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薛仁贵大非川之战:唐朝不败神话的终结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3-20 05:14:00 来源:戏说三国

今天要讲述的是,唐朝与吐蕃之间发动的一场大规模斗争,而在这场战役中,唐朝名将薛仁贵也经历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惨败,而这其中,导致这场战役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这又给薛仁贵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人物简介

薛仁贵

,名礼,字仁贵,唐朝初年名将,出生于河东薛家,虽是高门大户,但到薛仁贵这一代已经是家道中落和庶民没什么区别了。因此薛仁贵自幼家贫,只能以种田为生,然而生活虽然贫困,却消磨不了他那颗建功立业的决心,之后在妻子柳氏的鼓励下毅然从军,在太宗征高句丽期间,横空出世,终得到太宗赏识,此后也是不断升迁。

太宗之后,高宗即位,亦将薛仁贵当作心腹爱将,而薛仁贵也是不负众望,在历次征战中从无败绩,威震四方。原本按照这样的人生剧本,薛仁贵最后绝对会是满载荣誉,在世人的崇拜中,在皇帝大臣的赞扬与肯定中走到他的人生巅峰。

薛仁贵大非川之战:唐朝不败神话的终结

薛仁贵剧照

然而,因为大唐与吐蕃之间的一场战役,不仅让十数万大唐将士身死疆场,亦是打破了薛仁贵在疆场上的不败神话,因为此战,薛仁贵也迎来了人生中的一次严重的滑铁卢,这一战,就是大唐自立国以来遭遇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惨败:

大非川之战

薛仁贵大非川之战:唐朝不败神话的终结

大非川之战

事件概括

唐高宗总章三年(咸亨元年,670年)四月至八月,唐朝与吐蕃为争夺龟兹、疏勒、于阗、焉耆(今新疆库车、喀什、和田、焉耆)四镇,在大非川(今青海共和县西南切吉旷原)进行了一番争夺大战,此战,吐蕃军避实就虚,不与唐军精锐直接交锋,而是断其粮草后,集中优势兵力夺取胜利;而唐军远道出征,且兵力不支,供给不畅,尤其军中将领不和,副将郭待封擅违军令,一意孤行,终陷败局。

背景

公元670年四月(唐高宗咸亨元年),吐蕃大举入侵西域,攻陷西域白州等十八个羁縻州,又合于阗联手陷龟兹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唐被迫罢安西四镇。二年,吐蕃以噶尔·赞聂多布为大相,由其弟名将噶尔·钦陵统兵驻节吐谷浑,以加强对河源地区(今青海西宁一带)的控制,并寻机东进。

薛仁贵大非川之战:唐朝不败神话的终结

吐谷浑巅峰版图

三年,论钦陵率军号称40万北上,先取于阗,疏勒,再挥戈东进龟兹,而后攻占焉耆以西数镇,使唐朝在西域的地位发生动摇。面对外敌入侵,唐朝作为当时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若是再不出手,面子上也挂不住,毕竟还有那么多小国看着,于是在咸亨三年四月初九,唐高宗以左卫大将军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右卫员外大将军阿史那道真、左卫将军郭待封为其副将,领兵5万反击吐蕃军,欲以此一战迫使吐蕃再次臣服于大唐。

战役过程

薛仁贵率军经鄯州(治西都,今青海乐都)至青海湖南之大非川。薛仁贵深知吐蕃军兵多将广,且以逸待劳,唐军须速战速决,方能取胜。而乌海(今豆错湖)险远,辎重车马不便往行,又易丧失战机,故留郭待封率2万人守护辎重、粮草,令其于大非岭上凭险置栅,构筑工事,使之成为进可攻退可守的前沿阵地。

薛仁贵大非川之战:唐朝不败神话的终结

大非川之战

随后,薛仁贵即率主力,轻装奔袭。两军于河口(今青海玛多)遭遇。吐蕃军猝不及防,大败,伤亡甚众,损失牛羊万余头。薛仁贵乘胜进占乌海城,以待后援。但郭待封自恃名将郭孝恪之后,不服薛仁贵管制,擅自率后队继续前进,又未能及时与主力会合。

从而被吐蕃军抓住战机,以20余万之众邀击其部,郭待封不能抵敌,辎重、粮草尽失。薛仁贵被迫退保大非川。八月,吐蕃军在名将论钦陵指挥下,以40余万大军逼唐军决战。薛仁贵无险可据,更无粮草供应军需,大败,损失惨重,薛仁贵等“与钦陵约和而还。

