹,胜券在握。而安军大将崔乾祐带着数千精兵抢先占据一处险要,哥舒翰见首战得胜,就带着田良丘坐着小船浮水到黄河中流以观敌情,见到崔乾祐没有多少人马,便生了轻敌之心,于是催促全军前进,结果各路大军争相堵塞了道路,队伍毫无秩序可言。
当天午后,狂风大作,崔乾祐趁机拖来数十辆草车,纵火焚烧,一时间烟焰冲天,大唐将士都掩面低头,眼睛都睁不开来了,相互撞击践踏,很多人都掉到了河里。后面跟来的军队见到前面的人马一片混乱,还以为前面打了败仗,于是纷纷溃逃,很多人都掉到了河里,死者达数万人,号叫声震天动地,落水的士卒都把自己捆在器械上,或以枪为舟楫,才得以漂浮到了北岸,几十万人马一天就剩不到十分之一二。

唐军既败,哥舒翰带着数百骑兵就要西逃回长安去,他的部将火拔归仁居然捉住他投降了安禄山。安禄山见到他说道:“你以前不是常轻视我吗,今日如何呢?”哥舒翰吓得跪倒在地说道:“昔日肉眼凡胎,不识大燕皇帝陛下,才会有今日的下场,陛下是拨乱之明主,如今天下未平,大唐名将李光弼还在土门驻军,来填在河南,鲁炅在南阳,他们都是难以对付的大将,陛下要是留臣一个性命,臣只要一尺文书就可以将我这些老部下全部招降,这样天下没几天就可以全部平定了!”
安禄山听了大喜,就没有斩杀他,而是任命他为大燕帝国大司空,又命他赶紧写信给大唐所有的名将,唐将得到他的书信之后,统统臭骂他不肯死节,不是忠臣。安禄山知道哥舒翰没什么作用了,就将他关进了苑中,然后派人暗中将其刺死了账。

当时哥舒翰守在潼关,主掌了大唐江山全天下的兵马,按理来讲可以公仇私怨一起向安禄山报复,可他偏偏先向唐玄宗诬陷了留在长安做户部尚书的安禄山义兄安思顺,说他和安禄山秘密合谋,准备里应外合,又令人写了一封假信给安思顺,就凭这个将安思顺捉拿献给唐玄宗邀功,当年三月,安思顺和自己的亲弟弟太仆卿安元贞全部被朝廷斩杀,他们的家属也全部流放到岭南偏远之地,当时天下人都为他们鸣冤。
而后世史家则认为哥舒翰本来是一代名将,却偏偏最后不能战死疆场,比起同一时期不屈就义的文臣颜杲卿,真是太过羞愧了!当然杨国忠的谗言、唐玄宗的瞎指挥,还有他本人生病导致没能亲自指挥,又所托非人,且后来又过于轻敌,这一系列因素最终导致安史之乱,朝着大唐帝国一蹶不振的步伐发展,这难道不是命吗?

抚定南中不降魏,镇守白帝击退东吴战神,谁才是蜀汉最后的忠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0 15: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