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历史上薛仁贵西征的大非川之战,最终是以惨败收场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20 15:06:00 来源:戏说三国

薛仁贵征西,指的是大唐对吐蕃的“大非川之战”。

历史上薛仁贵西征的大非川之战,最终是以惨败收场

提到薛仁贵,大多数人的印象,就是那个一袭白袍、神勇无比的英武将军,确实,不管是在演义中还是在正史上,薛仁贵的战绩,的确能担得起“神勇”这一美誉。

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丽,击破突厥,还有““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等诸多典故,都证明了薛仁贵的功勋卓著。

不过,在薛仁贵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中,他曾遭逢过一次大败,并且这次大败,也是大唐开国以来对外战争中输得最惨的一次。

此战,就是薛仁贵征西过程中的“大非川之战”。

大非川之战,是发生在唐高宗年间,由大唐对阵吐蕃的一次战役,此战前,大唐做了充足准备,加上薛仁贵担任主帅,因此朝廷上下均对此战是信心满满。

但最终,在付出数万人伤亡后,大唐军队铩羽而归,而薛仁贵也因为此战的失利,被唐高宗剥去所有官职,削为了庶民。

那么,究竟是因为什么,导致曾经无往不利的薛仁贵会在此战中大败而归呢?关于这一点,普遍认为是薛仁贵遇到了“猪队友”,但仔细研究整场战役后就会发现,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

历史上薛仁贵西征的大非川之战,最终是以惨败收场

“大非川之战”的战争背景

大非川之战,其实最早是由吐蕃挑起的,大唐当时是作为“受害者”一方,不得不对吐蕃进行了起兵应战。

怎么回事呢?这就得说到著名的“安西四镇”。

所谓安西四镇,是指在唐朝初期在西北地区设置的四个军镇,分别是焉耆、龟兹、于阗和疏勒,这四个军镇,对大唐抚慰西突厥、保护中西陆上交通要道以及巩固唐朝的西北边防,都起过十分重要和关键的作用。

而安西四镇的由来,则要追溯到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期,贞观十四年时,大唐灭掉了高昌国,之后为稳定西域,设安西都护府。

到了贞观二十二年,唐军进驻龟兹,同时也是在当年,将安西都护府行在迁到了龟兹境内,而后,又在龟兹周边,也就是焉耆、于阗和疏勒三城,修筑城堡,建置军镇。

这三城再加上龟兹,均由安西都护府统理,因此,世人便称之为“安西四镇”。

不管是从地理位置上,还是从其用途上,安西四镇都是大唐在西域的军事重镇,也正因为如此,大唐历来对此都极为重视。

但在唐高宗时期的公元670年,大唐不得不罢掉了安西四镇。

因为什么呢?很简单,就在当年,吐蕃大举入侵西域,先后攻陷了西域十八个州,并且,还打下了龟兹的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受此影响,大唐不得不被迫罢安西四镇。

说得直白点,就是吐蕃将忠于大唐的一帮小弟全部干翻了,甚至把大唐设在西域的“堂口”都给端了。

这就是“大非川之战”发生的时代背景,而在这种情况下,历来在对外战争中很少输过的大唐,怎么能咽下这口气,更何况吐蕃还侵占了大唐忠实小弟的吐谷浑,导致吐谷浑王不得不流亡长安。

如果不给吐蕃一点教训,那么,大唐在西域的脸面就会尽失,因此,大唐无论如何都要找回这个场子。

历史上薛仁贵西征的大非川之战,最终是以惨败收场

于是,唐高宗一声令下,全国迅速组织动员起来。

当年四月,唐高宗任命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又任命名将郭孝恪之子郭待封为副总管,共率领大军十万,自长安出发,浩浩荡荡前去反击吐蕃。

这其中,还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细节,当时吐蕃的都城名字就是“逻娑”,而唐军此次的军事行动,则以逻娑为出师之名,这背后的意思,说白了就是“直捣黄龙”,誓要拿下吐蕃。

由此可见,大唐当时对此战可谓是信心满满。

并且,就在薛仁贵带兵出征之前,唐高宗已经先行派遣大将阿史那忠前往于阗,同时又安排西突厥首领阿史那都支为左骁卫大将军,命他发兵牵制吐蕃在西域的兵力,以便和薛仁贵遥相呼应。

