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浅析宋朝制度:创新不足,导致冗官、冗兵、冗费
...同时给安装上各种锁而已。宋朝制度最大的调整就是对于相权的束缚。中书省虽然以政事堂垄断着所有政务,但最主要的兵权和财权都被分割了出去,还是没有绝对的话语权。太祖建国后继承了晚唐五代的相关制度将枢密院这一...……更多
西汉容易出明君,是因为皇帝选拔制度与其他朝代不同
...行不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封建皇权在不断走向巅峰,相权在不断弱化。回顾汉朝,汉文帝刘恒是在诸吕之乱被平定后,绛侯周勃从刘邦诸多儿子中考察推上皇位的,特别是汉昭帝死后无子,在接班人选择的问题上完全是由大...……更多
2022-12-20 18:00明君,朝代,皇帝,制度
胡惟庸案真的只是为了铲除功臣这么简单吗
...到了我们的主题,胡惟庸案-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皇权对相权的围剿。自秦朝建立丞相制度以来,皇权与相权之间就一直存在着争斗,相互之间各有胜负。这个矛盾到了朱元璋这里也是一样,就算朱元璋是开国皇帝,权力非常大...……更多
宰相告老还乡后,与地方县令相比,谁的权力更大?
...,最典型的莫过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了。 一直以来,相权和皇权都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也就是为什么历代皇帝总是想方设法限制、甚至要消灭相权。事实证明,在长达千年的争斗中,最后皇权胜出了。历史上著名的胡惟庸之...……更多
北宋时期朋党之争的主要特点,为什么会导致党争不断?
...弱宋朝的皇权为前提。虽然在“熙宁变法”时期,宋朝的相权和皇权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还是没有改变\"君尊臣卑\"的原则。在这种现象上来看,宋朝士大夫的过于“迂腐”可能也决定了他们在接受儒家忠君之说后不会对...……更多
他是百姓心中的好皇帝,武将心中的明主,文官的眼中钉
...用宦官来压制文官。明英宗这一举措正式为明朝的皇权与相权之争埋下伏笔。三、明神宗深受首辅宦官勾结之苦,雷霆手段整治文官,独自承受严重后果 自明英宗起,又历经了六朝,明神宗即位,年号为万历。万历皇帝的父亲...……更多
为何说胡惟庸不犯任何错误,他也是必须要被干掉的
...因为他是宰相,有挑战皇权的权力。自秦汉开始,皇权与相权之间,有合作,也有矛盾。皇帝代表的是国家,但真正让国家运转的最高首领是宰相。如果是秦皇汉武,这种强势的皇帝还好,皇权压倒相权。但如果是弱势的皇帝,...……更多
大清王朝的军政演变:从议政处到军机处
...制度发端于大明王朝初期。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因担心相权过大而废除丞相后,亲自掌管六部,举国重大政务都由自己乾纲独断。天长日久,繁重的朝政让朱元璋深感心力交瘁,于是他便设置殿阁大学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更多
明朝宦官之祸:从废除丞相到司礼监的崛起
引言作为古代历史中的两大权利体系,君权与相权之间始终保持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两者间的固有矛盾也成为了令历代帝王头疼的难题。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废除丞相,分中书省之权于六部,由皇帝来...……更多
宋朝的审官院制度是怎么来的?造就了一个强大又弱小的宋朝
...,设立相关制度以分割大臣权力同样是主要手段。2、宰相权力过大的现实是直接原因作为百官之首,宰相这一职务最早在商周时期便已经出现,是辅佐君王进行国家治理的重要人物。此后经过时代变迁,宰相这一官职的名称虽...……更多
2022-12-16 21:17制度
只有开国皇帝的庙号才称“祖”,为何清朝有三个庙号“祖”?
...直是制约皇权的一大因素,因此历代一直以各种方式削弱相权,到了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干脆直接废除丞相制。 正因为皇帝权力有着诸多制约,历代皇帝一直力求在制度上制约、平衡各方势力,使皇权最大,因此到了历史上最...……更多
解析宋朝时期,宰相的叫法以及权利
...之下万人之上,地位仅次于皇帝,统率百官有法律赋予的相权,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相权甚至等同于君权。秦汉时期,宰相都叫丞相,是朝廷正式设置的官职。而到了唐宋以后,宰相的名称则五花八门,有着不同的叫法。宋代是...……更多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古代帝王的生死大权有多大?
