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良渚古遗址建筑宏伟壮观,能够与古埃及文明相媲美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04 20:28:00 来源:戏说三国

众所周知,杭州是我国六大古都,在这座城市中相继出土的古物让我们世人见证了吴越国和南宋时期的历史文化。

良渚古遗址建筑宏伟壮观,能够与古埃及文明相媲美

然而如果我们想把历史再继续向前推进一步的话,那就是位于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北距杭州主城区约20公里,当时也被誉为“中华第一城”的良渚古城。

在上世纪,良渚文明是中国最重要的一支古文明,随着考古学家对这里不断发掘和研究,让世人惊奇的是此地是中华第一城,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圣地,被称为良渚古国中心城,此地的发现能够与古埃及文明相媲美。

良渚古遗址建筑宏伟壮观,能够与古埃及文明相媲美

在2007年的时候,良渚古城就开始进入了大众的视野。这座古城主要是由莫角山遗址、良渚古城区和外郭区等部分构成。

最能证明古城有都城性质的是莫角山遗址,它的占地面积达到了30余万平方米。作为一个人工台地,莫角山宫殿的整个建筑工程量可以说是,丝毫不亚于埃及的大金字塔!

良渚古遗址建筑宏伟壮观,能够与古埃及文明相媲美

良渚古城是在5000多年前修建的,对于那个时候来说,能修建这种宏伟建筑真的是很难得。当时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代,完成如此庞大的石料量和土方量,也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如今有一些后人,对此产生质疑,古代先人是如何完成这样庞大的工程呢?需要调动多少工匠才能完成如此宏伟的建筑呢?

良渚古遗址建筑宏伟壮观,能够与古埃及文明相媲美

关于如何修建良渚古国的说法有很多,有考古学家说:“在这里挖掘的玉器上的图案都非常神秘,既像鸟又像兽。估计这也是良渚人崇拜的一种图腾,所以根据这个神秘的图案可以猜测良渚人就是蚩尤的后人,羽人的首领。

而修建古城,也是羽人靠着自己的勤劳双手和智慧修造的。”也有考古学家猜测说:“这座古城是禹王修造的,是为了防止防风氏起死回生,禹王让官府和百姓每年祭祀防风氏,并将这个祭祀活动载入夏朝祀典。

良渚古遗址建筑宏伟壮观,能够与古埃及文明相媲美

禹王亲临防风国参加防风国的第一次祭祀仪式,据说,这个防风国,就是良渚古国,它的中心,就是现在良渚古城遗址所在地。”

不管是谁修建的,唯一不能改变的是良渚古城建筑宏伟,根据它的建筑面积推算,在城里生活的人口接近四万,按照这个数字考量,可以看到当时在五千年前的这里是个繁荣的大都市!

良渚古遗址建筑宏伟壮观,能够与古埃及文明相媲美

如今在国际中,良渚文明也已经得到了认可,这座古城屹立不倒,它的水利系统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水利系统位于良渚古城的北面和西面,共由11条堤坝组成,是我国水利工程的典范。

良渚古遗址建筑宏伟壮观,能够与古埃及文明相媲美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也许良渚文明仅仅是冰山一角,五千年前的中国,显然已经是一个繁荣文明、历史不逊于古埃及文明地区。或许等到多年以后,随着考古勘探的深入,还有更多埋藏千年的秘密将被解开,与良渚深藏史前文明相媲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4 22:45:3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实证,代表了长江流域对中国“多元一体”文明起源作出的卓越贡献。12月2日,“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探访团来到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揭开良渚文明的神秘
2023-12-09 10:00:00
良渚博物院院长徐天进:文明交流要多讲共性 更要变成日常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全貌 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供图中新网杭州7月6日电 题:良渚博物院院长徐天进:文明交流要多讲共性 更要变成日常记者 童笑雨“当下我们更多着
2023-07-06 22:23:00
人民日报讯 夏日,漫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流水潺潺、鹿鸣呦呦。良渚,意为“美丽的水中之洲”,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年至4300年,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见
2023-07-26 19:20:00
...“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进入后申遗时代,良渚古城遗址的“展板”被逐渐补齐,瑶山遗址公园、老虎岭遗址公园等相继开放,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研究的新气象,在这片
2023-06-14 09:55:00
杭州亚运会为何流行“良渚风”?专家这样说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19日讯(记者万建辉)“良渚,是认识中华文明具有突出连续性、突出创新性、突出统一性、突出包容性、突出和平性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
2023-09-19 16:26:00
...对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出现的玉璧特别感兴趣,也想了解良渚文化。”这次中秋、国庆“双节”连休,林秋雨早早抢好飞机票,一下飞机就转乘开往余杭的亚运地铁,来到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
2023-10-05 07:44:00
2023长江文明论坛 | 王震中:中华文明起源,既是本土的又是多源的
...4000年前,诞生了文明社会和早期国家。比如长江下游的良渚文明(5000—4300年),以及长江中游的屈家岭一石家河文明。王震中介绍,湖北天门石家河古城遗址,由内城、城壕(护
2023-09-12 15:54:00
不再“走马观花”!这些暑期游主打“沉浸”
...千年不朽?这些问题的答案,在这里都能得到解答。788件古埃及文物亮相上海暑假期间,各地的博物馆游也在持续升温。由上海博物馆、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联合举办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
2024-07-20 10:00:00
5000年前的神秘刻符传递文明信息,常州寺墩遗址第6次考古发掘初揭神秘面纱
...年多艰辛努力之后,揭开神秘面纱:在这个太湖北部地区良渚文化的中心聚落遗址上,墩北台地已发掘崧泽时期墓葬近50座,出土大量陶器、玉器、石器等珍贵文物。仅88号墓就出土玉璜1件,
2023-06-10 15:1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
最近,网上掀起关于对康熙亲生父亲是谁的讨论。更有网友推测,康熙父亲并非顺治而是洪承畴。对此,中央民族大学严实教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
2025-11-07 00: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