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司马光为什么要耗费19年时间,编写一本《资治通鉴》
...之地,并得到许多名家推崇。为了编写好《资治通鉴》,司马光耗费了整整十九年的时间。《资治通鉴》的内容里,很长程度上讲究一个“通”。从周朝晚期开始,到五代为止,司马光把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编入一本书当...……更多
北宋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与推动力
...治安等方面,成效显著。宋神宗去世后,高太后执政,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力图尽罢新法。事实上,基本上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新法,只能是部分地被废罢。哲宗亲政后复行新法,但未全部恢复。北宋自真宗末年出现积贫状况...……更多
从王安石到苏辙:宋朝变法之争及其深远影响
...且收效甚微。一时间,朝堂内反对新法的声音不绝于耳,司马光更是接连写信给王安石,告诉他新法实现的困难性。王安石不在乎这些,他早就想到了这样的结果,他甚至能一个人在上朝的时候和一群人吵。屋漏偏逢连夜雨,公...……更多
...悔”。但王安石疾风骤雨式的变法,也遭到富弼、苏轼、司马光等人的反对,他在惊涛骇浪之中独自走上了一条“孤勇”之路。王安石变法持续十余年,极大程度上起到了富国强兵的作用,变法举措涵盖范围之广、变革力度之深...……更多
从曾巩的《咏柳》看人性的复杂与宽容的重要性
...变法开始,包括欧阳修、苏洵、苏轼、范仲淹、范纯仁、司马光等,悉数卷入。到了最后,根本就不是对与错的问题,只是一派对另一派的抵制和打压。严格来说,北宋也是亡于党争,由此可见曾巩的政治敏锐度。现在我们扣题...……更多
王安石为变法矢志不渝,为何会败给了现实呢
...一说实在可笑。后来的嘉祐四友更不必说,多次辞官时,司马光都说连王安石这么有才都不去,我也不去了这样的话。一个人能在官场上多次被不同的人赏识举荐,除了才学人品,按照现今成功学的观点,情商应该也很高,所以...……更多
...政治立场倾向于王安石的新党,苏轼的政治立场则倾向于司马光的旧党。章惇深得王安石的赏识,被任为编修三司条例官,是草拟和制定新法的骨干成员,后来又任参知政事、门下侍郎,可以说是飞黄腾达了。虽然两党明争暗斗...……更多
苏辙:不畏强权,坚持正义的杠精之路
...也自嘲说,自己这次肯定考不上。朝中大臣也分为两派,司马光说应该作为第三等录取(在宋朝,科举分为四等,一二等是虚设,实际上最高的是三等);而一个叫范镇的考官说:“这都把皇帝比喻成昏君了,应该直接打发回家...……更多
司马光的人生轨迹与北宋时代画卷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宽容与执拗:迂夫司马光和北宋政治》赵冬梅 著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本书以北宋史学家、政治家、一代大儒司马光的成长轨迹、人生经历、社会活动为核心,讲述了其生命所跨越的五个朝代的历史变迁...……更多
王安石兄弟七人谁最优秀,谁的成就最高?
...1075年)虽然复相,但他得到的支持越来越少,除了政敌司马光等人不说,就连他的老师欧阳修、好友曾巩等人都反对他的新法,再加上新党内部产生严重分裂,变法实际上已经无法继续推进。在这样的形势下,王安石心力交瘁...……更多
许将:北宋五朝元老的不凡人生
...许将是个公认的厚道人,他属于王安石的“变法派”,跟司马光所代表的“保守派”是两个对立的阵营。当时以章惇为首的变法派要对保守派进行总清算,并建议皇帝将司马光掘墓鞭尸时,许将却坚决反对。他认为,官场的政见...……更多
...的母亲高太后临朝听政。高太后思想保守,上台后就任用司马光、吕公著等人。在司马光、吕公著的推荐下,范纯仁回到朝中做官,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官至吏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1088年,范纯仁更是被任命为宰相。别看...……更多
揭秘北宋宰相王安石的年终奖,一代宰相工资多少
...他也喜欢梅花,喜欢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坚韧。昔日他曾跟司马光吕公著以及苏轼,包拯等人都是朋友。可后来为了改革,他与他们形同陌路。甚至连儿子也英年早逝。一度繁华的宰相王安石,后来选择了辞官归隐。退休后的王安...……更多
古代科学家沈括的伟大贡献与争议人生
...官职也越当越大,王安石就是他的伯乐。 当时苏东坡、司马光等人跟王安石政见不同,也不能说苏东坡是保守派,只能说他不站任何一派,只是他也不同意王安石的改革思想,但是在王安石他们的眼中,反对他们,也就跟这些...……更多
他在北宋时期被称作“奸臣”,如今却成千古名相
...,朝廷之中人心不一致,其中保守派中还包括大名鼎鼎的司马光以及苏东坡,王安石在这种处境之下,根本没有胜算。因此,王安石变法这件事便是成为了一件让人难以用客观的角度去看待的事情,甚至还被评价为是导致北宋灭...……更多
...。目前仅余诗稿残卷和颜复残跋,均藏故宫博物院,另有司马光《天圣帖》和苏轼《陈吏部诗稿》,原为此卷题跋,在入清宫前就被分拆,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其余部分不知去向。本文联系此残卷、残跋,就诸家所见版本之分...……更多
...失误、缺点,所以一些正直的大臣也开始反对变法,比如司马光、韩琦等人。宋神宗虽是支持变法的,但由于多方势力的攻击、反对变法,宋神宗就开始在新旧势力之间左右摇摆,开始犹疑起来。以至于本来对王安石言听计从的...……更多
北宋名臣辈出,但为何传世的政绩却很少?
