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他是百姓心中的好皇帝,武将心中的明主,文官的眼中钉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06 10:00:00 来源:戏说三国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为了防止汉朝和唐宋时时期外戚干政、阉党祸乱朝纲正统的事件重演,严格规定后宫和宦官不能干预政务。然而朱元璋虽然如此规定,并在称帝后不久废除了宰相制度,想方设法集中皇权,结果却与期望南辕北辙。

锦衣卫、东西两厂的建立加速了阉党乱政的脚步,而重文抑武的战略又导致文官集团结党营私、武官集团颓靡不振。到明神宗万历皇帝时期,为了解决流弊,他采取一系列措施打击文官的势力,扶持武官,却成为文官的眼中钉。

他是百姓心中的好皇帝,武将心中的明主,文官的眼中钉

一、废除宰相,设锦衣卫,明朝伊始便种下祸根

明朝建立之初,政治体制和官僚体系沿用元朝之制,设有中书省和丞相,丞相总览朝廷政务。后来到了胡惟庸为宰时,朱元璋找了个由头废了丞相,并铲除了胡党的势力。自此明朝的权利集中在了皇帝之手。

他是百姓心中的好皇帝,武将心中的明主,文官的眼中钉

朱元璋为了增强对官僚的控制,设立了锦衣卫这一特务组织。锦衣卫的成员均由宦官组成,负责监察纠举行为不轨或者犯了罪的官僚、其他重案犯,并可以进行秘密审讯。

明成祖时期,又先后成立了东厂和西厂,分走了许多锦衣卫的职权。锦衣卫、东厂、西厂均由宦官组成,于是明朝的宦官势力进一步扩大。

为了制约宦官,明成祖不得已设立了内阁,在事实上恢复了丞相制度。文官的势力又重新强大起来。自此文官集团与阉党鼎立,而武官集团则一直默默无名。

二、两朝皇帝竭力制衡宰相、武官和宦官之权,却收效甚微

明朝到了明英宗朱祁镇这一代,宦官集团已经羽翼丰满,文官集团也风头正盛。武官集团被文官和宦官拿捏。历经数朝的流弊,武官的待遇早已被盘剥得所剩无几,地位越来越低,也越来越腐败,最终导致明朝军备废弛、边防空虚。土木堡之变爆发便是宦官弄权干政、武官腐朽的结果。

他是百姓心中的好皇帝,武将心中的明主,文官的眼中钉

明景帝即位后,开始重用文官,打击宦官。在短期内,明朝的朝纲得到了恢复,但是文官集团却因此快速崛起。为了巩固得来不易的地位,文官集团开始不择手段地结党营私。明英宗复辟后,又开始起用宦官来压制文官。明英宗这一举措正式为明朝的皇权与相权之争埋下伏笔。

他是百姓心中的好皇帝,武将心中的明主,文官的眼中钉

三、明神宗深受首辅宦官勾结之苦,雷霆手段整治文官,独自承受严重后果

自明英宗起,又历经了六朝,明神宗即位,年号为万历。万历皇帝的父亲隆庆帝英年早逝,所以万历帝年幼即位,张居正为内阁首辅,冯保为司礼监大太监。张居正和冯保是政治盟友,二人受隆庆帝所托,一同辅佐万历帝。

张居正是一位非常复杂的政治人物。一方面,他才华横溢,亲自担任万历皇帝的老师,倾尽毕生所学教授幼帝,希望幼帝能够成为一位明君。另一方面,他又处处对皇帝进行控制,束缚皇帝的行为和思想。比如他不允许皇帝奢靡浪费,自己却奢靡成性。

冯保与之相比则简单许多,他作为司礼监只想在皇帝与首辅大人之间获得平衡和价值,以巩固自己的权势和利益。

他是百姓心中的好皇帝,武将心中的明主,文官的眼中钉

万历皇帝成年后,对世事和朝政的理解逐渐透彻明晰,再加上他天资聪颖,很快看穿了张居正伪善的面孔,于是处处隐忍,暗待时机。又过了几年,以张居正为首的党羽由于日渐骄奢腐败,横行朝堂,最终导致了其他文官党派的不满,很多文官开始弹劾张居正。

万历皇帝此机会一举歼灭了张居正一党,顺带着打压了其他一些文官。此举为万历皇帝换来了来之不易的皇权,却也得罪了许多文官。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文官集团集体消极对抗万历帝,在万历皇帝立嗣问题上处处阻挠,导致万历帝最终心灰意冷,看淡权势,多年不朝。

他是百姓心中的好皇帝,武将心中的明主,文官的眼中钉

总结:自明英宗起,文官与宦官斗争为表象的皇权与相权之争断断续续持续了几朝,直到明武宗正德皇帝时期,宦官组成的特务组织才在文官集团的合力攻讦下被彻底废除。

明武宗的继任者嘉靖皇帝在宦官组织被废除后,原本是有条件将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的,但是又遇到了文官集团问题重重的烂摊子,也没能提出好的解决方案。隆庆帝原本也有机会处理文官集团的弊病,结果英年早逝,最终把烂摊子留给了万历皇帝。