也就是说,为了保证薛仁贵此战的胜利,大唐从前后几个方面都着手进行了准备,再加上此战的主帅是历来无往不利的薛仁贵,因此,当时大部分人均认为,此战胜利那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但就是在这种信心满满,认为稳赢不输的情况下,大唐却遭遇了立国以来的对外战争中,败得最惨的一次。

历史上薛仁贵西征的大非川之战,最终是以惨败收场

惨败收场的大非川之战

那么,唐军是如何失败的呢?其实在最开始,薛仁贵还是占据了很大优势的,并且,首次和吐蕃军接触时,薛仁贵还小胜了一把。

根据史料记载,薛仁贵出征后,他深知吐蕃仗着地势,可以以逸待劳,并且兵多将广,而唐军远道而来,因此速战速决才是最优方案。

因此,薛仁贵在率军行至青海大非川一带时,就做了一个决定。

他命令随军的副官郭待封率2万人留在此地,并在大非川山岭上构筑工事,以便护卫粮草辎重等物资。

而自己,则带领主力部队,急速行军至乌海(今豆错湖),在那里与吐蕃军展开决战。

这个决定,在当时来说并没有错,因为前往乌海的道路十分崎岖,如果带着物资行军,那必然会拖慢行军速度,要是那样的话,等找到吐蕃主力,唐军也失去了战机。

所以,薛仁贵才会大胆地孤军深入,而最开始,他这个计划确实也获得了一定成功。

在他带着主力部队离开后,由于没有了辎重的拖累,因此行军速度极快,并且,在河口(今青海玛多)就碰上了吐蕃军。

而吐蕃军没想到唐军会跑这么快,所以在猝不及防之下,被唐军击溃,不仅伤亡甚多,并且还损失了数万牛羊。

薛仁贵也借助此次胜利,顺利占据了乌海城。

按照薛仁贵的计划,他将在乌海城这里驻守,等待副官郭待封的到来,之所以他要等,主要是郭待封护卫着粮草,而薛仁贵由于急行军,身边并没有带多少口粮。

因此,他就需要等着郭待封带着粮草到来,以给部队补充给养,然后一举歼灭吐蕃军。

单从理论上讲,薛仁贵的这个计划是没问题的,但计划赶不上变化,薛仁贵没想到的是,郭待封完全没按照他要求的去做。

在薛仁贵率军前往乌海之前,他曾交代郭待封,务必要他按照规定时间出发,并保持匀速,在限期内将粮草送到乌海,这样薛仁贵就能做到无缝对接。

但在薛仁贵离开后没多久,郭待封就带着粮草和大军出发了,而他出发的时间,要远早于薛仁贵要求的时间。

仅仅是早于规定时间还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他出发后一路上慢慢腾腾,行军速度极慢,一直到薛仁贵即将进驻乌海城时,他还没有赶到。

这样一来,就让吐蕃军有了可趁之机,当时吐蕃的将领名为论钦陵,他得知唐军的粮草部队还在路上晃晃悠悠的时候,当即发兵,直奔郭待封而来。

历史上薛仁贵西征的大非川之战,最终是以惨败收场

最终,郭待封被吐蕃二十万军队团团围住,由于不敌,最终“粮仗尽没”。

而此时的薛仁贵,即便是有心救援,但奈何鞭长莫及,况且事发突然,只能是眼睁睁地看着郭待封大败而逃,至于粮草那就想都别想了。

也正因为粮草尽失,薛仁贵无法在乌海城持续呆下去,无奈之下,只能退守大非川,但吐蕃军哪里会放过这个机会,没等薛仁贵在大非川站稳脚跟,吐蕃大军便尾随而至,薛仁贵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应战。

到了这个时候,其实战局的结果已经是显而易见了,纵然薛仁贵有天纵之才,但奈何唐军没有了粮草,因此,饥肠辘辘的唐军自然不是吐蕃的对手。

最终,唐军大败,薛仁贵不得不与吐蕃将领论钦陵进行了议和,方才脱身离去。

正如前文所说,大非川一战的失利,是大唐开国以来所有的对外战争中,败得最惨的一次,从开战前的信心满满,到最终的被吐蕃按在地上摩擦,这不仅成为了大唐的一个耻辱,同时也成为了薛仁贵军旅生涯中的一个污点。

而吐蕃则因为此战的胜利,一跃成为与大唐分庭抗礼的西部豪强,曾经是大唐忠实小弟的吐谷浑,也不得不转变身份,成为了吐蕃的别部。

最惨的是,大唐因为此战的失利,安西四镇就此裁撤,安西都护府也不得不就此迁走。

总之,大非川一战,让大唐丢尽了颜面,因此在战后,薛仁贵被愤怒的唐高宗一撸到底,直接贬为了庶民。

历史上薛仁贵西征的大非川之战,最终是以惨败收场

战役分析:究竟是谁的责任?