薛仁贵大非川之战:唐朝不败神话的终结

唐军进军路线

失败分析

纵观这一战役的过程,其实大概可以分析出,大非川之战的失败原因有三点。

1.地理原因

都知道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地形复杂多变,一般人到了那里之后就会出现高原反应,会感觉头晕,心慌,恶心,而1000多年前唐军的感觉也是一样的,要知道,薛仁贵率军是要从河湟谷地中的鄯州(今青海省乐都县)急行至乌海,河湟谷地区的海拔约2300米,身体稍微好点,出现高原反应几率很小。

薛仁贵大非川之战:唐朝不败神话的终结

中国山脉分布图

而唐朝在高宗时期能达到武功的巅峰,军事实力自然是极强的,士兵的身体素质定然也是比普通人要好很多的,区区2300米,基本不可能有高原反应,但是上到乌海则不一样了,乌海海拔高度4000米以上,即便身体比普通人好很多,此时的唐军也开始不断得有士兵出现高原反应,这也使得整个唐军的战斗力大打折扣。

薛仁贵大非川之战:唐朝不败神话的终结

唐朝骑兵

2.将帅不和

个人觉得这也是导致这场战役失败的最大原因,薛仁贵知道己方远道而来,又经历高原反应,士兵战力大打折扣,而吐蕃兵多将广,以逸待劳,必须要速战速决,拖久了只会对唐军不利,所以薛仁贵命令副将郭待封在大非岭构筑防御工事,守护粮草辎重,这样即便前方战事不利,撤退后也有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阵地,而薛仁贵则率领主力轻装奔袭,刚开始效果也比较显著,直接打了吐蕃一个措手不及,抢夺牲畜无数,进而占乌海城。

原本按照这样的作战方略,唐军是极有可能击退吐蕃的,然而副将郭待封却自恃名将郭孝恪之后,原本与薛仁贵平级,如今却只能做他副将,听他调遣,于是心有不甘,在薛仁贵率领主力离开后并没有听从薛仁贵的命令,而是率军带着粮草辎重尾随主力。

薛仁贵大非川之战:唐朝不败神话的终结

郭孝恪

薛仁贵所率主力是轻装上阵,而郭待封则是带着许多粮草辎重,行进缓慢,又怎么能跟得上,这样一来,就直接与主力脱离,最终在半路被吐蕃发现并且击溃,粮草辎重尽归吐蕃手中,而薛仁贵正在前方和敌人交战,完全脱不开身去营救,拿下乌海城后,薛仁贵所部没有粮草,只能被迫退守大非川,粮草尽失,失败也只是时间问题罢了,最终,薛仁贵退无可退,被吐蕃打败,唐军损失惨重。

3.实力悬殊

大非川之战前一年,唐朝才刚刚平定朝鲜半岛的高句丽王国,名将李绩统帅的数十万唐军主力根本来不及回防吐蕃。吐蕃就是趁着唐军东征的机会,吞并土谷浑,入侵安西地区,向唐朝的威严发起了挑战。唐高宗仓促命令薛仁贵为主帅,让他出征吐蕃。出师时,薛仁贵与郭待封的总兵力只有区区5万人。

薛仁贵大非川之战:唐朝不败神话的终结

装备精良的吐蕃士兵

吐蕃轻骑兵曾经攻灭了印度的天竺王国,其活动范围包括新疆、西藏、青海、印度、尼泊尔等地。吐蕃国内兵强马壮,又依赖青藏高原的地理优势,居高临下,不断入侵唐朝的四川地区。防御薛仁贵进攻的吐蕃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论钦陵,论及统军作战,即便是相比于薛仁贵,他也是不遑多让的。此战,他十分重视唐朝的进攻,不仅下令全民皆兵,还组织了西羌、吐谷浑、吐蕃联军,总数达到了40万之多。

薛仁贵大非川之战:唐朝不败神话的终结

名将论钦陵

战役影响

此战是唐朝对外战争中第一次遭遇的巨大的败仗,吐蕃凭此一战一跃成为可以与大唐分庭抗礼的西部大国,吐谷浑成为了吐蕃的别部,唐朝被迫撤销四镇建制,安西都护府迁至西州(高昌,今新疆吐鲁番)。

经此一战,唐军对外征战的不败神话破灭,造成帝国北疆的部分游牧民族开始蠢蠢欲动,意图复国。而吐谷浑的丢失也造成帝国西部的河西、陇右地区直接承受吐蕃的侵略,使得唐朝不得不部署更多军队在西北边疆,这也后来的为中唐时期“外重内轻”的局面奠定了基础,为安史之乱埋下了隐患。

薛仁贵的结局

而薛仁贵回到长安后,唐高宗就治了他的罪,由于他之前战功赫赫,所以并没有把他处死,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最终,薛仁贵被夺官削爵,贬为庶民。

