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郑和七次下西洋带了多少人
1405年的时候,郑和带领的部队正式拉开了序幕,一直到1433年,郑和带着他们下了七次西洋,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也成为了在世界上都很有名的航海家,我们都知道哥伦布也曾经航海出行过,也一样在世界历史上被记载...……更多
郑和在下西洋前率领10万人去了东洋干嘛
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对外交流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但许多人或许不知道,郑和在下西洋之前,还率领10万人的船队去了东洋,也就是现在的日本一趟。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据历史记载,倭寇在元末明初的时候就已经在东南沿...……更多
郑和是古代杰出的航海家,他七次下西洋,扬我国威,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福音,也让外国人感受到了大明的友好和亲善。今天我们来看看郑和舰队的生活情况,为什么郑和舰队里面会出现一些老太太,那些船员在船上的伙...……更多
郑和12岁就成为了一名太监,为何现在还有他的后代?
说到郑和,梁启超曾有一句名言“郑和之后,再无郑和”。在明朝那个农耕朝代,航海是一般人想都不敢想的,为何郑和就能成为伟大的航海家呢?而且还是一名太监。说道这个就有另一个问题了,郑和在12岁就入宫成为太监,...……更多
2022-12-19 14:16郑和,一名,太监,后代
《人海之间》《除非我们亲历》
...向东流传到中国,演化为中国的文化传统。这一切,正是郑和七下西洋的先声。然而,郑和之后,中国海舶再也不出马六甲海峡,中国和印度洋渐行渐远。数以万计的中国人曾经到访,为什么古代中国最终失去了印度洋?本书根...……更多
...很大的想象空间,朱棣自己恐怕也是常常不安,据说后来郑和七下西洋,还有一条隐藏的副本任务,就是找寻建文帝的下落,他认为这个侄儿没死,可能逃离华夏,躲到外国了。于是朱允炆的下落终成为一件悬案,也为后世各地...……更多
...些人真的和中国人有关系吗?难道这艘巨大的商船来自于郑和的船队?根据考古专家研究,留在肯尼亚的瓷器之中竟然有龙泉窑瓷器,这种瓷器烧制于洪武二十六年到成化年间,现在全世界范围内龙泉窑的官器都是极为罕见的,...……更多
明朝为何需要“海禁”来抗击倭寇呢
明朝郑和下西洋,是我国航海史上的一次壮举,当时郑和下下策是首屈一指的,但是郑和下西洋不是为了经济利益,而是有政治目的的。其中有一种说法就是郑和奉了永乐大帝朱棣的命令去寻找朱允炆,这个没有史书记载,不...……更多
郑和带2000精兵,端了哪个国家的都城
...化,为了能够有建树,一边在激化迁都的朱棣,一边派遣郑和出船下西洋,开启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冒险航行。虽然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被人们揣测了很多种可能,不过在当时明朝的这项活动,确实是让很多亚洲以外的国家...……更多
明朝灭亡后,300明军不愿投降远走海外,在海外建立一国家
...作,明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永乐皇帝朱棣把郑和带进宫里,大家都叫他三宝太监。为了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宣扬国威,促进地区间的贸易往来。皇帝决定派遣一个使团,因为郑和从小就受家族的影响,他和父亲...……更多
2022-12-22 14:47明朝,国家
明朝辉煌: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壮丽航程与国家的繁荣
...先出来航海的船只还是比不上)有人说为什么明成祖要派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害怕他会回来跟他抢皇位(不过这个说法也不一定正确,毕竟这个场面多出在小说电视剧里)其实更加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为了与其他国家进行...……更多
王景弘与郑和:共创航海传奇的伙伴
...的脚步,重走那一段历史悠久的“海上丝绸之路”。作为郑和的得力助手,与郑和紧密合作,共度难关。多年的同舟共济,他们彼此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信任。当郑和在印度古里病逝后,他凭借出色的领导才能,带领船队安全...……更多