...皇权则是其中最大的一环了。除了皇权之外,还有王权、相权、宗族、士族、外戚等多种权威形式,这些权威形式共同构成了统治阶级的巨大权威。 1.帝王于其他阶级的关系帝王和其他统治阶级之间具有相对稳定的权力分配。...……更多
...直是制约皇权的一大因素,因此历代一直以各种方式削弱相权,到了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干脆直接废除丞相制。正因为皇帝权力有着诸多制约,历代皇帝一直力求在制度上制约、平衡各方势力,使皇权最大,因此到了历史上最后...……更多
2022-12-20 10:36三祖,常理
权臣燕铁木儿:元朝两帝之殇与皇权旁落的见证者
在封建社会中,皇权与相权始终是一对矛盾。从理论上来说,皇帝是国家的大老板,但实际上他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委托别人办事,这样就很容易被架空。在很长一段时期,权臣层出不穷,甚至有些还篡夺了皇位,比如魏国...……更多
历史上著名的守成之君,为何能创造业绩?
...几个原因,对帝国继承人文化思想培养,君权适当分权给相权,加强集权正确处理君王与大臣之间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守成之君能够治理好国家,必须将君权和相权厘清,也就是正确区分董事长与总经理之间的关系。虽然说,整...……更多
古代职官回避制度的作用和意义
...官员结党营私的事情不胜枚举,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威胁到皇权的存在,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想把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上。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便是中央集权,每一个皇帝都为此设定了不同的政策,其中回避制度就是其中之一。什么...……更多
明朝内阁制度具有三个典型特征,其一都是皇帝的辅佐幕僚机关
秦始皇一统天下开始建立封建皇权,历经一千多年的发展,等到明朝时,封建皇权和中央集权已经发展到极致。因为明太祖不满丞相揽权太过,一怒之下杀死胡惟庸,甚至把自秦时起便有丞相制度也彻底废除,把管理六部的权...……更多
清朝官府有个部门最牛,只要挤进去都是从一品,官员都争着巴结
...封建王朝官僚机构形成了完善严密的体系,解决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冲突,分权治理让官场相对清澈透明,更加规范。三省六部制成型于西汉后期,隋唐时正式被中央确立,此后无论宋、元、明、清等都沿用了该制度,三省即为...……更多
丞相制度的兴衰:从春秋到明朝的权力演变
...正是由于丞相能够帮助国君和皇帝处理事务,后来出现了相权和皇权的争夺,造成了很多的争端。丞相制度在明朝初期被朱元璋废除,当时最后一任丞相胡惟庸的做法是真的太过分了,加上朱元璋想要加强皇权,所以直接废除了...……更多
宰相的败局:唐高宗立武昭仪为皇后始末
...之上的地位大打折扣。而到了汉成帝又设大司空加入到对相权的瓜分,丞相之名也一度被改称大司徒,连标示身份的名称都失去了。自此之后,对宰相权力的分解便成为历代皇帝打压相权的通用手段,秦汉之初的独相制不再出现...……更多
明朝的“文官集团”对皇权起到什么作用
...直接撸掉,首辅任职时间平均下来不到一年。总结来说,相权是通过制度固定下来的,独立于皇权之外的权力,皇帝之所以能忍受其存在,是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中国自古以来的政治传统,二是出于自己的精力缘故(不想被累...……更多
明朝灭亡的重要因素,是由朱元璋一手创立的宗室制度
...元时期权臣权力过大,皇权几度被架空,为了限制皇权被相权架空,诛杀权倾一时的胡惟庸,设立内阁制,使得中央集权达到顶峰;汉唐时期藩镇割据严重,皇权极其容易受到地方诸侯威胁,实际上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加上明...……更多
朱元璋不杀李善长、蓝玉、胡惟庸等功臣,明朝会改朝换代吗?