直至公元681年,唐高宗念其之前的功勋,才重新任用他,把薛仁贵派去西边平定高丽叛民。于是,满头华发的薛仁贵再次成为唐将,而那一年的他,已经69岁高龄了,离他70岁寿终正寝也就还差仅仅一年。

薛仁贵大非川之战:唐朝不败神话的终结

唐高宗剧照

此刻的他没有了当年的桀骜,敌军将领问他是何人,他缓慢抬起了头,只是轻吐了三个字:“薛仁贵”,便引得敌军阵营一片唏嘘,敌军的士兵眼睛里充满了惶恐。

这一次,由于年事已高,薛仁贵没有再冲锋前线,而是坐镇后方指挥,在他出色的指挥下,唐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大败敌军,斩杀了上万人,薛仁贵最终赢得了这场人生中的最后一仗:云州之战,云州之战归来,他便被高宗册封为幽州都督,直至寿终正寝。

当年那个战神好像又回来了,也好像从未消失过,薛仁贵一生戎马,为了保家卫国,在战场上厮杀了一生,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年,还在拖着老迈之躯为国征战,我们不该因为一个污点就大肆摸黑嘲笑他,甚至忽略了他以往的辉煌战绩,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他英勇的身姿,是他的丰功伟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0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历史上薛仁贵征西最远打到哪里了?
...高丽作为起点,薛仁贵开启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他在唐高宗时期,先征高丽,再破突厥,继而三箭定天山,降服九姓铁勒,让个人威望达到顶点。并且,薛仁贵在征战生涯当中,还留下了“良策
2022-12-31 21:20:00
历史上薛仁贵西征的大非川之战,最终是以惨败收场
...贵征西过程中的“大非川之战”。大非川之战,是发生在唐高宗年间,由大唐对阵吐蕃的一次战役,此战前,大唐做了充足准备,加上薛仁贵担任主帅,因此朝廷上下均对此战是信心满满。但最终,
2023-01-20 15:06:00
薛仁贵被流放是因为什么
...任薛仁贵为右领军郎将。三,勇救高宗永徽五年(654年),唐高宗在万年宫休息。突然山洪暴发,冲至玄武门,守卫的将士纷纷逃散。薛仁贵说:“哪有天子危急却没人拼死相救的?”于是登上
2023-05-29 15:51:00
兵力国力都占优的唐朝,为何对吐蕃屡战屡败,还被迫和亲?
...求援助,这使得唐朝掌握了主动权。上图_大非川之战,唐高宗总章三年,唐与吐蕃为争夺龟兹、疏勒、于阗、焉耆(今新疆库车、喀什、和田、焉耆)四镇 总章二年(公元669年),吐蕃军
2023-03-03 21:23:00
薛仁贵折戟高原:唐军遭遇开国以来最大败绩
...吐蕃攻灭吐谷浑,吐谷浑可汗诺曷钵奔凉州求援。670年(唐高宗咸亨元年)吐蕃再次大举入侵,攻陷西域白州等十八个羁縻州,又和于阗联手陷龟兹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唐廷被迫罢安西四
2024-04-22 12:09:00
著名的吐蕃大相论钦陵屡屡杀败前来的唐军,他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一点的呢?上图_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即唐高宗趁唐朝不备夺取西域公元668年,历经隋唐四代帝王的努力,东北亚小强权高句丽终于倒在唐朝的铁蹄下。消息
2022-12-20 16:23
聊一聊大唐名将——薛仁贵
...贵就这样在玄武门沉寂了近十年。薛仁贵真正的巅峰是在唐高宗时代虽然薛仁贵从大头兵升职到了镇守玄武门的将军,但这个差事其实天花板很低,一眼就能望到头。说白了,玄武门守将,类似于皇
2023-01-09 14:27:00
此人骁勇善战,大败薛仁贵震慑唐朝30年
...向大唐发起挑战。而在大唐这边,太宗已经逝世,此时是唐高宗在位时期,当时唐朝在经过了贞观之治的休养生息之后,百姓在耕作劳动生产方面有了很大的恢复。而在和平年代,其实朝廷对于边境
2023-06-01 05:02:00
吐蕃将领论钦陵全歼十万唐军,薛仁贵被他逼得投降
...志,又惧怕论钦陵的威严,不敢再征伐吐蕃。公元679年,唐高宗准备再次讨伐吐蕃,却被大将裴行俭劝阻:“钦陵为政,大臣辑睦,未可图也。”大意即是论钦陵执政时期,吐蕃内外治理的十分
2023-02-25 19:3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