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活化传承,讲好文明曙光的故事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6-14 09:55:00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浙江在线6月14日讯 五千多年绵延不绝的历史之河,积淀出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向上溯源,人们看见一片美丽洲,矗立在文明的晨曦中,发出来自远古的呼唤。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

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作为“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进入后申遗时代,良渚古城遗址的“展板”被逐渐补齐,瑶山遗址公园、老虎岭遗址公园等相继开放,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研究的新气象,在这片土地上徐徐展现,让每一位到访者汲取前进的力量。

揭开文明古国初始之相

六月微风,吹过雉山站的月见花海。

在仲夏时节,记者又一次走进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沿着道路前行,随之而来的河流、城墙、祭坛、宫殿、墓葬、玉器……这些丰富的遗址和文物,诠释着新石器时代晚期一个稻作农业国家的权力、信仰、秩序等。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但长期以来,只有殷墟的甲骨文和殷商时代的青铜器才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文明”。很多西方学者由此认为,中国最早的文明起源是距今3500年左右的商代。

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改变了学术界的看法。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标志着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得到世界公认。

反山王陵近在眼前,国家一级文物“玉琮王”,就出自这里。成熟的抛磨技术、精细的纹饰雕琢、娴熟的切割工艺……良渚先民没有任何现代工具,却用独特智慧创造出类型丰富、制作精美的玉器,令人叹为观止。

又前行一会儿,南城墙的展示点映入眼帘。城墙的底部铺垫着石头,上部则由黄色黏土夯筑而成。通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先民们发现山坡上黄色黏土黏性较强,堆筑起来可抵御洪水冲刷。四面城墙,无一不彰显着远祖的智慧和勇气。

更令人惊叹的文明成就,在古城之外。2015年,良渚古城外围大型水利系统被考古专家确认。

11条人工坝体和天然山体、溢洪道构成的城市水资源管理工程,直接保护范围达100多平方公里。而在古城建设之初,它们就已被规划好。

通往“权力中心”莫角山宫殿遗址的木栈道,像一条朝圣之路,宽阔平坦。遥想当年,文明国度初成,拥有规模宏大、功能齐全、规划合理的都邑、城墙和水利系统。良渚遗址留给后人的文明长卷,令人惊叹与自豪。

遗址公园一望无际。在这里,我们看见了良渚先民以空前的团结,造就一座恢宏的“中华第一城”。如今,此处的文明之光,依旧闪亮耀眼。

让更多人走入文化遗产

让文明的故事随风远播,让更多公众通过良渚遗址感受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时代赋予的新使命。

丰富的数字化手段,让古老文化焕发新生。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宫殿巨型木构”复原展示区,在探坑内静躺着的6根“良渚木作”,用数字模型1∶1精准复原而成,无论摆放位置还是视觉外形,几乎和发掘时的原件一模一样。

这是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首次运用3D打印技术来“复原”木构件,从而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巨型木构是五千多年前良渚文明的实物证明,现场亲见的震撼,足以让观众感受到来自良渚先民的智慧,并对五千多年前的文明展开瑰丽想象。

如何更直观地走进良渚古城?戴上AR导览眼镜,古城的生活痕迹和前世今生迎面而来,先辈在良渚80多年的考古探索,也在书本中自由翻开,仿佛为古老文明点亮了一扇奇妙的窗户。

“这是我们在‘数字化+文博’上的尝试,很受年轻人欢迎。”良渚博物院执行院长马东峰告诉记者,在良渚博物院和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内的部分点位,通过AR导览眼镜,游客可以获得一次良渚文化的沉浸式体验。

文明密码,也在持久的努力中延伸。《良渚》纪录片和《良渚微讲坛》系列短视频作品译配成多语种全球播出,海外总覆盖人数近2亿;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自主研发及联名文创产品达700余款,“杭州良渚日”每年都掀起一股“良渚热”……

杭州良渚遗址管委会负责人抱着这样的希望——要努力让“看五千年的中国来良渚”成为专家、大众的普遍共识。接下来,朝着讲好良渚文化故事的目标,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将结合2023年“杭州良渚日”、杭州亚运会等重要时间节点,用形式多样、社会广泛参与的主题活动,让宏伟、美丽的良渚文化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守护好这片灿烂的文明

