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探源5000多年前的“长三角文化圈”
...文明形态的代表,距离良渚200公里外的寺墩遗址,揭示了长三角同属一个文化圈。“在寺墩遗址,我们还能看到良渚文化是由崧泽文化演进而来,这样的变化彰显了文明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林留根介绍。图为寺墩遗址俯瞰图...……更多
“日月山”刻文大口尊与有虞氏
...陶文。今年6月,《寺墩遗址发现日月山刻符,5000多年前长三角地区同属“大崧泽文化圈”》的报道,使得“日月山”刻文的版图进一步扩大。寺墩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东北,寺墩是一个高出地面20米的椭圆形土墩,东西100米...……更多
从王城到城市新中心
...进度不断加快,杭州西站、地铁网和城市高架,将余杭和长三角紧密相连。千年发展轴纵贯未来科技城核心区,其中从向往街到和睦水乡2.5公里被称为活力中轴。根据规划,这条中轴线上及周边,矗立着未来“城市封面”式的地...……更多
本文转自:合肥日报更写华章江海间——长三角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长江滚滚东逝,运河贯穿南北,孕育出沪苏浙皖合抱而成的长三角。世界稻作文化起源地“万年上山”,实证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遗址,...……更多
十大考古新发现探秘之七|这里发现中国最早双辕车,距今3000多年!
首次发现殷商文化圈以外数量最多的甲字形大墓、首次发现年代最早的双辕车……在陕西北部的清涧县,黄土丘陵地区规模最大的商代中心聚落——寨沟遗址,在考古工作者的手铲毛刷间渐渐面目清晰。这一遗址日前入选2023年...……更多
“天地之中——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在香港展出
...文明、辉煌灿烂的礼乐文化,形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礼制文化圈。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诞生及早期发展的核心区域,是华夏早期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中的关键区域,也是从夏商周三代一直到北宋时期各主要王朝建都立制、统治...……更多
...术、文字、城市。按照这个三要素的判断标准,只有3300多年前的殷墟是符合的。这就像戴在我们头上的“紧箍儿”,一想到就头疼。 但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使得我们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专家组摆脱了西方“文明三要素”的束缚...……更多
...’传承至今。”文明之火,生生不息。余杭不仅拥有五千多年的良渚文化、两千余年的运河文化、一千多年的径山文化,还有以阿里巴巴等重点企业和梦想小镇等数字园区为代表的创业创新文化。如何抓住亚运“窗口期”,吸引...……更多
追光—探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路|一座五千年古城焕新文明之光
...朋友。正在打解剖沟的杜生火,手势老练,动作专业。20多年前,刚刚认识施时英的时候,他还在良渚开矿山。“考古有意义,也蛮开心的!”杜生火说。 良渚遗址管委会文物与遗产管理局遗址管理科科长施时英说:“我那几...……更多
...线路,分为“多彩乡村”“欢聚过年”两个部分。其中,长三角地区共有8条路线入选。“多彩乡村”线路以乡村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等内容为亮点,“欢聚过年”线路则突出冬季和春节时令特点。本报精...……更多
浙江日报评论员:打响“良渚论坛”品牌 促进文明和合共生
...良渚遗址保护和申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并亲赴现场调研。多年来,浙江牢记嘱托,接续推进文化建设“八项工程”,有力促进了良渚古城遗址等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与利用。良渚文明以一系列重要考古成果向世界证明,这里有...……更多
殷墟博物馆新馆:穿越三千年,寻根“大邑商”
...都平原、北达辽河流域的大片区域,称为“商代青铜礼器文化圈”,以中原殷墟为代表的商代都邑正是其核心。文化圈内表现了对礼器、文字、占卜等信仰、观念、政治制度的认同,奠定了华夏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殷墟已出土...……更多
距今5300—4300年,良渚祖先就在陶罐上发“朋友圈”!
...的故事是后人了解良渚时期生活风貌的重要窗口距今3000多年前 商代王族遗址出土了大量甲骨文但在此之前文字起源和形成过程必不可少来自不同地域的符号相互交杂、传承演变、优胜劣汰逐步发展成今天完善的汉字体系良渚刻...……更多
...中国五大中国史前都邑聚落中,归属于长江流域的两个。多年的考古发掘表明,确认石家河城址由多重城墙、环壕以及城外台地和附属聚落构成,城址面积约2平方公里,连同周边台地及附属聚落,遗址总面积约8平方公里。刘辉表...……更多
嘉兴考古发现特殊文字符号,比甲骨文还早1400多年,惊动考古
...位,尤其是考古学家们在这里发现的比甲骨文还要早1400多年的文字符号,是我国迄今为止最早的原始文字,帮助后人深入了解了我国的文字历史,该遗址发现也再次在考古界掀起波澜,引起多方关注。 ……更多
江苏有哪些殷商时期的遗址
...物馆副研究馆员赵旭告诉记者,连云港地区在商代属东夷文化圈,但是该器物明显不是东夷文化产物。历史上有商人曾经征伐东夷的记载,这件器物的出土对此提供了实物佐证。也有一些遗址出土的文物体现了南方文化对北方文...……更多
...公里。生活在距今5300年至4300年期间的良渚人,与距今3000多年前的小古城人,是否有延续与传承?在这片与良渚古城遗址相邻的土地上,稻作文明延续了下来。目前发现小古城人用石犁耕种稻田,用陶罐煮饭,可能偶尔宰杀猪、...……更多
连续19年开展的总点评,如何看到杭州的追求?
