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卜算子》背后的故事:李之仪与苏轼的友情及清节贤名
...族,沧州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元祐末年跟着苏轼在定州做幕府,天天喝酒畅聊。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更多
家庭变兴旺的三大效应:鲶鱼效应,鲦鱼效应,鲨鱼效应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规律。以北宋的苏家为例,苏轼和苏辙取得成功,根源于他们父亲苏洵和祖父苏序。苏序乐善好施,在本地享有良好声誉。苏洵年轻时游荡无业,但后来改变了自己,开始研读书籍。这一转变被称为“苏老...……更多
聊聊王安石所出一联千古绝对“刁难”苏东坡背后的故事
...员结下了“梁子”,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王苏之争”。苏轼的老爹苏洵当时代表的是旧党派,不仅在政见上与王安石十分不和,私下里也与王安石有着数不清的私人恩怨。苏洵当时以文,名动京城,各路政客文人纷纷评品赏析...……更多
苏轼《蝶恋花》:解读千古名句背后的深情与无奈
...的。尤其是那一些作者在历经浮沉后写出来的作品,譬如苏轼在服丧期满奔赴京师途中,因为思念妻子王弗所写的《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便更是如此了。尤其是其中的第一句“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更多
《至味人生》中的饮食书写
...,白袍端合破天荒”的典故;诗句直到姜唐佐及第以后由苏辙补全,其时苏轼已然作古。令读者感慨的同时,苏轼的忠纯和伟岸在沧桑中凸现出来。作者叙述蔡京把宋徽宗的盛宴上升到理论高度:“丰亨豫大”——不尽情享受,...……更多
聊聊苏轼的《猪肉颂》
在北宋时期,苏轼不仅以其文学成就闻名遐迩,还因其对美食的独特见解和创新烹饪方法而备受推崇。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东坡肉”。这道菜肴不仅是苏轼对食材和烹饪艺术的深刻理解,更是他生活哲学的体现。东...……更多
当美食遇上文人:揭秘东坡肉背后的传奇故事
...至今。这道菜不仅因其美味而闻名遐迩,更因与文学巨匠苏轼的不解之缘而增添了几分文化韵味。今天,就让我们一同穿越时空,探寻东坡肉背后那段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话说苏轼,这位北宋时期的文坛领袖,不仅诗文造诣深...……更多
苏东坡,生日快乐!
...一身祸福,易其忧国之心。千载之下,生气凛然。”难怪苏辙读了“快意雄风海上来”,由衷感佩大哥:“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他是天生的乐观派,如今网聊常用的“呵呵”,在他的文集中至少出现过四十几次。以...……更多
话剧《苏母》揭开“三苏”背后程夫人的面纱
...户窗理红装的器物,也是苏母同丈夫苏洵以及儿子苏轼、苏辙之间相互关系的写照。”话剧《苏母》剧照(剧照由四川人艺提供)【责任编辑:蒋肖斌】 ……更多
探索宋朝文人苏轼的文学世界
...绘制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璀璨图卷。在这些杰出的文人中,苏轼的名字总是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他不仅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更是那个时代文化精神的代表。他的一生,就像他的名句“腹有诗书气自华”所传达的,是对知...……更多
琴声,如何画?
...弹《履霜操》一曲,故而被称作“范履霜”;苏轼与弟弟苏辙随父亲坐船远行时,写过《舟中听大人弹琴》一诗。苏轼写道,“古器残缺世已忘,千家寥落独琴在”,其他古乐器大多失传了,惟有琴,还一直传了下来,有人能弹...……更多
苏轼:在困境中绽放的文学巨星
...何人写出如此文章,能令欧梅二位交口称赞?此学子名叫苏轼,刚满21岁,这也是他第一次参加科考,便位列三甲。欧阳修对苏轼的评价甚高:“此人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他成功预测了苏轼的文学成就,但未...……更多
文人误国?苏辙一篇文章掐断大宋复兴希望
...治素养,才会出现误国误民的历史教训。比如著名文学家苏辙,就曾以一篇文章掐断了大宋复兴的希望,到底怎么回事呢?宋代是诗词歌赋盛行的朝代,涌现出了许多的文学家和流传千古的诗词,是典型的重文轻武。在朝堂之上...……更多
宋朝一和尚最爱寻花问柳,苏轼对他的评价却很高
...个才子,因而在四处云游总会遇见不少志同道合的人,如苏轼便是她在杭州保月寺时候遇见的。那个时候,苏轼还是这里的长官。他们两人一见如故,经常约在一起喝酒聊天。而每到了这个时候,他便会如数家常一般与苏轼讲,...……更多
