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墨水惩罚:古代科举制度的奇葩法律
...景象。但是,“喝墨水”这条法律并没延续多久,到了“李世民”当政期间,这位千古一帝就迫不及待的废止了这一条;究其原因,竟然是他自己也曾经喝过“墨水”,属于隋朝科举制度的受害人之一。说起“李世民”,史料中...……更多
贞观之治:李世民的智慧引领大唐盛世,他做了哪些事?
...责,一个欣欣向荣的太平盛世由此在我们我面前展开了。李世民作为大唐的第二位皇帝,在玄武门事件以后,他成为了大唐的皇帝。之后的李世民开始了自己的改革之路,听取群臣谏言,对国内的割据势力进行了大肆的削弱,进...……更多
李治:永徽之治的英明君主与卓越的政治家
...实际上李治在历史上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在位期间执行李世民的各项政治制度,发展经济,提倡文教,唐朝版图空前辽阔,边陲安定,百姓安定,天下大治,被人称之为贞观遗风,由于年号永徽,所以史称“永徽之治”。不争...……更多
外国史学家们是如何看待李治这位具有争议的人物的呢
...室内部复杂纷争中的困境。刚出世的李治就给父亲唐太宗李世民留下了不可思议的印象。有次,襁褓中的他突然抓起笔,在地上歪歪扭扭地写下了一个“赦”字。这个象征皇权与宽容的字样,让所有见证的宫人们都大跌眼镜。李...……更多
武则天完善科举制度,竞争压力堪比高考,为何唐朝学生不上补习班
...不侍二夫”腐朽思想的大儒们怎么会轻易放过先嫁了公公李世民,又嫁了儿子李治的“腐女”呢。不过,伟人的对她的评价以及现代诸多史学家对其的肯定也足见其历史地位的重要性。武则天政治上最大的成就是“打击门阀,扶...……更多
大唐盛世的缔造者李世民,聊聊他的生平及其贡献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唐朝的历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其统治时期,唐朝经历了一个繁荣的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他的社会贡献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领域...……更多
李世民的仁政与死刑犯的奇迹
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在贞观之治中,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盛世。然而,李世民最为人诟病的是玄武门之变,他不能听任何人提起。但凡有人提起,李世民又会毫不留情的杀掉他。不过,在中国历史上,对百姓最...……更多
唐朝之后的贵族为什么消失了
...姓七望贵族。而隋唐时期,中国的贵族达到了顶峰,包括李世民也是贵族,而且是贵族中的贵族。为什么说李世民是贵族中的贵族呢?我们来看看李世民的家庭关系表,我们先从李世民的曾祖父说起,曾祖父是当时西魏的陇西郡...……更多
史上最被低估的千古一帝,一项历史贡献,秦始皇和李世民都比不上
...后世影响至深的皇帝不是秦始皇嬴政,也不是唐朝盛世的李世民,而是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称他为千古一帝也不为过。 ……更多
科举制度的演变:从周朝到宋朝的选拔之路
...时间太短了,所以科举制度的流传,是在唐朝。在唐朝,李世民和李治时期,完善了科举制度。科举分为两类,一个常科,一个制科。每年规定时间举行的是常科,皇帝开恩科临时举行的是制科。主要考试内容是论时务的对策和...……更多
他是史上第一位状元,为人正直,李渊李世民都被他教训过
...。孙伏伽不光教育过唐高祖,还教训过李渊的儿子唐太宗李世民。在唐高祖去世后,孙伏伽就成了李世民的大臣,作为前朝元老,在朝中他位极人臣,按理说应该安安稳稳地退休就好了。但孙伏伽依然不改直言的性格,颇有魏征...……更多
科举制下的寒门困境:唐朝科举真相揭秘
...族集团:关陇八大家与五姓七望。唐朝初建,因为李渊、李世民本身是关陇八大家之一,李世民的舅哥长孙无忌也属于关陇集团,所以关陇集团占主导地位,朝中重要职位多为他们把持。李世民想了各种办法削弱关陇集团,唐高...……更多
李治真的懦弱吗?不,他不仅扩充唐朝国土,还改革了科举制
...囊的皇帝。他的人生被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父亲李世民的强大气场中战战兢兢,第二个阶段在舅舅长孙无忌的权势下形同傀儡,第三个阶段在妻子武媚娘的包围中唯唯诺诺。可是,历史上的李治真的如此不堪大用么? ...……更多
