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朝鲜王朝的殿试,又与明朝殿试有何不同呢
科举殿试是明朝与朝鲜王朝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之一,其核心内容是策问。两国殿试策问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各自建国时就在继承前朝的基础开设、发展并完善。明朝与朝鲜王朝都是君主专制,儒家思想文化是其意识形态的...……更多
宋太宗科举制度之完善,进士有贡献吗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员的一种考试制度,它非常重视考生整个家族的社会地位和家庭成员的文化水平等因素,体现了读书人控制选拔的野心。在隋炀帝之前,选拔人才采用的是世袭制,这种制度太不利于选拔真正有...……更多
...[3]书院教育培养出了大量的知识分子,据统计,清代湖南科举有764名进士,“中兴将相,什九湖湘”,人文教化的浓郁,为藏书风气的发扬提供了肥沃土壤,为藏书事业的兴起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人才保障,如陶澍、曾国藩、何绍...……更多
浅谈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
导读: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与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中国古代的官吏制度三位一体,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而科举制度作为人才选拔的中心环节,因为它的独特性而对古代官吏制度具有着深远的影响。01.选...……更多
唐朝科举制度探秘:从秀才到进士,科举背后的选拔与挑战
...十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一日高中状元,然后光宗耀祖。科举考试成了不少家庭改换门楣的方式,更是成了不少学子改变人生的途径。但是对于科举制度,经过不少朝代的革新,方式一直在发生改变,很多人认为秀才只是跨越身...……更多
...民想不出来,还是唯恐他们想得太多?明朝规定学子参加科举的前提是入官学并完成指定内容的学习,除此之外还划定了科举试题的内容和考试答案(对经文的解释必须出自朝廷指定的集注)。这是怕学子们学不会、考不好,还...……更多
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与知识传承
...教育与知识传承。一、教育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主要分为官学教育和私塾教育两种形式。官学教育是由国家机构组织的教育,主要培养官吏和官员。官学教育的课程内容以经书和史书为主,注重礼仪、法律、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更多
元朝的“知识分子”为何有如此“多”身份?
...可以踏上朝堂的一席之地。时间推移到了隋唐时期,出现科举制度的时候知识分子的最主要出路变成了完成科举考试从而走上仕途,科举制度也就成为了知识分子参与朝堂中的事件并且开始掌握国家的政治权利的一大主要方法。...……更多
中国古代“学霸省”是哪一个
...,但事实上,隋朝留给后世的,可不只这一个谈资笑料。科举制比如科举制度,最早是隋朝时期建立的,但是在科举制诞生之前,朝廷以“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为主要手段来选拔人才。但是这样的筛选方法,显然是有缺陷...……更多
浅析明代中后期的文化转型及原因
...占统治地位,朱熹注释的“四书”“五经”是官定读本和科举取士的准绳。明中叶以后吏治渐趋腐败,财政危机加深,社会矛盾尖锐,有识的思想家怀着经邦济世的强烈责任感,希图对儒家思想加以改造,为现实统治服务,心学...……更多
和珅的奋斗史与英廉的慧眼识人
...他对这个职位十分满意:一方面在这里可以安心读书,走科举进身的路子;另一方面,万一此路不通,从这个职位往上爬,很快就可以接近皇上。转眼两年过去,和珅虽科举未中,但却凭着工作勤勉,巴结上司,得到了更重要的...……更多
明代诗歌成就逊于唐宋,八股科举给明代文人带来了什么影响?
从整体情况而言,八股文和科举出身牵耗了士人群体的绝大部分精力与心血,造成了士人群体在教育背景与知识结构上的缺陷。而伴随着出身与否的实现,士人与科举或合或离,与科举之外的文学或离或合,这也刺激了士人是...……更多
...历史上比较有争议的皇帝,有功也有过。其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度,修大运河,营建东都并迁都洛阳,对后世颇有影响。然而隋炀帝频繁发动战争,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攻打契丹,激化与突厥矛盾,加之滥用民力,致使民...……更多
汉人的科举制度,在金元时代是怎样发展的?
