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西汉容易出明君,是因为皇帝选拔制度与其他朝代不同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20 18:00:00 来源:戏说三国

汉朝是继秦朝以来一次最大规模的封建社会实践。秦朝开了封建社会的先河,很多先进的措施没来得及检验,不幸二世而亡。封建社会何去何从,这个历史重任落在汉朝的肩膀上。

汉朝没有辜负历史的期望,用两汉四百多年的国祚时长,为后世创造了一套完整的封建体系。往后两千多年的朝代都没有摆脱汉朝的影响,毫无例外都是沿着大汉的方略前行。

别看汉朝是封建社会的前期践行者,在它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也是历朝历代明君圣主最多的朝代,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跟它的皇帝选拔制度有关。

西汉容易出明君,是因为皇帝选拔制度与其他朝代不同

立贤不立嫡

封建社会最大的特点是家天下的嫡长子继承制,从皇家到寻常百姓家一杆子插到底。只要你是正室夫人生的大儿子,那么天生就是家族的“王”,别人也没有跟你争夺继承人的资格,只要有人敢跟你争,那么他从道义上就已经输了。

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也有弊,好的一面是能够保持家族的稳定,避免家族内部为了争夺地位而发生内斗,坏的一面是没有人能够保证嫡长子是德才兼备的天选之人。万一他的能力和品德不行,也容易祸乱家族甚至把族人带向覆灭的深渊。

汉朝刘氏皇族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的基本策略是立贤不立嫡。

汉朝有作为的皇帝大都不是通过嫡长子继承制走上来的,尤其是西汉。除了皇二代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大多都是皇帝和辅政大臣从一堆候选人里挑出来的,有的甚至是从流落民间的落魄皇族找出来的,比如汉宣帝刘病己,当年尚在襁褓中,因为祖父刘据深陷巫蛊之祸,刘病己的童年都是在监狱中度过。

西汉容易出明君,是因为皇帝选拔制度与其他朝代不同

汉武帝是挤掉大哥太子刘荣上的位,汉昭帝刘弗陵是以最小儿子的身份干趴下一堆哥哥上来的,汉宣帝刘病己更不用提了,唯一一个以囚徒身份登基的皇帝,乃至东汉的明帝刘庄也是夺了大哥刘强的储君之位。

虽然他们都不是以嫡长子承继皇位,但无一不是难得的有道明君。由此可见,立贤不立嫡的西汉皇帝选拔制具有很强的制度优越性。

汉朝为什么能够推行立贤不立嫡

实行“立贤不立嫡”的朝代,越是往后越少,隋唐时期尚有汉朝的遗风,隋炀帝是非嫡长子出身,唐太宗也是非嫡长子出身,他们的作为都远远超过其他兄弟。

宋朝也还可以,仁宗皇帝在众兄弟中排行老六,但是到了明朝已经不行了。明朝时,朱元璋定下祖制:

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

西汉容易出明君,是因为皇帝选拔制度与其他朝代不同

意思就是说,帝位只能由嫡长子或嫡长孙继承,除非那一支绝嗣,才能走兄终弟及的路子。虽然朱棣凭借实力,不揣冒昧地夺了嫡长孙的皇位,把老朱家的帝系牢牢地控制在自己这一支。但朱棣当上皇帝后,依然走的是朱元璋定下的“嫡长子继承制”。

汉隋唐宋都可以立贤不立嫡,唯独到了明朝行不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封建皇权在不断走向巅峰,相权在不断弱化。

回顾汉朝,汉文帝刘恒是在诸吕之乱被平定后,绛侯周勃从刘邦诸多儿子中考察推上皇位的,特别是汉昭帝死后无子,在接班人选择的问题上完全是由大将军霍光一手决定。先是立昌邑王刘贺,发现刘贺是一个不成器的家伙,然后假借太后名义,一纸诏令把刘贺废为海昏侯,又把流落民间的刘病己海选出来。