聊聊一代英主李世民的辉煌历程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备受尊崇的明君,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开明的治国理念,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世所景仰。早年经历与军事才能: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更多
如果对比两人的话,当然是李世民了,朱元璋是大明的开国皇帝,他由一介布衣成为开国皇帝,还是很厉害的。可相比之下,李世民的成就更大。李世民个人成就是显而易见的,他在隋末起义中就帮着李渊建立了大唐,在这期...……更多
谁的朝代只有37年,制度却影响1300年
...用民力、拒纳忠言,导致隋朝大厦将倾。他的表亲李渊、李世民父子趁势揭竿而起,经过南征北战,唐朝逐渐成为了天下人认可的大一统政权。尽管科举制完善于唐朝,但在唐朝建立之初,唐高祖李渊却不太认可科举取士的作用...……更多
历史上的贞观之治到底是什么样的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更多
他才是外国人眼里的千古一帝,不是秦始皇和成吉思汗
...帝,汉武帝在位期间,痛击匈奴,打出了中国人的霸气,李世民有治国才能,在位期间把西域全部划入中国,使唐朝的国力达到顶峰。可是在欧美国家心目中,对以上几位并不感冒,他们认为千古一帝是杨坚。隋朝在历史上是一...……更多
从科举落榜到历史巨擘:黄巢、洪秀全、袁世凯的非凡之路
...十美,有积极的一方面,就有消极的一方面,虽然唐太宗李世民就科举选士曾经夸下海口:天下英雄尽入吾榖中矣。但是几乎历朝历代都不乏有才却名落孙山的存在,比如宋朝的苏洵,清朝的蒲松龄等人……历史上就有这么三位...……更多
盘点古代科举奇葩事:考生在考场练“神掌”,被乾隆皇帝赶出考场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1300年,选拔了数不胜数的官员和知识分子。而在考场上发生的许多奇葩事情,则令人忍俊不禁。比如,北宋初年,考生王嗣中考了第二名,他不服第一名赵昌言,就告到宋太祖赵匡胤面前。赵匡胤说:“...……更多
唐高宗李治政绩卓著,却放任后宫干政
...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去世,李治登基称帝,开始了他三十四年的执政生涯,让我们来看看他这三十四年都做了些什么。军事先说军事方面,大家都知...……更多
唐朝的活力与影响力
...开国皇帝的功绩被一个人给掩盖了,这个人就是他的儿子李世民,也就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和历史上的秦始皇、汉武帝并列。也正是由于李世民对唐朝的治理有方,松紧有度,使得...……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各级功名详解
科举制度,乃系古代中国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将这种科举取士的选拔制度予以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和完善,按照《清史稿·选举志》的说法,“有清一沿明制,二百馀年,虽有以他...……更多
中国古代女子坐月子有哪些奇葩习俗?
...管现在,坐月子也会有种种禁忌与习惯,但是与古代这些奇葩的规定相比,我们已经很幸运了,不是吗? ……更多
...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为唐朝统一和强盛打下基础。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以“先农后兵”为原则,推行新政,加强中央集权。他灭亡东部突厥,统一河北和山东,将唐朝版图扩展至安西四镇,奠定了唐朝鼎盛的基础。唐高宗李治...……更多
李世民的家天下,与唐初的民主萌芽
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九月,突厥颉利可汗在与李世民签订便桥之盟后,献上马三千匹,羊万口。李世民没有接受,只要求将此前被其掠夺的中国人口如数返还。重人而轻物,这是李世民不同于杨广的关键一点,也是他成功...……更多
隋炀帝:被误解的伟大贡献者
...昏君形象,有诸多把柄在手,被黑确实是很正常的现象。李世民对他的评价是“隋炀帝纂祚之初,天下强盛,弃德穷兵,以取颠覆”,要知道隋之后就是唐,李世民这样评价,自然直接影响史官评价的公正性了。 但实际上隋炀...……更多
黄巢起义虽杀人无数,却意外为铲除一项传承千年的制度
...隋炀帝上了一课,把正处于新兴阶段的隋朝直接灭亡了。李世民 唐朝建国以后,唐太祖李渊也得知世家大族的危害,但是他又不得不重用这些文臣,于是在他这一朝,科举制度并未取得什么重大成就。唐太宗李世民上位后,由...……更多
李世民的什么反贪妙计,没想到还真的收到奇效