...,基本就算是名臣没跑了,大部分皇帝是配合的,寇准,司马光都以敢于进谏而闻名,他们迅速获得了名臣的称号。寇准敢拉皇帝的衣服,李沅敢烧皇帝的诏书,大量大臣以气节闻名。这样的名臣存在的基础,是赵宋的祖训,善...……更多
2022-12-19 15:30名臣,政绩
王安石、张居正变法失败了,为什么商鞅变法就能够成功
...人情怀,不像商鞅那样杀伐果断。另一个原因就是朝内以司马光为首的反对派力量很强大,高层内部变法思想没有得到有效统一。张居正在位时,万历皇帝年岁尚小,张居正与冯宝密切配合,实际上扮演了支持者与实施者的角色...……更多
王安石:北宋的改革者与挫败
...,再度被罢相。暴风雪中的梅花第二次罢相后,守旧派的司马光当政,全面废除了新法,王安石的变法之路,就此嘎然而止。王安石心灰意冷,开始在钟山隐居,不再过问政事,有一年的冬天,他看到了傲雪凌霜的梅花,想到了...……更多
司马光的勤奋智慧与坚定品德
\"司马光勤奋好学,廉洁戒奢,始终如一。\"无论在政治,文学,史学还是品德方面,司马光几乎没有能够被后人发现有什么可以批评的。因而,他后人的各种评价中,分数自然是非常高的。古人不论是韩琦,还是诗人苏轼,亦...……更多
历史上的天团唐宋八大家,横跨了两个朝代
...些人赶出了舒适圈,比如欧阳修(就是王安石的老师)、司马光(砸缸救人那位)等等,到后来后宫也对王安石不满,神宗也开始怀疑王安石,再加上窝里斗致使变法失败。这就是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历史课本上有哦。曾...……更多
宋神宗空有一番抱负,能力却配不上他的野心,最后郁郁而终
...和太后的支持。可想而知,宋神宗面临的压力有多大,连司马光等人都反对,这让神宗皇帝今非昔比。宋神宗对此并不重视,这让王安石很是心灰意冷。王安石因病请辞,儿子的死对王安石打击很大。宋神宗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更多
王安石为何视冯道为真儒家
...臣不事二君」的理念,欧阳修说他变节求生、不知廉耻,司马光更是怒斥他为「奸臣之尤」,甚至有人称他为「中国历史上最没有节操的人」。但此事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有很多人觉得亡国已成定局,何必固守,识时务者...……更多
熙宁变法:北宋时期的改革与纷争
...臣们和后宫的强烈反对。 欧阳修、韩琦、富弼、赵忭、司马光、文彦博等朝中大臣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纷纷离去。从熙宁六年(1073)开始,全国大旱,大量灾民涌向开封等大城市。反对派开始以“天变”攻击变法运动。王安石...……更多
蔡京人生三起三落,宋徽宗在位25年,蔡京居相位竟达17年
...们的心目中,蔡京自然是属于改革变法派阵营。然而,当司马光废止新法时,蔡京又积极追随司马光,卖力恢复旧法。司马光曾要求各地五日内恢复差役法,别的地方都认为时间紧,难以完成,唯独蔡京如期保质完成。蔡京的这...……更多
赵光义继位之谜与“烛影斧声”事件:权力斗争与民间传说
...、保甲、保马、方田均税等。但是,新法的实行遭到了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对新法强烈反弹。加上全国天灾不断,宋神宗的新法实行的决心也有所动摇。熙宁七年(1074年),北方大旱,一名名叫郑侠的官员向赵顼上呈一幅流民图...……更多
宋朝党争失败可以全身而退,明朝党争失败却被赶尽杀绝是为何?
