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当然,李兆良等人为了哗众取宠,营销书籍,说是明朝的郑和绘制,获得了明粉和伪史论者的一片喝彩,但是却遭到了国家正规学者的否定,例如中国历史研究院就明确提出“认真分析李兆良所依据的中外文资料,可知其观点在...……更多
明朝皇帝姓“朱”,为什么赐国姓却是“郑”
...开国皇帝,朱氏自然是明朝国姓,而大名鼎鼎的郑成功、郑和都是被皇帝赐姓,其中到底有哪些故事呢。首先是明末著名将领、民族英雄郑成功。1624年,这一年是明朝天启四年,郑成功出生在日本。就在前一年,郑成功的父亲...……更多
...。他为了让更多的国家和民族向明朝“朝贡”,于是派遣郑和下西洋,将明朝的名声远播印度洋沿岸。然而,朝贡贸易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来维持的。在明朝初期,朱元璋还试图用大明宝钞来打赏外国使团,但是外国使团很快发现...……更多
...活动中发挥了智囊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二名:郑和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跨越了半个地球,进行了15世纪末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更多
靖难之役后关于朱允炆下落之谜的四种猜测
...跑,于是朱允炆漂洋逃到海外去了,所以明朝永乐皇帝让郑和下西洋,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寻找朱允炆的下落。虽然朱棣最终当上了明朝的皇帝,但是,无论怎样,朱允炆都是朱元璋的指定继承人,他的皇位是名正言顺的。而...……更多
...,最终苏武活了八十多岁,也算是有个幸福的晚年吧。3.郑和明朝时期的太监,航海家、外交家。在1405到1433年之间,郑和七次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郑和出使的国家非常多:爪哇、暹罗(今泰国)、满剌加、南巫...……更多
盘点历史上八大“宦官名将”
...,他们就是历史上的八大“宦官名将”!第一位:航海家郑和郑和不仅是个出色的航海家、外交家,还是一个知兵习战的出色统帅。他所取得的成就,即使放在今天也是让人竖大拇哥的。郑和塑像郑和年轻时就在军中服役过,后...……更多
...没有了相权的制约,朝廷可以更好的施行皇帝的意志,像郑和下西洋这样的大事,才能顺利进行。可是朱元璋和朱棣之后,由于皇帝能力有限,威慑力有限,文官势力壮大,朝廷逐渐进入扯皮时期。明英宗复位成功后,曾想恢复...……更多
郑和能横穿印度洋到非洲的黑科技是啥
郑和下西洋,不仅对于当时的大明朝来说,是名扬天下、造福千秋的航海活动,对如今的我们来说,其不畏险阻、勇于探索的精神,也值得瞻仰与学习。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在学习如何跟生活的地球相处,曾经是惧怕自...……更多
燕窝数量没有增加,明清时期老百姓吃不到,为何现在有钱就能吃?
...何要说明清时期呢?那是因为燕窝起源于明朝,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郑和下西洋可不是现在出海旅游那么轻松自在,因为明朝时期的船并不是现在的邮轮,而是非常简陋的木质船。海上的环境变化...……更多
为什么欧洲航海时代船员都会得坏血病
...给和生活物资。所以欧洲水手得坏血病的比例很高。而在郑和船队时期,尽管下西洋的大规模航海行动,能印证当时中国的造船水平和水师的庞大规模。但由于数学、地理学和天文学的落后,中国的航海技术一直很原始,只有简...……更多
明朝灭亡后不肯投降的将士,到海外建立了哪个国家
...哪里都有可能被抓到。好在那是明朝,我们知道明朝的“郑和下西洋”非常有名,早在明朝初期的时候,就已经具备了极其发达的航海技术,对于大海早就已经不再陌生,而那正是满清骑射所无法掌控的领域。于是张杰绪就带着...……更多
最累明臣夏原吉,一生都在老牛拖车,他的心里是否反对朱棣?