...南宋和金朝面临的头等大事。如何尽快安定天下呢?通过科举制度来拉士人,无疑是绝佳选择。这样一来,杨业和元好问两人的经历和家族就成了绝佳的历史见证。杨业不仅是说书评戏里的主人公,还是历史上实实在在存在的武...……更多
梦幻西游手游科举乡试答题2023
不少小伙伴想知道梦幻西游手游科举乡试答案是什么?为了帮助大家减少答题的时间,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梦幻西游手游科举乡试答题2023攻略,来看看吧。梦幻西游手游科举乡试答题20231、我国历史上正式确立以正月为首的是...……更多
从隋唐到明清,科举状元的历史变迁与影响
科举制度自创建以来,各个朝代状元及第的前景如何?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考试制度,始于隋朝,完备于唐朝,终于清末。从建立至清朝灭亡,历经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六朝,而其中又以唐朝为最...……更多
探讨大唐多少年来的传承与创新
...多勤政爱民,励精图治,使得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科举制度:唐朝是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一种方式,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使得社会上的人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唐朝的科举制度,不仅选拔了大量的...……更多
宋朝科举改革: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完善之路
...并非一句话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就以科举制来说,以君权集中的角度来看,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为什么这样说呢,接下来宋安之来具体说说。科举制始于隋朝,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也是古...……更多
古代进京赴考,穷书生如何解决路费和食宿?条件比你想的可好多了
在古代,科举考试是无数寒门学子的命运转折点。然而,长途跋涉进京赴考,路费和食宿问题对穷书生来说是一大难题。没有现代交通和住宿设施,他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呢?事实上,古代的应试环境和我们想象的截然不...……更多
唐朝以后贵族势力为何衰弱呢
...逐渐下降,无法再像唐朝那样左右朝政。二、原因分析1.科举制度的推行唐朝以后,科举制度逐渐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科举制度的推行,使得士人阶层的地位逐渐上升,贵族势力相对衰落。科举制度使得官员选拔更加公平...……更多
我国的科举制度为何有众多弊端,还能延续上千年
科举制度历史悠久,其影响深远。然而,人们对其评价褒贬不一。尤其在朱明王朝八股文体的推行之后,很多人对科举制度恶言相加,认为它消耗了无数读书人的心血和时光。但值得注意的是,要让一个备受众矢之的制度屹立...……更多
原创作为历史第一贪官,乾隆为何离不开和珅?皆因这一能力无人能及
...的实力同样也是十分的自信,所以日夜攻读,就为了等到科举的时候,可以一举成名,光宗耀祖。可是科举这个东西,自古以来从来没有定律,任你学识再渊博,也很难确保一举得中。古来的大文人,栽在科举身上的可不在少数...……更多
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有好有坏,那么对后世的影响有多大呢?
...管理,使得中央政府的控制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3.改革科举制度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即加强对科举考试的监管,设置制度限制士族门第的垄断,实行科举制度的公平性和竞争性,鼓励优秀的士子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更多
宋朝皇帝多“学霸”这是为何
...围,商业经济的发展是相较其他朝代来说更加自由。并且科举制度经过隋唐时期的发展,更加完善,所以在宋朝科举制度达到了一个高度。科举制度的繁盛必然会带来社会上文化风气的盛行,故在宋代,不管是在民间或者是在皇...……更多
追寻中国走向近代的轨迹
...,一路追寻宋元之际士人精英的命运,呈现宋元士人突破科举重围后面对的艰难局面,呈现宋元变革下社会转型的百般样态。作为古代社会的知识精英阶层,士人的前途命运必然与时代挂钩,而士人流向也会对当时的社会产生重...……更多
明朝科举考试的故事,隆庆年间出了7个宰相18名尚书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在阶层流动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不仅是朝廷吸纳精英参政的途径,也是百姓改变社会地位、人生命运的机遇。明朝初建时,朱元璋采用举荐选拔人才,后因地方控制不力,他下令开启科举取士。科举制度...……更多
中国封建时期的门阀世家与科举制度的兴起
...的发表意见,妄图以这样的方式来影响皇帝下发政策。而科举考试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就很好的抑制了门阀世家在朝廷之上为所欲为的现象。但直到唐朝时期,门阀世俗才有了逐渐消亡的趋势,最后更是消失在了历史的舞台之...……更多
朱元璋把科举变成八股,他为何选择这种方式取材?
