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曾棨:朱棣钦点的双料状元,千杯不醉显风采
...赴宴吗?”这时一大臣请命愿往,朱棣大喜问:爱卿乃是状元出身,学识、礼仪、口才自然不用担心,但酒量如何啊?此人答道:恕臣夸口,臣能一直喝,而且从没醉过。果然此大臣和安南国使臣在鸿胪寺宴会对饮了一天,喝得使...……更多
明朝大才子解缙、胡广背后那不为人知的丑恶
...么呢?因为在建文二年的那次科举考试中,他才是真正的状元!此人经过会试后,参加了殿试,在殿试中,他的策论考了第一名,本来状元应该是他的。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建文帝嫌他长得不好看,把第一名的位置给了...……更多
历史上因酒量而被记住的状元,喝两桶酒还面不改色
...多,就连皇帝都羡慕不已,还说若是在酒量上面,他也是状元之才。这个人就是明成祖时期的状元曾棨,他是江西人士,早年家中贫困,常常要靠砍柴和帮佣过活。但是曾棨没有放弃读书,有时候一边放猪一边手里还捧书本苦读...……更多
明朝三大才子:杨慎、解缙与徐渭的命运
...编修了《武宗实录》,而且在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嘉靖三年(1524年)因卷入“大礼议”事件,触怒世宗,被杖责罢官,谪戍云南永昌卫。在滇南时,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更多
从神童到冤死:解缙的跌宕人生与明朝政治风云
...大忌,据说解缙在殿试所作文章文采斐然,本是要将他点状元,但言辞过于尖锐,考官担心日后惹事,才把他放到三甲第十名。唯一敢硬刚朱元璋的年轻臣子年纪轻轻考中进士,又得到皇帝垂青,放眼大明也只有解缙一人,此时...……更多
明朝内阁首辅,第一天考中状元,第二天竟然睡过头
...们要来找一个人,此人名叫彭时,是昨天刚刚中榜的新科状元。按理说,彭时寒窗苦读,好不容易状元及第,应该是件大喜事,为何会遭来一帮带着兵器的锦衣卫呢?原因非常可笑,原来,彭时因为早上睡过头,错过了上朝谢恩...……更多
建文忠臣王艮,为何为朱允炆饮鸩而死
...帝朱允炆觉得王艮的样貌长得太过难看了,如果让其成为状元的话,有损形象,便把第二名的胡广提上去,他的样貌就长得比较帅气一点,让他去当状元郎,朝廷拉出去也觉得有脸面。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排行第三的那个人叫做...……更多
他献上万言书让朱元璋大加赞赏,却因一句话被活埋
...官十分欣赏他的绝世才华,本来的意思是想把他列为头名状元的,但是却觉得他的文笔过于犀利,所以还是把他的名次稍微往后排了一些,为的是不让他少年气盛、恃才而傲,无论传说真假,都为他添上了传奇的色彩。然而从少...……更多
明朝最后三位首辅,陈演、蒋德璟和魏藻德的故事
...崇祯的脉而在文章中歌功颂德,吹嘘盛世,果然被钦点为状元。据《明史·魏藻德传》记载:帝思得异才,复召四十八人于文华殿问曰:“今日内外交讧,何以报仇雪耻?”藻德即以知耻对,又自叙十一年守通州功。帝善之,擢置...……更多
历史上哪个省出的状元最多
“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特有产物,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颇具特色的现象之一。据有关文献显示,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上,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至清德宗光绪三十年(1904),其间1282年,历代封建王朝约举行科...……更多
细数中国历史上科举状元中的奇人异事
...古代大多数读书人出官人仕的唯一途径,而科举考试中的状元,更是万众仰慕的佼佼者。自隋朝创立科考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孙伏伽起,到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终,共有592人。脸皮最后的状元—...……更多
明朝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吴伯宗,朱元璋对他十分器重
...员可比,朱元璋一直都对他十分器重。吴伯宗是1371年的状元,当时是洪武四年,大明王朝的第一次会试,所以朱元璋十分重视,他亲制策问,然后在奉天殿举行的廷试中钦点吴伯宗为状元。吴伯宗是明朝的开科状元,也是大明...……更多
洪武年间,陈䢿当选状元,朱元璋却将他车裂是为何?
