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郑和七下西洋,为何我国还是错过了“大航海时代”?
...海时代,依旧实行海禁政策,西方开始逐渐赶超我国。但郑和曾在明成祖朱棣和明宣宗朱瞻基两朝七下西洋,要早于西方的大航海时代,其船队规模也远非后来的麦哲伦、哥伦布可比。那么我国为何又会与大航海时代擦肩而过呢...……更多
郑和是怎么完成七下西洋超前轶后之奇举的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远距离航行,他本身其实是朱棣皇帝身边的一位太监,为何他能够担此重任?而他下西洋之后,又给当时的世界带来的什么影响?其实对于中国皇朝来说,明朝初期,国力之强大远非西方能够比拟的...……更多
郑和七下西洋背后的经济与政治动因
...充国家钱库的同时,亦能阻止钱货的外流。此后,便有了郑和七下西洋的航海壮举。郑和,原名马和,小名三保,本是家世为元朝云南地区的贵族。明朝建立后,为肃清云南地区的元残余势力,派大将蓝玉发动了平定云南的战役...……更多
郑和七下西洋背后的原因
...要说最早在大海中劈波斩浪的航海家,那就属大明王朝的郑和,他七下西洋,创造了诸多记录,也给后世产生巨大的影响,而这一了不起的大事件为何能出现在明朝呢?一、永乐大帝的全力支持这次大事件的发生和延续,是雄才...……更多
郑和七下西洋时的宝船到底是什么时间失传的
郑和下西洋的起因有很多,有说是宣扬大明军威的、寻找建文帝和玉玺的,甚至有包抄帖木儿帝国、 扫荡张士诚旧部的,等等说法。但是不管为何,这都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当时...……更多
明成祖为何让郑和七下西洋,仅仅只是为了寻找建文帝的下落吗?
郑和下西洋,一次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里程碑!公元1405年,明朝永乐三年,一支船队从中国东部沿海苏州刘家港驶出,这支船队是由两百多艘商船、2.7万名士兵和船员组成的船队,顺着往东南亚方向的线路,到达了爪哇、苏...……更多
揭秘郑和七次远洋的动机与收获
郑和下西洋的原因有很多种说法,一是寻找建文帝余党,二是宣扬大明国威,三是防范帖木儿的威胁。至于具体是哪种原因使得郑和七下西洋,我们不得而知,但郑和下西洋的次数如此之多,规模如此之大,时间如此之长,耗...……更多
揭秘郑和远航:为何只带老妪不带少女?
前言中国古代,有一段传奇故事流传至今,那就是郑和七下西洋的史诗级远航。600多年过去了,当我们回顾这段伟大壮举时,不禁要追问:是什么支撑着郑和能够完成七次惊天动地的远航呢?本文将为大家讲述郑和蕴含睿智的人员选择...……更多
从郑和下西洋,看明朝的海外政策与国力兴衰
郑和下西洋,这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外交壮举,别的不说,就单论其历史意义,它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更是比欧洲的航海家早了半个世纪,至今还有人对其赞不绝口。但从今天的眼光来看,郑和下西洋其实并不怎么...……更多
风力驱动,星象引航:揭秘郑和远洋航海的智慧
前言郑和,这个在中国历史上响当当的名字,他带领数万人前前后后用28年时间横渡印度洋长达30万公里,七次下西洋的故事,至今仍令人震撼和敬佩。但是一个问题总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在没有现代导航设备的古代,郑和是...……更多
锡兰山之战让大明扬威海外,蕞尔小国挑战大明被灭
...洋岛国扯上关系,并且还打了一仗呢?这就要说说当时的郑和下西洋了。当时明朝初立,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国力强盛,但当时迫于北方游牧民族的压力,便寻求在南方和海外宣立国威,以求万国来朝;同时也为继续延续...……更多
东西问丨陈弦章:“景弘故事”何以迄今流传东南亚?