科举选任人才是从隋朝开始的,隋炀帝时期所创立的进士科则应为中国科举制度的正式起始时间。科举考试从形式到内容以至录取均奉行公开、公平、平等竞争的原则。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是最适合封建王朝选出优秀有才能的...……更多
从科举到学堂:中国教育的历史性转
废除科举,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件颠覆性的、地动山摇的大事。有些人认为,如果没有1905年的废除科举,就不可能有1911年的“辛亥革命”!参加科举考试,是一千多年来无数读书人的图谋进取之路,是贫寒子弟改变命运的唯一...……更多
他创建科举制,是中国最重要官吏铨选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
...的繁盛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峰奠定了基础。隋文帝创建的科举制后来是中国最重要的官吏铨选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中国分裂局面持续数百年之后,隋文帝成功地统一了中国。隋文帝完成的政治统一局面维持了几个世纪,...……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走读山东 感知菏泽| 韩国友人“逛郓城”邂逅非遗之美
大众网记者 李威 通讯员 李牧 崔如坤 苏亚 郓城报道2月22日,山东郓城县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对话。来自韩国忠清南道(省)武术散打队成员郑成勋一行走进郓城水浒好汉城
2025-02-23 17:41:00
无偿向美国捐赠183件国宝,却向祖国索要巨款,这个华侨是谁?
“对我来说,商业是小事一桩;爱、信仰、性格的真诚、人的志向,这些才是神圣之物。”——爱默生《爱默生随笔全集》人的劳动,尽管从削桩到修建城市
2025-02-23 12:40:00
李自成第15代孙,不愿隐姓埋名,想要重出江湖
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兵败后,是死了还是逃了?若是死了,究竟死于何地?若是逃了,究竟逃于何处?三百多年来,正史野史,莫衷一是
2025-02-23 12:45:00
公审大会,新四军团长怒而上台砍死9人,群众拍手叫好
1940年5月,正值中国抗日战争的艰苦时期,江苏高宝县的牌楼乡成为了战火纷飞的前线。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却因为战争的蔓延而变得异常紧张
2025-02-23 12:46:00
小古文一直是中小学生头疼的地方。开学季,现代出版社最新出炉了一套“行吟小古文”。“行吟小古文”系列以国学大师唐文治选评的《高等小学国文读本》为基础
2025-02-23 08:24:00
河南位于黄河中下游,居天下之中。夏朝在此建都,开启了王朝统治的序幕;殷商时期,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让这片土地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2025-02-23 08:25:00
2月26日,是中国“现代诗歌第一人”穆旦逝世48周年纪念日。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翻译家,译林出版社最近特地推出了《穆旦传
2025-02-23 08:25:00
共工新闻社中国近代文史顾问钮则坚讲述先父传奇过往
共工新闻香港2月23日专题电题:《还俗记》完成重编上共工新闻社中国近代文史顾问钮则坚讲述先父传奇过往共工新闻记者程晓兰发自香港今(21)日
2025-02-23 10:26:00
宿迁泗阳:盲人丁士云如何用琴书奏响时代之声
在泗阳县这片古老而深沉的土地上,曾有一位盲人艺术家,用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卓越的艺术才华,编织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琴书传奇
2025-02-23 11:35:00
庆余年结尾,范闲到底死没死?费介终于给出答案!
二皇子是剧中隐藏的很深的大BOSS,如果不是因为范闲到上京,可能从内库在上京的商号中发现账目有问题,二皇子可能还不会暴露出来
2025-02-23 11:42:00
中国有8圣,其中7圣世人皆知,唯独剑圣少有人知,他是何方神圣?
《说文解字》曰:“圣者,通也。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无数的先贤,他们往往在某一条道路上有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品德高尚受到人们的尊重
2025-02-23 11:49:00
原创1977年高考试题“蹿红”,看完题目,网友:我穿越过去也能上北大
有段时间撒贝宁说的一句话在网上非常红火,这句话只有4个字:北大还行。众所周知北大与清华是我国的两座顶尖名校,但对于学霸来说可以轻松考上的北大
2025-02-22 22:12:00
霍光一生忠诚,为什么后世却认为他的权臣,和诸葛亮截然不同?
霍光作为霍去病的弟弟,在西汉中期辅政常与“伊尹”相提并论。在汉昭帝和汉宣帝在位期间,霍光也可谓忠心不二,一心为汉室服务鞠躬尽瘁
2025-02-22 22:14:00
都知道他是著名的词人,其实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大多数人不知道
辛弃疾,众人对他的印象几乎都留在:他是著名的词人,一生写了很多首词。其中写的有关战争的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他是如何能作出这么写实的词
2025-02-22 22:33:00
他白手起家,年入百万后却执意出家,妻子劝阻无果:愿再无来世
随着时代发展,如今新中国的经济有了质的飞跃,人们再也不用为温饱而担忧。然而快速发展的经济也加快了我们的生活节奏,整个社会都充斥着浮躁的气息
2025-02-22 22: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