...。党争的两股势力,一个是王安石的改革派新党;一个是司马光的守旧派旧党。斗争的目的也很清晰,就是要不要改革。王安石一派要改革,司马光一派也不是拒绝改革而是认为不能太激烈。所以,党争在本质上是对事不对人。...……更多
同样是改变政策,为什么后人只骂司马光不骂狄仁杰?
...”一般的存在,一位是唐朝宰相狄仁杰,一位是宋朝宰相司马光。这两位宰相可说是爱民如子,为了维护百姓的生命财产可以不计个人安危。狄仁杰担任豫州刺史的时候,武后已经开始主政,越王李贞等起事被镇压,牵连甚多,...……更多
北宋初年的王安石为什么能成为一代名臣?
...逝以后,王安石最大的靠山就没有了,新皇帝宋哲宗启用司马光为相,将王安石变法的所有内容无论好坏全盘推翻,王安石变法就此失败。在官场混迹,还是应该圆滑一些,过刚则断。像当年的鲍叔牙,就是眼里揉不得沙子的正...……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而明朝在第二代就江山易主,朱元璋死后,朱棣就发动了著名的政变,原因如下:第一是因为蓝玉和太子沾亲带故,所以又怎么会为了朱棣一个外人来抢夺自己家的江山呢
2024-06-23 19:55:00
可是因为他的骁勇善战造成了他不拘小节好大喜功,飞扬跋扈的性格,这使得他极其容易得罪皇帝,更何况这位皇帝正好是一个小心谨慎疑心十足的人
2024-06-23 19:55:00
那是因为他的“军神”之名可是名副其实,是实打实地用每一场战功换来的。那时的中原大地无人不知道他的威力,即使当时的人才数不胜数
2024-06-23 19:54:00
站队雍正的两个光头阿哥,为何获封的爵位有多高
康熙末年,众皇子夺嫡之战中,不是所有的阿哥都选择了亲自下场争锋相对,有的则以独到的眼光和圆滑的处世哲学,选择了正确的队伍
2024-06-23 19:56:00
天启七年,在一次掉落水的熹宗朱由校受到惊吓后,身体开始出现不佳并服用所谓的“仙药”一命呜呼,时年23岁,在闭眼前将信王朱由检拉到其跟前,遗诏驾崩后传位于他。天启驾崩后,朱由检继位
2024-06-23 19:58:00
嘉靖帝朱厚熜一生有八个儿子,八个儿子当中只有三子裕王和四子景王长大成人。本来裕王是与皇位无缘的,奈何三位长兄早夭,其中被立为太子的朱载壡也不幸病逝
2024-06-23 19:58:00
他比和珅贪的更甚,为何官运亨通权倾朝野
说到贪官,大家脑袋里第一个冒出来的不用说,肯定是和珅,因为他太出名了,就说电视剧里的和珅吧,真是让人印象太深了,大家都知道他很得乾隆帝宠信
2024-06-23 19:58:00
其实是决定性的原因,那就是糜芳投降,致使关羽兵败后失去退路,最终被东吴围攻而死。故而糜芳害死关羽,是历史的定论。《三国志》中便是这么写的
2024-06-23 19:56:00
分析糜芳,无论怎么说,都绕不开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糜芳是刘备的小舅子,皇亲国戚一枚。可惜三国历史中,对这一点很含糊,根本找不出啥关键原因
2024-06-23 19:56:00
其一:事分轻重缓急对于诸葛亮来言,刘备死后留下了一个近乎于崩溃的局面。以至于当时,曹魏方都认定了,蜀汉唯有归降一条路。故而曹魏的王朗
2024-06-23 19:57:00
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在五丈原病逝后,蜀国后主刘禅加封姜维右监军、辅汉将军,统率诸军
2024-06-23 19:59:00
公元219年,镇守荆州的关羽发起了襄樊之战。彼时,关羽率领大军包围了曹魏的襄樊之地,而在襄樊之后,就是南阳等中原之地。因此
2024-06-23 20:00:00
朱祁镇虽然在后宫中,但他仍对皇位抱有幻想,石亨的到来显然给他的复辟之路点燃了火把,两个人经常凑到一起去谋划复辟之路。石亨也明白
2024-06-23 20:02:00
姜维经常往甘肃跑,显然是在践行避实击虚这一兵法理念。避实击虚,意思是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找敌人的弱点进攻。又指谈问题回避要害
2024-06-23 20:01:00
封建王朝皇位的继承一般是皇帝传给自己的嫡子,但有的时候也会发生一些例外,比如明朝,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被俘,当时的孙太后立了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皇帝
2024-06-23 20: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