单从表面上看的话,唐军在大非川之战的失利,绝大多数责任要划给副官郭待封,毕竟是他不听从薛仁贵的指挥,才导致被吐蕃围困并击溃。

那么问题来了,郭待封为何会不听从薛仁贵的安排和指挥呢?

有一种观点,是因为郭待封对薛仁贵心存不满,而心存不满的原因,则是因为郭待封仗着自己是名将郭孝恪之子,因此不愿只当一个副官。

也就是说,郭待封不愿屈居于薛仁贵之下,所以才会不听从指令擅自行动的。

因此,薛仁贵让他安守城寨他不守,让他按期增援他不做,反而私自提前行动,导致了被吐蕃大军盯上,最终溃败的。

初一看,这种解释十分合理,并且郭待封在整个战役中的表现,也符合上述几点,所以,让他承担此战的大部分责任应该也是对的。

不过,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前文讲过,此战在开战前,朝廷上下极为重视,唐高宗也是多方部署,目的就是为了此战能胜利,在这种情况下,难道唐高宗不知道郭待封和薛仁贵不和吗?

作为皇帝,他当然不可能什么事都心知肚明,但他身边有的是谋臣,谋臣们会告诉唐高宗的。

所以,如果郭待封和薛仁贵不合,那么唐高宗必定知道,而他既然知道,又怎么会放任两个不合的将领共事出征呢?

这明显是犯了兵家之大忌,等同于自掘坟墓的行为。

历史上薛仁贵西征的大非川之战,最终是以惨败收场

并且,作为身经百战的薛仁贵而言,在自己的副官对自己有明显不满的情况下,薛仁贵又怎么会把护卫粮草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他呢?

退一步讲,即使是薛仁贵不得不把护卫粮草的任务交给郭待封,他总该留有后手,不会在乌海苦苦等待郭待封前来增援吧?

总之,单纯把责任全部推倒郭待封身上,明显有些勉强的意思在里面。

实际上,这场战役的失败,责任并不完全在于郭待封,最大的问题,则是薛仁贵率领主力部队“长途奔袭”后带来的恶果。

我们都知道,在青藏高原地区,有一种特有的病症叫做“高原反应”,具体的症状,就是头晕、无力,甚至是呕吐不止。

而根据现代医学研究,之所以会出现高原反应,主要的原因就是人体急速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后,由于暴露在低压低氧环境中,便会产生的各种不适。

换句话说,薛仁贵所带领的主力部队,在经过急行军后,基本上都患上了高原反应。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薛仁贵在成功进驻乌海后,不仅没有进一步扩大战果,比如继续进军逻娑(即拉萨),反而是龟缩在乌海城内不能动弹。

为什么会如此?除了受到粮草的制约之外,更多的原因,是全军上下的将士都有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导致大军暂时失去了战斗力,因此就不得不龟缩在乌海城。

而郭待封这边,之所以他会提前带着粮草大军出发,则是因为他深知在高原急速行军会带来什么后果,并且也知道,如果按照薛仁贵要求的时间出发,那肯定不可能按照规定时间抵达乌海。

原因很简单,为了把高原反应降到最低,只能缓慢行军。

历史上薛仁贵西征的大非川之战,最终是以惨败收场

这就是为何郭待封在途中慢慢悠悠的主要原因,他不是不想快,而是他知道,走得太快,那么高原反应会要了他和将士们的命。

所以说,薛仁贵所制定的计划,从理论上来讲并没有错,但是他没有考虑到高原反应带来的后果,也有可能是他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他才会按照往常的经验制定计划。

而郭待封同样也没有错,他所作出的动作,是结合当时情况做出的反应。

只不过,两个人在计划的实施上所出现的偏差,给了吐蕃一个机会,让吐蕃得以袭击郭待封的粮草大军。

并且在郭待封对阵吐蕃军时,其表现也算是可圈可点,要知道当时吐蕃用来围困他的足有二十万大军,而郭待封仅有两万余人,就是在这种实力悬殊极大的情况下,郭待封最终还是带着将士逃了出去,由此可见,郭待封也并不完全是个一无是处之人。