...。然而名单一贴出去,就引发了极大争议。这份名单上:状元陈䢿——福建人、榜眼尹昌隆——江西人、探花刘仕谔——浙江人,都是南方人。还不仅仅是这三人,剩下的49名进士,也皆是南方人。这是明朝历年科考以来从未出...……更多
...者叫南朝的知识。宋朝是盛产文豪和学问家的。18岁少年状元王拱辰和欧阳修是一起赶考的,后来王拱辰得了第一,欧阳修得了第二,这个第一就是宋仁宗亲自点的,不过王拱辰最先拒绝当状元,因为他说自己考前恰好做到过这...……更多
明朝才子解缙:一门三进士,《永乐大典》的编纂者
...气势磅礴、文笔犀利,本来主考官要点他为一甲,拟为“状元”人选。但其他考官认为,解缙文章中的言论过于尖锐,怕招惹是非,便有意将解缙往后排,列为第七名。不久解缙因为去兵部要资料时非常傲慢没有礼数,遭到了兵...……更多
在古代颜值对个人命运前途的影响:以吴伯宗、李黼的例子为例
...,对于一个人的命运和前途有多大的影响。因为帅而成为状元元朝之所以被朱元璋这样的义军推翻,是因为“失之于宽”,也就是对江南地主极为放纵。这些人享受惯了特权,对于执法严格的朱元璋非常不满。明朝建立后虽然对...……更多
陈安高中状元20天就被朱元璋车裂处死,他为何如此苦命?
...公正之下,也使得任何参加者都有机会成为官吏。其中的状元,更是其中的魁首,前途自然是不可限量,而能够登科及第还被列入了人生八大喜事之中,正所谓\"金榜题名时\"。在古代,普通人家的子弟如果考取了状元,那一定...……更多
申时行:从状元到内阁首辅,被称为‘和稀泥大师’
...,他明显相形见绌。1562年,申时行参加了殿试并且高中状元,依例被授予了翰林院修撰的职务,开始在此排队等号被提拔。1572年,明穆宗朱载垕过世,朱翊钧继位称帝。期间,朝政皆出自张居正之手,而申时行,只能眼睁睁看...……更多
本文转自:法治日报致治之道:立法、守法与执法清代状元策所反映的法制观之三□ 殷啸虎清代状元策对于法制建设方面的观点的阐述,大体上是从三个层面展开的:宏观层面,是从法哲学的角度,探讨和阐述了法治发展的逻...……更多
...次科考,1282年间,你猜史书拢共记录下多少有名有姓的状元?599个(文状元)。621年,唐高李渊诏令“各地有名气的人才,先在本县初考,再到州里复考,合格的每年十月再到京城考试”,到了第二年,李渊进一步放宽条件:...……更多
古代状元奇闻:不为人知的故事与背后的故事
...,科举考试是大多数读书人为官的唯一途径,科举考试中状元,则是众多读书人中的成功者。那么自隋朝创立科考制度以来,历代的状元都是有迹可循的,自唐至清,共有592名状元,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说说几个很奇葩的状元,6、...……更多
清林鸿年对联:清朝状元与琉球志士的忘年交
...都文化-“文物在我身边”系列之⑤清林鸿年对联:清朝状元与琉球志士的忘年交当林鸿年风光无限踏上琉球王国的土地时,林世功的祖辈已随闽人三十六姓迁居至琉球400多年。当林鸿年花甲之年被清廷革职在家乡教书育人时,...……更多
清朝状元外交官洪钧,错划领土引发中俄边界争端
...了秀才,两年后又中举人。1868年,洪钧一鼓作气考上了状元,仕出翰林,平步青云。43岁升迁官至驻四国外交大臣,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状元外交官。1887年,洪钧作为一名外交官奉命出使德国,刚刚抵达异国土地,洪钧就...……更多
申时行:明朝中兴之臣的传奇人生
...他融入进申家。这件事背后的原因就是这一年申时行中了状元。一个家族出了一个状元,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所以老爷子在此作出决定,又把申时行纳入了申家。申时行曾经的这段往事只是他人生中的一个小插曲,真正对他...……更多
中国古代长达一千多年的科举取士时期,考中状元可谓当时社会上最高的荣耀之一,多少名垂千古的大人物,都曾经为自己的科举名次不佳而抱憾。不过,吊诡的是,这些考中状元的文曲星们,却少见名垂千古的大人物,事实...……更多
科举背后的权力与利益:状元是如何产生的?