为何说建文帝出逃传闻是明成祖朱棣故意推动的
...臣。后又有民间传言,建文帝逃亡海外。朱棣于是命太监郑和率领船队出海寻找。正统五年(1440),有和尚自云南来到广西思恩府,称自己是建文帝。土官知府岑瑛将其送至总兵官柳溥处,然后械送至京。明英宗命三法司会审...……更多
《郑和下西洋》有望打造三部曲 做成长效赋能项目
...节目中,华夏电影党委书记 董事长赵海城表示希望将《郑和下西洋》做成长效赋能项目,希望能有第二部、第三部,此外还有望将其延伸到游戏、文旅等其他领域。 ……更多
揭秘朱棣拒绝西洋美女的原因
郑和下西洋是一次盛举,他领导的船队,多次下西洋,带来了不少的好东西,古代中国人,与外界的交流还是非常多的,之前是利用丝绸之路,如今中国很多的东西,也是从丝绸之路传播过来的,这也大大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更多
郑和下西洋带回一只神兽“麒麟”,到底是什么动物呢
...忧。”当然,与麒麟有关的记载中,最令人感到好笑的是郑和下西洋时带回来的那只。1405年,郑和在朱棣的授意下,开始了海上远航活动。在这十几年的航海中,郑和等人去到了30多个国家,其中就有东非的麻林国。麻林国虽然...……更多
明朝一农民被太监打了,回家就阉了自己儿子送到宫中当太监
...郑村坝,也忘不了马三保,为了嘉奖他,让他改姓郑,叫郑和。郑和跟亦失哈的经历有点儿像。他是回族人,小时候住在云南。明军打云南那年,把他也抓了,送到燕王府当了太监。郑和长得机灵,能文能武,后来又跟道衍和尚...……更多
皇帝选择太监贴身伺候,是身不由己
...阉割,但也是个"男人",在体力等方面也是远大于手无缚鸡之力的宫女的,一些体力活是一般宫女干不来的,还得靠太监。这也皇帝身边太监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除此之外,皇帝虽然拥有主宰天下的权力,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更多
郑和下西洋带回的老国王为何选择在华下葬
...讲建文帝已经逃亡海外,带着焦急与不安的心理,朱棣派郑和下西洋。明朝前期很有钱,要说郑和出海单单寻找朱允炆那肯定站不住脚,关于他出洋的目的咱们暂且不论,不过这次事件的意义倒是十分重大,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友...……更多
明朝的崛起与繁荣:朱元璋的治理智慧
...的辉煌时期在明朝的辉煌时期,其疆域辽阔,国力强盛。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彰显了明朝在海洋时代的雄伟气魄。各种文化、艺术和科技成就也层出不穷,如《永乐大典》的编纂、陶瓷技术的繁荣等。这一时期,明朝成为世界...……更多
明朝为何拒绝和亲:历史、文化与战略的考量
...。自然也就没有和亲的事儿了。第三,闭关锁国。明朝自郑和七下西洋后,政策就逐渐偏向于闭关锁国,除了面对草原的敌人,明朝几乎无任何扩张和开拓疆土的意愿。而汉朝无论是昭君出塞,还是公主远嫁乌孙,乃至唐朝的文...……更多
揭秘明朝强盛的底层原因
...“中官奉使,将航海通西域”,也就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郑和下西洋。太仓是郑和船队集结出发的地点,所以,明朝历来有从太仓卫所就近挑选随从出洋的惯例。 据《瀛涯胜览》记载,郑和船队的武职人员中有百户103人,显然...……更多
明朝十二监都有哪些?明十二监是什么样的?
...门,而内官监掌印太监也是宦官们的大统领。七下西洋的郑和,就是内官监掌印太监。 只是司礼监的崛起让内官监失去了统筹和总领的职能,沦为只能负责宫廷修葺事务的“土建部门”。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毕竟是当年的...……更多
2022-12-20 15:52明朝
明朝历经两朝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怀恩,是宦官中难得的好人
...之古装电视剧,只要是太监出场,除了如“七下南洋”的郑和等少数人物外,自秦之赵高始直到清末的李莲英,几乎没什么好东西。但在出现过九千九百岁魏忠贤的明朝,却有位难得的好人,这个人就是跨越明英宗、明宪君、明...……更多
...在《中国统一战线》这本杂志上读到了胡恒富先生写的《郑和文化:云南海外统战工作名片》一文,引发了我对新时代云南统一战线工作的一点思考。郑和4岁时被父亲送到镇南(今南华县)郑姓回族家避难,“遂袭其姓”,11岁...……更多
改诏救千人:张居翰的仁心义举
...质,他们成为正直善良的典范,为世人树立了榜样。比如郑和、王承恩、蔡伦、司马迁以及张居翰等,他们中的一些人义薄云天,一些人忠心为主,一些人创造了丰功伟绩,还有一些成为文学领域的大咖。在这其中,张居翰是其...……更多