另外,还有一点能佐证当时薛仁贵确实是受到了高原反应的影响,在郭待封被吐蕃大军围困时,其所在之地,距离薛仁贵所在的乌海城仅有数百里,如果薛仁贵以及其部下状态正常,是完全有可能抽调一部分兵力对郭待封进行救援的。

哪怕是不能击败吐蕃,但最起码粮草也会抢回来一部分,但实际的情况是,薛仁贵只是眼睁睁地看着郭待封大败,并且粮草全部都吐蕃抢走。

为什么他会按兵不动?很简单,他因为高原反应,已经无法动弹了。

也正是因为他的按兵不动,才会导致唐高宗在战后盛怒无比,高宗在处分薛仁贵时就说,“卿乌海城下自不击贼,致使失利,朕所恨者,唯此事耳”。

历史上薛仁贵西征的大非川之战,最终是以惨败收场

整体来说,薛仁贵西征的大非川之战,最终是以惨败收了场,此战由于粮草的制约以及唐军的高原反应,因此薛仁贵在打到乌海后再未能前进一步,而消灭吐蕃、重置安西四镇的战略计划也由此破灭,这场战役不仅让大唐大失颜面,也得以让吐蕃自此成为西部豪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0 17: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历史上薛仁贵征西最远打到哪里了?
...生最大的一次败绩,是大非川之战,也就是所谓的薛仁贵西征。此战之前,薛仁贵是战神般的存在;但此战过后,他却瞬间跌入低谷,被贬为平民。那么,薛仁贵西征究竟是怎样的,他最远打到哪里
2022-12-31 21:20:00
薛仁贵大非川之战:唐朝不败神话的终结
...唐朝名将薛仁贵也经历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惨败,而这其中,导致这场战役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这又给薛仁贵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人物简介薛仁贵,名礼,字仁贵,唐朝初年名将,出生
2024-03-20 05:14:00
从兵行地理分析,安史之乱前,吐蕃为何让大唐帝国吃最多败仗?
...素罗汗山被吐蕃军沿洮河上游袭进到了唐军后方,而再次惨败。但是出人意料的是不久之后的吐蕃居然开始内讧:武则天圣历二年(699年)名将论钦陵遭吐蕃赞普赤都松赞诛杀,论钦陵族弟赞婆
2023-08-18 17:05:00
聊聊薛仁贵一生中唯一的败笔——兵败大非川
...,唐军战斗力下降 薛仁贵听说郭待封违抗军令,还遭受惨败后,怒不可遏,甚至想将郭待封就地处死。但是,当下正是战争紧要关头,临阵斩杀大将,对军心士气是一种沉重的打击。因为,薛仁
2023-11-16 15:51:00
薛仁贵被流放是因为什么
...见状,只得退兵大非川。吐蕃四十万大军趁机来袭,唐军惨败。薛仁贵因此获罪免官。七,晚年立功安东都护府发生叛乱,唐高宗封薛仁贵为鸡林道总管,平定安东。后来薛仁贵因事被流放,幸亏唐
2023-05-29 15:51:00
历史上最动荡的王朝,国都六陷天子九迁,
...国历史上,有过这样一个朝代,立国二百八十九年,曾经西征西域三十六国,东灭高句丽,北亡突厥,使得四邻臣服,君王被尊称为“天可汗”。不过这个王朝却在中期盛极而衰,陷入了长达一百五
2023-02-08 13:52:00
唐朝兴衰录:国都长安七度失守的传奇历程
...有一支坚强而雄壮的王朝,经历了二百八十九年的兴盛,西征西域,东灭高句丽,北亡突厥,使得四方臣服,其君王被尊称为“天可汗”。然而,这个王朝在中期却遭遇了长达一百五十多年的动荡,
2024-02-16 13:29:00
初唐名将开疆拓土37郡,却被抹黑成害死罗成的罪魁祸首
...讨伐西突厥的阿史那贺鲁,唐高宗派出了以程知节为首的西征大军,时任左武候中郎将的苏定方也在军中担任前军总管。那时候的苏定方只怕也没有想到,这一战竟然会成就自己后半生的辉煌生涯。
2023-04-29 10:49:00
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中国和波斯的互动
...布还遣兵攻打唐朝的松州。不过,这次攻打大唐,吐蕃以惨败收场,当时的大唐,正值横行天下之际,唐太宗李世民派侯君集征讨吐蕃,但还没等侯君集的主力部队出手,先锋牛进达便将以少量兵力
2023-10-26 15:3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