...成为见习基地提供见习岗位,鼓励和吸引更多在杭高校及长三角区域双一流高校大学生来杭就业见习。14年来,累计有13万余名大学生受益于就业见习,超过40%的毕业生被见习基地留用,在杭州就业率达80%以上。其二,是让城市...……更多
...美越来越多。跨越8000年岁月,湘湖正不断扩大自己的“文化圈”,努力成为杭州下一个文化地标。人文之美处处可见深秋的压湖山岛,淡淡的绿意夹杂着丝丝金黄,静谧浪漫。作为世界旅游联盟总部的组成部分,总建筑面积约3....……更多
良渚古遗址建筑宏伟壮观,能够与古埃及文明相媲美
...以说是,丝毫不亚于埃及的大金字塔!良渚古城是在5000多年前修建的,对于那个时候来说,能修建这种宏伟建筑真的是很难得。当时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代,完成如此庞大的石料量和土方量,也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如今有...……更多
从仰韶到龙山 文化谱系一脉相承,苏羊遗址发现多人二次埋葬坑
...域之间的文化交流碰撞提供了新的材料,见证了早期中国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是研究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和发展的极好样本。在苏羊遗址,工作人员清理出1座多人二次埋葬坑。任广介绍,该多人...……更多
挂牌成立!安徽再添“国字号”
...内还建有数字展厅、研学基地,向公众系统展现我国五千多年前的这处璀璨文化。凌家滩遗址先后出土了玉人、玉龙等一千余件精美玉器,与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并称为“中国史前三大玉器中心”。考古专家还发现,凌家滩遗址...……更多
700多年前,二十出头的元朝小伙朱德润在北京游历时,酷爱出入王孙贵胄家中赏玩珍品。在中年时期完成的著作《古玉图》里,他将其中一件外侧饰有凸起兽面图案的玉环,命名为“琱玉蚩尤环”。朱德润认为,黄帝征战蚩尤...……更多
“五一”假期,良渚古城遗址有望突破10万人次参访上限
...于文旅存量资源的新开发。良渚古城遗址实证了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然而,“地下气象万千,地上土丘一片”,以前游客只能靠想象良渚曾经恢弘的样子。如今,戴上一副AR眼镜,鲜活的宫殿就能清晰地浮现在眼前。科技加持...……更多
“老公姐”陈丽君邀游客“五一”杭州City Walk 寻“杭州之光”
...文物保护单位小古城遗址而得名的小古城村,近年来成为长三角自驾出游的一处新晋“打卡点”,也是此次“杭州之光”杭式生活微地标之一。小古城村。余杭文旅提供广阔无垠的田野,笔直的柏油马路,一间间干净整洁的农家...……更多
发掘历史智慧 应对气候变化
...王朝的历史进程与变幻莫测的季风气候交织在一起。在600多年间,吴哥文明在气候稳定时期蓬勃发展。然而,15世纪的吴哥王朝经历了干旱与极端降雨交织出现的气候变化,这些变化因素破坏了水利系统,也造成了后续影响。气...……更多
...出,屈家岭此次发现是中国最早的水利技术系统,在5000多年前代表的是最先进的生产力。我们以前往往注重的生产工具,这次发现是确定了长江中游体系也有水利系统、水控制体系,且更多用于灌溉,直接涉及到这个社会发展...……更多
良渚遗址: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遗产
良渚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朝的一种文化,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世界文明史上重要的遗产之一。那么良渚遗址是哪个朝代的呢?下面将详细介绍:良渚文化的特点包括农业...……更多
初步廓清良渚遗址群三个发展阶段
...市营建理念、信仰体系不断成熟的演进过程,显示出良渚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寺墩遗址是一处崧泽—良渚文化时期的中心聚落遗址,遗址自崧泽文化向良渚文化时期的文化形态、聚落布局的变迁,生动反映了...……更多
探访浙江省博物馆:“越剑双绝”一把在浙江,一把在湖北