...不法,直接报告给皇帝本人。这就是对于文官集团不出现相权超越皇权这种情况的提前预防。其次就是藩王镇边蓝玉是这几个人中唯一的武将,明初武将受封较多,毕竟天下事这群武将真刀实枪的打出来的,功成名就之后,得高...……更多
从分封到郡县,解析秦始皇为何能开创皇权新时代
...团队,类似于今天的秘书处,被称为“十三曹”。这也是相权达到顶峰的标志,甚至是相权高于皇权的标志。之所以这么说,对比一下皇帝和丞相的秘书就知道了: 皇帝的秘书处叫“六尚”,包括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更多
...令”,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此外,汉武帝时期还架空了相权,形成了内外朝制度,对后来的影响深远。在东汉时期,政治制度一直贯彻着郡县制,而西汉武帝的“推恩令”仍然在实施。事实上,皇室封国已经与郡县制度没有太...……更多
...题,受到钳制:比如魏晋时候世家限制了皇权,宋元时期相权限制了皇权。朱元璋废宰相,清朝入关后将这个制度全盘吸收,并加以强化,造就了明清体制的空前性。对于统治者来说,明清体制拥有着巨大的优势:纵观华夏历史...……更多
丞相告老还乡之后,与地方县令谁的官职更大
...讨论了。汉代把丞相和太尉以及御史大夫并称为三公,丞相权利被分,对于官员致仕有了新的规定,对于致仕以后的封赏也有了一些改变。在致仕条件上,虽然规定课致仕年龄依旧是70岁,但是宰相如果年老或是有疾病的,可以...……更多
朱元璋被邀参观趵突泉,一位太监为何拼命阻拦
...实的历史中,皇帝并不能肆意妄为,甚至他的权力还受到相权的制约,自从秦始皇开始皇权和相权就产生了很难调和的矛盾,彼此之间此消彼长,争斗不休。如何解决掉丞相的威胁?这是历代皇帝都比较愁苦的一件事,一方面他...……更多
唐朝的官阶制度:宰相狄仁杰为何仅为三品
...上,对于官员们的权力实行了严格的分割。秦汉时期的丞相权力非常大,有的甚至能够与其他大臣合谋废立天子,唐朝皇帝有鉴于此,就将原本的相权分割,所以唐朝会出现同时间有多位宰相的现象,最开始是以正三品的中书令...……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李渊在内宫深处居住,他不能随意走动,也不可能随便外出,换言之,李渊是被变相地软禁起来。李世民必定会满足老爹的一切需求,但就是不能让李渊瞎转悠
2024-06-28 20:17:00
更为重要的是,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
2024-06-28 20:20:00
公元219年,关羽受封上将军,假节钺。或许是因为关羽在受封上将军时得到了刘备的授意,或许是关羽想借助刘备击败曹操,自立汉中王后的声势
2024-06-28 20:21:00
宫里很多宫女遣散走了,自己住着也憋屈,往事历历在目,于是李渊想离开皇宫,脱离李世民的阴影:“高祖以弘义宫有山林胜景,雅好之
2024-06-28 20:18:00
但炎帝与黄帝的关系却迷雾重重,其中谜团之一是炎帝与黄帝爆发过阪泉之战,说明两人是同一时代之人,且当时黄帝功绩超过炎帝。《国语·晋语》记载
2024-06-28 20:19:00
李林甫当了19年的宰相,权倾朝野,霍乱朝纲。李林甫曾建议唐玄宗派御史到各地巡查,而派出去的人都是李林甫的心腹,这些御史们在外地见到李林甫不喜欢的官员
2024-06-28 20:24:00
关于李林甫,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评价他“口有蜜,腹有剑”,从而诞生一个成语——口蜜腹剑。一个唐朝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2024-06-28 20:23:00
在我国历朝历代中,北齐仅存活二十八年,是非常短命的朝代,不过就是这二十八年,都与一位传奇女性密切相关。这位女性本是达官贵人家的娇女
2024-06-28 20:25:00
关羽在樊城之战中的表现还称不上亮眼,毕竟水淹七军不过是天灾,当时关羽并没有引汉水淹曹魏七军,导致于禁大军被淹,这其实不过是汉水暴涨溢岸导致的
2024-06-28 20:22:00
为了不错过缘分,她很快便打听来了小兵的名字和身世,高欢,因为家族犯罪牵连,被发配充军来到边镇。娄昭君也知道高欢与她门不当户不对
2024-06-28 20:26:00
汉文帝年间,国家缺少精通《尚书》的人才。齐国有个伏生,精通尚书,但年龄太大,太常就派晁错去跟其学习,晁错学成归来,拜为太子舍人
2024-06-28 20:30:00
史料记载:“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適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
2024-06-28 20:30:00
晁错本就在太子府任职,深受汉景帝刘启信任,汉景帝即位后,晁错被任命为内史,很多国家律令都是有晁错来定。史料记载:“错又言宜削诸侯事
2024-06-28 20:30:00
另一方面,张裔(165年-230年),字君嗣,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
2024-06-28 20:32:00
曹操当初能够削平诸侯,一统北方地区,除了手里的军队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有皇帝汉献帝。由于将汉献帝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曹操打着汉室的旗号征伐异己
2024-06-28 20: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