被后世尊称“千古第一贤宦,得知皇帝去世当场吐血而死
...监都是名垂千古的“贤宦”,最著名的就是明朝三宝太监郑和,他的多次下西洋对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发展举足轻重。今天小编给读者们介绍的这位太监,他被尊称为“千古第一贤宦”,一生对大唐、对唐玄宗忠心耿耿,...……更多
...海事业带来了颠覆性的革命;15世纪初,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从福建沿海启航开洋,留下千古佳话……在图画的视觉关注点上,中外记者都能看到印度尼西亚三宝庙的郑和雕塑。郑和远航的成功,标志着古代海上丝路...……更多
帮窦太后害人,帮汉和帝夺权的是谁,他最为人称道的发明是什么
...家就知道小编今天介绍的人是谁了,没错,他就是东汉的太监蔡伦,这个人非常的厉害,也非常的聪明,小编就来具体介绍一下他的生平吧。蔡伦的祖上其实是打铁的,小时候,他在乡间小学里学习,小小年纪就已经是满腹经纶...……更多
600多年前的古人,是如何到达遥远非洲的
...代墓葬。那为什么中国的明代墓葬会出现在芭台岛上呢?郑和下西洋其实,巴泰岛上的上家村也被称为“郑和村”。看到这里,小伙伴们应该猜到了吧?没错,这一切都源于郑和下西洋。600多年前,明成祖朱棣继位后,明朝的国...……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私立济南齐鲁学校三(7)中队队员走进国泰红色钱币艺术馆
货币是社会流通领域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途径之一。随着网上支付的普及,队员们接触到钱币的机会越来越少,为了加深队员们对人民币的认识
2024-06-18 09:40:00
让全世界爱上安化黑茶
本文转自:消费日报“来呦,qia茶呦……”“qia”,是湖南安化的本土方言,意思是:“吃,来吃茶。”这是安化人独有的打招呼方式
2024-06-18 10:33:00
文昌是个好地方 | 清代“硕儒”潘存和溪北书院的“不了情”
编者按千年古邑,多彩文昌。走在文昌街头,经常会看到醒目的标牌:“文昌是个好地方”。盘点文昌美誉不胜枚举:椰子之乡、华侨之乡
2024-06-17 23:44:00
听不进去别人说话,对下属一点也不好,动不动就要打打杀杀,不把手下人的性命看重,但是事实上,在很多历史记载中,项羽却是一个十分宽容的人
2024-06-18 05:18:00
如果嫡长子性格宽仁,文官集团与百姓则会格外拥戴,因为有利于皇权平稳的过度。毫无疑问,朱高炽就是这样的嫡长子。大明建立之初
2024-06-18 05:22:00
两京被收复后,国家渐渐太平,各路权臣开始窝里斗,玩弄权术。以李辅国为首,觉得李泌跟皇帝太亲近,又是太子的心腹,早晚阻碍自己的前程
2024-06-18 05:14:00
一、抚恤灾民。公元1409年,凤阳发大水,得知情况后的朱棣派朱高炽前去赈灾。公元1420年,决定迁都的朱棣派朱高炽先行一步
2024-06-18 05:21:00
三国争霸,曹操前期虽然也有战术上的失利,但确实在战役上都获得胜利。而后期在扩张上却变得缓慢和屡屡碰壁,除了后期军事能力衰退
2024-06-18 05:13:00
除了在阶级观念上无法打破之外,项羽本身的眼界格局也不是那么大。如果同时将项羽和刘邦看作是创业者,那么刘邦就是妥妥的白手起家
2024-06-18 05:19:00
如果从战斗力来说,项羽当之无愧可以获得霸王的称号,但是从做人方面来说,项羽离霸王还有十万八千里,因为他的心胸不但过于狭隘
2024-06-18 05:20:00
武惠妃此时跑到唐玄宗面前说太子三兄弟谋反,唐玄宗派人核实,发现太子三人果然带兵入宫,唐玄宗大怒,下令将太子三人逮捕,并于当日将三人贬为庶人
2024-06-18 05:27:00
宁王是朱权,他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这个宁王的封地在大宁,为一大镇。朱权带有甲兵八万,战车六千,还有一支骁勇善战的特种部队——朵颜三卫
2024-06-18 05:35:00
在他的心目之中,自己只是汉朝的大臣,自己的领地只是刘家的天下。因此对于董卓来说,好不容易得到了富饶的京城地区,如果不好好抢掠一番
2024-06-18 05:24:00
在徽宗即位后,他更是如鱼得水,使出浑身解数,为皇上搜罗古玩字画,用尽心机讨得风流天子的欢心,从此开始平步青云,徽宗更是让他掌管很多朝中之事
2024-06-18 05:37:00
他是李旦,武则天最小的儿子,李显被武则天废黜后,李旦继承皇位,是为睿宗。然后武则天后面又觉得掌权不过瘾,想当个皇帝,把李旦废了
2024-06-18 05: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