时光回溯至上个世纪,施昕更在这片土地上挖下考古第一铲,由此开启了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世纪之旅。

这背后,一代又一代考古人前赴后继,用80多年的时光,拂去5000多年的尘土,挖出良渚先民的梦想与光荣。

它从几千年前走来,何其不易。让这片灿烂的文明在当代更好地延续,是无数人的心愿。

遗址的每一处波动,都牵动着我们的心,保护永远是第一位的。去年开放的老虎岭遗址公园,是目前已知中国最早的水利系统和世界上最早的拦洪大坝工程。走进其间,只见坝体上搭建着水滴形的保护棚,棚内还设置有加热玻璃材料的保护罩等,只为在展示的同时,保护这处珍贵的遗迹。

久久为功,守护文明根脉。自申遗成功以来,良渚遗址管委会已累计开展巡查近8万人次,巡查里程近40万公里,确保每寸遗址的安全。创新开发的“良渚遗址5000+”数智应用,聚焦大遗址保护利用全生命周期;与敦煌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挂牌“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东南分中心”,真正以科技促保护。

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让我们看清千年间祖先走过的来路,看清中华民族的独特品质,意义非凡。

为此,单霁翔、苏伯民、王巍……数不清的大咖走进了“良渚讲堂”“良渚沙龙”,展开交流分享;“中国早期文明丛书”等系列丛书得以出版,持续深入开展中华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中华玉文化中心第七届年会、遗址博物馆与中华文明探源主题论坛、2023年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论坛等重量级学术活动登陆良渚古城,解码良渚文化基因。

良渚遗址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将推动《良渚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取得批复和公布实施,出版《良渚》学术著作等,在五千年文明传承与保护的道路上,坚定迈进。

良田万顷,风吹稻浪,先民挥动石镰的丰收场景如在眼前。在接力守护下,良渚文明将更从容地步入无数人的心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4 12: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从一粒稻米到一座论坛 良渚文明以“和”为题沟通世界
...账号上线了“云上泽国”良渚文明线上主题展,并举办“曙光之约·东方泽国”中国良渚文明主题展、“文明的回望”良渚文明与希腊文明对话交流活动等,一次次“国际范儿”的亮相推动良渚文化
2023-12-13 00:19:00
杭州亚运会火种在良渚遗址成功采集,快来看看吧
...文明史的圣地,在这里采集亚运火种,寓意着在中华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点燃了象征亚洲大团结的体育之火、文明之火、和平之火,能更好地向亚洲人民展示中华文明的古老悠久和中国人民的美好
2023-06-15 09:46:00
...中之洲”,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年至4300年,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见证。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良渚遗址调研,明确指示:“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
2023-07-26 19:20:00
蒋卫东:良渚遗址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保护管理体系
...说。当日,良渚与世界——“良渚古城·雅典卫城”中希文明对话活动在杭州余杭良渚举行。活动期间,蒋卫东面向与会中外嘉宾发表主旨演讲,介绍良渚古城遗址的保护与展示的最新情况。良渚遗
2023-07-06 19:52:00
浙江日报评论员:打响“良渚论坛”品牌 促进文明和合共生
...致贺信,向世界深刻阐释以良渚遗址为实证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独特魅力,发出了深化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明对话、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加强文明交流借鉴的号召,昭示着共建“一带一路”
2023-12-04 11:36:00
“世界考古论坛终身成就奖”严文明:勤于耕作,不问收获
...点睛的作用,“它改变了原本以为良渚文化只是一抹文明曙光的认识,标志着良渚文化其实已经进入成熟的史前文明发展阶段”。结合最新考古成果,严文明提出“良渚应该是一个广域王权的国家”
2023-12-29 10:44:00
今晚,央视一套《玉耀古国》揭秘良渚古城玉文化
...通过消逝的千年古国,传奇的山岳精英,感受不泯的文明曙光。
2023-07-11 20:37:00
天天学习|守护文化根脉的赤子之心·良渚遗韵
央视网讯 【编者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所思所行。央视网《天天学习》栏目特别
2023-07-23 12:59:00
距今5300—4300年,良渚祖先就在陶罐上发“朋友圈”!
...国文字起源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良渚遗址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之名亮相世界级舞台△良渚古城遗
2023-04-18 15:23: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