苏东坡想让和尚好友还俗,让琴女去陪他一晚,结果却让人出乎意料
...此他做了一首诗“只闻檀板与歌讴,不见如花似玉眸”。苏轼一听就懂他的意思,他对琴女说:“琴女,你出来一下,让先生看看你。”佛印看着琴女美丽的面容,愣住了。后来,苏轼笑了一声,他才反应过来,不好意思地与苏...……更多
苏轼用哪首诗“讽刺”诸葛亮
苏轼是宋朝时代的人,而诸葛亮是东汉末年人,作为一个后人来评价诸葛亮,在时间上比较符合。苏轼所生活的北宋中期是一个唐诗宋词横行的时代,那个时代的读书人与文人见面都必须会写几首诗,会唱几首词,才算得上是...……更多
不过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相比,曾巩的名气却要小多了。恐怕不少人在考试“唐宋八大家”时都会把曾巩给忘了。那么曾巩为什么会成为“唐宋八大家”中名气最小的一位呢?首先,虽然“唐宋...……更多
三苏祠有棵黄荆树
...可以想见,或许正是由于这棵黄荆的鞭策,方有了苏轼、苏辙两位大学士的成功。因为这棵黄荆树成为了苏家的家规家训代表物件,并历经近千年流传至今。 ……更多
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
...运动。因此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和宋朝的欧阳修、苏轼、苏辙、苏洵、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韩愈位列其首。总之,韩愈一生刚正不阿,因此仕途坎坷不平,但他一心为国为民,敢于仗义执言,勇于兴利除弊。他倡...……更多
最具争议的王安石继承人是谁,陷害过苏轼
...。“甚至脾气火爆和执拗的他,当朝和司马光、吕公著、苏辙等人当堂对骂,最后被偏元祐党的宣仁太后赶出中枢,到汝州任职,似乎元祐党觉得章惇还不够惨,在元祐党党争的七八年中又通过罪名将他贬到了岭南。 其实在新...……更多
宋仁宗赵祯:纳谏、节俭与胸襟的典范
...羊,朕于心不忍啊!”三、胸襟宽广。大文豪苏轼的弟弟苏辙,胆子不是一般的大,在进京赶考的时候,听说皇帝最近从各地召了不少年轻貌美的妃子入宫,就在试卷中写道:“皇上的妃子那么多,每天都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更多
欧阳修推动文化改革:从考官诗会到选拔优秀人才
...时考生答卷的情景。礼部的大考结束了,一放榜,苏轼、苏辙兄弟及曾巩等人同时入选,名列前茅,而平素做骈体文章较有名气的刘辉等人却纷纷落选了。这次考试,在欧阳修的主持下,不仅改革了考场风气,也确实选拔了一批...……更多
司马光去世,此理学大师不去吊丧,苏轼一句笑语拉开北宋灭亡大幕
...振有辞道:“我是以布衣为天子之师的,不敢不自重。”苏轼听了这话,对他大加嘲讽。随便怀疑苏轼的智商怕是一件非常得罪人的事,但对其生平了解的人都知道:苏轼文章诗词足可传世,但是他的政治智商绝对是负数!苏轼...……更多
专访周重林:苏轼留给当代一个清晰完整的茶人形象
...,您认为茶是如何成为他个人品格和人生哲学的载体的?苏轼喜欢用茶来喻人,最为知名一句便是“从来佳茗似佳人”,有茶水的地方,就有此句在流传。苏轼把未打膏的玉雪茶比作刚刚出浴的佳人,有清水出芙蓉之感。要完全...……更多
星河闪耀 文脉绵长
...闪耀。这一时期,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堪称是中华文脉中的“最强文化天团”。千百年来,他们的家国情怀和精神血脉,已经与中华大地融为一体,滋养着一代又一...……更多
《三苏全集》
...人所撰诗文辑成,即苏洵《嘉佑集》、苏轼《东坡集》、苏辙《栾城集》、苏过《斜川集》,合称《三苏全集》。三苏祠今存道光《三苏全集》刻本共十三套,每套二百零四卷,八十册。《三苏全集》是清道光年间眉州知州弓翊...……更多
古琴音乐剧《古琴里的苏轼》在潍坊诸城市首演
...活动的压轴重头戏,同时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纪念苏轼知密州950周年,由诸城市政协、诸城市委宣传部主办,十数家承办和协办单位通力协作、精心打造的古琴音乐剧《古琴里的苏轼》,于9月28日晚在诸城市实验中学礼堂...……更多
王安石为教训苏轼,出一个上联,结果成了千古绝对,至今无人能对
北宋历史上,王安石和苏轼这对“欢喜冤家”,一个力主变法,一个才华横溢,两人政见不合,经常在朝堂上你来我往,针锋相对。可偏偏这两人又都是出了名的文坛大佬,私下里免不了还要“切磋”一番。有一回,王安石为...……更多
我国科学史上最卓越的人物沈括:科学上的全才,道德上的失败者
...会这样评价沈括,他到底做了啥?为人处事另外,沈括与苏轼的关系也很微妙。他比苏轼大5岁,两人都在崇文院任职。但因苏轼和司马光一起反对王安石变法,导致变法派和保守派形成对立,两人也成了政敌。熙宁六年,沈括...……更多
晏殊闲情雅致,写下最冷门艳词
...系。唐宋八大家之中,就有五位是宋代人: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和曾巩。而且千古文章四大家里,其中两位也是宋代人:欧阳修和苏轼。足以说明了宋代的文化高度繁荣,明显在文化上胜于唐代。相信大家一定对...……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血色丰碑|抗日英雄曹基锡:烈火中的青春