我们所熟知的状元,往往被认为是学问、文章天下第一,但真正在殿试中被录取的状元却不都是如此,他们或因书法、或因长相、或因名字,可能在最后关头发生变故。清末最后两位状元王寿彭和刘春霖都是因为名字好才中的...……更多
聊聊明朝历史上哪些冷知识
...人数最多的地震。明朝的黄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六首状元”。所谓“六首状元”,就是在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均为第一名的状元。不过,这位“六首状元”的结局不太好。在朱棣靖难时,投江自尽。这比连...……更多
他是明朝状元,只当了不到20天,一身傲骨的他就被冤枉致死
...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通过层层考试,最后第一名则是为状元。在古代儒家思想的影响下,状元及第,是每位读书人毕生的追求,也是至高的荣耀。考中进士,这意味着他拥有了无限美好的人生之路,从此就会有不一样未来。明...……更多
金幼孜坠马,为何只有杨荣一人去救他,其他两人连头都不回?
...荣为结鞍行。这里特别要说一下胡广,此人是建文二年的状元,深得建文帝重用。在靖难之役后期,胡广曾发誓要以身殉国。结果等朱棣攻入南京后,胡广立即叛变,他主动迎接朱棣入城。朱棣称帝后,胡广和大才子解缙是同僚...……更多
2022-12-16 19:11连头,杨荣,一人,只有
他是明朝“神童”,深得朱棣信任,最后却冻死在冰天雪地里
...考中殿试后,朱元璋对谢晋的才智十分钦佩。他要选他做状元。这时,有大臣说谢晋这个名字不吉利。相同的。朱元璋也听取了这个建议,任命名声好貌的任向泰为“第一号人物”。谢晋思维敏捷,对事情有不同的看法。朱元璋...……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先敬罗衣后敬人,从古至今人们都习惯以貌取人,即使是孔子这样的人物依旧无法避免,《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记载:“吾以言取人
2024-06-29 09:47:00
家国亲情六百年|梦回大明:贵州屯堡穿越600年的乡愁
将军号令,戍边卫国。一经数年,600有余。6月28日,江苏省南京芥子园园区内,身着凤阳汉装、脚穿绣花鞋、唱着地戏的安顺屯堡人带着乡愁
2024-06-29 02:4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梅 洁《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9日 第 08 版)白浪街,是一条古老的街。我早听说过这条位于湖北
2024-06-29 06:15:00
李渊在内宫深处居住,他不能随意走动,也不可能随便外出,换言之,李渊是被变相地软禁起来。李世民必定会满足老爹的一切需求,但就是不能让李渊瞎转悠
2024-06-28 20:17:00
更为重要的是,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
2024-06-28 20:20:00
公元219年,关羽受封上将军,假节钺。或许是因为关羽在受封上将军时得到了刘备的授意,或许是关羽想借助刘备击败曹操,自立汉中王后的声势
2024-06-28 20:21:00
宫里很多宫女遣散走了,自己住着也憋屈,往事历历在目,于是李渊想离开皇宫,脱离李世民的阴影:“高祖以弘义宫有山林胜景,雅好之
2024-06-28 20:18:00
但炎帝与黄帝的关系却迷雾重重,其中谜团之一是炎帝与黄帝爆发过阪泉之战,说明两人是同一时代之人,且当时黄帝功绩超过炎帝。《国语·晋语》记载
2024-06-28 20:19:00
李林甫当了19年的宰相,权倾朝野,霍乱朝纲。李林甫曾建议唐玄宗派御史到各地巡查,而派出去的人都是李林甫的心腹,这些御史们在外地见到李林甫不喜欢的官员
2024-06-28 20:24:00
关于李林甫,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评价他“口有蜜,腹有剑”,从而诞生一个成语——口蜜腹剑。一个唐朝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2024-06-28 20:23:00
在我国历朝历代中,北齐仅存活二十八年,是非常短命的朝代,不过就是这二十八年,都与一位传奇女性密切相关。这位女性本是达官贵人家的娇女
2024-06-28 20:25:00
关羽在樊城之战中的表现还称不上亮眼,毕竟水淹七军不过是天灾,当时关羽并没有引汉水淹曹魏七军,导致于禁大军被淹,这其实不过是汉水暴涨溢岸导致的
2024-06-28 20:22:00
为了不错过缘分,她很快便打听来了小兵的名字和身世,高欢,因为家族犯罪牵连,被发配充军来到边镇。娄昭君也知道高欢与她门不当户不对
2024-06-28 20:26:00
汉文帝年间,国家缺少精通《尚书》的人才。齐国有个伏生,精通尚书,但年龄太大,太常就派晁错去跟其学习,晁错学成归来,拜为太子舍人
2024-06-28 20:30:00
史料记载:“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適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
2024-06-28 20:30:00