...模型。这件文物出土于战国时期绍兴306号墓葬,距今2000多年,铸造精致巧妙,色泽莹润悦目。春秋战国伎乐铜屋模型。王筝 摄 探访团仔细观察,看到铜屋为长方形,三开间,正面敞开,其余三面的“墙上”布满了小孔,后墙...……更多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6月24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从陕西省教育考试院获悉,经陕西省招生委员会研究决定,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陕西省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如下
2024-06-24 14:22:00
“高考钉子户”梁实第28次高考没过二本线,直言心情烂透了
来源:极目新闻极目新闻记者谢茂杜光然6月23日晚10时,四川省2024年高考成绩开放查询。备受网友关注的成都“高考钉子户”梁实
2024-06-24 13:55:00
韵动北京·丰宜福台公园夜跑再现丽泽金融商务区
来源:极目新闻6月22日晚,2024中国田径大众达标健身步道系列赛暨韵动北京·丰宜福台公园夜跑在丽泽金融商务区城市运动休闲公园鸣笛起跑
2024-06-24 13:48:00
兄妹因拆迁款吵12年,法官调解唤醒亲情
来源:极目新闻极目新闻记者孙婷婷通讯员刘畅董星星为房屋征收补偿款,一对亲兄妹吵了12年。近日,经武汉市新洲区人民法院仓埠人民法庭法官调解
2024-06-24 13:56:00
湖北咸宁:以“汛”为令 多方联动应对暴雨袭击
来源:极目新闻已进入梅雨期的长江中下游降雨范围扩大,汛情增多。6月21日晚以来,湖北咸宁持续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汛情就是命令
2024-06-24 13:56:00
长江武汉段单日再涨水0.76米,斧头湖超设防0.25米
来源:极目新闻极目新闻记者庞正通讯员张强窦亦然极目新闻记者获悉,截至6月23日8时,长江武汉段较前一日再涨水0.76米
2024-06-24 13:59:00
人工造林为晋披绿装
来源:极目新闻新华社太原6月23日电(记者柴婷)长城脚下,黄河岸畔,40多年来,山西偏关干部群众坚持不懈植树造林,实现了从“天高愁涧壑
2024-06-24 13:58:00
武汉库调运中央应急救灾物资支援冀豫抗旱救灾
来源:极目新闻极目新闻记者黄忠实习生魏舒婷为全力支援抗旱救灾工作,根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调运指令,6月18日,由湖北省减灾备灾中心负责日常管理的中央救灾物资武汉储备库(以下简称
2024-06-24 13:59:00
以古为师 赓续文脉 傅田田工作室首届师生作品展开幕
书法,被誉为“东方艺术之花”,一笔一划,看似简单,实则蕴藏着古人万千的智慧。从殷墟甲骨、六书造字,到篆、隶、楷、形、草
2024-06-24 14:53:00
武昌滨江一眼望到八分山,武汉能见度超20公里
来源:极目新闻极目新闻记者宋枕涛6月23日傍晚,经过连日梅雨洗尘,江城武汉晴空万里,能见度极高。记者在武昌临江大道极目远眺
2024-06-24 13:59:00
小刻刀大工匠 淄川实践学校学生体验篆刻艺术
鲁网6月24日讯篆刻艺术作为我国特有的一门传统艺术,有着醇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近日,这门被许多人看来是比较“小众”的艺术被请进了淄川实践学校的课堂与学生们来了一场近距离接触
2024-06-24 14:17:00
【文化金家岭】穿越古今,探秘甲骨文
鲁网6月24日讯近日,青岛市崂山区金家岭街道康城社区趣味甲骨文课开课。课堂以甲骨文为媒,架设起一座连接古今的桥梁,引领居民穿越时空
2024-06-24 14:19:00
咸宁咸安1.2万余名党员干部群众同心筑牢防汛“安全堤坝”
来源:极目新闻极目新闻记者胡迪凯通讯员张欢李婷婷6月22日21时许,湖北咸宁市咸安区高桥河双溪桥镇三桥大屋石三级电站河段
2024-06-24 14:10:00
暴雨来袭,沌口派出所民警连夜巡查排隐患
来源:极目新闻00:07极目新闻记者王佳文通讯员谢威6月21日晚19时30分许,武汉经开区公安分局沌口派出所民警段永强和中营寺社区物业经理付华荣冒雨对辖区进行巡查
2024-06-24 14:11:00
人工智能+大数据,湖北高校首个户外智慧健身中心投用
来源:极目新闻00:07极目新闻记者邹浩摄影记者黄士峰通讯员张丽一键体测身体指标、动感单车联网PK、无绳跳绳四人对战、智慧健身大数据展示……近日
2024-06-24 14: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