1931年的东北寒风中裹挟着亡国的危机在吉林这片土地上无数抗日英烈抛头颅,洒热血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故事曹基锡就是其中一位1931年
2025-07-05 09:38:00
寻访老兵足迹|抗战老兵韩景俊: 枪林弹雨铸忠诚 桑榆暮年传薪火
在吉林市丰满区的干休所里,97岁的韩景俊老人推着轮椅在院子里散步,望着胸前熠熠生辉的勋章出神。从抗日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
2025-07-05 10:43:00
客籍名人与贵州 | 蒋廷瓒:贵州首任布政使
明永乐十一年(1413)是明朝历史上一个不普通的年份,明朝开国45年后,明朝廷宣布贵州正式建立行省。1413年3月,明朝廷设立贵州布政使司
2025-07-04 22:55:00
“扇意中国·至扇至美·当代名家绘扇展”在贵州美术馆开展
7月3日,“扇意中国·至扇至美·当代名家绘扇展”在贵州美术馆开展。本次展览由广东省中国画学会、贵州画院(贵州美术馆)、当代岭南艺术研究院主办
2025-07-04 17:1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哪吒3岁生辰宴上的酒杯,竟然出现在吉林了?
今年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凭借其精良的制作不仅创下了票房历史,也赢得了广泛赞誉。电影中博大精深的文化元素,也经常穿越时空“出现”在全国各大博物馆中
2025-07-04 17:48:00
安徽作家梁爽长篇小说《张良传》出版
大皖新闻讯 我省作家梁爽长篇力作《张良传》近日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梁爽力图用文学的手法、散文的笔法,去打捞张良一生那些生动
2025-07-04 18:06: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康宁以地理的角度而论,位于山东曲阜东南部的尼山,只是蒙山余脉的边缘山岭,最高的主峰海拔也只有344
2025-07-04 19:23: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红色记忆:烽火映官山
十堰广电讯 官山作为鄂西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生过很多重大革命历史事件,也留下了很多重要革命遗址。今天,让我们走进丹江口市官山镇吕家河村
2025-07-04 19:36:00
一袭衣冠见风华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编者按:叩响时光之门,聆听文明呼吸。在这里,文物不再是博物馆里静默的标本,每一件都在诉说历史从未沉睡。跟上我们的镜头,穿越千年迷雾
2025-07-04 11:31:00
合肥104岁新四军老兵的抗战记忆:亲眼目睹战友被日军飞机炸弹击中
大皖新闻讯 冒长松今年104岁,安徽省全椒人。他1942年参加新四军,现居住在合肥市老城区一栋普通三层居民楼3楼。如今的他走起路来仍然腰板挺直
2025-07-04 11:41:00
大众网记者 刘宏蕾 济宁报道7月的鲁西南大地,暑气渐浓,却掩不住那段烽火岁月留下的滚烫记忆。近日,大众网记者与济宁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杨义堂一同来到八路军惠河支队支队长赵紫生的大儿子赵征民的家中
2025-07-04 16:52:00
2024年度杭州考古成果展来了
杭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可追溯至距今八千年的跨湖桥文化,历经良渚文化、吴越国、南宋等不同时期的积淀,形成了绵延不绝的历史文脉
2025-07-04 09:25:00
李耘:贵州优秀传统廉洁文化资源丰富
廉洁从政典范不胜枚举。如,被誉为“循例称冠、吏畏民怀”的清朝断案高手高廷瑶,坚信“廉吏必节俭”和“以厉廉戒”的清朝贵州巡抚刘荫枢
2025-07-03 22:25:00
寻访老兵足迹|抗战老兵历保甲:保家卫国不怕死的二等功臣
他,六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一人独自拉扯五个年幼的孩子,失去了家中唯一的劳动力后,原本清贫的日子愈发艰难;他,1945年2月入伍
2025-07-03 14:22:00
用《长安的荔枝》中的生僻字,解锁盛唐的隐藏密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张洁清 实习生 袁垚鑫最近《长安的荔枝》火得一塌糊涂,咱们就来扒一扒《长安的荔枝》里那些"难认脸"的生僻字
2025-07-03 14: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