万历皇帝幼年即位,尊张居正为师,却在成年后认清了张居正的权欲和伪善,价值观受到巨大冲击。在以雷霆手段打击完文官势力后,自己也成为了朝堂公敌,无法保护自己心爱的郑贵妃,也无法立心爱的儿子为太子,导致他对朝政彻底绝望,多年不朝,郁郁而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6 1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万历清算张居正,却保留“一条鞭法”,李太后为何也不吱声?
...的结合,在他们眼里有失正统,历来宦官就是文官集团的眼中钉肉中刺。万历清算张居正,却保留“一条鞭法”,李太后为何也不吱声?三是万历皇帝要组建新的权力核心。都说万历怠政,实际上万
2024-11-10 09:46:00
这是文官最幸福的朝代,地位高待遇好,皇帝还不能杀他们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北宋可以说是文官最幸福的时期,他们不仅在朝中具有很高的地位,而且还能享受各种优厚的福利待遇,更特别的是皇帝还不能处死他们。无论是隋唐,还是明清,文官的命运都把握
2022-12-28 22:42:00
从铮铮铁骨到文官皆可杀,明朝文官是如何堕落的?
明朝中国历史上最一个特别的朝代,就是明朝,明朝的文官主导着朝堂内外从政治到军事各个领域,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曾多次为大明朝力挽狂澜。而且大明朝的文官经常直言进谏,怼得
2023-02-04 18:23:00
有关于宋高宗的评价是什么样的
...已经占据了先机。人心思宋,毕竟宋王朝是真的好。1、文官集团一定都希望宋朝复国。有宋一代,文官是最幸福的。因为赵匡胤在建国的时候,就立下了一个宗旨,刑不上大夫。文官就算犯了再大
2023-04-22 11:10:00
明朝的武将开国,最后文官却占据朝政的主导力量
现在有个说法,就是大明朝末年文官集团占据了主导力量,尤其东林党人占据了舆论舞台,掏空了大明朝。这个东林党的问题不去说他,大明朝文官在中后期占据了主导力量这点倒是真的,不过这一切并
2023-01-11 22:53:00
文官集团同样强势,明朝皇帝为何比宋朝皇帝过得舒坦?
我国历史上的宋朝和明朝,都是文官势力强大,足以与皇权平衡的存在。当然,两个朝代的文官集团兴起方式略有不同。宋朝的建立是由武将赵匡胤领导的一次叛乱和篡位开始的。由于在五代时期,武将
2024-11-10 10:06:00
历史上造反最难的王朝是哪个, 三百年里无一人能造反成功
...文化氛围。首先,宋朝实行的是文臣治军的政策,军队由文官管理,朝廷为了避免文臣在地方做大,形成自己的势力集团,所以采用的是轮换制度,让他们在一个地方做一段时间官后,会将他们调往
2023-04-30 16:49:00
为何说若正德不死明朝不亡
...经基本上烂掉了。因为天下不再是皇帝一个人的了,而是文官集团架空了皇帝,百姓只能在其中苟延残喘。那么,在崇祯皇帝之前有没有人能够进行调整呢?还别说,有一个皇帝曾经做出过尝试,此
2023-11-03 19:09:00
北宋武将狄青的辉煌与悲剧
...所忌惮?北宋名将狄青,不愿沦为他人棋子,却仍难逃被文官设计出局的命运。看似权倾朝野的他,内心却惶恐不安。为何明明立下赫赫战功,竟也难逃被文臣算计的悲剧?让我们来一探这段惨烈而
2024-01-07 00:5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
【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025-09-03 21:27:00
贵州八万多军民硬生生凿出来的“抗战生命线”:24道拐每一寸土地,都回荡着全民抗战、共赴国难的呐喊
80多年前,当警报的悲鸣第一次撕裂贵州高原湛蓝的天空,山河为之变色;晴隆二十四道拐上,不分昼夜轰鸣的引擎,是维系国脉的喘息
2025-09-03 21:59:00
《如寄》之力与美
张吉祥此题自觉有些怪——《如寄》那来的力?哪来的美?其力有二:一曰感染力。《如寄》一面世,即有学界耆宿如宋遂良、吕家乡等老一辈学者著文解读阐说
2025-09-03 22:14:00
一床如寄月斜风细:耿介耳的寄心与寻迹
李酉宏“一床如寄 月斜风细”,这八个字,是上世纪初被称作“江南三名士”之一高燮《点绛唇》中的两句,大意是指局促在狭小的床上
2025-09-03 22:15:00
这盛世如您所愿!老兵目光坚毅,向新型装备敬礼。
2025-09-03 14:32:00
李建礼: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刘斌)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这句诗,出自杜甫诗作《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好的书画作品,能够让观者心神为之一醉
2025-09-03 14:47:00
“我们只有反抗,只有斗争!”这是胶东特委书记理琪撰写的油印信件———《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中的名句。他以瘦弱之躯扛起胶东抗战大旗
2025-09-03 15:51:00
巾帼不让须眉的白衣战士张华英
张华英老人(左二)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肖水莲 烟台报道烽火岁月里,山东胶东大地遍布抗争印记。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潮水镇潮水一村
2025-09-03 16:32:00
近日,《考古与文物》发表的《陕西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发掘简报》揭示: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墓主,很可能是芮国国君的夫人
2025-09-03 08: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