西汉容易出明君,是因为皇帝选拔制度与其他朝代不同

从这件事上最能够看出,汉朝的丞相或大将军的权力有多大。拥有皇帝立废的生杀大权,俨然是皇族以外的帝国掌控者。相权在汉朝绝不是虚衔,它具备跟皇权抗衡的实力。

比如,刘邦当上皇帝后,特许丞相萧何三件特权,见君不趋,称臣不名,剑履上殿。萧何见到刘邦后,不需要小跑着凑上前跪拜,只需要跟皇帝相互作揖,跟刘邦打招呼也不需要称呼自己的名字,甚至可以带着兵器上朝。这样的待遇在后世是绝不可能出现的。

把丞相的权力抬升到一定层次,这叫“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虽然皇帝被人称作天子,事实上他就是肉身一座,既然是人,那他就有人的一切弱点,他也不可能是一个全才,用上帝视角治理天下。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底下有一群能力强悍的丞相做皇帝的好帮手。这些丞相集团能够帮助皇帝出谋划策,避免皇帝的决策失误。对于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来说,都是百益而无一害。

西汉容易出明君,是因为皇帝选拔制度与其他朝代不同

在汉朝,不单是大臣倾向于“立贤不立嫡”,包括皇帝本人也是唯才是举。汉武帝晚年误杀了长子刘据,导致太子的位置出现空缺,很多皇子纷纷跃跃欲试。因为二儿子刘闳英年早逝,最有竞争力的人是三儿子燕王刘旦,他非常积极地向汉武帝靠拢,但是汉武帝非常反感他的做法,认为燕王不安分,所以在临终时把帝位托付给小儿子刘弗陵,主要是看重刘弗陵很像小时候体格健壮、头脑聪明的自己。

这便是西汉盛世比较集中的原因。因为皇帝是“选”出来的,只要皇帝不是特别昏庸,底下大臣肯出力,总能缔造一波盛世局面。既然有盛世的功绩,皇帝自然也被世家称为明君圣主。