...(1405年),奉明成祖朱棣之命,王景弘以副使身份协助正使郑和,率62艘巨型宝船、2.78万余名官兵和水手组成庞大船队,首次出使西洋,从此开启航海生涯。28年间,他多次偕同郑和共同组织和领导下西洋航海活动,先后到达亚洲...……更多
揭秘古代中国与印度洋的不解之缘
...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年9月■赵昱华“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广为人知,郑和所下的“西洋”,就是今天所说的印度洋。自从“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以来,中国就与印度洋产生了紧密的联系,中国是有机会成为海...……更多
吴京搭档王宝强、陈坤?这一次,乌尔善的野心又要藏不住了
...款。其中就有乌尔善担任导演,一众实力派演员助阵的《郑和下西洋》,预计将于2026年的春节上映。之所以说这部电影能在2026年大放异彩,原因有三:01其一,新三部曲来袭,再现郑和下西洋传奇虽然最早乌尔善是凭借着《画...……更多
郑和:从云南战俘到传奇航海家
...在随后爆发的“靖难之变”中,马三宝屡次立下战功。3.郑和的诞生:朱棣的赏识 朱棣对他的赏识和信任达到了顶点,最终赐给他“郑”姓,并升为四品太监。从此,被世人所熟知的郑和诞生了。郑和的官衔迅速提升,其影响...……更多
聊聊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
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历史上一段伟大的航海壮举,发生在明朝时期。本文将详细介绍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航行过程、影响和意义,带领读者领略这一传奇事件的魅力。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15世纪初的我国明朝。明...……更多
...些人真的和中国人有关系吗?难道这艘巨大的商船来自于郑和的船队?根据考古专家研究,留在肯尼亚的瓷器之中竟然有龙泉窑瓷器,这种瓷器烧制于洪武二十六年到成化年间,现在全世界范围内龙泉窑的官器都是极为罕见的,...……更多
明朝没有“发动机”,郑和是怎么横穿印度洋,跑到非洲的
前言“浮历数万里,往复几十年”,郑和下西洋历经二十八年的时间,是明初的一件盛事,同时也是影响至今的一次“文化交流”。如今的社会逐渐发达起来,而在古代社会他们所面临的是不发达的出行条件,而在航海上更是...……更多
...穆伊兹总统十分高兴。明宣德六年(1431年),时年60岁的郑和第七次奉命出使西洋,船队停泊福建长乐等候信风,在修建天妃宫时铸造了一口铜钟,以祈保往返平安。郑和船队曾两次前往马尔代夫,与其结下不解之缘。而这口铜...……更多
明朝国力为何一直都很强大
...明朝也是远远领先于西方的,明成祖朱棣时期,曾多次派郑和出使他国。郑和所携带的舰队有数万人的规模,足以灭掉当时的一个小型国家。郑和七下西洋大大加强了中国和国外的联系,使得中国开始和西方接触。在经济方面,...……更多
亦失哈:明朝历史上被忽视的功臣
...大潮反而成为流芳万世的楷模,这些当中除了后世熟知的郑和,还有被世人遗忘的亦失哈。说起郑和,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郑和七下西洋,而在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前,他在靖难之役中其实也曾为朱棣立下过赫赫战功,成为明朝...……更多
...,高力士墓也成为了唐玄宗泰陵惟一的陪葬墓。三保太监郑和与高力士一样,明朝时期的宦官郑和,同样也是明成祖朱棣身边的忠臣。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年轻的郑和就到了朱棣身边侍奉。郑和因为有智谋,还会指挥军队作战...……更多
明宣宗放弃奴儿干都司对国家与百姓的深远影响
...被打服了,不敢再来放肆。成祖修成永乐大典青史留名,郑和七下西洋扬国威于四海,万国来朝,明帝国处于最强盛时期。但宣宗继位之后却放弃了广阔了奴儿干都司区域,这时的帝国军事强盛,国家富足,军队数量超过两百万...……更多
600多年前的古人,是如何到达遥远非洲的
...代墓葬。那为什么中国的明代墓葬会出现在芭台岛上呢?郑和下西洋其实,巴泰岛上的上家村也被称为“郑和村”。看到这里,小伙伴们应该猜到了吧?没错,这一切都源于郑和下西洋。600多年前,明成祖朱棣继位后,明朝的国...……更多
郑和的七次下西洋:名扬四海的背后故事
今天第一次知道郑和原名叫马三强,他还是一个太监。先声明一下,我对历史虽然感兴趣,但是对历史的了解却很不多,所以今天看到关于郑和这段介绍还是挺出乎我的意料。历史上名声远扬的郑和下西洋里的郑和,郑不是他...……更多
揭秘明朝宦官权力:从王振到魏忠贤
...大明王朝不仅有专断独权的太监,也有着建功立业的太监郑和。郑和原名马三保,曾奉旨七下西洋,最远到达印度洋。郑和下西洋在世界上传播了我大明王朝的威信,让人类知道了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强大的大明王朝。在我国的...……更多