...的影响。唐朝辉煌的背后,有一位皇帝功不可没,他就是李世民。李世民以文武兼备著称,在处理令每个皇帝都头疼的贪污问题上更是展现出独特的智慧。中国古代的酒桌文化为李世民提供了治理贪污的灵感。传统上,如果有人...……更多
武则天造字的目的,是为了打压儒门
...而执掌这把裁决之刃的手就是儒门。从此神权压制皇权。李世民就是最好的例子,得位不正,一有啥灾祸,就骂李世民,看看吧你这皇帝当的有罪啊,上天都降下惩罚来了,逼的李世民下罪己诏,哪里有皇帝承认他错了的?孔子...……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笔墨岁华》一书出版
丹青抒情怀,笔墨记岁华。日前,《笔墨岁华——美术访谈·评论文集》正式出版发行。本书是我省知名文化记者霍晓蕙推出的又一本著作
2024-06-18 16:17:00
梁向明摄影作品欣赏(蒙古马系列)
梁向明摄影作品欣赏(蒙古马) 责任编辑:范贵勤
2024-06-18 17:12:00
梁向明摄影作品欣赏(天使之翼系列)
梁向明摄影作品欣赏(天使之翼) 责任编辑:范贵勤
2024-06-18 17:15:00
【香约庆阳 包容天下】走进南梁 看红色文旅赋能乡村振兴
本文转自:中国经济网南梁纪念馆。中国经济网记者宋雅静/摄红色文化是庆阳革命老区最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挖掘弘扬红色文化
2024-06-18 19:39:00
谁有家传9道圣旨,被博物馆借走后丢了2道
在古代中国,皇帝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这点想必大家都再清楚不过了。皇帝们为了方便传递指令,很多时候都会采取下达圣旨的方式
2024-06-18 15:27:00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不乏烽烟四起的故事。楚汉争霸无疑是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段史诗。其中,项羽与刘邦的对决,更是激发了无数人的想象
2024-06-18 15:36:00
古代江南小镇,住着一位风华绝代的美佳人,她提着水桶,轻盈地行走在归家的路上。不料,她的美貌却引起了当地一个恶霸公子的觊觎
2024-06-18 15:37:00
马嵬驿兵变,究竟谁是幕后黑手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犹如一颗惊雷,震撼了大唐的根基。次年盛夏的七月十五日,唐玄宗仓皇逃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
2024-06-18 15:47:00
盘点上古九大女神
第九:妇好商王武丁的第一王后妇好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不仅能够率领军队东征西讨为武丁拓展疆土
2024-06-18 16:36:00
盘点三国最令人惋惜的六大人才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烽烟四起,群雄逐鹿天下,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数不尽的谋臣猛将,光耀千古。然而,乱世难免伤亡,而这几位名人的死
2024-06-18 16:37:00
吴越王进京朝见,赵光义围城打援
进京朝见,纳土归宋赵光义没有马上就去攻打北汉。这是为什么呢?一个很好的理由便是赵匡胤去世了,国家有大丧,赵光义必须得先办好这件事
2024-06-18 16:42:00
郭威攻克兖州,为何一天除掉八个弟弟
平定兖州,祭拜孔子郭威称帝建立后周时,泰宁节度使慕容彦超派人来到京城开封进贡,以示向郭威臣服。然而当听说刘赟留在徐州的守将被平定时
2024-06-18 16:44:00
韩信被杀后,萧何看着他的遗体冷冷说了哪四个字
汉代高祖刘邦,从普通老百姓到夺取皇位,当上皇帝。他只用了七年,在这一过程中,他不仅经历了秦末的诸侯割据,而且在楚汉之战中击败了项羽
2024-06-18 16:46:00
秦国名将王翦打仗有个什么习惯,秦始皇都觉得肉疼
一说起大秦,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必定是祖龙秦始皇,而说起大秦虎贲,人们大多数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长平之战中一战坑杀四十万赵军俘虏的大秦杀神
2024-06-18 16:52:00
哪位谋臣共有七计,献了三计就使吴国灭亡
春秋战国是中国思想最为活跃的时期。那个时候不仅仅百家争鸣,七国更是争霸争强,对后世也留下了很多经典的故事,其中当时有一位谋臣说自己共有七计
2024-06-18 16: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