西汉容易出明君,是因为皇帝选拔制度与其他朝代不同

结语

事实上,有一个王朝的明君圣主也很多,也是“立贤不立嫡”较为普及的时期,只是大家并不愿意认可它,它就是清朝。

清朝这么多皇帝中,只有道光皇帝是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清朝296年的历史中,仅此一例。虽然不受待见,但清朝皇帝兢兢业业、勤于政事的品质是其他任何朝代都比不了的,也决定了它是唯一能够与汉朝媲美“明君圣主”数量的王朝。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0 20:12:3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更多关于明君,朝代,皇帝,制度的资讯:
这个朝代连续八任皇帝都是明君,将王朝推上了鼎盛巅峰
我们知道,各个朝代,昏君都有很多,毕竟守一个诺大的国家,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有一个朝代,连续八任皇帝没有一个昏君,唐朝看了都要自愧不如。这个朝代就是汉朝,比唐朝还要牛的朝代。
2023-01-03 14:50:00
中国历史上最牛的朝代,连续七位皇帝都是明君
...有一个王朝可以说非常牛逼,从建国以来,连续出现七个明君,开创华夏中央集权制度的奇迹,王朝享国二百一十年。那么这个王朝到底是哪个朝代呢?其实,这个朝代就是农民出身的刘邦建立的西
2024-01-18 05:57:00
为什么有人说,汉朝比其他朝代更容易出明君?
汉朝之所以出的明君比较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汉朝属于是立贤不立嫡。皇帝可以从自己的几个继承人里面,挑一个最合适的继承皇位,而不用受到嫡长子继承制的约束。而这种制度,也间接导致汉
2023-02-14 16:39:00
乾隆这位明君为什么愿意重用和珅这位贪官呢
...是非常小的。但是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个王朝,皇上明明是明君,但是,最为重要的一位官员却是历史上著名的贪官,这样的奇葩组合让很多历史学家不解,那么这位明君为什么愿意重用这位贪官呢?
2023-01-10 17:19:00
此朝代出了六位明君,成为史上最强王朝
...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算是一代枭雄,也算是一代明君。可能是出身农民的缘故,刘邦虽然大肆屠戮功臣,对百姓却是极好的。天下平定后,汉高祖刘邦废除秦朝苛政,与民生息,轻徭薄赋,
2023-07-09 08:43:00
历史上最垃圾的大一统王朝,15个皇帝中只有半个明君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的大统一朝代一般都是有才能的明君开创的,因此凡是大统一的朝代,都必然有明君出现,要想走的长远,就必要有很多明君但是有一个朝代却是例外,这个朝代同样是个大统一时
2023-01-03 16:19:00
明朝皇帝真有七位是明君,昏君未必占多
明朝皇帝,为啥老被说成昏君?其实大部分都是明君!提到明朝,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昏君多"。什么"二百多年不上朝""整天玩木工""斗蟋蟀的皇帝",这些标签像甩不掉的狗皮膏药一样贴在明
2024-11-30 09:45:00
这个朝代不管昏君明君死得都惨,有被毒死的,又被勒死的
北魏是北朝的第一个朝代,也是最繁荣最稳定的朝代,历时150年,17个皇帝。历史上持续100年以上的王朝,只要不是末代皇帝,只要自己不作死。死于非命的可能性是很低的,但是北魏的皇帝
2022-12-18 13:09:00
为何中国历史上大多数朝代活不过300年
...么会这样?主要有三个原因:王朝国祚1、无法保证代代明君。自从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后,皇帝便成为天下最高统治者,而且是独立于法律之外的存在。秦朝的权力结构是中
2024-07-16 16:5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国庆假日,杏花岭区精心打造了红色游、古建游、府城游3条线路,串联起15处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从承载革命岁月的国民师范旧址
2025-10-03 08:36: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抗战名将甄凤山:“双枪李向阳”的壮志豪情
(视频脚本:张玉超、闫馨雨、赵少甫 视频拍摄:刘天宇 王宏飞 视频剪辑:刘昀 出镜:张晓晴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2025年7月1日
2025-10-03 08:40:00
古代中秋福利居然是发肉?还有这些“古法”习俗玩趣中秋
大河网讯 天上月圆,人间梦长,又是一年中秋将至。现代,一些企业的中秋福利有月饼、水果等,你知道吗,古人过节的福利竟然直接发肉
2025-10-02 10:42:00
“今月曾经照古人”明代晋藩墓志拓片展,10月1日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开展。25套墓志拓片与30余套文物,再现明代晋藩宗室的荣耀与日常
2025-10-02 17:39:00
国庆中秋长假到来,太原成为旅游市场一大热门目的地。游客迫切想知道:太原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走进太原看什么,玩什么,吃什么
2025-10-02 17:39:00
2025国庆·你不知道的保定|直隶总督署大堂上的三块匾额到底怎么读?
2025-10-02 07:21:00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1936年,早期共产党人杨萍如在南京牺牲。在杨萍如后代的持续追寻及南京、河南等地党史部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合力推动下
2025-10-01 07:41:00
雨花台新征集到雨花英烈刘亚生珍贵史料包括烈士北大学籍和发表的十余篇文章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近期,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在文物史料征集中
2025-10-01 07:42:00
淮军公所看大戏,听戏的时候别忘抬头看看戏台这里!
2025-10-01 13:26:00
淮水楚韵——廖亚辉、穆道林、李贺书画印学术观摩展开幕
大皖新闻讯 10月1日上午,由淮南市文联主办的淮水楚韵——廖亚辉、穆道林、李贺书画印学术观摩展在该市1952美术馆开幕
2025-10-01 14:04:00
有声书|郎官巷里的“中国西学第一人”
迈过东街口前气派的南后街大门,往前步行十余米,举身向左,可见郎官巷静静等候的身影。在中华民族最风雨飘摇的年代,这短短百余米的小径旁
2025-10-01 16:03: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雁翎队:白洋淀的“水上奇兵”
(文案:曹秦雨、吴文婷、靳彤 拍摄:马会波、赵仕嘉 出镜:张晓晴 剪辑:冯钰娇、刘昀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清晨的白洋淀
2025-09-30 21:40:00
视频提供|唐山投控(文旅)集团
2025-09-30 21:41:00
周总理临终都在牵挂的福州人,又上央视了!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国庆将至一位福州人的事迹在央视播出他的身上有什么故事?余则成是虚构的但吴石是真实的今年9月30日这是第十二个烈士纪念日当天
2025-09-30 22:45:00
中华文明的根系深植于农耕文明的沃土,而粮食作为文明存续的物质基础,早已超越物态范畴成为政治伦理、社会秩序与文化认同的根基
2025-09-30 13: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