...峰,朱棣更是用自己的才华与努力,开创了多项壮举,从郑和下西洋到迁都北京,再到修永乐大典,几代人的辉煌居然在一代人手中实现,永乐帝成为了伟大君王。夏原吉但是这些伟大的奇迹,都需要人来创造,而朱棣的理想都...……更多
朱瞻基登基后让太监读书识字,给大明朝留下了大隐患
...就是取消了海外探索行动。 从1405年开始,朱棣第一次派郑和下西洋,此后朱棣先后六次派郑和下西洋,到了朱瞻基当皇帝后,朱瞻基在1430年,又第七次派郑和下西洋。可第七次下西洋结束后,朱瞻基就宣布停止下西洋,而且...……更多
《人海之间》《除非我们亲历》
...向东流传到中国,演化为中国的文化传统。这一切,正是郑和七下西洋的先声。然而,郑和之后,中国海舶再也不出马六甲海峡,中国和印度洋渐行渐远。数以万计的中国人曾经到访,为什么古代中国最终失去了印度洋?本书根...……更多
龙年龙月龙时,南京郑和公园古紫藤树仍然年轻
...9时,将迎来本年度首个“龙年龙月龙日龙时”。在南京郑和公园里,一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紫藤树,虽历经岁月沧桑,依然枝繁叶茂,蜿蜒如一条巨龙般匍匐覆盖着公园的长廊,龙盘虎拏,虬曲苍劲,着实妙趣。图为古紫藤...……更多
汪大渊:比郑和更早的航海家
我们都很熟悉郑和下西洋,从永乐三年开始,一直到宣德年间,郑和先后七次组织大规模船队,最远到达了非洲、红海一代,比15世纪初期欧洲大航海时代,还要早那么一百年,但不得不遗憾地说,郑和也不是世界上第一个组织...……更多
明朝英雄莫名的消失,都不知道他去哪里了?
...消失了,几百年来大家都不知道他到底去了哪里。他就是郑和,提到他可能没有人会不知道吧,郑和也是一位苦命的人,因为发生战乱年少的郑和就被抓走,并且后来还把他给阉了,直到后来郑和辗转到了宫里,因为有勇有谋并...……更多
长乐云门寺附近发现大幅石刻 疑与郑和有关
...志》记载相符,另一处位于古渡口附近,含义待解,疑与郑和、海丝文化有关。据介绍,上述有史料记载的3处石刻,一处在杂草丛中找到,写着三个大字“临江台”;一处在坐禅处后面找到,石刻很像仙人手掌,刻着两个大字...……更多
明仁宗朱高炽:铸就大明盛世,短暂而辉煌的仁政之旅
...。他爱护百姓,尊重大臣,满朝称是。为了配合父亲的“郑和下西洋”,朱高炽特意设置了河南卫河提举司;为了解决常年打仗带来的亏空,朱高炽成立了陕西茶马司,还派人解决漕运问题、修筑河口,开垦荒地,修缮粮仓。总...……更多
明朝著名历史事件盘点
...因不满削藩而起兵反抗,最终攻破南京,夺得皇位。3、郑和下西洋:朱棣派遣郑和通过海上远航与西域各国交流,共七次下西洋,规模最大。4、王振擅政:王振是明朝宦官,他鼓动明英宗亲征瓦剌,导致土木堡事变,明英宗被...……更多
朱棣驾崩后,太子从天牢放出一罪臣,开创大明又一盛世
...朱棣一生的高度概括。靖难之役、五征漠北、平定安南、郑和下西洋、编撰《永乐大典》,“永乐大帝”的一生可谓是波澜壮阔。但在生命最后一刻,朱棣病死在榆木川的前夕。他自己也意识到了,他的“折腾”几乎毁掉了大明...……更多
...来,元代赵世延将其收录进《大元海运记》书中。后来,郑和下西洋就选的这条线路,现代上海到天津的海上交通,仍然基本是这条线路。不过,元代人却把这些功劳归于宰相伯颜名下,《元史·食货志》云:自丞相伯颜献海运...……更多
靖难之役后建文帝至今下落成谜
...“双管齐下”,他派出了两股“搜查”小分队,一队是由郑和领队,走的是水路;一队是胡濙邻队,走的是旱路。郑和是朱棣的心腹之人,这次委以重任也就不足为奇了。也正是因为这样,在郑和花了十多年七下西洋,名义上去...……更多
明朝的崛起与繁荣:朱元璋的治理智慧
...的辉煌时期在明朝的辉煌时期,其疆域辽阔,国力强盛。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彰显了明朝在海洋时代的雄伟气魄。各种文化、艺术和科技成就也层出不穷,如《永乐大典》的编纂、陶瓷技术的繁荣等。这一时期,明朝成为世界...……更多
榴莲“臭名昭著”的水果之王
...繁殖,榴莲也会自己衍变出很多既相似又不同的品种。3.郑和下西洋曾尝鲜榴莲的得名,相传是从成语“流连忘返”谐音而来的。1405年至1433年,明朝郑和率六十余艘舰船近三万人远洋航行,七下西洋(即现在的南洋群岛、马来...……更多
...海事业带来了颠覆性的革命;15世纪初,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从福建沿海启航开洋,留下千古佳话……在图画的视觉关注点上,中外记者都能看到印度尼西亚三宝庙的郑和雕塑。郑和远航的成功,标志着古代海上丝路...……更多