明朝:有骨气的王朝,拒绝妥协坚持到底
...水师曾经号称世界第一的中国海军,而且但是威名远扬的郑和率领的只是明朝海军的一支机动舰队而已。终明一朝两百多年,明朝水师未曾遭遇一败。郑和的船队拥有最大的宝船长44丈,宽18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当之无愧...……更多
郑和下西洋为何不带少女,反而带一群老妪呢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想必早已经家喻户晓了,在上学的时候无论是语文课上还是历史上课上,老师都会讲。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不仅仅是在政治上加大了中国与海外国家的联系,更是向海外国家传播中国文化起到了非常重大...……更多
太监也有大作为:中国历史上不容忽视的六位杰出太监
...为了表彰怀恩的功德,明孝宗特批为他建造显忠祠。NO.3郑和郑和,明朝太监,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他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 NO.2蔡伦蔡伦,字敬仲,东汉桂阳郡...……更多
朱元璋直接传位给朱棣,明朝会是什么样的
...明朝未来留下了不少隐患。朱棣对太监的依赖众所周知。郑和的七下西洋就是明证。更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进一步加强自己在宫廷的实力,朱棣决定恢复曾被朱元璋废除的锦衣卫制度,并进一步设立东厂,由太监主掌。这一决策...……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数有战功,看来有关羽张飞在就是好,容易立功。先是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这里的平原令就是平原县的县令,而平原相就是平原国相
2024-06-25 18:07:00
当时到处都是黄巾和反贼,官府也到处都在募兵,所以在路上遇到去丹杨募兵的都尉毋丘毅,便一起同行。走到下邳的时候遇到了反贼
2024-06-25 18:07:00
刘备自小有大志,此时便带着他那群小弟,跟随校尉邹靖去讨贼。可是他第一次上战场就差点战死了,受伤后装死躺在那里,等贼人都走了
2024-06-25 18:06:00
陈胜吴广起义时,范增已经70岁,项梁率8000江东子弟兵渡江西进时,范增主动投军。当范增、项梁、刘邦等相会于薛地时,陈胜已经被杀
2024-06-25 18:11:00
当时刘备自己只有一千多兵,外加上一些杂胡骑和饥民有几千人,但那些都是乌合之众,上战场不顶用。所以当陶谦说要给刘备四千丹杨兵的时候
2024-06-25 18:07:00
并且自小没爹,只能与母亲贩履织席为生。虽然家庭条件不富裕,但他母亲还是送他去跟卢植学习,那年他十五岁。不过刘备不爱读书
2024-06-25 18:08:00
少年时的甄宓就显露出与其他孩子不同的灵慧之气。其他孩子在院中玩耍的时候,她却泡在书堆里,手不释卷,小小年纪已经是一身书卷气
2024-06-25 18:09:00
也就是在此时,曹操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刘备听完吓得筷子掉到地上。汉代时对刺史称为使君
2024-06-25 18:07:00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不知,当日的她是怀着怎样凄绝悲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诗,一生所爱敌不过别有用心之人的几句谗言
2024-06-25 18:10:00
公元前206年,陕西临潼鸿门,历史上最惊险的饭局——鸿门宴上,之后范增召项庄舞剑,意图刺杀刘邦。刘邦逃脱之后,范增长叹一声
2024-06-25 18:11:00
甚至认为乡党名族出身的正妻任氏性急善妒,不听劝阻将她休弃。自此以后,甄宓成为曹丕名正言顺的正室夫人,一时之间风光无两。她也曾心中窃喜
2024-06-25 18:09:00
当时,项羽与刘邦是楚怀王手下的两大军事集团,楚怀王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实则是想挑起两大集团的争斗。一旦杀死刘邦,项羽将彻底的真正的一家独大
2024-06-25 18:12:00
楚怀王曾有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刘邦率先攻入关中,打下咸阳之后。当项羽到达函谷关后,刘邦军不准楚军入关,楚将英布等以武力破关直入
2024-06-25 18:12:00
“康熙擒鳌拜”,影视剧已经多次上演,不可否认的是,康熙是用“诡道”擒获鳌拜的,若是光明正大地对垒,康熙即使能获胜,恐怕也不会那么轻松
2024-06-25 18:16:00
顺治十八年,年仅24岁的顺治帝驾崩,虽然顺治之死在历史上充满争议,但根据《清史稿》的说法,顺治帝是病逝。临终前,顺治下了罪己诏
2024-06-25 18: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