明朝为何拒绝和亲:历史、文化与战略的考量
...。自然也就没有和亲的事儿了。第三,闭关锁国。明朝自郑和七下西洋后,政策就逐渐偏向于闭关锁国,除了面对草原的敌人,明朝几乎无任何扩张和开拓疆土的意愿。而汉朝无论是昭君出塞,还是公主远嫁乌孙,乃至唐朝的文...……更多
朱棣临终前为何会对夏原吉念念不忘
...总共要花费多少银两,恐怕没法算清楚。还有就是著名的郑和六下西洋。据史料记载,郑和下一次西洋就要耗费白银六百万两,这相当于当时国库年支出的两倍,而且还不包括造船和修船的费用。当时郑和的宝船,那可是世界上...……更多
盘点明朝立国276年创下的八大盛世
...军事上北征蒙古、南征安南,积极开疆拓土;在外交上派郑和下西洋,派陈诚出使西域,开创万国来朝局面;在文化上编纂《永乐大典》……雄才大略的朱棣,终于开创了足以比肩“洪武之治”的“永乐盛世”。清朝人编纂的《明...……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数有战功,看来有关羽张飞在就是好,容易立功。先是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这里的平原令就是平原县的县令,而平原相就是平原国相
2024-06-25 18:07:00
当时到处都是黄巾和反贼,官府也到处都在募兵,所以在路上遇到去丹杨募兵的都尉毋丘毅,便一起同行。走到下邳的时候遇到了反贼
2024-06-25 18:07:00
刘备自小有大志,此时便带着他那群小弟,跟随校尉邹靖去讨贼。可是他第一次上战场就差点战死了,受伤后装死躺在那里,等贼人都走了
2024-06-25 18:06:00
陈胜吴广起义时,范增已经70岁,项梁率8000江东子弟兵渡江西进时,范增主动投军。当范增、项梁、刘邦等相会于薛地时,陈胜已经被杀
2024-06-25 18:11:00
当时刘备自己只有一千多兵,外加上一些杂胡骑和饥民有几千人,但那些都是乌合之众,上战场不顶用。所以当陶谦说要给刘备四千丹杨兵的时候
2024-06-25 18:07:00
并且自小没爹,只能与母亲贩履织席为生。虽然家庭条件不富裕,但他母亲还是送他去跟卢植学习,那年他十五岁。不过刘备不爱读书
2024-06-25 18:08:00
少年时的甄宓就显露出与其他孩子不同的灵慧之气。其他孩子在院中玩耍的时候,她却泡在书堆里,手不释卷,小小年纪已经是一身书卷气
2024-06-25 18:09:00
也就是在此时,曹操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刘备听完吓得筷子掉到地上。汉代时对刺史称为使君
2024-06-25 18:07:00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不知,当日的她是怀着怎样凄绝悲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诗,一生所爱敌不过别有用心之人的几句谗言
2024-06-25 18:10:00
公元前206年,陕西临潼鸿门,历史上最惊险的饭局——鸿门宴上,之后范增召项庄舞剑,意图刺杀刘邦。刘邦逃脱之后,范增长叹一声
2024-06-25 18:11:00
甚至认为乡党名族出身的正妻任氏性急善妒,不听劝阻将她休弃。自此以后,甄宓成为曹丕名正言顺的正室夫人,一时之间风光无两。她也曾心中窃喜
2024-06-25 18:09:00
当时,项羽与刘邦是楚怀王手下的两大军事集团,楚怀王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实则是想挑起两大集团的争斗。一旦杀死刘邦,项羽将彻底的真正的一家独大
2024-06-25 18:12:00
楚怀王曾有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刘邦率先攻入关中,打下咸阳之后。当项羽到达函谷关后,刘邦军不准楚军入关,楚将英布等以武力破关直入
2024-06-25 18:12:00
“康熙擒鳌拜”,影视剧已经多次上演,不可否认的是,康熙是用“诡道”擒获鳌拜的,若是光明正大地对垒,康熙即使能获胜,恐怕也不会那么轻松
2024-06-25 18:16:00
顺治十八年,年仅24岁的顺治帝驾崩,虽然顺治之死在历史上充满争议,但根据《清史稿》的说法,顺治帝是病逝。临终前,顺治下了罪己诏
2024-06-25 18: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